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東嶺后村傳統民居位于修武縣云臺山鎮東嶺后村。年代為清。東嶺后村傳統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東嶺后村是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千年古道“太行八陘——白陘”在村中穿過。全村現有15戶人家,全都住在石頭房里。東嶺村現存有嘉慶年間的古戲樓、古廟,咸豐年間立的禁賭碑,明清古民居40余座。這里的村民勤勞善良,他們在這個遙遠的小山村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用自己雙手打造出了美麗家園。……[詳細]
  溫城遺址(夏至三國)位于溫縣城西16公里處的招賢鄉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400米,南北寬近400米,城內高處周邊地表2米,南城墻和北城墻依稀可見,夯層6~7厘米。據《括地志》卷二載:“溫故城在懷州溫縣西三十里……本周司寇蘇忿生之邑”,即是此地。2000年,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焦作市文物隊派專業人員到底調查考證,確定該遺址為溫故城。……[詳細]
  北平皋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位于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趙堡鎮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遺址。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經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歷史時期。遺址分四部分,分別是村西仰韶文化遺址、村北龍山文化遺址、村東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村東北古邢邱城遺址。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王廟位于沁陽市北西萬鎮沙灘園村東部。沙灘園村地處丹河與龍門石河間。龍王廟西依村舍,東臨竹林,清流環繞、曲徑通幽、環境優美。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廟中碑記載,沙灘園村地處丹河與龍門石河間,因歷代兩河水患無窮,清初,創建龍王廟鎮之。雍正九年續建關帝,孫真兩殿。乾隆四十年建山門戲樓及兩耳房。嘉慶八年重修龍王廟大殿。至道光23年續建過庭及兩耳房,后院兩廂、鐘、鼓樓等,龍王廟初其規模。民國年間衰敗。龍王廟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平面呈長方形。寬20米,通進深60.4米。前院由戲樓山門、鐘、鼓樓、關帝殿、孫真殿、過庭組成。后院由龍王殿、東、西廂組成。現鐘、鼓樓、……[詳細]
  王薛民居位于溫縣楊壘鎮王薛村內王陶金家。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為清代朝義大夫家宅。原建筑為并排四座院落,后大部被毀,僅此一處較為完整。民居坐北朝南,東西寬10.9米、南北長48.36米,總面積約527平方米。現存建筑為兩進院落,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漢獻帝劉協及曹皇后的陵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南。據記載,漢獻帝薨于曹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庚寅,謚孝獻皇帝,葬于禪陵。陵墓深五丈,前堂方一丈八尺,后堂方一丈五尺,角廣六尺。陵墓高二丈,周圍二百步。現存每邊長20余米、周長100余米,封土夯筑,東北、東南各有一座陪葬墓。……[詳細]
  沁陽捏掌堯圣廟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北宋。此后,歷代屢有重修或修葺,至民國年間逐漸衰敗。現存有堯泉池、山門、拜殿、牛馬王殿以及堯圣殿等。堯圣廟是堯河的發源地,當地村民往往引堯河之水灌溉農田;同時,利用堯河水發展造紙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堯圣廟對研究古代堯河水利、農業經濟以及手工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何瑭墓祠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詹店鎮何營村,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何瑭紀念館位于焦作市武陟縣城東20公里的詹店鎮何營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年久失修。90年代,何營村村民重修宗祠,置《五世祖瑭公格言》于大堂之上,警醒后輩,遵規前行。……[詳細]
  安樂寨村傳統民居位于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年代為清。 安樂寨村傳統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安樂寨村及周邊村寨文物遺跡遍布,有慈勝寺、司馬故里遺址、安樂寨傳統古民居、司馬懿祖塋——三陵等11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古晉城遺址、溫國故城遺址、兄弟書屋等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冷李家祠堂位于溫縣北冷鄉東南冷村。清代建筑。李家祠堂坐東朝西,有山門、廂房、大殿三座建筑。山門闊三間,梁頭雕刻成卷云狀。門前帶付階,大門上有浮雕動物和云紋。柱礎為桑墩,上刻錦云紋。北廂房面闊三間,梁頭伸出作龍頭狀,有垂蓮柱。大殿面闊三間,槅扇門,有付階,保存良好。……[詳細]
  山濤墓晉、明、清武陟縣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懷慶府志·輿地志》載:“晉山濤墓在(武陟)縣西二十里小虹橋村。……明弘治七年,建廟祀焉。”清道光九年(1829年)《武陟縣志·古跡》記載:“晉山巨源墓,在小虹橋。明弘治七年奉文修理。”“山公廟,在小虹橋山公墓前。明弘治二年奉文重修。”《焦作文物志》記載:山濤墓,位于武陟縣城西南17公里大虹橋鄉小虹橋村中。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大虹橋鄉小虹村)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詳細]
  宋學義故居位于河南省沁陽市西北2.5公里的王曲鄉北孔村處,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學義故居建于20世紀60年代,坐南面北,兩進院落,2001年,被公布為沁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辟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詳細]
  神農山古建群位于沁陽市西北18.5公里紫陵鎮紫陵村北神農山,是神農山景區的重要的人文景觀和組成部分。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神農山古建群由神農壇、二仙廟、云陽寺及塔林、臨川寺、伏羲殿及紫虛觀幾部分組成。神農壇:創建莫考,唐代,重修虛皇殿,八卦池,元代增建祖師殿,玉帝殿,明代重修,鄭藩周藩王府捐資增建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開鑿王母洞,重修太極寶殿,清代增建三清殿等。2001年重修神農壇。其建筑均為無梁建筑。二仙廟:原為魏夫人祠,創建莫考,唐垂拱四年(668年)重建,弘文館學士路敬淳撰碑文記之。宋大中祥符平,崔榮重修,嘉祐年間續修。宋崇寧二年(1103年……[詳細]
  曹瑾墓位于沁陽市區南部南門大街與河內路交叉口,北至洪道寺街,西至南門大街。曹瑾墓園南北長131米,東西寬72米,甬路寬2.36米,墓冢直徑6米,高2.3米,墓前正中立曹公墓碑一通,甬路兩側松柏常青。……[詳細]
  石奮墓(漢)位于溫縣岳村鄉楊莊北地,是漢代石奮及其四個兒子的墓群。石奮及其四個兒子在漢代前期均曾任二千石官,漢景帝稱石奮為萬石君。石奮(公元前220~124年),溫縣人,《史記》有傳。石奮十五歲時就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他恭敬謹慎的態度深得高祖喜愛。漢文帝時,大家推舉石奮做了太子太傅。漢景帝即位時,調他做了諸侯丞相。他的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性情順馴,對長輩孝敬,辦事謹慎,官位做到二千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于是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官至二千石,作為人臣的尊貴榮耀竟然集中在他們一家。因此景帝敕封石奮被稱為萬石君。……[詳細]
  北平皋原氏祠堂位于溫縣趙堡鎮北平皋村西部。創建于清光緒年間,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全部混磚墻壁。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正殿、上房、后院、兩側有耳房,后院兩側有廂房各三間,布局嚴謹。……[詳細]
  凈影寺古稱古賢谷寺、景凈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南北朝也正是中國佛教蓬勃發展、最為興盛的朝代。中國很多有名的寺院,古剎、石窟都修建于南北朝時期。景點位置焦作修武縣雙廟鄉……[詳細]
  濁鹿城遺址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濁鹿城遺址,是漢獻帝退位后,以山陽公身份所獲封國的都城遺址。濁鹿城又名濁城、清陽城、北修武城,遺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東北李固村南。……[詳細]
  陸莊遺址位于溫縣城東北張羌街道陸莊村南,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南北長25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采集的器物有罐、鼎、豆、鬲、石斧、石鏟等。……[詳細]
  邸郃遺址位于武陟縣喬廟鄉邸郃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戰國。 2016年1月22日邸郃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久道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