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望之墓地年代為漢。2013年,蕭望之墓地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蕭望之墓地是中華蕭氏宗親祭奠先祖之地,是傳承蕭氏文化的重要場所。近年來,蘭陵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既注重有效保護、夯實基礎,又注意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合理開發蕭望之墓園,為蘭陵文化旅游事業增光添彩。蕭望之墓園占地面積86畝,自2010年6月墓園建設工程啟動以來,一期工程總投資1800多萬元,主要建設了享殿、東西配殿、思堂、碑亭工程、御路、擋墓門、停車場等主體工程,并結合史料對享殿進行了高標準的布展。……[詳細] |
![]() | 向城遺址位于蒼山縣向城鎮城子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類別為古遺址。該遺址文化堆積跨越新石器文化、商、周、秦、漢等歷史時期,為沂沭河流域目所發現的最早的兩處新石器北辛文化遺存之一。位于向城鎮城子村內及村后,東臨臨徐公路西側南北干渠,1992.6月公布為山東省級重點文保單位。高臺堆積,東西、南北長各約250米,面積約62500平方米。遺址中高四低,北側呈斷崖,東、西地勢延緩,文化堆積較好,內涵豐富,地表采集有北辛文化夾砂褐陶圓柱高鼎足、大汶口文化夾砂紅褐陶鼎足等,遺址出土漢代“治河賞”陶罐和鐵劍等文物。……[詳細] |
![]() | 吳白莊,位于臨沂火車站片區改造范圍內,整個村莊已是斷壁殘垣,處于拆遷之中,但是片區改造好像又暫停了,現在的吳白莊最出名的是吳白莊羊肉館,羊肉湯可是遠近聞名滴!墓葬屬半地下建筑,東西長15米,南北寬9米,封土高于地面約1米,由墓道、墓門、前室、中室、西墓室、東墓室、回廊、西兩耳室和東一耳室組成,出土有畫像石49塊,早年損壞4塊,現實有45塊。畫面65幅,分布在墓門、前室、中室、橫額、支柱、立柱、過梁等處。2006年12月7日,吳白莊畫像石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于公墓位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城西外環內側。墳墓封土高大,占地二畝多。相傳于公死后,人人懷念,凡路過之人,都自動兜土添墳,日久天長,封土越來越多。于公墓坐落在郯城縣城西約300米處,西距西外環150米,北鄰魯南紙業集團駐地南墻。該墓東西寬100米,南北長140米,中心封土高7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郯城知縣趙節重立石碑一幢,碑文為“漢于公墓”。該墓現保存較完整,于1978年12月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公事跡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還在著名史書上有記載。《漢書.于定國傳》載;“于定國字曼倩,東海郯人也。其父于公為縣獄吏、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郡中為之生立祠,號曰于公祠。……[詳細] |
![]() | 馬頭清真寺是蘇北魯南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位于馬頭鎮駐地北部,總面積13畝,其中大殿24間,有南講堂、北講堂、東對廳、水房、古井亭、門樓、望月樓等建筑,另有“金公施田銘”1幢,大殿北有石碑3幢,其中為乾隆三年“重修清真寺碑記。”馬頭清真寺位于馬頭鎮民主街。始建于明永樂三年(1405年),清乾隆三年重修,是我縣規模宏整、建寺較早的回民寺院。馬頭清真寺寺院坐南朝北,整座建筑群體布局合理,裝飾古樸典雅,幽靜肅穆,頗具中國宮殿建筑的傳統風格和伊斯蘭教特色。寺內主體建筑為大殿,坐西朝東,宮殿式建筑,計24間,324平方米。附屬建筑有南北講堂、東對廳、水房、古井亭、門樓共24間,占地54……[詳細] |
![]() | 陽都故城是在沂南縣磚埠鎮孫家黃疃、里宏、大小汪家莊一帶。故城遺址東傍沂河,北依汶河。當地群眾在沂河兩岸修建揚水站時,清理出一段古城城基,城基用寬大厚實的石塊砌成。汶河南岸有一段東西走向的故城基,高出地面部分長約1500米,似為故城東段城基。近年來,在這座遺址附近零星發現了漢墓、畫像石以及石器、陶器等文物,更是證明了兩千年前這里已經是座重要的軍事名城。2006年12月7日,陽都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周朝初期(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國都城。城址在今南坊鎮古城村。距今約有3000余年的歷史。《春秋》“昭公十六年六月,邾人襲”即此。《臨沂縣志》載:“國名,子爵。姓,夏后氏之裔。春秋入魯,戰國入楚”。城址發現銅戈、銅墩及箭鏃等器物。南城基有羅多周代至漢代的陶器殘片。村東有林子遺址,傳為子墓地。村東和村北曾出土龍山文化時期的石器和陶器。1992年6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荀子墓位于蘭陵鎮東南15公里處,西距蘭陵鎮南王莊200米,墓為黃土堆高,封土高3米,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原墓地較大,0中遭破壞,有四分之三被平為耕地,墓頂被挖一條溝,后回填,現成M狀。1990年縣政府籌資進行重修,在封土周圍用青石壘砌,高1米,周長1570米;墓地四周用紅磚砌設圍墻,高2.2米,總面積6400平方米。墓前原有石碑兩座,一座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立“補建荀子墓碑”,碑額為篆文,碑文為楷書,碑高2.2米,寬0.75米,厚0.15米,有四角碑帽。其左側的一座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立“楚蘭陵令荀卿之墓”碑,碑文為楷書,高2米,寬0.8米,厚0.18米,碑額為二龍朝……[詳細] |
![]() | 蘭山路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臨沂市蘭山區蘭山街道書院社區蘭山路北鄰,年代為1945至1946年,類別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蘭山路新四軍軍部舊址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晏駕墩遺址位于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五寺莊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 2006年12月7日,晏駕墩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臨沂行署舊址位于臨沂市蘭山區金雀山街道御碑街社區金雀山一路57號,年代為1958年,類別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臨沂行署舊址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抗戰舊址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朱村。201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朱村抗戰舊址內含儒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等十分獨特,并且各類文化遺存種類多、底蘊厚、文物價值極高。目前該村以清代民居為代表的古建筑尚保存有百余間,不僅古樸典雅,而且成方連片,極具地方特色。民居采用我國傳統磚木結構的建筑形式,青色瓦房,四檐飛出,上面飾有龍頭鳳尾等圖案。典型的有王氏祠堂、玄武廟、節孝坊、王氏先祖墓等遺址遺存。更為可貴的是,這里還兼具紅色革命文化色彩,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曾在朱村戰斗過,留下許多戰斗痕跡,有紀念碑、紀念館、抗日小學、臨沭……[詳細] |
![]() | 祝丘故城位于臨沂市河東區湯河鎮故縣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東周、漢。 2006年12月7日,祝丘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防城故城遺址位于費縣方城鎮古城里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周、漢。 2006年12月7日,防城故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中丘故城位于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諸葛城村。年代為春秋、漢。 2006年12月7日,中丘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平邑蔡莊遺址位于平邑縣平邑鎮蔡莊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漢。2006年12月7日,平邑蔡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東北角為基點,東到興水河東岸,北到日東高速公路,向西520米、向南620米的方形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50米的范圍內。……[詳細] |
![]() | 一一一師烈士陵園位于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朱蘆鎮,年代為1947年,類別為抗戰遺址、紀念設施。一一一師烈士陵園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柞城故城位于卞莊鎮城里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東周、漢。位于臨沂市蘭陵縣城東北800米處,2006年12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故城分大城,小城兩部分,護城河已淹沒成平地,只剩東河道,自北南流的金水河繞過城東北角,成為東面的護城河。大城全長3915米,城區輪廓完整,界限分明,東、西城門遺址清晰可見,自城西南起向北651米為西城門遺址,門址寬約15米,大城南城墻長845米,殘留高3米,東城墻長1070米,殘留高3米,北墻長905米,西城墻長1095米,墻基寬約40米,由主墻內外護墻組成,從夯筑方法和出土遺物顯示,大城筑成年代為秦漢早期,分布面積約為990975平方米,小城略成正方形,分西、北、南……[詳細] |
![]() | 明德英故居年代為抗戰時期,位于馬牧池鄉橫河村,類別為抗戰時期。2018年5月31日,明德英故居被公布為沂南縣第四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即邱故城位于臨沂市蘭山區大嶺鎮古城村。年代為商-魏。 2006年12月7日,即邱故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