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阜陽市旅游

阜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尤家花園第一景區以盆景、花木為佳,景色秀麗宜人。步入大門,迎面是太極石,石上地龍松盤繞,中間圓形花池名叫三環套月,奇花異草布滿池中,72棵梅花樁環繞一周。花池東邊有梅嶺,取“十月先開嶺上梅”之意,嶺下有雄奇偉崖的蒼松稱十三太保,嶺上風官亭古樸典雅,嶺東竹林搖曳。花池西有月季池、花桐和八間玻璃花房,種植各種名貴月季,桐下陳設各種花卉盆景。花池南面溪流上有過河小橋,橋東三潭映月是賞月勝地:橋北有松獅守門,松人迎賓;橋下綠水蕩漾,游魚戲水;橋上江心亭構造精巧,游人可在此倚欄小坐,領略小巧玲瓏的園林美景。第二景區以山、石、亭、閣取勝,別有一番風光。越過溪橋,就步入古樸典雅的長廊。長廊東邊有一座花廳,名……[詳細]
  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有高大的牌坊。院內有廟宇設施。從較早的縣志記載和一些老人的回憶中也能夠知道,文廟的主要建筑有下馬碑、“太和元氣”牌坊、萬仞宮墻(紅照壁)、欞星門樓、泮池、泮橋、大成殿、尊經閣、東西廂房等,是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的宮殿式建筑群。現在的文廟不僅被包圍在高聳的樓群之中,而且在增建文廟廣場時,在廣場中軸線上放上了一個至今即便是太和人也大多看不明白、被稱為“磨捉子”(方言:堵磨眼用的工具)的、等比例放大若干倍的太和出土文物“漢硯”復原石雕,據說欲以此來彰顯“書畫藝術之鄉”豐厚的文化底蘊。文廟大成殿位于安徽……[詳細]
  文峰塔位于阜陽城中心干道潁州路附近。近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莊嚴。文峰塔與奎星樓,都建在城之東南方,即巽方。《山海經圖贊》說:“地虧巽維,天缺乾角”。阜陽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洼,據《潁州志》記載:堪輿學家認……[詳細]
  運河橋位于安徽省阜南縣三塔鎮。據文獻載,此橋始建于明代以前,橋呈拱形磚石結構,南北橫跨運河,長60余米,高7米,是通往大別山的必經之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此橋發揮了重要作用。橋原系9孔,現存7孔。該橋是我省淮北地區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大型拱形磚石橋。 該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該橋是明朝當地一位官員捐資修建,至于官員的姓名,無從考證。運河橋建成后,成為明清時期古潁州通往大別山的必經之路。大橋南北一帶自然形成了集市,商賈云集,熱鬧非凡。南方山區的茶葉木材等產品北運。而北方的桑麻、油料南調,一時間,這里酒肆、茶館、客棧林立。車隊、馬幫川流不息,所以這條道路也被稱之為“麻油古道”。目前,在古……[詳細]
  程文炳宅院程文炳宅院位于阜陽市潁東區袁寨鎮,是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院進落,清題建筑為兩層樓房,門窗雕幾何圖案,變化豐富。左右回廊貫通前后院落,整個建筑群內,磚雕、木雕、石雕點綴得體,錯落有致,技法精湛。程文炳宅院原有房屋100多間,解放后被收歸公有后一部分被改造成糧站,一部分改辦幼兒園,0期間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現保存完好的還有50余間。根據“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原則,2004年4月潁東區人民政府將程文炳宅院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投入部分資金,將幼兒園搬遷出程宅。堂樓現存的北宅為傳統的四合院,正房為磚木……[詳細]
  管鮑祠位于潁上縣解放北路,管仲公園院內。管鮑祠建于明朝。明萬歷六年(1578年),由當時縣令、著名文學家、戲曲作家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并作《管鮑祠碑記》以記其事。屠隆在潁知縣時見有管鮑史實,而無管鮑之祠時感慨,“由管仲至今,數千年邑無祠”。于是廣泛征求鄉民、諸生意見,而做出修建管鮑祠的決定。并“捐俸掊金”,建管鮑祠。管鮑祠修建之后,明末毀于戰亂。崇禎十二年(1639年),學諭汪廷宏主持重修,清嘉慶年間毀于火災。道光六年(1826年)萬如陵再修。咸豐年間又毀于大火。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縣長張鼎家募資復建。由此可知,管鮑祠歷遭多次劫難,經歷三毀三修之后,祠內當時還存正殿三……[詳細]
  臧家公館位于界首市城區新華街中段路北,南距沙河100米,東距教門街20米,西距健康路口20米,北距至公街40米。臧家公館為清末民初愛國將領臧致平故居。臧致平,1869年生于界首,幼年家貧,成年后因-所迫,投身清軍,后在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中,憑借其過人的膽識,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被選送到吉林講武堂學習,肄業返部后,從一名普通軍官先后晉升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長、漳汀鎮守使、福建建-第三軍軍長等職,最終成為左右閩局的重要人物,在臧致平近三十年的軍事生涯中,他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擁護民主,積極響應孫中山的進步主張,為北伐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關鍵作用。臧家公館是臧致平百忙中,責專人建造,是為家人建一安居樂……[詳細]
  阜陽四九暴-動舊址紀念館(以下簡稱四九紀念館)現有館址面積5700平方米,展室面積300平方米,有展室三間,展柜10個,革命文物30余件。現保留有月牙池、干溝、方池等革命舊址。漢白玉革命紀念碑一處,臺階為四級九階,寓意“四九”。現存革命先烈們親手栽植的棗樹一棵。展室分為”深重災難的阜陽”、“阜陽四九起義”、“緬懷先烈、建設阜陽”等三個部分”,對外實行免費開放。1928年4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阜陽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高桂滋部)教導團、第十軍(楊虎城部)軍校和阜陽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農民赤衛隊。后因-軍隊圍剿,起義軍彈盡糧絕失敗,80多位共產黨員、……[詳細]
  奎星樓,位于阜陽市老城東南城墻交結處,又稱拐角樓。據傳晴日登樓可望霍山,故舊縣志又稱“望霍樓”,俗稱“三篷塔”。原為明萬歷二年(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所建敵樓。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鳳,六角制銅制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制鈴)。鳳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有瑞應,故頂飾具有傳統文化性質。奎星樓三層均室,但互不貫通。一層朝南開一半圓形券門,二層一門四圓形券窗,三層南門楣額為“奎壁聯輝”。“奎”、“壁”、“斗”均屬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援神契》有“……[詳細]
  張老家祠堂位于阜陽市臨泉縣譚棚鎮,年代為明清。譚棚張老家原籍山東,始遷祖妣張大公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5年)從山東棗林莊遷徙潁西七十里泉南潤北之地(今張老家)。張大公定居張老家后,長子張興生子張表,張表生子張守文,張守文生四子:長子張珙、次子張琦、三子張玠、四子張珮。此后,四門家族繁衍生息至今。如今,譚棚張老家人分布于臨泉譚棚鎮、高塘鄉、楊橋鎮及潁州區馬寨鄉等地,近10萬人口都是這四門家族的分支流派。為追祖德宗功,不忘傳統,傳承詩書傳家、尊師重教的家風,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明貢生張表投資興建了張氏祠堂。隨后,祠堂歷經數百年,出現了部分損壞。清嘉慶八年(1803年),張家第十四世……[詳細]
  新陽城遺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區西北17公里處,俗名尹城子,占地136畝,遺址略高于周圍平地1.5米。1998年新陽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城存在于春秋至三國時期,歷時達1000年之久,因地處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爭洗劫,自成一部興衰史。其城春秋為蔡國屬地,時稱莘邑,《左轉·莊公十年》:“荊敗蔡師于莘”,即此。秦置為新陽縣,隸陳郡。新陽得名于新水《水經·潁水注》:“新溝自潁北東出,縣在水北,故應劭曰縣在新水之陽。”“新”、“莘”音同,新水原名當作莘水,秦既以莘改置新陽縣,莘水遂改作新水。今新陽城遺址東、南兩面各臨一小水,相會于其城西南,古今形勢相符。秦末陳勝領……[詳細]
  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縣城關西大街徐氏宗祠是徐廣縉的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間。徐廣縉(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徐寨人。24歲中進士,官至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太保銜,世襲一等大臣。徐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在主政兩廣時,拒絕了英國人進入廣州城的無理要求,保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徐廣縉為官40年,勤政愛民,廉潔自律,不事家產。楊虎城從廣州離任時,川資匱乏,賴人資助得以成行。晚年退居鄉里,茅屋數間而已。1927年,國-軍楊虎城部住太和,軍部設在徐氏祠堂,并與共產黨員謝葆真在此結婚,創辦了聯軍第十軍軍事干部學校,共產黨員南漢宸任校長,學員300多人,編3個大隊,大隊長均系共產……[詳細]
  方集陳家祠堂位于阜陽市阜南縣方集鎮,年代為清。陳家祠堂青磚灰瓦,重梁起架,古樸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長方形,祠堂三重,面闊三間。其中:祠門三間,割為門屋一間與耳室二間,門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磚雕及石鼓等門飾,手法簡潔造型生動;明倫堂、寢堂均面闊、進深各三間,構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單步”法,云版、駝峰、雀替及梁端等飾以木雕,其構圖舒展,刀法流暢,屬北派建筑木雕精品,占地面積689平方米,建筑面積269平方米,是一處清代中早期的建筑。2012年,方集陳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外墻外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7米。……[詳細]
  潁州府城隍廟位于安徽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辦事處建設街23號潁州府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現存大殿三間,后樓(寢殿)五間。當中三間是城隍爺、城隍奶奶的神像。有兩房城隍奶奶,一座是長房,一座是偏房。東頭一間是城隍爺的灶房,塑有灶爺神像,西頭一間是城隍爺的庫房,有庫爺神像一座。中間是大殿三間,前院有東、西廊房十二間,是城隍爺手下的人曹官。每年農歷四月十九日,地方官紳、百姓都來到這里慶賀。城隍廟、迎祥觀、火神廟、文昌閣、劉公祠都是屬于一個道教系統。保護范圍:四院內區域。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30米,南50米,西20米,北50米。……[詳細]
  灰角寺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安徽太和縣苗集鎮。遺址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遺址現為一臺形高地,高出四周地面約4 米,面積10萬平方米。地表采集的陶片以夾砂紅陶、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泥質黑陶,主要器形有罐、杯、鼎、盆、豆等,紋飾有籃紋、弦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從陶器分析,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該遺址面積大,內涵豐富,為研究淮北地區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保護范圍:以遺址中心為基點,東100米,西100米,南100米,北至界洪河南岸。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100米。……[詳細]
  費子街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年代為新石器—漢。高出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周圍環水,中間有河流沖擊形成的一條大溝。在這里采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的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費無極的故居,總面積36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期至漢代的古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對于研究地方歷史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2012年,費子街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緯33°0036.0-33°0101.7,東經115°2230.1-115°2253.9間范圍,面積3100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遺址一周向外20……[詳細]
  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位于阜陽市潁州區,年代為明清。金種子明代古窖池是黃淮地區現存窖齡最老、連續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大曲酒發酵窖池之一,老窖傳承是金種子酒文化的重要部分。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與香味物質就越多,酒香就愈濃。據測定,金種子明清古窖中的微生物種群多達數百種,這些微生物發酵釀造的金種子美酒,其品質和口感卓而不群。古窖池成為金種子釀酒窖泥微生物培養的范本。2012年,金種子釀酒老窖池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棟手工車間古1、古4、古5三個古窖池向東3米,古5、古6、古7三個古窖池向南3米,古窖池群向西10米,古1、古2兩個古窖池向北12米。建設控制地……[詳細]
  太和清真北寺位于縣城中心人民中路西側。建筑面積3074平方。前面是伊斯蘭大樓,北面是清真女寺,回族群眾圍寺而居,地理環境優越。該寺距今己有六百余年歷史。據史載:朱元璋創國初期,手下有一支回族人組成的隊伍,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為朱元璋推翻元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登基座上皇帝后,為答謝其出生入死戰功卓越的回族兄弟,在即位后的洪武二年下圣旨,按回族人的-習俗和信仰,在安徽境內為回族人建造二十坊清真寺,太和清真北寺屬其中一坊。……[詳細]
  口孜清真寺位于口孜鎮老街南頭,始建于明洪武二年,于光緒六年重修。該寺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是阜陽市現存的保留較早的具有伊斯蘭建筑風格的一座古樸的寺院。該寺院現有建筑三十余間,其中大殿三間、磚石結構的望月樓一座、北講堂三間、東水房三間、阿訇住房三間等。其中大殿及望月樓原貌保留較好,大殿內木制結構及廊柱上的彩繪木雕、望月樓的磚刻紋飾都具有典型的伊斯蘭風格。保護范圍:清真寺現存建筑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東大街中心線,南至潁河堤壩紅線外,西至清真寺西30米,北至清真寺北30米。……[詳細]
  資福寺位于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辦事處鹿祠社區大寺街中段始建與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擴建于宋熙寧年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阜城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熙寧年間(1068—1077),擴建。明萬歷,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進行過重修。因規模宏大,民間俗稱之“大寺”。1992年起,進行全面修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久久免费福利片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最新看片国产精品免费在线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