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莆禧城墻位于北岸山亭鄉莆禧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為防倭而筑千戶所成。嘉靖二十三年(1544),莆禧軍民在興化衛中所千戶白仁、分巡姚鳳翔率領下于此擊敗倭寇,俘敵14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圍城50余日終被戚家軍圍殲。城以條石砌筑,三面臨海,遙對湄洲島,北面靠陸,原城長2300米,高7米,基寬5米,頂寬2.9米,城門、城樓、警埔、城垛齊全。抗日戰爭初拆城,城內尚有城隍廟、天妃宮和十字形石板路、過樓小樓等,1984年維修城墻并恢復部分城垛,城外有明代砌建八卦井一口。該建筑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實物資料。……[詳細]
  重興寺位于荔城區黃石鎮水南村境內,原名古山寺,始建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八九九年)。宋乾德四年重建。元至正十年失火被毀,十二年復建。后來經多次重修。現保存的建筑為明清建筑風格。寺內右側是唐工部員外郎吳祭祠。寺前有莆田吳姓始祖唐工部員外郎吳祭之墓。重興寺1997年12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峻山陳永盛)重興寺在黃石水南境內四腳亭附近的街道上,山門金碧輝煌,頗為壯觀。邁進山門,只見在小埕左邊是寺院的前殿,進入殿內,只見里面盆景眾多,把正方型的大天井裝扮得綠蔭蔭的,給酷熱的天氣大大降了溫。一個老人在輔導十來個小學生讀書,三四個老人在另一邊喝茶聊天。一片寂靜,……[詳細]
  麟山宮位于湄洲鎮下山村宮兜自然村麟山路185號。又稱下山宮,始建明洪武七年(1274年),清道光二年重修(1822)。坐東北朝西南,通面闊27米,通進深34.4米,面積523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沿中軸線依次為埕、前殿、正殿,次軸線依次為埕、前偏殿、前天井、后偏殿、后天井、宮房。前殿重檐歇山頂,內施藻井,面闊三間;正殿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明間抬梁減中柱結構。宮內懸掛一方道光五年福建汀漳龍道攝理臺灣府事方傳燧書“圣跡益彰”匾額,是閩臺交流的重要佐證。麟山宮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吳石塔位于秀嶼區東埔鎮東吳村,創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仿木樓,閣式石塔,七級八角,通高21.54米,底層每邊長2.11米,底層正門向東偏北8度,各層對錯開門,底層門兩旁雕刻武士,每層各面均設龕置佛像。各層塔門額刻有“祝圣偉望”、“古剎嘉馨”、“海上鰲峰”和建塔紀年等文字。石塔須彌座束腰浮雕鳥獸圖案,均為精美。石塔造型俊秀,反映了莆田明代石雕工藝水平和造塔特點,是研究明代東南沿海造塔工藝及塔建筑文化的寶貴資料。附屬建筑金雞廟有明清沿海建筑特征。東吳石塔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東吳石塔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高約30米,為7層八角青石構造,塔基八面有龍、虎、獅、鹿……[詳細]
  云山書院壁畫位于仙游縣榜頭鎮云莊村,年代為1950年。簡介:書院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1919年重修,供奉“三一教”教主林龍江。保存李耕所作的壁畫——《“三一”教主林龍江先生志》系列壁畫30幅,左壁14幅,右壁16幅。該壁畫創作于1950年,整體構圖充實飽滿,人物造型修長優雅,線條清勁峭拔,超逸灑脫。壁畫內容為林龍江生平事跡,是研究“三一教”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云山書院壁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鳳門林氏大厝位于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江口社區劉井村鳳門巷,年代為清。簡介:俗稱“百廿間”,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坐西南朝東北,通面闊66.09米,通進深72.24米,占地面積3915平方米,為五進合院式建筑。主屋面闊五間,前后五進,三、五進間均有門屏、天井相隔。宗祠面闊三間,前后三進,進間以八扇花格門屏、天井相隔。主屋及祠堂均為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架,用材較大,雕刻精美。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村道。2018年,鳳門林氏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海衛城隍廟位于平海鎮平海村西北530米,創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清康熙間復界后重建,祀的城隍神像為清康熙年間塑的近年又依舊制重修,保持清初風格,坐北向南,通寬26米,通進深61.6米,總面積1601.6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依次有山門、天井、正殿、后殿組成,以兩廊連為一體,大門前兩旁有方形鐘鼓樓,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歇山頂。為涉臺文物之一,該建筑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實物資料。平海衛城隍廟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門糾察廟位于仙游縣東門街廟里巷,年代為清。簡介:又稱玄都糾察,奉祀糾察尊王,配祀媽祖、齊天大圣。始建于明代,清咸豐元年(1851)重建。坐東南朝西北,通面闊16米,通進深42.3米,總面積676.8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磚埕、前殿、天井、左右廡廊、正殿。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檁;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十一檁,明間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駝峰、枋雕花與斗拱、雀替均有彩繪貼金。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東門糾察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夾漈草堂位于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鞏溪村夾漈山麓,年代為民國。簡介:始建于南宋,民國十五年(1926)重建,現為鄭樵紀念館。坐北朝南,二進廊院式建筑,通面闊18.9米,通面深21.5米,占地面積406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殿、天井、主殿。前殿歇山頂,主殿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硬山頂,木石結構。天井兩側為側室,面闊三間,二層,主殿左側為“紫竹亭”,紀念館東側存有洗硯池。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夾漈草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延壽橋位于城廂區龍橋街道辦事處延壽村延壽自然村。宋建炎元年(1127)由承信郎李富、評事方天貺同建,原來橋為十二墩十三孔。明宣德年間(1426-1435)圮,正統五年(1440)吳恩諒重建,萬歷四十年(1612)給事中黃起龍重修。十一孔十座舟形墩,為伸臂式石梁橋,跨于延壽溪上,南北走向,長91.62米,寬2.9米,高11米。橋上有石扶欄,橋北端有橋坊,上刻與造橋有關內容的銘文,另有清光緒六年石刻1通。延壽橋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汾五帝廟位于靈川鎮東進村東汾自然村西南側。始建于唐代,歷代屢有維修,現存建筑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闊18.5米,通進深38.5米,占地面積4636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型,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大坪、左右鐘鼓樓、拜亭、前殿和后殿組成。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二柱,明間抬梁減中柱,懸山頂,土木結構。雀替和駝峰裝飾金漆木雕,柱礎為明、清構件。廟前大坪右側存一只唐代石獅。東汾五帝廟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云祠李耕壁畫位于仙游縣度尾鎮池尾村,年代為1917年。簡介:民國六年(1917)國畫家李耕于瑞云祠內作壁畫29幅,其中上廳兩壁為“三一教”創始人林龍江生平事跡“林子行跡圖”25幅(原作30幅,后右壁下端5幅損毀,由后人補上),下廳繪有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巖”、“九鯉圖”山水畫和“龍吟圖”、“虎嘯圖”等4幅,共29幅。觀音殿、瑞云祠為其附屬文物。2013年,瑞云祠李耕壁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瑞云祠圍墻各外延10米。……[詳細]
  埔坪陳氏墓又名陳讜墓,位于莆田市仙游縣度尾鎮埔坪村。坐西南朝東北,通面闊12米,通進深65米。平面呈“風”字形。墓丘磚石結構,呈龜背狀。中嵌墓碑,方首,高1.25米,寬0.80米,上刻楷書“宋開國侯侍郎留坡陳公墓”。 前有三級墓埕。尚存石像生、石馬、石羊各1對。陳讜(1134~1216),字正仲,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累官右司郎中、殿中御史等,嘉定初年尋封清源郡侯,卒謚“開國侯”。埔坪陳氏墓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富墓位于城廂區常太鎮嶺下村坪田自然村,宋代建,坐南朝北偏西40°,墓寬11.3米,通深33.45米,高13.84米,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墓平面呈為“風”字型,三個墓埕,三合土結構,墓丘前有花崗石祭臺,須彌座束腰有浮雕,為墓創建時的原構。李富墓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李富(1085-1162),字子城。南宋時,以家財募集抗金義兵,航海北上,隸名將韓世忠部,授承信郎,殿前制司干辦公事。后辭官回家講學辦公益。卒葬于此。……[詳細]
  嵩山寺觀音殿位于秀嶼區東莊鎮嵩山上。創建于宋大觀元年(1107),現存為清代建筑,面寬九間,進深二間,單檐硬山頂木石結構。寺中保存清代石碑一通,元至正九年石碣一塊。附屬文物寺院藏有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刻字的陳靖姑古樟木神像,陸秀夫衣冠冢墓道碑,清郭尚先書撰的《莆田醴泉象山書院碑記》和手書的“書林”、“藝苑”門額,山上尚有幾處明、清摩崖石刻幾處和宋代古井一口等。嵩山寺觀音殿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莆禧城隍廟原名鯉江廟,位于北岸山亭鄉莆禧村,據傳宋末二帝避雨廟中,晾黃袍于廟中神座,故有“御賜黃袍”之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鯉江廟,改為莆禧城隍廟。清康熙年間復界后又重修,二進廊院式建筑布局。坐北朝南,通面闊12.45米,通進深24.8米,建筑面積331.5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大門、前天井、中殿、后天井、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歇山頂,穿斗、抬梁式構架。廟門兩翼突出成闕形。該建筑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實物資料。……[詳細]
  瑞云祠內留有國畫家李耕于民國六年(1917)所作的壁畫29幅,其中上廳兩壁繪有“三一教”創始人林龍江生平事跡“林子行跡圖”25幅(原為30幅,左右兩壁各15幅,后右壁下端5幅損毀,由后人補上);下廳繪有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巖”、“九鯉湖”山水畫和“龍吟圖”、“虎嘯圖”四巨幅,大小共29幅。附屬文物觀音殿、瑞云樓。位于仙游縣度尾鎮度峰社區自然村池尾。瑞云祠李耕壁畫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興巖石窟位于大洋鄉院埔村,宋紹興年間(1131-1162)始建,元元貞三年(1297)重建,至正二年(1342)重建。祀張公、觀音、八仙、龍王等。寺石仿構,坐南朝北,石窟通面闊三間21.05米,通進深三間10.72米,占地面積420平方米。洞正面用規整條石砌成并排的三個拱券門洞。拱券頂室三間,有壁門相通。存元至正二年碑刻一通,清代碑刻二通,右側有元墓冢1座。是莆田唯一的石窟寺,永興巖石窟寺200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鯉湖摩崖石刻位于仙游鐘山鎮院前村九鯉湖風景區,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現存摩崖石刻41方,分為景跡題刻、游覽題詠、登臨記事等類別。其中有宋代陳讜、吳遷、陳顯謨、趙希孟、丘鐸,元代施田,明代林有恒、鄭紀和民國嚴家淦等人題刻。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諸體皆備,是研究宋至民國的書法藝術重要實物資料。保護范圍:摩崖石刻單體周邊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九鯉湖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蒲坂鄭氏宗祠位于荔城區新度鎮蒲坂村后鄭自然村。創于宋代,明代鄭岳重建,清代重修,近代再修。現存建筑仍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坐北朝南,通面闊14.6米,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為單進合院式建筑,由前廳、天井、正廳組成。正廳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柱礎雕刻精巧。該建筑是莆田市重要涉臺文物,是連接-的重要橋梁,也是研究明代建筑的實物資料。蒲坂鄭氏宗祠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