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氏古宅AAA ![]() 蔡氏古宅建筑群蔡氏古宅建筑群,它處于賓陽縣古辣鎮蔡村的中心,古宅群始建于何時已難于考究,最古老的建筑在清代咸豐九年(1859年)毀于兵燹,現存最老的建筑為清代舉人蔡凌霄于咸豐九年后重修。蔡氏古宅分為“老屋”和“新屋”兩部分共三處。三處建筑群均為三進式青磚瓦房,占地共約5000多平方米,正廳最高,二廳、三廳漸次遞減,蔡氏古宅頗有深宅大院氣派。“新屋”部分的建筑,嚴整的對稱藝術顯得尤為突出,更體現出屋宇的莊嚴與威勢。院內地面用大青石或青磚鋪就,主道和非主道的鋪設有等級差別。屋上有雕梁畫棟,門窗飾以“福祿壽”等篆文圖案,前門亦有山水畫及篆文書法,整座建筑很富有藝術性,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詳細] |
![]() | 明秀園是廣西三大名園之一,位于武鳴縣城區西側,距南寧市38公里。明秀園三面環水,呈葫蘆狀半島,總面積2.8萬平方米,原為清末鄉宦梁姓舉人的庭園,名為富春園。民國初年,兩廣巡閱使、耀武上將軍陸榮庭購園,改稱明秀園。園內古跡眾多,歷史積淀深厚,有廣西首條通車公路的來歷、壯族文字產生的過程、廣西首府定都南寧的歷史背景等詳盡的文字、圖片展示。春霞園、秋霞園與明秀園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為休假、旅游觀光、民俗文化娛樂綜合一體的旅游區。景區古木參天,怪石崢嶸,小徑縱橫,亭閣相映,環境幽靜。右邊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樹下設石臺石凳,供游人憩息。左邊河岸荷管亭,后改修志亭,觀賞荷花吐艷,金魚戲水。洞天亭聳立于……[詳細] |
![]() | 智城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209省道附近的白圩鎮愛長村智城山。這座碑刻于大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是武周時期智城城址的一部分。智城碑高164厘米,寬78厘米,碑文從右到左豎刻,共24行,字徑1.5厘米,首行42字,末行32字,其余每行47字,正式行文為1108字。智城碑是廖州大首領左玉鈐衛金谷府長上左果毅都尉員外置上騎都尉檢校廖州剌史韋敬辦所撰文一首并序,內容主要是盛贊智城山及其一帶風光形勝,頌揚韋敬辦的文治武功。碑文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對研究唐朝壯族發展史和文學史有著深遠的意義。智城碑在較長的歷史時期里藏存深山、少為人知,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上林縣進行第……[詳細] |
![]() | 程思遠故居程思遠先生舊居位于賓陽縣大橋鎮大程村委兩岸村,屬有賓陽農村民居特色的傳統的上下二廳包廊結構,占地約280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程思遠先生從幼年至青年階段在此生活了18年。1994年5月至1995年初,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下,程思遠先生舊居基本上按原樣得以修復,并將征集來的部分照片、著作、資料、物陳列于其中,供人參觀。程思遠先生是我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共兩黨關系史上的風云人物,為全國人民熟悉,更為廣西人民熟識,親歷-的興衰,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展和輝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終襟懷坦蕩、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其舊居坐落于一風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為長年供大程……[詳細] |
![]() | 新會書院位于南寧市解放路42號,坐北朝南,為廣東新會縣人士集資興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現址長55米,寬20米,原有三殿兩廊一閣,現存三殿兩廊,為南寧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書院平面呈長方形,分前、中、后三殿,殿與殿之間以天井分隔,后天井兩側設走廊,布局嚴謹,采光充足。殿面通寬 14 .2米,總進深 55. 2米,各殿通高 9米,單檐硬山式磚木結構,布綠色琉璃瓦,脊上鰲魚正吻,彩繪浮雕。前殿于民國21年(1932)因拓寬馬路向后移重修。1982年屋頂脊瓦被拆,1987年重修。中殿進深14.5米,花崗石臺基比前殿高0.8米,臺階5級,石檐……[詳細] |
![]() | 雷婆嶺石刻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位于邕寧區鎮龍鄉那蒙村東面雷婆嶺北。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雷婆廟摩崖石刻位于邕寧區鎮龍鄉東面的海撥209米的雷婆嶺上,那蒙西南1公里,周圍是山嶺,石刻主要在雷婆嶺頂北面的大裂隙內。裂隙長約50米,高約7米的兩側巖壁上,附近有鐵靈樹,榕樹,樟樹等。據《雷廟碑記》載:每逢五月初五,群賢畢至,少長成集,乘興而游樂。同時,進行有關道教禮事活動,事后便在摩崖上刻石留念,這種活動始于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一直延續到至今,石刻所反映的多數是贊譽風景,亦有歌公頌德等內容。如“勝似桃源”、“名山仙洞”、“德著明峰”、“道大德宏”、“坪嶺圍殲塞……[詳細] |
![]() | 梁烈亞故居梁烈亞故居。位于江西鎮揚美村。梁烈亞系揚美村人,父子兩代追隨孫中山從事推翻清朝封建統治革命活動,父親梁植堂在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中犧牲。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月,黃興、王和順、黃明堂等聚集在揚美村梁植堂家中開會,布置桂南各地開展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斗爭事宜。民國9年(1920)3月,廣西籍-人在上海成立“改造廣西同志會”,旨在推翻陸榮廷在廣西的統治,梁烈亞等14人被推為干事,并派人回廣西發動民軍和會黨武裝起義。其故居解放后被保存下來,共有兩進。2001年12月被市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是南寧市最早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3處名人故居之一。保護范圍:以故居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詳細] |
![]() | 徐漢林烈士陵園邕寧區文物保護單位,現代。位于邕寧區新江鎮漢林村西南約400米的盤古山頂。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邕寧區文體局。徐漢林墓位于新江鎮漢林樹的盤古山頂座面向北,這是原縣民政局于1957年撥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漢林墓搬到盤古山頂的。該墓于1965年改用鋼筋水泥結構,成土圓形,底部周長10.25米,高難度1.8米,墓碑高難度2.2米,寬1.2米,厚37cm,碑文為楷書;寫徐漢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漢林六角紀念亭(水泥結構),再順臺階往下半山腰(即臺階左右)是兩面間徐漢林紀念亭(磚林結構)。保護范圍:以徐漢林烈士墓為中心,向東、向南各外延15米,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詳細] |
![]() | 廣西省土改工作團第二團團部舊址位于江南區江西鎮錦江村麻子畬坡,時代為1951-1952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廣西省土改工作團第二團團部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位于青秀區河堤路雷屋,時代為1929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81年,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位于興寧區北寧街47號,時代為1926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81年,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廣西高等法院辦公樓舊址位于興寧區朝陽路3-5號,時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廣西高等法院辦公樓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寧會議舊址位于興寧區新民路38號明園飯店內,時代為195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南寧會議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舊址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向南外延10米,向東、向西、向北各外延3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向南外延15米,向東、向西、向北各外延10米范圍內。……[詳細] |
![]() | 三江坡漢城遺址位于江南區江西鎮同江村三江坡東面約200米那城頂上,時代為漢,類別為古遺跡。2017年,三江坡漢城遺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東經108°05′59.2″,北緯22°50′38.4″處(保護標志碑處)為基點,向四周外延15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50米范圍內。……[詳細] |
![]() | 南陔革命舊址位于上林縣巷賢鎮盧柱村大盧屯,時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南陔革命舊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舊址主體建筑四周墻基為基線,向西、向南各外延3米,向東外延45米,向北外延1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向東、向北各外延15米,向西、南與保護范圍邊界線重合范圍內。……[詳細] |
![]() | 匯水橋畔碑林位于上林縣三里鎮三里街南匯水橋畔船山,時代為明至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7年,匯水橋畔碑林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鎮寧炮臺位于興寧區公園路人民公園望仙坡西南,時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鎮寧炮臺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惠迪公祠位于隆安縣南圩鎮發立村積發屯,時代為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惠迪公祠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起鳳山廟及其石刻位于武鳴縣城東鎮夏黃村西北面,時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1988年,起鳳山廟及其石刻被公布為武鳴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石塘北帝廟址位于馬山縣周鹿鎮石塘村北側,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7年,石塘北帝廟址被公布為廣西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