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呂梁市旅游

呂梁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賀龍中學賀龍中學(第三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址:方山縣大武鎮大武村學校于1945年9月在賀龍元帥領導下于文水縣成立,稱“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駐晉隨營學校”,賀龍元帥親任校長。1945年10月遷駐方山縣大武村。1945年7月1日改稱“賀龍中學”。直至1948年夏擴建為“西北軍政大學”后,校址隨即南遷臨汾。賀龍中學,以大武為本部。在靜樂縣設二部、朔縣設三部。設在大武賀龍中學本部舊址原為大武村最大的宮廟建筑,稱“紫花宮”。內有真武大殿、配殿、過殿、戲臺、獻殿、道舍、山門等建筑十幾座,占地約4000平方米。現由方山縣直中學—賀龍中學(1985年復名)占用,保存較好。……[詳細]
  秀容古城為北魏鮮卑族秀容郡(國)南遷嵐縣境時,郡主爾榮在漢汾陽縣城的基礎上,于北魏明帝永興二年(410年)擴建而成。現存古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1100米,周長4800米。城墻土砌夯筑,墻基寬20米,頂部窄處寬2米,最寬處達7米,墻高3-13米,夯土層厚6-8厘米,最厚達15厘米。城墻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壞。城墻東、西、南三面保存較好,北墻西半段被破壞。在西墻外約50米處,有一條平行于西墻的夯墻基礎。城內采集有陶器、鐵器等。陶器多泥質灰陶,有繩紋、圓點紋,素面的瓦、盆、罐等。鐵器多為工具,朽蝕嚴重。電話:0358-8231850地址: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古城鄉古城村……[詳細]
  韓極石牌坊及韓極碑亭韓極石牌坊及韓極碑亭(第四批省保)時代:清地址:交口縣回龍鄉韓家溝村韓極(1780——1854)字天樞,號玉衡,咸豐皇帝皓封奉政大夫、國子監大學士,并賜世襲“騎都尉”,咸豐四年(1854年)病故,其子(襲四川省通判)建韓極墓樓。咸豐五年(1855年),皇帝御賜,建天樞之坊于河畔。墓樓為四柱明樓歇山頂式仿木結構建筑,石質。高6.8米,楹聯遍刻四柱。牌坊為三樓四柱歇山頂式仿木結構建筑,石質。高6.5米,寬4.4米,基座高1.2米,四柱遍刻楹聯,坊梁橫書“皓封奉政大夫韓翁韓極字天樞之坊”和“大清咸豐五年歲次乙卯夏六月中翰吉旦敬立”。……[詳細]
  峪道河遺址峪道河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汾陽市城北6公里峪道河鎮遺址地處汾水以西,緩坡丘陵的山前地帶,后連起伏的呂梁山脈。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龍山(晚期)文化時期遺存。遺址分布廣闊,由南向北,李貞溝縱深到田褚、水泉,東擴至崖頭、峪口等幾個自然村,面積約680萬平方米,與東堡、上賢遺址連成一線。文化遺存豐富,暴露遺物有甕棺葬,長方形豎穴坑,東西向。經調查,發現甕棺2件,口對口對扣在一起于墓穴內,遺物有陶器殘片,小口尖底瓶,弦紋罐、彩陶缽、陶盆—泥質盆,以線紋為多。采集標本有石斧、陶環、石刀、陶刀、盤狀器、鬲、豆、甑等陶器物。……[詳細]
  隋城遺址隋城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宋地址:嵐縣嵐城鎮嵐城村北1公里據清雍正八年《嵐縣志》載,隋城歷為苛嵐、嵐城、宜芳、嵐州、樓煩郡,東會州治所,始建于隋大業十年(614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州城,經唐、五代、北宋延續460余年,宋元豐二年(1097年)在舊城南筑新城,即今嵐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廢。隋城坐北朝南、西高東低,東西長800米,南北長1000米,城外有護城壕,深3米。保存較好的西城墻寬6-12米,殘高2—10米。夯層厚6厘米,夯土為黃色沙性土和粘土。城內遺物豐富,灰坑較多,所含遺物有繩紋及素面陶片,陶器有瓦、盆、罐等。……[詳細]
  汾陽銘義中學汾陽銘義中學(第四批省保)時代:1915年地址:汾陽市城內英雄路其前身是1913年開辦的山西公立河汾中學和1915年由華北基督教公理會創辦的銘義中學。中國0初創時期,學校就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沿陣地,涌現出大批革命志士。從創辦到1947年,汾陽中學畢業學生3000余名,分布于山西各地,為山西的文明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校園創建于1915年,后屢有擴建。校址坐西朝東,總平面由南到北呈不規則形狀,占地面積2400O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筑有9座,建筑結構簡練,形制多樣,是我國傳統建筑向現代建筑過渡時期的典型作品。……[詳細]
  坪上遺址坪上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北朝地址:柳林縣三交鎮坪上村東1公里遺址位于黃河東岸二級臺地,東面連山,南北臨溝,地形較平緩,大致呈不規則長方形,東高西低,南北長約25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為0.5—1米,地面暴露有灰坑和多種類形的遺物。遺址東部有一段殘墻,隨地形起伏,呈南北走向,長約2500米,寬約5米,高約4米,夯層比較清晰,為板筑平夯。年代分期與文化遺存大致可分為龍山晚期至夏、戰國、漢。遺物有三足甕、豆柄及一些素面泥質紅陶殘片、繩紋罐、板瓦、繩紋磚、光面泥質灰陶殘片、瓷片、獸頭、瓦當等。……[詳細]
  柳林縣賀昌烈士紀念陵園位于賀昌烈士的家鄉山西省柳林縣縣城西南,緊靠307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12948平方米。1984年,柳林縣人民為紀念賀昌烈士的豐功偉績,由賀昌村委捐地,團縣委開始籌建,1985年碑體竣工,-和聶榮臻親自為紀念碑題詞。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縣人民的共同關心下,先后投資110萬元修建了陳列館、賀昌雕像、3個風景亭,50米花架、占地4畝的蓮花湖。湖面為柳林地形圖,湖的中央有蓮花島,島內四面曲橋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達,人民安居樂業。1987年,賀昌烈士陵園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瓦窯遺址瓦窯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交城縣西北2公里城關鎮瓦窯村遺址分布于瓦窯河口兩岸的臺地黃土層中,河東區北至卦山西頂,東至文昌宮,南至馱煤道,西至瓦窯河。河西區北至碌碡坪,西至神頭凹,南至瓦窯村,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屬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范疇。文化遺存豐富,遺址內含有陶窯、墓葬、居室、灰坑以及地表散落的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彩陶、灰陶、黑陶等,彩陶有典型的尖底瓶口沿等殘片;黑陶有鬲、盂、鬶、甗、罐等殘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錛、石鑿、紡輪等。同時還有小型玉壁骨器的發現。……[詳細]
  禪定寺禪定寺(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汾陽市陽城鄉普會村創建年代不詳,據記載北魏已有。坐北朝南,分東西兩院,規模較大。東院保留建筑較完整,主要有山門、過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戲臺和關帝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前廊式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前搭牽用三柱。關帝殿為清代建筑,殿內神龕為制作精美的小木作,內奉關羽,殿之東、北、西三壁塑有以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為主題的懸塑,東西兩壁懸塑之前各立塑三尊文武侍臣,與懸塑及主像內容融為一體。……[詳細]
  南山寺南山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柳林縣孟門鎮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金大定年間敕賜“靈泉寺”額。清乾隆年間遭火焚毀,嘉慶年間重修,道光年間補葺。寺院坐北朝南,長99·3米,寬42·6米,占地面積8860平方米。分為寺內、寺外兩部分,寺內有大雄寶殿、地藏十王殿、三賢殿、觀音殿、藏經殿等建筑。寺外有源神殿、觀音殿、圣境殿、眼觀廟、火神廟、文昌廟、五楹祖祠堂、木牌樓等四個院落。寺西、南兩側有僧塔600多座,為元、明、清時期遺構。……[詳細]
  柳林雙塔寺柳林雙塔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柳林縣城西始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明成化、正德、清嘉慶、光緒年間續修。寺院坐北朝南,依中軸線建正殿、戲臺、山門,左右兩側建偏殿、配殿、鼓樓、雙塔。占地面積1612平方米。雙塔屹立于山門東西兩側,俗稱“雌雄塔”,兩塔相距17米,用青磚砍磨砌筑而成,呈八角形,總高約19米,二至五層每隔一面開拱券形窗口。東塔內空可攀登。……[詳細]
  杏花村遺址杏花村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汾陽市杏花鎮東堡遺址范圍較廣,東至窯頭、辛莊,北至馮郝溝緩坡丘陵地帶,后連起伏的呂梁山脈,地勢北高南低,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距地表深度2米,厚度1米。1982年進行了發掘,經調查發現,內容極為豐富,分布廣泛,地面灰層比比皆是,遺跡、遺物眾多。根據層位關系對其內涵分析,遺址堆積形成八個階段,時代跨越較長,從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到商代。……[詳細]
  上賢遺址上賢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文水縣城南9公里上賢村遺址面積較大,范圍東至太軍公路西側的土坡,西至上賢梁頂部,北至馬村界溝,南至上賢村南,面積2萬平方公里。遺址距地表深60厘米,文化層厚度2—3厘米左右,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遺址地層斷面多灰坑,地面散存繩紋灰陶片。采集到的標本有石斧、石削、陶鬲、灰陶片、紅陶片等。遺址東部多是灰坑,發現陶窯址兩處。西部為山坡地帶,有穴居房屋遺跡。……[詳細]
  劉志丹將軍殉難處(第二批省保)時代:1936年地址:柳林縣城西35公里三交鎮黨家寨劉志丹將軍殉難處位于柳林縣三交鎮黨家寨村鏊則圪垯。民國25年(1936)4月14日,中國工農紅軍28軍軍長、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劉志丹在再克三交戰斗中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斗時,不幸中流彈犧牲。198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制《劉志丹烈士殉難處》柱型水泥碣標志,運來本縣,責成有關部門樹立以志紀念,同時批準該標志為省級革命文物。水泥碣樹立于鏊則圪垯山頂,外作亭式掩護,下筑水泥、面石基座,四周圍以欄桿,中間四柱支撐八角亭頂。遠眺清幽,近睹莊嚴。……[詳細]
  仁泉寺仁泉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石樓縣義碟鎮下河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八年重修。寺院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342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正殿、獻亭、樂樓。正殿為無梁殿,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懸山頂,前檐插廊。樂樓建造在三門洞之上,面寬5.9米,進深5.4米,單檐歇山頂。天花板上繪有封神演義故事,與建筑同期,均為明代作品。……[詳細]
  齊圣廣佑王廟齊圣廣佑王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汾陽市三泉鎮義豐北村舊稱相公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齊圣廣佑王殿及戲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185.81平方米。齊圣廣佑王殿為元代遺構,戲臺為清代所建。齊圣廣佑王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前廊式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昂計心造,梁架結構為三椽栿前搭牽用三柱。……[詳細]
  虞城五岳廟虞城五岳廟(第四批省保)時代:金地址:汾陽市陽城鄉虞城村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560平方米。現存建筑有正殿、戲臺、西廂房、西耳房。正殿為金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造。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前廊式單檐硬山頂。斗栱為五鋪作單抄單昂計心造,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前搭牽用三柱。……[詳細]
  報恩寺報恩寺(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地址:汾陽市城內衛巷街俗稱姑姑寺。創建年代不詳。寺內現存有山門、正殿、后殿、東西配殿等建筑。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占地面積1345.85平方米。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梁架為四椽栿前后搭牽用四柱。……[詳細]
  堡城寺龍王廟堡城寺龍王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汾陽市峪道河鎮堡城寺村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153.52平方米,現存龍王殿及廊窯一座。龍王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前廊式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昂,梁架結構為三椽栿前搭牽用三柱,殿內三椽栿下有“達魯花赤”題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