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沃洛遺址位于棗莊市嶧城區(qū)峨山鎮(zhèn)沃洛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周。 2006年12月7日,沃洛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后黃莊遺址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鎮(zhèn)。年代為商、周。 2013年,后黃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北臺上遺址緊依滕州市羊莊鎮(zhèn)北臺上村西的大臺一帶,長約一里許。在遺址采集的標本有錐形、鬼臉形鼎足、褐陶鬹殘片,罐口沿、鬲口等。多為夾砂褐陶,有的飾有繩紋。發(fā)現(xiàn)鹿角器1件,有明顯使用痕跡。 這處遺址內(nèi)涵豐富,包括龍山、殷、西周及漢代幾個時代。1980年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西是片土臺,即黃詩中所寫的“臺上”,當?shù)亟小皬堥w老望林臺”,上有“北臺上遺址”保護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成了一片菜園。臺西側就是薛河,經(jīng)年沖刷后,河兩岸臺地就形成了十余米高的直立剖面,剖面土層中夾雜著從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3000年前后的岳石文化,經(jīng)商周、秦漢、唐宋,直到當代的人類生活……[詳細] |
![]() | 北辛遺址位于滕縣縣城東南25公里官橋鎮(zhèn)北辛村,村北有田名寨墻里,即遺址的所在地。薛河由東北向西南流往北辛村,與其支流(已廢棄,僅留故道遺跡)相會合。這里無論是從地形上還是從河流的流向看,都不是支流與薜河相會合,而應該是薜河在此出現(xiàn)的一個分叉,遺址就處于這個薜河河叉上。原始地貌可能不是三面臨水,而是一個河心洲。不過,由于河心洲面積較大,遺址只是位于河叉的頂端。由于長年雨水沖刷,北部河叉逐步被淤積堵塞,河心洲也就不復存在。遺址地處平原與丘陵的交接地帶,在海拔300米以下,地勢相對平坦,總體呈東北高西南低。北辛遺址的地層堆積比較簡單,只有四層,但是有的探方缺第4層堆積。第1層為耕土層,厚15-35厘……[詳細] |
![]() | 仇官莊遺址位于滕州市姜屯鎮(zhèn)。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2013年,仇官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大康留遺址位于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大康留村。遺址共有兩處:1號遺址位于村北80米處,薛河故道的西岸,為一河畔高地,南北約80米,寬度不詳。沿河岸高約3米的斷崖上,暴露出一些灰坑和灰土層,散見一些陶器殘片,有鬲足、豆把、甕口、甑底、黑陶盆殘片、罐形器殘部等物。2號遺址在村東北約50米處,薛河故道東岸的河旁高地,東西長約80米,寬度不詳。該遺址破壞較嚴重,兩處遺址的年代為周代。 2013年,大康留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閔樓遺址位于滕州市鮑溝鎮(zhèn)。年代為商至漢。2013年,閔樓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后掌大墓群位于棗莊市滕州市官橋鎮(zhèn),年代為漢、宋。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棗莊師范方樓位于棗莊市嶧城區(qū)壇山街道,年代為1912年。2013年10月10日,棗莊師范方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棗莊師范鐵樓位于棗莊市嶧城區(qū)壇山街道,年代為1912年。2013年10月10日,棗莊師范鐵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黑山西茅草房居落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qū)張山子鎮(zhèn),年代為清、中華民國。2013年10月10日,黑山西茅草房居落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蘇魯豫皖邊區(qū)特工委舊址位于棗莊市市中區(qū)大洼街、南馬路,年代為一九三四年。1992年6月12日,蘇魯豫皖邊區(qū)特工委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灘子遺址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qū)蘭城鄉(xiāng)西蘭城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1992年6月12日,南灘子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賀窯墓群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qū)薛莊鄉(xiāng)賀窯村,年代為漢。1992年6月12日,賀窯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匡衡墓位于棗莊市嶧城區(qū)王莊鄉(xiāng)賈莊村,年代為西漢。1992年6月12日,匡衡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紅土埠遺址位于棗莊市驛城區(qū)陰平鎮(zhèn)上劉莊,年代為新石器時代。1992年6月12日,紅土埠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大韓村遺址位于滕州市官橋鎮(zhèn)大韓村東南隅,北臨魏河,自東西流。遺址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遺址范圍內(nèi),地面散見許多陶器、石器殘片,采集到石斧、石錛、紡輪、三角鼎足、鬼臉鼎足、鬹足、白陶器殘片、黑陶器殘片、圓柱形鼎足、罐口沿等物。遺址的年代屬于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西公橋遺址位于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西公橋村西南約300米處。南側為著名的西康留遺址,西北距離豐山約400米,西側為薛河一支流——名曰小魏河。遺址就坐落在兩河交匯處的臺地上。遺址地形北高南低,平面略呈橢圓形,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200米左右,面積約5萬平方米。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鼎銘墓園位于棗莊市市中區(qū)西王莊鄉(xiāng)。年代為清。2013年,王鼎銘墓園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由清代湖南新田知縣王鼎銘的七代孫王淑華投資50萬元重建的一處廉吏墓地,占地2畝。該墓園有三座大墓,其中東邊的一座是王鼎銘墓。王鼎銘為清道光年間湖南新田縣知縣,在平定瑤民亂事中戰(zhàn)死,道光皇帝為褒獎其忠義,下詔予以厚葬,并在其墓地建雕龍碑。文革時被造反派破壞。其七代孫王淑華與市、區(qū)文史專家為弘揚英雄烈的精神,對王鼎銘的事跡進行搶救性挖掘,在此基礎上,投資建成王鼎銘墓園。新建的墓園基本恢復了原墓地的狀態(tài),墓葬有王鼎銘及母、妻的墳墓,掩映于青翠的松柏之中,墓前是一片碑林,其中有仿制……[詳細] |
![]() | 前毛堌遺址位于棗莊市滕州市羊莊鎮(zhèn),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漢。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