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狄城遺址狄城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東周地址:吉縣王家垣鄉(xiāng)同樂村西遺址位于南北臨溝,西俯黃河,東接土垣的獨立臺地,分仰韶和東周兩個時期。仰韶時期采集到的器物器型有泥質(zhì)紅陶盆(方格紋)、重唇尖底瓶、缽等。東周時期的有灰陶豆、碗、罐等。遺址面積26400平方米。其東壕溝至同樂村曾發(fā)現(xiàn)同期墓葬,出土器物有鼎、舟和玉器等殘片,為東周時期遺物。……[詳細] |
![]() | 泰云寺泰云寺(第三批省保)時代:宋、金地址:洪洞縣廣勝寺鎮(zhèn)石橋村北據(jù)碑文記載,始建于唐天寶十年(751年),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現(xiàn)僅存大殿,主體結構為宋代建筑。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梁架為六架椽屋四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殿內(nèi)四壁存壁畫約25平方米,為泥皮覆蓋,內(nèi)容不詳。……[詳細] |
![]() | 義尖——安坪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西周地址:吉縣中垛鄉(xiāng)安坪和義尖兩個自然村范圍義尖遺址系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總面積為6平方公里。村西村東溝畔有陶窯灰坑及黃土小窯洞遺跡,村西至村北為墓地。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器物有雙耳陶罐,拆肩盆等,墓地曾出土玉壁、陶盆等物。安坪為西周時期墓地,曾出土青銅甗等青銅器,現(xiàn)存臺灣故宮博物院,為周叔碩和周叔姞時器物。……[詳細] |
![]() | 四牌樓又名望母樓,位于曲活縣城貢院街中段,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濟沆興建,清代以來曾多交修繕,該建筑為樓閣與牌縷混合式建筑,座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式綠琉璃物保護單位,2002年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待批)。經(jīng)近四百年風雨侵蝕、戰(zhàn)火紛擾、方革浩劫,依然聳立于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樓閣玲瓏剔透、精細纖繡之美,雙有北方古建筑雄渾巍峨之壯觀,是曲沃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傳說晉國時期晉獻公的寵紀驪姬讒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于新城,驪姬死后被葬在曲活四牌樓下,讓世人踐踏。四牌樓建筑結構為三重檐三層樓身,一、二層四面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牌樓造型奇特,為樓閣式與牌樓式相結合結構,牌……[詳細] |
![]() | 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第三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浮山縣城東端元至元二年(1274年)創(chuàng)建,大德年間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元代原構。大成殿筑于高臺之上,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出雙昂計心造,平面采用減柱和移柱法,設金柱四根,梁架為草栿,采用原木稍加砍伐。殿內(nèi)施巨大內(nèi)額。1989年由縣城遷至堯山路東端。……[詳細] |
![]() | 大墓塬墓地大墓塬墓地(第三批省保)時代:西周至唐地址:吉縣城西偏北上東村與洪北溝之間墓地屬管頭山南與清水河谷地間黃土殘垣前沿。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墓地發(fā)現(xiàn)于1982年,曾有青銅器簋、鼎等器物出土,為西周典型器物。墓地北部上東村曾發(fā)現(xiàn)商代青銅器及小墓一座,出土器物有青銅斧、鉞、獸頭帶環(huán)飾勺和鈴首刀,為鄂爾多斯風格。……[詳細] |
![]() | 翠微山遺址(第三批省保) 時代:新石器 地址:大寧縣城關鎮(zhèn)翠微山(俗稱南山)山顛 遺址范圍1平方公里,文化層距地表約4米,厚度2米,暴露遺跡主要是灰坑,黃土斷層。暴露主要遺物有繩紋灰陶,泥質(zhì)紅陶、夾砂陶片。采集標本有彩陶缽、尖底瓶口、底、陶環(huán)、泥質(zhì)繩紋灰陶、泥質(zhì)紅陶、磨光黑陶片。時代應為仰韶文化晚期與龍山文化初期。……[詳細] |
![]() | 韓壁遺址韓壁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霍州市李曹鎮(zhèn)韓壁村遺址地勢東高西低,南北為沖溝,東西均為梯田。遺址面積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300米,文化層厚0.8—2米,斷崖上有白灰地面。暴露主要遺物有陶鬲罐、盆、壺,石器有石斧、石刀等。紋飾有繩紋、方格紋、素面紋、附加堆紋。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類型。……[詳細] |
![]() | 曲沃古城遺址曲沃古城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周地址:曲沃縣西北2公里與侯馬市交界處的風村附近東起下西關、大南關,西至林城、南靠澮河岸,北到曲沃機電廠,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一處西周時期晉國古城址。1982年考古工作者對遺址范圍概況進行了勘察,在西韓村至東韓村之間,發(fā)現(xiàn)有古城墻遺跡,城墻厚4米。……[詳細] |
![]() | 上張遺址上張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春秋地址:洪洞縣淹底鄉(xiāng)上張村北部遺址范圍以上張村為中心,東西1500米,南北1000米。總面積1.5平方公里。遺址內(nèi)分布有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古文化遺址以繩紋灰陶為主,器物有陶豆、陶罐等。古墓葬區(qū)出土器物有青銅盤、匜、帶蓋鼎、雙耳缽等。……[詳細] |
![]() | 關帝樓關帝樓(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襄汾縣陶寺鄉(xiāng)陶寺村始建于元代。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后人維修時上下檐之間加一腰檐,現(xiàn)為三重檐歇山頂。樓閣正身面闊4.7米見方,周匝圍廊,廊深2.1米。兩角柱上橫架內(nèi)額以承圍廊屋面。其梁架、斗栱仍系元代原物。……[詳細] |
![]() | 大張遺址大張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東周地址:襄汾縣南賈鎮(zhèn)大張村遺址位于大張村東北700米處,94年4——9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共揭露面積700平方米,發(fā)掘戰(zhàn)國墓19座,其中大型墓7座。出土青銅器近200件,其中有狩獵紋大銅壺、鼎、匜、扁鐘等。……[詳細] |
![]() | 馬牧華嚴寺馬牧華嚴寺(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洪洞縣辛村鄉(xiāng)馬牧村華嚴寺,俗稱北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創(chuàng)建,歷代屢有修茸,現(xiàn)存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正殿大雄寶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殿內(nèi)東、西、北三面墻上均有壁畫。……[詳細] |
![]() | 伏珠彌勒寺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劉家垣鎮(zhèn)伏珠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伏珠彌勒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清微觀位于山西省浮山縣城北2.5公里處,始建于唐,經(jīng)宋、元、明三代重建重修。該觀為宮廷式建筑,分為前院、中院、后院三個部分,三院同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全觀主要建筑有舞亭、山門、月臺、獻殿、老君殿及伶房、東西道房、財神殿、三宮殿、圣母殿、浮山神殿等,氣魄雄偉、布局合理。殿前階上豎碑9幢,其中《重建清微觀記》碑高1.75米,寬1.10米,座高0.65米,為宋元祐七年(1092年)重建時記事碑。雕刻精細,雖歷900余年,碑文仍清晰可辨,詳述了重建經(jīng)過,與其他8幢牌同成為研究歷史的珍貴資料。電話:0357-8120271地址: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詳細] |
![]() | 下靳遺址下靳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堯都區(qū)堯廟鄉(xiāng)下靳村遺址位于臨汾市區(qū)西南約10公里處,東南距陶寺遺址約25公里,西隔汾河與呂梁山相望,南北為平坦開闊的臨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磚廠在村北取土時發(fā)現(xiàn)大片墓地。1998年5月對己暴露的墓地進行搶救性發(fā)掘,累計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頭向不同可分為A、B兩類,A類墓有隨葬品,其中以玉器為主,還有少數(shù)陶器、骨器等小件飾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蟬、玉器、綠松石腕飾品等。B類墓無任何隨葬品。下靳墓地西側(cè)緊靠汾河,北側(cè)被一條深50米、西向?qū)?0米的沖擊溝破壞,因磚廠連年取土,墓地僅存西部,呈不規(guī)則梯形,南北寬20-45米,東西長……[詳細] |
![]() | 西城唐太宗廟位于臨汾市侯馬市鳳城鄉(xiāng)西城村,年代為元,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西城唐太宗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西張圣王廟位于臨汾市霍州市大張鎮(zhèn)西張村,年代為元至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西張圣王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莊三教廟位于臨汾市霍州市退沙街道辦事處王莊村,年代為元,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王莊三教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緒東岳廟位于臨汾市洪洞縣萬安鎮(zhèn)王緒村,年代為元至明,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王緒東岳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