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茶山紹德堂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燈塔村。紹德堂是迄今村中保存歷史最久的建筑,建于明代,歇山式,是茶山村黃氏祠堂。紹德堂祠堂正立面。正面屋脊為內弧線的大坡面與舉架明顯高于后立面的構架,使堂屋氣勢恢宏。紹德堂歷經風雨500年,占地4900余平方米,為歇山式單堂三橫屋格局,面闊7開間,正脊前高后低,有唐代遺風,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結構,建筑造型源于后山為蝙蝠山,故形似蝙蝠,族譜記載為“蝙蝠掛墻”,金字堂牌“紹德堂”為著名書法家黃苗子手書。……[詳細]
  江東小筑系民國廣東省主席羅卓英的故居,位于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嶺下村的村頭。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圍龍屋,整個建筑進深34.2米,面寬41米,占地面積1402平方米,建筑面積1091平方米。“江東小筑”是外門樓的屋名,進入大門有一外天井,外大門坐北向南。主體建筑名為“曉亭公祠”,座東向西,背山面水,正面是風景秀麗的梅潭河。該建筑屬磚木結構,規模雄偉,氣勢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對稱;前底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為上、下二堂,中橫屋亦有內外天井。屋內梁架拱斗雕有龍獅花鳥等圖案,工藝精美,屋脊中間和兩端用灰沙塑有鯉魚含草,頗為美觀。大門兩側壁畫彩繪甚多,古樸典雅。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位于梅州市大埔縣楓朗鎮大埔角村,年代為1941年。2019年4月19日,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曾國華故居位于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鳳凰村,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曾國華故居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丘逢甲墓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白湖村。建于中華民國二年(1913)。1983年7月由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1985年經蕉嶺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東南向西北。由護嶺、壟環、山手、掛旁、踢靴、墓堂、拜臺、祭臺等組成;灰沙夯筑,外水泥沙灰批蕩;整個墓地形如交椅,總面寬約15米,總進深約16米,分布面積約240平方米。墓面寬約5.56米,進深約7.76米,分布面積約43平方米。墓碑為大理石質,碑身呈長方形,上部呈半圓形,碑高0.97米,寬0.48米,墳頭頂部施帽形,碑正中陰刻“丘倉海先生墓”,上款:“民國貳年四月吉日”;下款“粵臺八大房子孫立”(粵臺八大房:琰、式、琮、琳、球……[詳細]
  賴壽官夫婦墓位于蕉嶺縣長潭鎮長東村沙前嶺。為陂角賴姓六世祖墓地,據《蕉嶺縣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記載,建于明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重修。坐東北向西南。由護嶺、壟環、山手、掛旁、踢靴、墓堂、拜臺、祭臺等組成,一級護嶺交椅墓,沙灰夯筑外批蕩沙灰,總面寬約30米,總進深約45米,分布面積約1350平方米。墳墓面寬約9.4米,進深約15.7米,占地面積約147.58平方米。墓碑為麻石質,呈長方形,碑高0.88米,寬0.5米,頂部砌成半圓形狀,碑陰刻“六世祖考恩榮文德壽官賴公妣慈惠□壽曾大孺人二位墳墓”。祭臺底部灰塑云紋和菱形萬字圖案。左右護嶺飾圓形柱墩。墓前約40米處有10條上部獸形……[詳細]
  匯城村華萼樓位于大埔縣三河鎮,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匯城村華萼樓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外墻起,東至路面4米;西至路坎4.5米;南至路坎5米;北至門坪14米。……[詳細]
  平遠石北鄉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平遠縣東石鎮靈水村毓秀書院,1928年5月,中共黨員曾慶祿在毓秀書院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成立石北鄉農會和石北鄉赤衛隊,有40多人參加;8月建立了中共靈水支部;同年10月,中共平遠縣委成立后,縣委機關設在毓秀書院。1929年3月17日,中共東石區委在毓秀書院成立;9月11日,在毓秀書院成立平遠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一石北鄉蘇維埃政府。毓秀書院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為林姓19世裔孫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學校使用,亦稱毓秀學校。書院坐東北向西南,面寬20米,進深15米。共10間5廳1舍2天井,泥磚墻杉木瓦面三合土地底,一進歇山頂,一、二進間東南廳設屏風,是典型的二堂一橫客家圍建筑。毓秀……[詳細]
  同懷別墅——紅四軍前委機關和軍部駐地舊址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第8村民小組49號。這里也是中央九月來信傳達地。1929年10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四軍三個縱隊6000余人在軍長朱德、參謀長朱云卿率領下從閩西挺進東江。第一縱隊由縱隊長林彪、黨代表熊壽祺率領,從福建上杭出發,經武平象洞、蕉嶺北礤,抵達梅縣松源,發動五星橋戰斗。第二縱隊由縱隊長劉安恭、黨代表張恨秋率領,從福建上杭出發,經永定進入大埔青溪,在石下壩與敵軍激戰,縱隊長劉安恭等20多名官兵犧牲。第三縱隊由縱隊長伍中豪、黨代表蔡協民率領,從福建武平出發,經蕉嶺南礤進入梅縣松源。10月22日,紅四軍三個縱隊集結于梅縣松源,前委機……[詳細]
  恒云樓,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徑南鎮星耀村,始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旅印尼華僑羅云漢、羅云芳、羅云標兄弟出資合建,由建筑師周習元承建。恒云樓分布面積11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闊45米,進深24米,建筑占地面積1060平方米。 恒云樓坐東北向西南,為二堂兩橫外加一橫雜房兩層方形杠屋,門前有禾坪、斗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民居。 2015年12月2日,恒云樓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 2022年7月23日,恒云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作廬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畬江鎮連江村,屬于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分類號Ⅴ-48,年代1942年),202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作廬坐北向南,平面布局為曲尺形,磚木二層結構,三合土夯墻,屋頂為懸山式與四面坡組合,主體建筑兩側用鵝卵石壘筑成硬山式炮樓,屋前還有水塘。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連江作廬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干廬位于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錦雞村,年代為1936年。2019年4月19日,干廬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纘詒堂中轉站舊址位于梅州市大埔縣青溪鎮虎市村纘詒堂,年代為民國。2019年4月19日,秘密交通線纘詒堂中轉站舊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位于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年代為清,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槐崗繼善樓位于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槐崗村,年代為清。2019年4月19日,槐崗繼善樓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樹廬”位于廣東省平遠縣仁居鎮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為兩堂兩橫一圍龍的客家圍攏屋,于200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第五批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樹廬”建造于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兩堂兩橫一圍龍,共35間7廳4舍3井1花臺。“小樹廬”由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師長的鄉人嚴應魚所建,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遠縣委員會會址和縣土改委員會會址。主屋外右建4間雜房,門坪外筑1.2米高照墻,左右伸手各有1房1廳與照墻相連,靠左建外門樓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圍原建有圍欄,屋前右側建水井一口,布……[詳細]
  凌風塔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潭頭村。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嘉慶十九年(1814年)潭頭萬安橋碑記載有到凌風塔的路線和凌風塔的風景分析,建塔時間不會晚于嘉慶年間。凌風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七級,高35.5米。樓閣式磚塔,塔梯為壁內折上式。塔首層在西北方正面設門,每層均用菱角牙磚與挑檐磚疊澀出檐,各層每面均留窗洞。游人可循階梯上至最高層。原塔內第二層設有魁星帝君塑像,已毀。相傳清朝嘉慶年間,嘉應州官黃者虎,巡游到馬山天吊岌時,發現石窟都,即現在的石正鎮,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少見,肯定是藏龍臥虎人才輩出的好地方,于是命令手下在岌上停轎,并響鑼三聲,以示尊敬,身在盆地群山合圍之中,卻聽不到大山之回音,甚感奇……[詳細]
  通議第位于湖寮鎮新寨村,是新寨旅外僑胞藍鏡清在南洋做生意賺錢后,于清光緒33年(即1907)所建。通議第是典型的殿堂式圍龍屋,坐東北向西南,硬山式,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陰陽瓦面,共有房間104間,總面寬58.5米,總進深52.3米,占地面積3100㎡。通議第的主人藍鏡清曾在該房屋創辦學校,已培養輸送近千名大學生在祖國各個崗位上工作。在藍鏡清的影響下,其后裔中有大學生28名、碩士16名、博士3名。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群豐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縣丙村鎮群豐村。群豐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南北長87米,東西寬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進三堂八橫三圍,儼然一座龐大的古鎮。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國建筑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一書的客家圍龍屋。群豐大夫第與其它客家圍屋一樣,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各具分工,中間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慶典、宴客之處,氣勢雄偉,具體又分上、中、下三個廳堂和四十八間房屋。上廳最高,中廳最大,可擺放二十臺宴席。兩邊各有四行橫屋,加上后面半圓形的圍屋共有390多間房屋及近百的雜間,主要是臥室、廚房、……[詳細]
  元魁塔,俗稱松口塔,位于距梅縣松口鎮8公里的梅江下游銅盤村境內,為明末翰林學士、東宮侍講李二何倡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于崇禎二年(1629年),歷時10年才竣工。其緣起據傳是因二何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會試皆受挫,覺得松口之梅溪出口處“山川文峰欠佳”,欲建塔以補“風水”之不足。建塔之地選擇在松口河去水轉彎之處。該塔屬樓閣式,呈八角形,有7層,高40余米。塔的最頂端嵌有底徑約1米半,重達萬余斤的鐵鑄寶葫蘆,至今無人說得清它是如何被置于塔頂之上的。塔底層以方塊花崗石作基墊,其余各層則全為青磚砌筑。地址:位于距梅縣松口鎮8公里的梅江下游銅盤村境內類型:古跡古塔游玩時間: 建議3小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亚洲精品电影05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