![]() | “天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位于東方市西海岸。井口頗大,直徑八尺多。據鄉人傳說,此井原系方井,后人擴大為圓井,以磚砌成,井近處原有伏波祠,久已毀廢。墻上嵌一塊石碑,題“漢馬伏波之井”,署“乾隆辛巳”(清高宗二十六年即公元1761年)。“漢馬伏波井”,四面環山,時而云霧繚繞,幽靜之極。一條高山河流從西側奔流而下,濃濃的負離子散發著撲鼻的自然氣息,令人心曠神怡。夏日水涼,冬日水暖,十所村數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從不枯歇,自古水質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據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大詩人郭沫若1961年視察海南觀看此井時證實,此井確為漢光帝時馬……[詳細] |
![]() | 鎮州故城位于東方市東河鎮,時代為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地中央為中心,四周殘存的古城墻為界。東至中方村委會第五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林地處,西至中方村第八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園地處,北至中方村第四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園地處,南至中方村第八村民小組、第五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園地處,面積42776.3平方米,約64.16畝。……[詳細] |
![]() | 白查村船型屋位于東方市江邊鄉。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教頭嶺山腳下,西至空列路嶺山腳下,南至巡俄路,北至訓三伯路,面積180263.23平方米,約270.4畝。……[詳細] |
![]() | 日軍侵瓊八所死難勞工遺址位于東方市八所鎮,時代為民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勞工紀念碑為中心向四周延伸,東南面約165米處,西南面約123.2米坑塘處,西北面約30.5米水溝處,東北面約61.2米公路處。四周有圍墻為界,面積32644.7平方米,約48.97畝。……[詳細] |
![]() | 虞山石刻位于東方市天安鄉,時代為元。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保護單位本體為中心,東至電站河東岸約36米果園處,南至陳龍橋,西至電站河西岸沿海灘涂約33米陳龍村委會第四村民小組旱田處,北至陳龍橋往北約82米處,面積7693.1平方米,約11.54畝。……[詳細] |
![]() | 感恩學宮又稱文廟。位于感城鎮感城村。始建于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明萬歷十至二十五年(1582年—1597年)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縣治遷回今址后重建的。由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圣祠。今僅有改建后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圣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余建筑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蕩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詳細] |
![]() | 符確墓位于東方市三家鎮,時代為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面至趙武泉、趙武思住宅邊墻,東北面至村道,西南面至村道,西北面至趙林海住宅邊墻,面積582.51平方米,約0.87畝。……[詳細] |
![]() | 稻壩遺址位于東方市八所鎮,時代為唐-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地中央為中心,東至福久村委會第三村民小組、第四村民小組、第六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處,西至十所村委會農民集體、第二村民小組及第八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林地及旱地交界處,南至水泥公路,北至水泥公路往北約487米福久村委會第五村民小組林地處。面積134357.6平方米,約201.5畝。……[詳細] |
![]() | 付龍園遺址(榮村遺址)位于東方市四更鎮,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地中央為中心,東至來南村委會第三村民小組、第一村民小組、第十二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的旱田處,西至下榮村委會農民集體所有的旱田處,南至榮村邊沿,北至上榮村委會第十村民小組、大新村委會第一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的水田及林地處,面積308984.47平方米,約463.48畝。……[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