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安慶市旅游

安慶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白云崖又稱虎頭崖,坐落在天柱山鎮茶莊村林莊組。白云崖石刻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記事,或造像為主。運用單線陰刻、減地平刻、淺浮刻及沉刻等技法,創造出風格各異,生動多姿的石刻藝術品。字體包括篆、隸、楷等,書法嚴謹渾厚,疏密適宜。石刻內容廣泛,涉及到宋、元、明、清等文人墨客及釋子信士的題刻多達六處,其中以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元陽的題刻占多。如“鐵笛龕”,以及清乾隆年間張期愈題刻“超然物表”等。在白云崖半腰間原有魯道人人庵,現已廢,但留有石窟,窟壁上鑲有坐佛像三尊,佛像高70厘米,其面容現已剝落難辯。 白云崖石刻與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視為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2001年這兩處石刻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家堰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望江縣新橋鄉。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墓葬區和居住區。省考古所1997年發掘1200平方米,發現了 50多座墓葬,皆為東北—西南向。還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陶器有鼎、豆、壺;石器有斧、鏟、錛、鑿;玉器有璜、玦、鐲等。尤其是玉器質地精良、晶瑩剔透。從出土器物的造型、紋飾等風格看,該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5000年左右。保護范圍:基點至東南200米,至東北500米到碼頭河河壩,至西南270米到寨山西南角,至西北120米(基點坐標:N:30°017442,E:116°31368)。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50米。……[詳細]
  小圩羅家老屋位于安慶市宿松縣隘口鄉小圩村。羅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清咸豐十年(1861年);浙江巡撫羅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間,是羅遵殿故居。羅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清咸豐十年(1861年)浙江巡撫羅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間,是羅遵殿故居。該建筑坐北朝南,五進五開間,東西兩邊配廂房,高平屋硬山面飾五級馬頭墻,整個建筑為抬梁式磚木結構。面積約600平方米。羅遵殿,(1798—1860)字澹村,道光十五年進士。歷任知縣、知府,兩淮鹽運使,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撫、浙江巡撫。咸豐十年,太平軍破杭州城,一家五口殉國。清廷追贈右都御史,予騎都尉世職,謚壯節。保護范……[詳細]
  望江文廟大成殿位于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回龍西路文廟巷1號。望江文廟始建于宋代,元、明屢遭兵毀。現存文廟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選址重建。文廟原為一處古建筑群,前有戟門,戟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王幼學祠,前首為欞星門。文廟左右各為東西兩廡,大成殿后為啟圣祠,東為禮門,西為義路,后為明倫堂。現存文廟主體大成殿,文廟大成殿為歇山式木質結構古建筑,重檐翹角,裝飾斗拱,石質柱礎。大成殿高10多米,面積270多平方米,殿內24根大柱組成方形結構,四周圍廊,重檐翅角,鐵馬空懸。現作為望江縣博物館的所在地,是一座精美的清代建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廟檐口周邊5米……[詳細]
  圣公會安慶“同仁醫院”舊址,又稱“圣詹姆士醫院”,坐落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雙井街150號海軍安慶醫院(原解放軍第116醫院)內,是海軍安慶醫院的前身,清朝建筑,創建于1901年,解放前是安徽省內兩家較大、較完善的綜合醫院之一。據史料記載,圣公會安慶“同仁醫院”由美國基督教圣公會配合傳教修建的,1906年竣工。創始人為美國醫學博士亨利.泰勒(中文名:戴世璜先生),當時院長是戴世璜先生。該院建筑格局、技術和設備基本上是西式的,現存樓房八幢,是當地保存較好、風格獨特的近代西洋建筑群。同仁醫院舊址應包括病房大樓、院長別墅、高級護士學校樓等,共8處。……[詳細]
  王步文故居位于岳西縣城關西北9公里處的溫泉鎮資福村塘坳組,這里也是王步文的出生地。故居坐北朝南,四周小丘環抱,松竹常青,房舍磚木結構,前后兩幢,跨院連結。故居建筑面積465平方米,占地5畝。前庭院和廂房是王步文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門楣上有王步文親筆書寫的“書園”二字。王步文參加革命后,常回家鄉結交仁人志士,傳播馬列主義,發展黨員,這間廂房就成了他進行革命活動的場所。王步文故居于1998年5月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中國國民黨安徽省黨部舊址位于安慶市孝肅路168號,時代為1926~1927年。1926年1月,國民黨(左派)安徽省臨時黨部成立,直屬廣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領導。光明甫、朱蘊山等任常委,柯慶施任秘書長。北伐軍攻克武漢后,左派臨時省黨部遷往漢口,設立常務干部學校,培養了大批骨干。1927年3月初,隨北伐軍返回安慶,隨即成立安徽省黨部,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該建筑始建于1919年,為磚木結構3層樓房,建筑面積1331平方米,樓前有花園,為中西合璧式,弧形門窗,前檐和左右兩側均置有寬闊的內走廊,整個建筑莊嚴典雅。曾是安徽省教育會會址。……[詳細]
  坐落在安慶市五橫鄉白麟坂鄧家大屋的“鐵硯山房”,因是書法篆刻大家鄧石如的故居與“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誕生地,早在1986年就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慶市日前斥資搶修的“鐵硯山房”將于國慶節前全新迎客。“鐵硯山房”是清代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大師鄧石如于乾隆六十年(1795)興建的住處。鄧石如以兩湖總督畢沅所贈鐵硯命名新居,故得名“鐵硯山房”。1924年鄧石如的第六世孫、“兩彈”元勛鄧稼先在“鐵硯山房”誕生。鄧石如是“四體皆精、國朝第一”的書法家與篆刻家,鄧稼先是“兩彈”元勛,其故居“鐵硯山房”無疑是一處珍貴的人文景觀。……[詳細]
  鳳義興商號樓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辦事處建設居委會南大街38號。該樓坐西朝東,為清代自金陵遷居桐城的巨商鳳士標所建之商鋪和住宅,名曰“鳳義興”,曾為“桐城飯店”使用,現為鳳氏后人居住。前后共3進,均為2層。前進3開間,為商號鋪堂,鋪堂中有一方形小天井,雕花木窗,環天井設扶手欄桿。中進5開間,抬梁式木構架。后進5開間,與中進構成一長形天井,中有古井一口。木扶手長廊與木樓梯依舊。鳳義興商號樓較好地保存了清晚期徽派建筑的特色,結構精巧,樸素美觀,是桐城目前僅存的完整的商號樓。周邊古建筑較好,店鋪仍存,整條老街風格較好。保護范圍:東至南大街東側建筑外墻5米,西、南、北至商號樓圍墻外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溫泉牌坊位于安慶市岳西縣,年代為清雍正五年。岳西縣溫泉鎮牌坊村,因境內有一座高大的貞節牌坊而得名,這古老的貞節牌坊有著一個凄婉動人的故事。相傳清朝康熙年間,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著儲志瑞一家,妻子聶氏在儲志瑞病逝后,潔身自好,節衣省食、開荒種糧、紡線織布,獨自撫養一雙兒女,將其子儲賢培養成為朝廷的太學生,其女也嫁入官宦人家。為旌表聶氏,府縣官員聯名呈報皇上,皇上下圣旨冊封,恩準為聶氏建立貞潔牌坊,歷經三年建成并保留至今。2012年,溫泉牌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楓樹21米,南至池塘外壩30米,西至路邊水溝16米,北至后山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詳細]
  洪莊老屋位于源潭鎮三妙居委會洪莊組,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建筑平面以明五暗七狀布局,座西朝東,青磚勾白縫,齊檐封火墻,面闊20.5米,通進深40.7米,占地面積約835平方米。前至后進呈梯式增高,在二進處設置照壁。照壁左右隔墻與中廳連成一體。看面墻磨磚,頂部斗拱疏朗。洪莊老屋原建筑規模宏大,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倒毀,現僅存中軸線上的三廳二井一照壁。整個建筑風格深受徽派建筑影響。該建筑中廳面積最大,頂部卷棚五架梁采用臺梁式結構,廳內立6根大圓柱,柱礎為鼓形與方形,飾花卉紋。……[詳細]
  位于源潭鎮三河村紅星組的胡氏宗祠,屬“陶正堂”這支郡望上的遺產,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擴建,分前后三進布局,通面闊約32.3米,進深9.9米,占地面積約320平方米。現存廳堂3間,建筑平面坐西朝東,大門前造作木柵門,穿斗式五架梁,兩側廊房已毀,其它構件保存狀況較差。胡氏宗祠在一進天井處砌硬山頂、“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門楣上端從右向左浮雕“居仁由義”、二進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繪“生化”圖案;中進前廊卷棚,梁坊上飾彩繪,金柱上凸雕“倒扒獅”撐拱,內檐部分裝飾頗具特色。……[詳細]
  夫子城遺址位于安慶市皖河農場龍口村、懷寧縣皖河鄉同福村(黃鴨頭)、望江縣賽口鎮九華村老溝組(原金堤鄉老溝村),三地交界處,大部位于龍口村。位于安慶市皖河農場龍口村,現存面積約1.5萬平方米。該遺址地層堆積的下部屬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發現了11座土坑豎穴墓及灰坑、柱洞等遺跡。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陶器的基本組合為鼎、豆、壺,另見有較多彩繪陶。夫子城遺址的文化性質屬薛家崗文化,年代相當于薛家崗遺址第二期,它的發掘,為薛家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保護范圍:以遺址幾何中心為圓心,半徑400米圓周以內。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請水寨暴-動-舊址群誤工費位于安徽岳西縣響腸鎮請水寨村。1930年,在這里爆發了鄂豫皖四大暴-動-之一的請水寨暴-動-,誕生了潛山獨立師,并建立蘇維埃政權--潛山縣革命委員會,后潛山獨立師相繼改編為潛山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師、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轉戰于潛山、霍山等八縣之間,成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當年的政治部、宣傳部、修械所、軍需處和稽查處等暴-動-舊址仍得以保存,大部分還是當地村民的居所。(1)政治部。保護范圍:本體外,東15米,南12米,西17米,北1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20米。(2)修械所。保護范圍:本體外,……[詳細]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區桐城中學校園內,建于明崇禎年間,是紀念左光斗的專祠,簡稱“左公祠”。現左公祠占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后進三部分,均為木構架建筑,建筑格調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他為官力謀國事,匡扶正義,清直敢言,頗有政聲。天啟四年,因-魏忠賢閹黨致禍,下獄致死。崇禎帝即位,為其冤案昭雪,追謚“忠毅”。左忠毅公祠與啖椒堂相連一處;祠堂是家鄉人為紀念明朝僉都御史左光斗而興建的;啖椒堂則是左光斗的故居。左忠毅公祠原為三進,粉墻小瓦,大屋檐,朱門深凹,門石相對。曾因年久失修,前進毀壞,近幾年經過文物部門的保護和修葺,已恢復了原貌。該……[詳細]
  響腸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響腸鎮響腸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南朝北,三進兩天井。一進祠門,面闊三間,大門位于明間進深二分之一處,形成前門廊后過廳格局。大門背面二層為戲臺,面向中廳,單檐歇山頂,臺口矮欄,三面敞開,左右看樓相接。二進中廳面闊三間,五架抬梁前軒后雙步結構。三進神堂面闊三間,左右廂房各一間。左包屋已毀,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屬譜館一座,與主祠相對,且為同期建筑,兩進二層四合院。保護范圍:東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墻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國道邊,北至河邊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上街橋90米,南至保護范圍外……[詳細]
  劉源題字刻位于天柱山風景區西關寨口處的一面崖壁上,石刻幅面向南,高約1.92米,寬約2.19米,自右向左豎書,共68個字,分9行,單線陰刻文曰:“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奉本朝闕命措厝山寨保聚生民十萬余眾答歷十余年北朝軍馬累次攻打保守無虞民戶春耕冬則入寨寨長同安郡土豪劉源叔清鼎建統制寧宗達崇道。”石刻字槽較淺,線條瘦勁,內額無損,較完整。 劉源,字叔清,南宋末年本地土豪。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昂吉爾等攻破山寨,劉源戰死,卒石葬于百花崖旁。……[詳細]
  余珊墓位于嬉子湖鎮漁業村嬉子墩。墓區臨湖,原由墓壙、墓冢、拜臺和石像生及石坊組成。墓冢后半環墓壙,冢前設三級拜臺,拜臺自上而下排列石翁仲、石馬各一對,為麻石質圓雕,拜臺前立石坊一座。現石坊不存。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珊,字德輝,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官至按察使。居官清廉,為人敢于仗義直言,嘉靖中,應詔奏“十漸”,計萬余言,俱中時弊。“通籍三十年”,僅“舊廬數椽蔽風雨。”“卒于官,不能具斂。”保護范圍:墓區四周邊線外,東、南、西、北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0米。……[詳細]
  辰龍關碣灘茶莊園位于沅陵縣的官莊鎮北部,是以官莊鎮辰龍關為中心的大型生態茶園,總占地面積14.1平方公里,整個莊園橫跨官莊鎮界亭驛村、牌樓邊村及老街村周邊。它的修建,是為了深入挖掘辰龍關歷史文化底蘊,實現茶葉生產和休閑旅游的有機結合,宣傳和弘揚我國的茶文化。它是一個以茶產業為支撐,以茶文化為主題,以茶旅游為依托的集碣灘茶產品生產銷售、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科普教育、觀光娛樂及養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休閑莊園。……[詳細]
  西風禪寺及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太湖縣國家四A級風景區花亭湖畔。西風禪寺,原名獅子庵,因其左側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納西風,又名西風洞。據《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四十九記載,唐代禪宗五祖弘忍來舒州太湖西風洞坐禪弘法,故西風洞又稱五祖洞。唐代大歷年間,高僧法智禪師來太湖四面山創建四面寺,建道場于西風洞,自此,燈傳不絕。洞外蓋石上有座小石塔—寂覺塔,建于唐代,相傳塔下藏有古代高僧舍利。禪寺坐東朝西,原有三幢,青磚小瓦結構,依山勢而筑,頗具氣勢。清咸豐六年(1856)上殿毀于戰亂,民國八年(1919),由寺僧惺悟募捐重修。八十年代初,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該寺題寫扁額“西風禪寺”。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日韩专区 | 在线观看欧美亚洲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