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茅坪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部舊址位于井岡山市茅坪。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茅坪紅四軍三十二團團部舊址位于井岡山市茅坪,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毛澤東和袁文才會見舊址位于井岡山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袁文才、王佐部隊升編舊址位于井岡山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方武裝袁文才、王佐部隊,先后經過步云山和大井進行了三個多月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后,兩支武裝的政治覺悟、組織紀律和軍事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中共前敵委員會決定把這兩支地方武裝升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1928年2月上旬,在大隴的朱家祠內召開大會,張子清代表前委宣布決定,任命袁文才為第二團團長,王佐為副團長,何長工任團黨代表,還從第一團抽調了二十多名干部到第二團擔任各級黨代表。加強了黨的領導和部隊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二團下設兩個營(袁部為一營,王部為二營),1928年5月4日成立紅四軍時,該團編為紅……[詳細] |
![]() | 彭家村煉鐵小高爐位于井岡山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店背劉氏崇義堂位于吉水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舊名“濟川橋”,是元代一座聯拱長石橋。位于今江西永豐城南,跨恩江。始建于元至元(1264-1294)年間,明正德(1506-1521)年間重建。橋長400米,二十二孔。因石蝕耗嚴重,1956年冬拆卸重砌,并重建混凝土拱五孔,整座橋梁雅致壯觀。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縣令吳期召在小江上架平政木橋,謂平政橋。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水為患,濟川、小江合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縣人將平政木橋延伸10余丈,與濟川橋相接。咸豐三年(1853年)雙嶺劉紹書父子獨籌資金,改平政木橋為石橋,歷經八載,咸豐十年(1860年)平政石橋建成,且與濟川石橋相接,恩江大橋始成。建國后,政府撥出專款,自19……[詳細] |
![]() | 紅軍物資轉運站舊址位于茨坪南面的黃坳河畔上,這棟房屋原為西方傳教士廣招教徒而建,名“天主堂”。1928年春,中國工農革命軍攻占遂川縣城后,為保障革命軍的物資給養,開始在此屋設立物資轉運站,由王佐負責組織運輸隊將遂川縣城運來的大批糧食、布匹和0-彈藥等物資存放在這里。然后,王佐部隊又將這些物資再轉運到茨坪的懷德祠堂內貯放。紅軍設立的物資轉運站,不僅解決了當年紅軍的部分給養,而且有力地粉碎了敵軍對井岡山的經濟--。1988年9月,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公布“黃坳紅軍物資轉運站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橋下石拱橋位于永豐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君埠黃公略舊居(含九思堂、門樓)位于永豐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萬安縣棉津鄉與遂川縣碧洲鄉山山相連,其中一山名天龍山。天龍山谷深山高,林木蔥蘢,溪瀑縱橫,風光秀麗,自古就為佛教圣地。唐代時期,山中建天龍寺,在江南頗有名氣,后在明清戰亂中漸衰。兩座舍利塔就坐落在天龍山舊寺廟的遺址上![詳細] |
![]() | 三寶塔,稱東林寺墓塔,位于吉安市萬安縣彈前鄉大巖村,座落在東林寺內。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三寶塔是三座并行舍利塔,宋代遺存存(一說建于明代,據省保名錄,確認為宋代)。三寶塔與天龍山唐代舍利塔結構相似。塔高三米左右,為底坐八邊圓頂三層石塔結構,占地三十多平方米。2006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東林寺始建于乾隆年間,現遺存天香爐、三寶塔。2003年,當地村民捐資新建寶殿兩座,雕塑神像三座。大雄寶殿座東向西,建筑面積約三百平方米![詳細] |
![]() | 客家圍屋增文堂,位于澗田鄉益富村水坑村小組,由黃日恒之祖父黃若曾始建于康熙已亥年,乾隆丁已年黃日恒、黃日慎兄弟倆重建。為紀念祖父黃若曾、父親黃文,特在圍屋的核心位置上建家祠,取祖父和父親姓名的最后一個字“曾”、“文”為家祠名。增文堂是目前吉安市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客家圍屋,設246個房間,占地面積3696多平方米,有“東方的中世紀古城堡”立之稱。增文堂用生土、土坯、青磚、卵石、木材等材料建成,兩層樓懸山式民居,建筑風格獨特,布局合理,結構嚴謹,既象巨大的堡壘,但卻不封閉,有五扇前門,一扇后門與外界溝通。圍屋內分為五進七杠,集家祠、民居、水井、曬場、糧倉于一體。因黃日恒任江西南昌府進賢縣訓導時政績……[詳細] |
![]() | 張鳴崗尚書石牌坊位于萬安縣窯頭鄉軫塘村東北路口,紅米石結構,門樓式,44E3層,高5米,寬4米,兩側各立一抱鼓石。牌坊的上部兩層兩面嵌刻著浮雕圖案,正面門楣上石質匾額陰刻:“奕世恩綸”4字,右刻“欽差巡撫,江西左副都御史夏良巡按江西監察御史吳達可為”,左刻“萬歷甲申敕封文林郎湖廣襄陽府宜城縣知縣王寅誥贈中憲大夫大理寺左少卿張尚賢立,萬歷癸卯秋九月吉立”。牌坊背面門楣上陰刻“兩京上卿”,右刻“欽差巡撫江西左副都御史夏良巡撫江西監察御史吳達可為”,左刻“南京太常寺卿張鳴崗立,萬歷癸卯秋九月吉旦”,下刻“萬歷癸卯進士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前任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鳴崗”等字。牌坊……[詳細] |
![]() | 為了更好地緬懷先烈,教育后人,充分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的獨特作用,近日,曾天宇烈士墓被列為萬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曾天宇與朱德夫人康克清同鄉,是萬安縣羅塘鄉人,他早年考入北京中國大學,后來留學日本,是江西早期革命活動家,與袁玉冰、方志敏并稱為江西革命三杰。1925年,他回到家鄉發起了農民運動,領導了著名的萬安暴-動-,1928年1月9日,萬安暴-動-取得最后勝利,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暴-動-勝利后不久,敵人不甘心失敗,進行了瘋狂反撲,從贛州、吉安南北兩面夾攻,到處懸賞捉拿暴-動-主要領導人曾天宇,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3月5日,曾天宇因寡不敵眾,突圍受阻英勇就義,年僅31歲。他英……[詳細] |
![]() | 曾天宇烈士紀念舊址(含曾天宇舊居、曾天宇烈士犧牲處舊址)位于萬安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解縉墓初葬吉水縣仁壽鄉(現今醪橋鎮)一都霸溪(縣城北4公里處),嘉靖40年知縣羅黃裳因河岸坍塌危及墓體安全,令將解縉墓遷移縣東門外東山亭(即現吉水氣象局院內)。解縉因讒被害,家人攜柩回歸故里,原先偷葬于醪橋鎮壩溪村。嘉靖四十年(1561),知縣羅黃裳奉旨將解縉墓遷葬于縣城東門外東山亭,墓地坐東向西。1957年,省文化局列解縉墓為省重點文件保護單位,撥款重修。后因修昌贛公路(105國道)取土被毀,遷移今氣象局西側。1985年,政府撥款修繕。由縣人羅洪先論述解縉品德與功業的《解學士文集序》,鏤刻在墓后的戶碑上。碑為高近2米,寬近1米的白色硬青石,文為慷慨激昂美文,字為陰文正楷直書。書法工整清秀,筆……[詳細] |
![]() | 周敘墓位于吉水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陽陂頭石拱橋位于官田鄉田南村陽陂頭自然村。單拱石橋,南北走向,麻石質。所有材料均按設計規格先行雕鑿,然后用糯米槳伴石灰磚成。橋全長24米,單拱跨度13米,高7米,寬3.45米。整座橋設計合理,如彩虹臥于溪上,弧度優美。單拱跨度、建筑形態及工藝,在全縣罕見。建筑年代為19世紀中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