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龍川新塔,也稱勝利村塔,位于河源市龍川縣佗城鎮勝利村,矗立在一個小山坡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新塔建設于明天啟二年(1622)。為八角七級樓閣式,青磚砌成,每層有重檐,且設塔門。塔身底部有一面有一個大洞,可能是坍塌所至。塔身內部有兩層,內層為空心直筒式,可能原有木構,頂部看到一些殘存木料,搖搖欲墜;外層和內層之間設有螺旋式磚砌階梯,可通到塔頂,但破壞嚴重。龍川新塔先後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河源龍川新塔被列為第八批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長沙大夫第位于連平縣隆街鎮長沙村的長沙大夫第修建于清乾隆年間,是賴家先祖賴運昭公獲誥命連封三代“大夫第”所建,整體坐南朝北,三面環繞丘陵,大門(北面)前有半月型的池塘,池水四季充盈。大夫第建筑內部格局分布層次分明,房屋方正。前廳和中堂之間、中堂與主堂之間,修建的天井十分精美,天井內壁有形狀完整的石刻花紋,天井地面由條石鋪成,據說每一塊條石對應了大夫第的一個房間。用作裝飾的石雕木雕和彩繪,或花草,或動物,或人物故事,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精妙絕倫。……[詳細]
  水西摩崖石刻在連平縣田源鄉肖屋村東南向約2公里處道旁石壁。系明嘉靖四十五年(1658米)總兵都督俞大猷等鎮壓李亞元等農民起義之后,班師回朝的紀功石刻。全文面積6平方米,鐫60字,每字徑0.20米,鐫深0.05米。字體凌亂,深淺不一,疑為劍鐫。全文為“明嘉靖丙寅歲二月初七日,總兵都督俞大猷、副使張子弦、參議諸公高、游擊魏寇治統督漢土官兵,剿戳叛賊李亞元等二萬余眾,四月盡竣事,班師謹識。”1985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位于和平縣合水鎮彰洞村的高安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建后不久就被流寇燒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重修的新房比原貌要高大,也更加華麗。高安樓是方圍屋型,占地1100平方米,為三進三橫式布局,四角建有碉樓,主體建筑坐東朝西。高安樓大門上鑲嵌著青石匾額,上面浮刻著“儒林第”三字。門前立有兩對桅桿甲,上刻“候選直隸州分州黃蔚楠率男貢生寶輝同豎,皇清道光二十七年冬月吉旦立”。高安樓大門門上建有三層仿樓閣式磚砌牌坊,特色鮮明。……[詳細]
  坑子仔里遺址位于龍川縣佗城鎮西南坑子里山。年代為商時期。1956年發現。其后多次復查。文化層厚0.6米。出土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淺盤細把豆、杯、圈足雞形壺、紡輪等,紋飾以方格紋為主,還有曲折紋、雙線方格紋等。石器有梯形錛、有肩錛、鏃、戈、環等。據考察,部分遺物似為墓葬所出。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連平合水塔位于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塔嶺山。建于明代。為六角七級樓閣式磚塔,六角攢尖頂葫蘆狀收剎,高約22米。底層壁厚0.65米,門高1.8米,寬0.65米。塔身外壁每層均有腰檐及假平座,轉角柱做成竹節狀。每層間設一門及三扇假門。現除塔內木樓層已朽外,余皆基本完好。1985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連平合水塔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連平縣上坪鎮小水村有座橋,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覽。這是全市唯一一座古廊橋,是河源市古代建筑景觀設計史上的瑰寶。它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身,對研究古代建筑、地方交通史等有著重要作用。從連平縣城沿105國道,進小水村道,跨越石狗坳,再走3公里的路程,即可踏上這座百年風雨橋。2015年12月10日,小水村風雨橋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東和平十九路軍紀念碑是中國第一座抗日紀念碑。當年淞滬抗戰廣東和平籍將士共有48人戰死沙場;翌年和平縣老百姓自發捐款,買下東山嶺的一個小山頭,修建烈士紀念碑,成為全國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紀念碑。廣州的十九路軍紀念碑全國聞名,但有人可能不知道廣東省還有一座紀念十九路軍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的淞滬抗戰和平籍烈士紀念碑。在這座全國最早建立卻默默無聞的抗日紀念碑前,十九路軍和平籍將士的后人,常常到這里紀念他們為國捐軀的先人。他們認為,不僅僅是在清明節,在“一二八”、“九一八”、“七七”等與抗戰有關的特殊日子,在這銘刻抗戰英雄事跡的紀念碑前,都應該有人來獻花紀念。和平縣淞滬抗戰和平籍烈士紀念碑位于縣城東山……[詳細]
  榮封第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榮封第”四角樓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整棟樓呈四方形,房屋結構嚴謹,布局均勻對稱,分為四棟四杠,四杠設有,故稱“四角樓”。該建筑是葉氏第二十七代祖先葉景亭(葉蒸)于清嘉慶年間建立的,歷時10多年。……[詳細]
  福謙樓位于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年代為清。林寨陳姓第三位富紳陳瑞山是五福壽星,其新樓大夫第別稱福謙樓,此樓據說風水極佳,財丁兩盛,多育興國安邦賢才,長久不衰。2019年4月19日,福謙樓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寬闊的忠信河,猶如一條巨龍,從西北方向蜿蜒穿行于連平縣忠信鎮的繁華街市,繞榕樹下、經合水塔,至忠信東南角的柘陂村,一座飽經滄桑的福興橋橫亙其間。忠信福興橋也叫石塘水橋,全長66米、寬6.6米,用麻石條砌筑,曾經是惠州府規模最大的石橋。……[詳細]
  河源市東源縣葉潭鎮山下村八角樓,建于1843年,建成于1860年,耗時17年才竣工,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6308平方米,是河源少有的一座帶護城河的八角樓。……[詳細]
  下塔位于田心鎮塔峰村,宋代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創建,明萬歷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歷史。塔身銘文磚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樣,下塔為平面四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25米。塔外觀黃灰色。花崗巖條石墊基,以上皆用磚砌。首層邊長4.4米,西面辟一門可入塔腔,其余三面為假門。二層以上空心無梯,四面皆作假門。塔身外壁不設平座,不設斗栱,僅以棱角牙子磚與線磚相間疊澀出檐,各層收分較大,呈錐形向上。此塔在粵東古塔中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磚墻。1989年,廣東省政府將下塔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民革命軍六十二軍七十五師上巖、巖下軍事倉庫舊址位于河源市連平縣。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山塔位于連平縣城五公里元善鎮東山峰巔,也叫文筆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連平縣現存最高、最具規模古塔,也是連平作為古代州城標志。東山塔六角七層樓閣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磚、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剎鉛鑄被盜走,后改為磚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復東山塔,砌筑加固塔基護坡,換補內外風化塔磚,改木板樓為鋼鐵網樓層,砌復坍塌第七層,重鑄生鐵塔剎,并安裝避雷裝置及鋪設觀賞地坪等。修繕后東山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竣工,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詳細]
  江廣橋位于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鎮山村,年代為清。2019年4月19日,江廣橋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咸水塘談判舊址,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藍口鎮長江頭村。主體是一座建于清末的客家圍屋,總占地面積1471平方米。咸水塘談判是解放戰爭時期廣東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一場影響華南地區解放的秘密談判。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爭取北平方式和平解放的要求,由香港分局(華南分局)指示,粵贛湘邊區黨委部署,粵贛湘邊縱隊按照要求策動國民黨廣東軍政官員起義的秘密談判。2022年7月,入選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八角樓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仙坑村,260多年前,一位叫葉本菘的長者在乾隆年間從政,告老還鄉后耗費數萬兩白銀,歷時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房角各設一碉樓俗稱四角樓,為確保萬無一失抵御敵人又在-增設雙保險的護城墻,四個角再各設一座高10米的碉樓,從此方圓百里便誕生了第一座八角樓。護城墻墻體厚約1.7米,由于全用堅硬的條形麻石砌成,當地人稱其為石樓。八角樓城墻用條形麻石砌成,里面機關暗道繁多,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堡壘,為葉氏族人一次次遮風擋雨、庇護災禍。如今經歷百年風雨的八角樓肯定不是河源最大的角樓,但肯定是最堅固的。2008年仙坑村鄉親開始自發捐款修繕八角樓,這次修繕與其說是紀念先祖,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亚洲欧美h片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