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寨山摩崖石刻又稱邳州燕子埠地震摩崖石刻。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1668年7月25日晚7時至9時),山東郯城發生地震,震后舉人雷亨坤記下了這次地震的情況,由寨山主持道士刻勒石上。刻面高1.45米,寬1.1米,文6行,滿行14字,共77字。摩崖石刻文曰:“戊申季夏,山東同時地震,房屋倒塌,壓死人民不可勝數。較之嘉靖年壓死汪槐野、韓苑洛、馬伯循之變為更甚焉。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震,丙午舉人雷亨坤書,本山主持道士栗教成勒”。對于這次地震,受災地區的地方志書多有記載。同治《徐州府志》載:“康熙七年六月地震,有聲自西北來,壞城廓廬舍,民多壓死!薄囤葜尽份d:“月方出東方,有聲自西北來,霎時地大……[詳細]
  宿北大戰前沿指揮所舊址位于新沂縣馬陵山。馬陵山,古人也稱為陵山、馬嶺山,地處蘇北魯南,經郯城縣、東?h、新沂市,南止于宿遷境內的駱馬湖邊,整個山體連綿起伏,長達百余公里,馬陵山總的地勢北高南低,主要隆突的山體位于山東省郯城縣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新沂市境內的馬陵山主峰為91.8米,一九九五年四月,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現已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馬陵山北起山東省沂源縣,南至宿遷市,南北約200余公里,古代號稱“八百里馬陵”。新沂境內的馬陵山縱穿新沂全境,長約35公里。馬陵山風景區即指以五華頂為中心的一處山脈,習慣稱其為“南馬陵”;新沂市區東北與山東郯城交界的馬……[詳細]
  閻爾梅(1603-1679),號古古,徐州市沛縣人,詩人,抗清民族英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后,大規模的抗清戰斗即將爆發。閻爾梅在淮安拉起七千人的抗清義軍,日夜教習武術。徐州人萬壽祺也在松江起兵,但不久這兩支義軍便告失敗。此時,明朝弘光政權在南京建立,史可法督師揚州,閻爾梅遂南下投奔史可法,作其幕僚,勸史可法聯合魯豫邊境的榆園軍抗清,渡河收復山東,但史可法不聽;閻爾梅又勸史可法西征,收復河南,又不聽;再勸占據徐州,以圖河北,他還是不聽。閻爾梅非常失望。史可法的決策是死守揚州,但不久揚州失守。閻爾梅幾經輾轉回到北方,參加了山東的榆園農民軍。榆園軍是好幾支抗清武裝的合稱,活動在山東省西南部的曹州森林地……[詳細]
  白集漢畫像石墓為徐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東漢祠畫像石墓,而且祠堂與墓室均刻有畫像。墓葬規模較大,石刻畫像內容豐富,雕刻技法精湛、高超,對研究漢代的社會制度,特別是探討徐州地區漢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該墓采用了平地起墳的建造方法,上有較大的封土堆,墓葬整體結構由祠堂和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分為前、中、后室,中室附有左右耳室,后室呈長方形,并由石板隔開,為夫妻合葬放置器具的地方。整個墓室為疊澀式封頂。該墓畫像分別雕刻于祠堂及前、中、后室。畫面內容十分豐富,其題材涉及社會生活、神話傳說、仙境祥瑞、歷史故事等諸多方面。如反映現實生活的車馬出行、拜謁饗宴、博局對奕、舞樂百戲等……[詳細]
  因山上有北魏雕刻的大石佛而得名。云龍山海拔142米,長3公里山分九節,蜿蜒起伏,壯似云龍。云龍山上興化寺的大石佛是徐州現存最早的摩崖石窟造像,佛高11.52米,方面大耳,形態慈祥、氣勢嚴威。大石佛雕刻于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大石佛兩側的崖壁上雕刻著大小錯落、神態各異的近千座小佛、菩薩等造像,其中刻有:魏太和十年七月造像;唐開元二十二年五月造像;唐元和十五年造像;宋政和七年造像等年號。這些年號題字都是當時開鑿時留下的,因而確切推斷大石佛應為公元466—486年間(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彭城歸附北魏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間)的作品。又因北魏皇室有“結伴高僧,游……[詳細]
  徐州耶酥圣心堂位于徐州市區青年東路216號。是1910年法國傳教士艾賚沃出資、德籍教士建筑師吳若瑟設計并主持修建的。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東西寬25米,南北長52米,屋脊高145米,高聳入云的三角架高達25米,總面積1258平方米。教堂以青磚青石構筑,室頂券成穹窿頂,而屋面為中國傳統的抬梁式重檐結構。教堂的主要部分為前廊、禮拜堂、鐘樓、音樂樓、更衣室等。最南端是由3個圓形拱門構成的前廊,前廊后部兩側是高大的鐘樓,為三層樓結構,原頂部為青瓦,線條勻稱流暢,樣式別致,現改為水泥屋頂。兩鐘樓間矗立著高大的三角架作為建筑的外形裝飾,三角架中間裝飾著神龕,頂端是高聳的十字架。堂內最南端是二層結構的音樂樓,……[詳細]
  新沂小徐莊古文化遺址主體勘探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試挖掘工作歷時兩個月,除了發現8座墓葬、1個自然防御溝外,還發現了一個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類似龍窯的遺跡。據介紹,龍窯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最早發現于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因其依山而建,且為長條形,如龍似蛇,故取名龍窯洞。據專家介紹,如果目前在小徐莊發現的這座類似龍窯的遺跡經考證確實為龍窯的話,那么它將重寫龍窯的歷史,小徐莊將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龍窯發源地。即使該窯洞不是龍窯,也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參與挖掘的南京大學遙感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黃建秋認為,這個陶窯遺跡和以前發現的完全不一樣,它已經有點遠古時期制造瓷器用的龍窯的雛形。據了解,小徐莊遺址……[詳細]
  拉犁山墓地位于云龍湖西南角三環路外的拉犁山西坡臺地上。這里原來有3座規模較大的墓葬,周圍有一些小型墓葬,其中,有一座較大墓葬上世紀中期被破壞,另外兩座墓葬幸運地保留下來。1985年、1988年,徐州博物館先后發掘清理了這兩座漢墓,分別命名為拉犁山M1、M2。這兩座漢墓都是平地砌建、上筑夯土的石室墓,屬東漢晚期。兩墓距離在30米左右。1號墓有較大的封土堆,封土南北長29米、東西寬21米、高5.1米。墓門向南,有兩扇可以啟閉的石門,墓室全長15米。由前室、前室東西耳室、中室、中室西耳室、側室、側室東耳室、后室及回廊等九室一回廊組成?偯娣e達60多平方米,前室長2.6米、寬1.9米,中室長3.35、……[詳細]
  雙古堆漢墓位于睢寧縣姚集鎮古堆村蛟龍山東,因該村有兩座形似谷堆的大古墓而得村名。兩墓相隔200米,居西大墓為西堆,直徑80多米,墓高22米。居東小墓為東堆,直徑50余米,墓高15米。雙古堆的封土為夯筑,從兩墓斷面層觀察,土層經夯實,層厚20—30厘米,表土散存少量漢代繩紋陶片。雙古堆有許多傳說故事,《后漢書?郡國志》引《北征記》:“縣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劍之處!鼻蹇滴、光緒《雎寧縣志》則說雙古堆為東漢范丹、西晉石崇之墓,石崇與范丹不是同一時代的人,范丹生活于東漢末年(112---185年),石崇生活于西晉年間(249---300年),范丹病逝于陳留外黃(今河南民權縣)家中,石崇是河北南皮……[詳細]
  王杰烈士墓位于邳州市運河鎮張樓鄉。王杰烈士墓占地22畝。1965年11月開始修建陵園。1967年建墓,1976年建紀念館,197年建紀念亭。紀念亭建于王杰犧牲處,為飛檐嶄角式,雙層6角琉璃瓦形,青松環繞;亭南為紀念室,陳列王杰同志遺物及各種紀念品;紀念室南為烈士墓,墓體系水泥圓拱形建筑,墓正面及兩側墻壁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的題詞及烈士詩抄。烈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一年,王杰光榮入伍,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三歲的王杰,被部隊選派到邳縣張樓,擔負訓練民兵埋設-的任務。七月十四日這一天,當王杰全神貫注的向張樓-班的十二個民兵示范埋雷時,-突然地冒出煙來,千鈞一發的時刻,王杰把圍看的……[詳細]
  曉明樓為民國十二年所立,位于徐州市沛縣沛城鎮西關居委會沛中路8號沛縣初級中學內。此地為沛縣中部,地形無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大門東緊臨沛中路,東100米為集貿市場,四周居民住宅樓。環境優雅,花草四季叢生,院內有眾多女貞、玉蘭等名貴樹木,自然環境良好。曉明樓由法國傳教士修建,是徐州地區保存較少的西式建筑之一。該建筑采用了中西式結合的手法,反映了20世紀初西方文化傳人中國的情況。沛縣曉明樓建筑風格獨特,其他各地教堂及附屬設施基本上都是西方建筑風格,惟有沛縣曉明樓既有西方建筑特點,又有東方園林特色,這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有關資料表明,曉……[詳細]
  閻爾梅墓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縣朱寨鎮杏花村杏花村西北1500米處,與新遷劉河涯村相鄰,距沛城12公里,東、西、南皆為農田,此地位于沛城西北、大沙河東岸,地形無山,一馬平川,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土質為沙土和淤沙混合土,適于機械化耕作,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山芋、花生、棉花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春季天干多變,乍暖還寒。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熱能豐富,降水量較豐富。閻古古名爾梅,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生,號古古,又號白耷山人,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學者,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1644年……[詳細]
  徐州婦女學道院舊址位于徐州市王陵路57號。1922年,美國南方長老會在此建成三座西式別墅,供美籍傳教士彭永恩等人使用。1928年,彭永恩夫人夏洛特創辦婦女學道院。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徐州,彭永恩夫婦在此處設立難民保護區,被稱為“徐州的拉貝”。1948年,夏洛特回美,婦女學道院停辦。現存傳教士別墅樓、禮拜堂各一棟。2019年3月,徐州婦女學道院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久久精品久国产 |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