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金華市旅游

金華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有“中國廊橋之祖”之稱的武義熟溪橋今年800歲了!有人把廊橋稱作世界橋梁“活化石”。熟溪古橋始建于南宋開禧三年(1207),九孔十墩,到明代萬歷四年(1576),加了橋屋,成了風雨廊橋。橋長140米,寬4.8米,有橋屋49間,兩側間隔設置條凳,供游人休息用。條凳把廊橋分成三道,古時兩旁走行人,中間通車馬,現只允許行人通行觀賞。橋身兩旁設有獨具江南特色的木欄桿,安全美觀,依欄遠眺,可盡覽小城的美景。“百尺長虹鎖碧流,蘆汀荻浦凈寒秋……遙見船從橋下過,恍疑人向鏡中游。”這是古人徐俟召寫的《詠熟溪橋》中的句子。自從熟溪橋建成至今,文人學士寫下的詩文頗多,其中,民國詩人何葆仁還寫下了《游熟溪橋》的一部……[詳細]
  嵩溪建筑群位于浦江縣白馬鎮,年代為清、民國。作為浙中地區保存最完善、體量最大的古村落,嵩溪村距今已有千年以上歷史,村內保存著龐大的古建筑群,多為清代遺存,約1560間平方米。整個村落因地勢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錯落有致,老街縱橫交錯,百轉千折,房屋朝向與外觀亦隨地勢而不斷變換,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嵩溪十景”。該村文風鼎盛,清初創立“嵩溪詩社”,清末至民國建“嵩溪吟社”,改革開放后,又組“嵩溪學社”。嵩溪村先后被列為全國生態文化村、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并被評為3A級國家旅游景區。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山胡氏舊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俗稱“七棚頭”。坐西朝東,總體布局為五條軸線,南北向長,東西向短,通面闊約66米,通進深約40米,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樓、中廳、后堂及兩側廂房;其余四軸線上建筑均為廂房,北側兩軸線廂房各為十間,南側各為十一間。大小天井共十四個,均用統一標準的卵石鋪砌。正門為四柱五樓式磚雕門樓,裝飾題材均為浮雕,工藝細膩精微。中廳、后堂的木構裝飾深雕淺刻,玲瓏剔透。胡氏舊宅,布局有序,主次分明;結構嚴謹,做工精細;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是我省一處地方特色明顯,規模較大的清代住宅建筑。……[詳細]
  佛堂吳宅又名“吳棋記”,位于浙江金華義烏市佛堂鎮大文頭35號,由佛堂富商吳茂琪于1935年建造,是義烏現存唯一的一幢磚木結構三層半的老樓房。2011年,被列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坐東北朝西南,分前花園,后二進三開間,左右二弄各6間邊廂,共占地18間樓屋的磚木結構民居建筑。總占地1325平方米,其中樓屋占地約763平方米。整座宅院有正門、龍虎門、邊門、后門等七頭門,同時還有另門共日常出入。院內木質構件上有吉禽祥獸和傳說故事等各類題材的雕刻,與眾不同,精美絕倫。“冰裂紋”窗格拼花內藏玄機。青石板鋪設的天井中有兩只碩大的太平水池,古色古香。……[詳細]
  通濟橋位于八一路南端,橫跨婺江南北。原為浮橋,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建成十一孔石墩木梁橋,上覆橋屋50間,間以三殿兩亭,亭置四天王,殿塑妥大士、泗洲僧伽等神像,蔚為壯觀,后屢毀屢修,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重建成十三孔石拱橋,橋長213米、寬7米、高14米。解放后修建橋面加寬為10米,北岸增建二孔拱旱橋。通濟橋橫跨在婺江上,婺江將金華分成南北兩區。橋上設置了形如花樹的路燈,中間為行車道,兩旁為人行道。如今白晝,通濟橋上汽車成隊奔馳,行人接踵如流;入夜,燈光橋影,江水搖曳,分外妖嬈。地址: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類型:橋……[詳細]
  蘭溪藥皇廟位于蘭溪市云山街道,年代為清。牛角尖雀門巷23號,就是藥皇廟。藥皇廟共三進,占地1100平方米。前有磚雕門樓,上 書-“藥皇廟”三字,正殿面闊五間,梁、檁、枋、牛腿等構件,皆雕刻大量人物、花卉和鳥獸等圖案,供奉祖師神農。根據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立的《重建瀫西藥業公所碑記》記載,早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當地的徐公質亭、湯公制菴兩人倡議捐資建廟于邑城之三坊,之后,蘭溪又建起了瀫西藥業公所。1996年10月3日公布為蘭溪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宅村古建筑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古建筑分布于李宅村中。村落東向設門,有八字形門墻、木構門樓等,主要建筑有庚樓、集慶堂、李氏宗祠等。庚樓三間二檐,清代重建。集慶堂建于明弘治、正德年間,原有十座,現存三座,前后排列,均為三合院式布局,中廳單檐三間帶廂房二層兩間,中廳用材粗碩,結構精良,其斗、梁架、門窗、臺基、柱礎等都透出明中期建筑的風格特征,尤其是完整保存的門窗裝修等,是該時期建筑不可多得的實物遺存。宗祠位于集慶堂北側,前后三進,清代重建。村中另有清代建筑多座。……[詳細]
  朱丹溪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元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赤岸鎮東朱村東朱山現名谷潭淵。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彥修,義烏人。著有《局方發揮》、《格致余論》、《傷寒論辨》,在醫學理論上創立滋陰學說,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并列為“金元四大家”,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與妻、長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經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紀60年代破壞。現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圓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醫朱丹溪墓”碑,介紹朱氏生平。……[詳細]
  務本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巍山鎮白坦二村。坐北朝南,有三條軸線并列組成,主軸線為務本堂,左右為菊壯廳、三立堂,其間各有小巷分割,巷前后設門。務本堂有門樓、正廳、后堂各三間及左右耳房各二間。廳堂前各有廂樓三間,各廳、堂、廂的檐廊相互溝通且有門與小巷相通;菊壯廳、三立堂的布局相同,前設墻門,內設天井,卵石鋪地,正廳三間,耳室、廂樓各五間,廳廂軒廊相接。前后共三進,兩側為廂房。該建筑空間處理合理,既突出主體建筑,又考慮到傳統大家庭的居住需求。木雕裝飾題材豐富,技法多樣。……[詳細]
  凰升塘古建筑群位于義烏市大陳鎮,年代為清。位于凰升塘村中央,由一木廳、下廳等古民居組成。下廳建筑前設磨磚照壁,分前后三進三開間左右廂房,建筑占地面積1311平方米。建筑的特色在于精美的立面石漏窗和內部的木雕裝飾,具有乾隆時期建筑的風格。屋脊采用花脊,有精美的磚雕脊飾。整個民居群背依山坡,前臨曠地,四周傳統民居風貌保存相當完整,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一木廳又稱上廳,分前后三進三開間左右廂房,建筑占地面積1278平方米,2010年已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萃和堂座落后宅街道辦事處陳宅村年代:明萬歷26年文物價值:現存較早的古建筑,布局風格、結構等時代特征顯著。保護范圍:現存建筑本身,包括前、中、后三進及左邊廂。建設控制地帶:西由萃和堂的東墻至陳汛樂家西墻的直線距離18米一線范圍內;南由萃和堂南墻至陳呈潮家北墻直線距離19米一線范圍內;北由萃和堂北墻至陳興躍家南墻直線距離17米一線范圍內;東由萃和堂東墻至陳偉平家西墻直線距離10米一線范圍內。上述四線相交接形成一四邊形建設控制地帶。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嶺下湯石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嶺下湯石祠,又稱石梁架屋、大石殿,建于明代中晚期,采用石構梁架,原為三進帶兩廂的院落建筑,現存石殿為第三進建筑,該建筑坐西朝東,為面寬三間、進深五間,硬山頂,五架梁帶前后雙步梁,除檁、椽、前后檐雙步梁上的櫨斗用木料制成外,建筑的柱、梁、枋和斗均由石料打制而成,整個建筑用材粗大,結構渾厚簡練,造型獨特。嶺下湯石祠是目前發現的規模較大明代石構建筑,石祠采用仿木形式,形制和手法具明顯的時代特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詳細]
  生塘胡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前后三進,設廂房,通面闊29.6米,通進深41.7米。一進,面闊七間,帶左右耳房,前檐臺門為四柱五樓式,磚石結構。二進中廳,為三開間,帶四周圍廊,歇山屋頂,梁架為五架梁前雙步后單步帶前后廊,前廊施卷棚,部分裝飾構件,雕刻精致。三進,面闊五間帶左右側屋,梁架為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一進耳房與三進側屋之間各設廂房七間。生塘胡氏宗祠,規模較大,雕刻精致,保存基本完整。對于研究明清時期地方宗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詳細]
  方梅生故居位于婺城區羅店鎮羅店村,1982年公布為金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一座清代中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式“九間頭”建筑。正廳為重檐堂樓屋,面闊進深各三間,底層用月梁,前廊施牛腿、天花等裝飾,花卉和人物雕刻作品栩栩如生,上層為草架,較為簡陋。正廳左右各建廂樓三間,與正廳連為一體,其槅扇門、檻窗用一碼三箭、燈籠錦等做法,兩廂山墻用五花馬頭墻,之間用院墻連接。正門開在院墻中央,門框用包鑲乳釘的防火磚砌筑,院墻內外檐下有方梅生所繪的山水、花卉題材的水墨壁畫《四民樂業圖》,線條流暢,層次分明,并有同治癸亥年(1863年)和梅生等落款。……[詳細]
  張氏宗祠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張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現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占地面積為122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分布有門廳、中廳、穿廳、拜廳和寢堂,與兩側的廂房構成“吉”字形布局,整座建筑結構嚴謹,雕刻較精致。門廳面寬七間,中廳面寬五間,拜廳面寬五間,拜廳與中廳通過穿廳相連。寢堂面寬五間。1999年,張氏宗祠被改建為浦江縣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的主體建筑,繼續發揮作用。張氏宗祠是典型的宗祠建筑,時代性和地域性明顯,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詳細]
  愛敬堂、孫氏堂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愛敬堂坐西北朝東南,平面為三間二廂一天井。通面闊13.3米,通進深7.9米,七架椽屋,梁架穿斗式。明間施藻井,平身科斗栱,五踩重翹計心造,明、次間均為二攢。柱頭卷殺,櫍形柱礎,下墊覆盆。孫氏堂樓坐東北朝西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十一檁,脊柱前三柱后二柱,均為雙步梁。檁下花栱均用丁頭承托。下金檁下皮浮雕連環、花卉等圖案,部分丁頭栱兩側施楓栱。梭形柱。愛敬堂、孫氏堂樓,是我省明代典型的樓上廳民居建筑。……[詳細]
  北后周肇慶堂位于東陽市六石街道,年代為明。肇慶堂建于明弘治至正德年間,原本前后七進,現存主體建筑三開間,九架前后雙步。明次間各三攢,明間抬梁式,次間穿斗與抬梁混合。月梁瘦高,龍須紋如眉月,丁頭拱承托五架月梁。在北后周村,幾百年來流傳著有關肇慶堂的傳說。本來民宅是不能建七進的,私自這樣建造屬于違規逾制。聽說官府可能要來查訪,村里人主動把肇慶堂的四間拆除了。但是,即便只剩三開間,肇慶堂仍顯得氣勢宏偉。肇慶堂是村里最開闊、熱鬧的場所。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廈程里慎德堂位于東陽市虎鹿鎮,年代為清。類別:古建筑年代:清嘉慶年間地點:東陽市虎鹿鎮廈程里行政村廈程里自然村特色:坐西朝東,由前廳、后堂和兩側廂房組成,分前后兩個十三間頭院落,兩院之間設鵝卵石巷弄,以廂廊相連互通,俗稱“廿字弄堂”。慎德堂裝修豪華,雕刻滿布,木雕裝飾主題內容為戲劇故事情節,畫面豐富,特色明顯,被譽為“凝固的戲劇舞臺”,為我國戲曲發展史提供了可靠的實物史料,具有極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背吳氏宗祠位于赤溪街道山背村,為該村吳氏家族總祠,現存建筑為清中期,平面為三間三進五開間兩明堂,正面建有磚雕,門樓、內有木雕,獅、象、鹿、鶴、花卉人物,工藝精湛,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坐東朝西,硬山頂,陰陽合瓦。前進用四柱三樓坊式,磚雕門樓,檐口有出二跳磚雕斗拱承托,明間為一戲臺,梁架不露明,上設平棋。中進梁架為四柱九檁,為五架梁帶前后雙步梁,月梁造,梁斷面呈鼓形,梁嘴飾半月狀龍須紋,梁下用扇形雀替及丁頭拱。2005年11月3日公布為蘭溪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村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北宋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東村橋為三孔石梁橋,全長8.90米,橋面寬1.92米。橋柱八字形,與橫梁隼卯連接,形成八字撐架結構,以增強橋柱的穩定性和抵御水流的沖擊,其間架石梁為橋面;整座石橋造型簡潔,雖體量不大,但用材厚實,橋面石梁側面刻有“宋癸酉元祐八年六月徐宅建造記旦”題記。東村橋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其結構科學合理,施工簡便且牢固耐用,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橋梁類型及其發展演變的重要實物例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一二三级看视频香蕉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视频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9 | 午夜免费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