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寶輪寺位于磁器口過街樓對面,背依白巖山,面對嘉陵江。寶輪寺后面原有一石巖,名曰“白巖”,故鎮亦名曰“白巖鎮”。寶輪寺,范圍大,占地廣,由白巖到馬鞍山直到童家橋,廟宇相連,到處都是佛像金身,莊嚴肅穆,石壁刻有五百阿羅漢栩栩如生。馬鞍山內有尊睡佛,睡得安詳,睡得舒服。有人見其睡像,在其壁上題詩一首:“你到睡得好,一睡萬事了,大家都來睡,國家那個保?”寶輪寺分大雄寶殿、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藥王殿、禪房和藏經樓等。大雄寶殿的殿柱是兩人合抱的馬桑木,其柱子直徑一尺大小。而大雄殿的建筑組合末用一顆釘。殿中盤龍抱柱,鳳舞龍飛。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兩柱平衡,無歪斜之勢,真可謂……[詳細] |
![]() | 時代:1938-1946年類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重慶市渝中區、沙坪壩區批次:第七批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全家院子)。舊居占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筑面積1566平方米,建筑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該址坐北朝南,為二樓一底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建筑,面闊14.2米,進深11.3米,通高約16米,占地面積共計約220平方米,建筑面積595.23平方米。該舊址原是重慶市第一任市長潘文華的內弟張營長構建的私宅,后讓給國民政府作為政治部第三廳辦公地。現為居民住宅,因年久失修,已日漸破陋……[詳細] |
![]() | 馮玉祥舊居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鎮白鶴村,原系當地人張海南的住宅,當時稱為“張家大院”。抗戰期間馮玉祥攜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馮玉祥舊居原為清晚期普通巴渝民居,總占地面積2937.5平方米。該建筑為土木結構,單瞻懸山式屋頂,小青瓦鋪面,穿斗式梁架。2000年,馮玉祥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直轄后的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8月31日完成了舊居的主體修復工程,并于2003年12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全國人大副主席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親筆為馮玉祥舊居提寫館名。……[詳細] |
![]() | 國際廣播電臺土灣電力廠舊址位于沙坪壩區土灣街道羊角堡社區,時代為1938—1945年。2019年,國際廣播電臺土灣電力廠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桂花灣抗戰遺址群位于沙坪壩區歌樂山鎮,時代為1938—1946年。含國民政府銓敘部舊址、孔祥熙公館、鹿鐘麟公館、吳國楨公館、冰心寓所。2019年,桂花灣抗戰遺址群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