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連云港市旅游

連云港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桃花澗桃花澗源自錦屏山馬耳峰。千回百轉匯集成滔滔澗水流下南坡。這里峰巒峻秀,春來遍開桃花,因以為名,現已開辟為新的旅游景點。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頗具中國畫的風味。景區的下面,即著名的錦屏磷礦礦區。1979年冬,桃花澗發現了四五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狀石器,與日本九州出土的這類石器形制大體相同。據專家考證,那時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與連云港之間形成一條陸橋,兩岸的古人類曾不斷互相往來和交流。桃花澗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鎮桃花村錦屏山南麓桃花澗西側。遺址堆積物厚約2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通過采集和試掘,得到的石器標本有舟狀石核、兩極石核、漏斗狀石核,半錐……[詳細]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曾四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抗日山風景區,主題景觀抗日山烈士陵園是在抗日山戰爭時期,在紛飛的戰火中興建的。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于1941年春興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為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園。抗日烈士紀念塔高14米,塔頂是一尊鐵鑄的八路軍戰士塑像,顯示著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陵……[詳細]
  水簾洞摩崖題刻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風景區水簾洞,刻在洞外的巖壁上。石刻皆為摩崖題勒,書體有篆、隸、楷、行。從石刻年款可知,水簾洞石刻鐫于明清兩代。明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潤”、“靈泉”;清刻有“印心石屋”。水簾洞石刻的內容都是記錄和描寫水簾洞勝景的,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82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游青峰頂記”題刻位于海州區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風景區“七十二洞”之“朝陽洞”東10米一天然巨石東側裂石上,北距“一線天”30米。題刻刻在傾倚于“八戒石”上的“天然碑”上。“天然碑”寬230厘米,高327厘米,文曰《游青峰記》,全文共1062字,楷書,字徑4×7厘米,款徑……[詳細]
  孔望山古城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鳳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東西長640米、南北寬550米,總面積約29萬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調查發現,古城設東、西二門,西門保存明顯。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墻體基本完整,現存寬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鳳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現保存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鳳凰山山脊部分比較完整,現存寬度5-8米、高度約4米;東城垣、西城垣則建在兩山之間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狀況最好,現存寬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東城垣除在孔望山東南山坡、山腳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園內保存兩個土堆外,其余地表部分已無……[詳細]
  石棚山摩崖題名石刻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朐陽辦事處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處。有金代石刻“新設山路記”題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題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風”題刻、清代石刻“吳廷翰詩刻”、“王先謙題刻”、“師亮采題刻”以及“萬花巖”、“錦巖”、“石曼卿讀書處”等無年款的題刻。碑刻有明代“畏巖”碑和“太守張公去思碑”等。石棚山石刻的書體,有篆隸楷行,各具功力,題刻多題巖石之形態,景與題刻融為一體,更為引人入勝。這些石刻是研究海州歷史、地理以及明清以來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198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石棚山東澗溝,南至石棚山南澗溝,西至石棚山西澗溝,北至王莊水……[詳細]
  大伊山梅花鹿巖畫群(元)大伊山梅花鹿巖畫群位于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鎮。共包含3處梅花鹿巖畫:大山圩梅花鹿巖畫、大龜腰山梅花鹿巖畫和小山圩梅花鹿巖畫。(一)大山圩梅花鹿巖畫。位于大伊山大山圩西北側,大伊山梅花鹿巖畫西北側約30米。巖畫寬120厘米、高30厘米,為陰線刻,主體為一只奔跑的鹿,作回首狀,姿態活潑,鹿畫高、寬各0.2米。鹿畫西側刻有一方框,高0.15米,寬0.05米,似碑狀,內有4個字“方山□□”,楷書,漫漶不清。方框西側刻有一建筑物,長0.75米,寬0.3米。從畫面組合情況來看,巖畫應作拜崖祈福之用。鹿畫無角,或為幼鹿,或為母鹿。(二)大龜腰山梅花鹿巖畫。位于大龜腰山北面上部、金雞嶺上……[詳細]
  大賢莊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山左口鄉前賢村西南2000米的馬陵山中段山頂、山坡。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1974年發現,1978、1979、1984年先后進行了采集發掘。1974年在此處發現舊石器。1978年采集了200多件石制品。石片工具多于石核工具,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錘擊法、砸擊法、碰砧法;器形大致可分為石砧、石錘、石球、尖狀器、盤狀器、刮削器、砍伐器、手斧等。刮削器種類齊全,其中一件為船底形,又稱楔狀石核,因其為亞洲東部、日本和北美大陸細石器所特有,故有“楔狀洲際石核”之稱。1979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這里采獲了252件石器標本,新發現有細石葉、細石核、船底形石核、鉛……[詳細]
  俗稱“古洞”、“唐王洞”、“藏軍洞”,主要分布在連云港市區的錦屏山、南云臺山,中云臺山、北云臺山和灌云縣伊蘆山。目前共調查發現封土石室墓474處,其中錦屏山93處,南云臺山321處,中云臺山25處,北云臺山10處,伊蘆山25處。封土石室墓多數主體結構可分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經修整的石塊砌筑,少數大型石室用料規整。石室左右兩側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漸內收,有些為直壁。石室后壁為直壁,多數呈梯形,少數呈方形。石室頂部多采用體量較大的長條石平鋪蓋頂,極少數采用疊澀式頂部。石室多數有甬道。石室之外封以泥土,呈緩坡饅頭狀。根據石室墓底部平面分布情況,大致可分為方形、梯形、刀形、凸字形、腰鼓……[詳細]
  上海大旅社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辦事處勝利社區勝利路49號。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勢而建,由前后兩進二層樓房圍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質走廊和十余處大小不一的木樓梯連通各個樓層。該建筑建筑風格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臨街立面為歐式建筑風格,陽臺、穿堂、門廳的兩側砌圓形門柱臺,一層臨街有四處門窗運用愛奧尼亞式柱作裝飾。正門上方女兒墻上設計了科林斯式柱并有花草圖案的浮雕,并裝飾中國傳統的“福祿壽”三星等圖案。庭院建筑風格以中國傳統樣式為主,屋面為中式起脊屋頂,樓層交接處有仿斗拱的裝飾,前樓二樓的窗戶上方設計有中國建筑常見……[詳細]
  伊蘆山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灌云縣伊蘆鄉伊蘆山,石刻主要分布在伊蘆山中峰和西峰兩處。中峰以中庵為中心,院內井旁石壁上有王同題刻“奇泉”草書大字;院東南角石壁有2.4米正方形石刻一方。在東向的懸崖上天然石洞內有王同“云洞”題刻,行書;在中庵下側西南臺階階旁石坡上有“高山流水”四個大字為王同題刻,楷書。伊蘆山西峰山腳下的耶蘇教堂東巖壁上有隸書“更衣處”,楷書“銜杯處”;南側有楷書“龍神巖”;篆書“月泉”。從“龍神巖”石刻向上,有隸書“云關”;向南為王同楷書“含光”題刻。從“云關”題刻向上有隸書“翠壁”;西側有楷書“云龍潭”。龍祠(二郎廟)遺址有廖世昭題刻。從“翠壁”向上有隸書“三生石”,西峰頂有隸書“……[詳細]
  果城里建筑群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辦事處勝利社區果城里巷1-23號。二十世紀30年代初由上海中興公司興建,為中西合璧建筑,頗具上海石庫門建筑風格,共由4座院落組成,每個院落外側又各附建一狹長的小院落,石木結構,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4座院落分為兩排,中間有一南北向3米寬石板路,路兩側各分布兩座對稱的院落,南北院落間距1.2米。每座院落面闊17.2米,進深21.8米。建筑平面由三合式連體兩坡屋面平房和面向石板路的圍墻組成,圍墻上置鑲有雕琢精致的石門框,院內房屋廊檐有木質檐柱支撐,山墻上置磚砌圓形百頁氣窗。果城里建筑群原為二十世紀30年代初連云港建港初期的政府要員及高級職員寓所,現為港務局員……[詳細]
  劉志洲山宋金交戰戰場遺跡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和酒店村之間的劉志洲山、夾山、啞吧山。遺址有船畫石刻7處,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間;有巨石壘成的戍守城垣,殘長約500米,寬4.7米,殘高約2米,并有馬面。另外在夾山、劉志洲山北坡還有當年士兵留下的“招信軍”、“招信前部”、“蘇總管”、“安淮軍”、“金人”、“金國”及人物、動物、建筑、鐘形畫像等眾多石刻。其中文字字徑約6—15厘米,字體有楷書、行書;畫像尺寸在15—100厘米之間。從劉志洲山巖畫的船的形制、夾山戍守城垣、啞吧山炮臺以及眾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遺跡來看,劉志洲山即為宋金對峙時期雙方交戰的戰場,船畫石刻可能與《宋史》……[詳細]
  大霧崖石城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朝陽街道南山大霧崖下。城南為懸崖,西、北兩面皆為巨壑,惟東面是緩坡,可通行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城是張百川祖父為防埝軍而出資修建,今唯有石墻尚存,高1.2-3米不等,寬0.9-1.1米不等,南北長約1000米。城內南面有一塊巨石上的石刻,上刻張百川的《霧崖石城記》,共計708字,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地方官紳為抵御劉天福的捻軍起義而筑此城,記此城筑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告竣。該建筑對研究捻軍活動情況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現基本完好,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歷史及抗清歷史的珍貴資料。1995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詳細]
  分布在連云港市連云區、海州區云臺山脈,為明清時期重要的海防遺存。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為防備倭寇與海賊,在沿海設煙墩14墩,后又增設4墩。至清嘉慶年間,仍有煙墩10座,守兵30人。2015年明清海防調查中共發現煙墩13座,成線狀分布于連云區、海州區云臺山脈南北兩側,形成兩條由沿海至海州城的傳遞線路。其中南固山煙墩、北固山煙墩、宿城炮臺頂煙墩、大村煙墩保存較為完整,其余煙墩破損較為嚴重。其中南固山煙墩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墟溝街道南固山煙墩山北側斷崖,東北臨海,由三層人工臺地構成,直徑約10米、殘高2米,外有護墻一圍,直徑約40米、高1.5米、厚1米,皆由石塊壘筑。連云港明清煙墩是重要……[詳細]
  湯溝酒廠老窖池位于灌南縣湯溝鎮湯溝酒廠院內,始建于明代,清代陸續擴建,占地200平方米。現有房屋6間,內有老窖池口10個,每個窖池南北長3米、東西寬2米、深1.6米,是釀造湯溝優特美酒的最佳曲種之源。在窖池西5米有一井,名曰:“香泉”,這是最早釀酒的水源,井旁遺存大形石碾、石磨各一。在酒窖西南約50米,有一形似鱉狀的池塘,名曰:“鱉大汪”,后因釀酒用水不足,又采用該地池塘水釀酒。湯溝大曲醇美甘芳,久負盛名,早在清初已聞名于世。清康熙年間著名戲曲家、詩人洪升為湯溝酒寫下了“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的名句。該酒窖現仍在使用生產優質曲酒。該酒窖是研究我市釀酒技術及工藝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具有重要的歷……[詳細]
  羅莊城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溫泉鎮羅莊村。遺址整體呈方形,南北距離420米,東西距離443米,面積約180000平方米。遺址東、南、北、三面城垣基本消失,但東北、東南、西南三隅明顯高起(最高處海拔51米,與周邊農田落差3米),疑是與城垣相連之高臺或角樓。遺址西部殘存城墻剖面呈梯形上收,基寬11米,內墻以35°緩坡延伸至城內。遺址東部因大量取土而形成陡坡,從坡底水溝里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殘片具有春秋時期的工藝特征,城內地表散布大量繩紋灰陶殘片,經初步判斷成器時間應為漢代。羅莊城遺址為研究春秋至漢代建筑及其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詳細]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劉志洲山東南坡。石刻苑囿圖刻在劉志洲山東南坡一塊20米長的天然石壁上,現殘存畫面南北長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約8平方米。畫面由亭閣和禽獸等圖案組成,兩座亭閣式建筑位于畫面中心偏右處。該亭閣為干欄式建筑,共兩層,直坡屋蓋。第一層屋頂中部刻有穿璧紋飾,其兩側上下刻有多條直線紋,建筑主體部分刻有穿璧紋飾,兩處樓閣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側亭閣上部和右側亭閣之間橫刻“-”三字、豎刻“元三”兩字,疑為“文革”時所刻。在兩處建筑周圍刻有鹿、鴨、水鳥等禽獸,姿態各異。畫面采用陰線刻手法,線條粗獷,風格古樸,具有明顯的漢畫像石韻味。1995年……[詳細]
  連云港火車站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中山北路下側。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頂建筑,鐘樓設于東端,遠視如船形。辦公樓四層,鐘樓十層(含地下室),鋼架混凝土結構。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實用面積3000多平方米。該樓原為連云港港口和車站的共用辦公樓,由原國民政府隴海鐵路管理局承包給南京復興公司下設的方紀公司負責施工建造。1937年9月20日該樓遭受侵華日軍炮擊,中彈兩處,1970年和1983年兩次裝修。該樓一直是連云港標志性建筑,為連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對研究連云港港史、連云港市經濟開發史和中國海港史有參考價值。2001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詳細]
  龍洞摩崖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朐陽辦事處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龍洞庵西側龍洞內、外壁和龍洞庵后崖壁上。龍洞摩崖石刻群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刻于龍洞內、外石壁上,另一部分刻于龍洞庵內及庵后崖壁上。石刻共有近30處,時代從宋至民國,字體、大小各異。石刻群內容豐富,對古海州地區水文、地理、人文、民俗、古跡都有反映,而且大多有紀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特別是明“安鈍題刻”明確記載了“因觀古圣賢遺像,來游此洞”,證明了孔望山摩崖造像在明代就被發現的史實。另外石刻字體齊備,名家時現,具有書法史研究價值。200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龍洞庵,南至石蟾蜍南20米,西至古城址,……[詳細]
  巖石堠題刻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朝陽街道西莊村西北側,亦稱記里石。刻于一天然石崖上,俗稱“大招崖”,又叫“石臺”。題刻寬26厘米,高92厘米,刻“巖石堠三十里”6字,字徑10厘米,楷書。其南端石壁上有“古泉記”題刻,刻面寬85厘米,高87厘米,文13行,行13字,字徑4×6厘米,楷書,記古石泉“然久被塵泥淤滅,有妨往來者飲水,深屬不便真余發果見,乃化眾人,召石匠重開泉底”等,年款具“大宋紹圣茂(戊)寅歲夏四月上旬口”。“記里石”在連云港市是首次發現,對研究全市唐宋時期交通、貿易活動等方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 亚洲精品一本在线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视频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新国产九九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