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三門峽市旅游

三門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段家窯遺址位于盧氏縣東明鎮河西村丘陵上,面積約16萬平方米,曾出土有許多人類早期使用的原始石器,經省文物考古專家確定為目前較為罕見的距今1萬多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對探尋人類早期的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參考價值。……[詳細]
  槐樹園雙碑樓,位于靈寶市函谷關鎮槐樹原村東北部。碑樓分三部分,下有座,為青石壘砌,座高0.33米,樓正面雙龕,通長3.57米,寬2.02米,通高約5米,頂部仿懸山式建筑,上有磚雕牡丹花草紋脊,前有垂脊和戧脊,脊前有吻,檐下有垂簾柱,再下為雙碑龕。正面、碑面共有四副磚雕對聯,該碑樓文字由清末靈寶名人薛書常撰寫,書法藝術較高。該碑樓對研究清代磚雕藝術和名人薛書常均有重要價值。……[詳細]
  五帝遺址位于靈寶市大王鎮五帝村村莊東南好陽河東岸的二層臺地上,這里有新石器時代留下的陶窯、陶片、灰坑和石刀、石斧等遺物。1987年,五帝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詳細]
  麻衣和尚塔,又名普通塔,位于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堡里村沐珠峪中,麻衣和尚塔,為八角形九重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塔剎五部分組成。塔坐東北,面向西南,塔身正面上部有神龕,塔身兩面各有一石碑題記,一方為宋代至道元年題記,一方為明代成化十一年普通塔記,兩方題記均已被盜。根據乾隆十二年閿鄉縣志記載:“云華洞,在石舊寺,宋麻衣禪師飛昇于此洞。”關于麻衣禪師,史料記載較少。《山西通志》,《仙釋》等資料有記載,但沒有詳細介紹,他是麻衣相術的創始人,北宋初期人,道教陳摶的老師。云華洞是石舊寺的重要組成部分,石舊寺的創建年代不祥,初名大王院,麻衣和尚到云華洞后,為寺院的發展,作了很大貢獻,后改名崇明院,到……[詳細]
  民生煤礦舊址(含炮樓、窯洞)位于1920年。年代為義馬市義煤集團觀音堂礦區觀音大街。 民生煤礦舊址(含炮樓、窯洞)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寶走馬嶺遺址位于靈寶市陽平鎮南社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 2016年1月22日靈寶走馬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隍廟位于盧氏縣城中華街北側。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于戰亂之中。天順八年(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災,至萬歷九年(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建國后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筑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種種脊獸相映成趣。整個建筑,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筑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為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詳細]
  一里河冶鐵遺址位于澠池縣城關鎮一里河村。年代為漢、魏。 2016年1月22日一里河冶鐵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寺莊坪遺址,位于寺莊坪村西南,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63年6月,寺溝村遺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家嶺遺址位于盧氏縣橫澗鄉雷家村。年代為舊石器時代。 2016年1月22日劉家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陜州文廟文廟在城東北處,坐北朝南,處在東門大街附近。文廟廟門口有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廟內殿宇很多,松柏交映,環境清幽秀麗。……[詳細]
  澗北遺址時代:舊石器時代地址:盧氏縣東明鎮澗北村澗北遺址,位于縣西東明鎮澗北村北。為仰韶文化遺址。屬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詳細]
  豫鄂陜黨政軍機關舊址位于盧氏縣木桐鄉木桐村。年代為1946—1949年。 豫鄂陜黨政軍機關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曹端墓位于澠池縣仰韶鎮蘇門村。年代為明。 2016年1月22日曹端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梁萬壽宮位于三門峽市湖濱區交口鄉南梁村、北梁村。年代為明。 南梁萬壽宮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公禪師塔位于三門峽市陜州區觀音堂鎮北張村。年代為元。 海公禪師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建村傳統民居位于三門峽市陜州區原店鎮新建村。年代為清。新建村傳統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硤石瓷窯遺址時代:宋、元地址:澠池縣張村鎮硤石村……[詳細]
  姚懿碑時代:唐地址:陜縣大營鎮溫塘村……[詳細]
  盧氏城東北祁村灣就是一處文化內涵深厚的古遺址。該遺址離縣城七、八公里,是一片高臺地,四圍靣積約達24萬平方米。這里原為三皇炎帝的舊居封地,王大有三皇五帝載:“神農第十三任帝榆罔(也稱參盧氏),被黃帝推翻眨封于此,所以稱祁村灣。”1956年,經專家多次發掘鑒定研究,出土大量石器有鋸齒鐮等打制石器。陶器還有以泥質紅陶為主,主要器物有盆、缽、小口尖底瓶等,紋飾有線紋--紋,彩繪亦很發達;另還有晚期仰韶和龍山文化特征,陶片以褐藍灰陶為主,器物有缸、鼎、碗、杯、尖底器等。多飾藍紋,附加堆紋,彩繪很少,與廟底溝文化相似。另發現的大量石骨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和陶罐谷類種子,表明了當時神農炎帝開創育民生活在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青青草原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 中文在线精品综合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二区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