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清遠市旅游

清遠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學發公祠
  學發公祠位于廣東省陽山縣七拱鎮大禾崗,距四驅車場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愛國華僑朱海均先生為紀念其先父朱學發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薩布達拉宮以及“其宏壯之規模為北江數府州所未有”,故而稱之“廣東布達拉宮”。公祠建成于1935年,公祠屬中西結合宮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時也具有鮮明客家建筑風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門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聯。十一匾中,國民黨黨政軍要員余漢謀、李漢魂、陳濟棠、鄧澤如的手筆各占其一,余下七匾及十三聯均為清末科舉榜眼朱汝珍所作。題寫人身份與匾聯水準之高,在粵北實屬罕見。清朝末年榜眼朱汝珍在《陽山縣志》序中有這樣的描述:“見其宏壯之規模,為北江數府州所未有。”近百年過去,學發公祠仍保存完好,不僅被陽山人視為本縣瑰寶,更成為當地知名景點。無論從建筑規模、建筑風格,或從……[詳細]
功垂捍御牌坊
  功垂捍御牌坊,位于英德城西白樓村西廟前。功垂捍御牌坊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3間4柱5樓,以花崗巖為原料砌筑。首層門楣上陰刻“功垂捍御”,頂層正中陰刻“圣旨”。虞夫人坊(功垂捍御牌坊)在麻寨(今城西,長嶺一帶)古西神祠,咸豐十年(1860年)兩廣總督勞崇光題請敕賜號,同治十年(1871年)建。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 功垂捍御牌坊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瑤嶺摩崖石刻
  平瑤嶺摩崖石刻位于連南縣大坪鄉軍寮村老排上。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排瑤發起暴-動,總兵鄭芝龍奉命統率3萬漳潮兵鎮壓,攻破里八洞、火燒坪、大掌、軍寮等瑤排,焚燒殆盡。特令隨軍監紀董梅鼎刊“平瑤嶺”三字,刻于懸崖石壁上,以記鎮壓眾瑤事。“平瑤嶺”三字刻在高8米、寬6米的石壁上,楷書陰刻,每字高0.60米、寬0.60米。1986年連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陶母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母橋
  陶母橋,位于清遠市連州市星子鎮聯西村民委員會東頭自然村與新村自然村之間。 橫跨星子河。據清同治版《連州志》和 1998 年版《星子志》記載,始建于明代。明清時期,該橋是嶺南通往荊楚古道的要道,對研究當地明代橋梁建筑史具有較重要的價值。2022年7月28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大云洞摩巖石刻
  大云洞,位于連州市連州鎮城西3公里,其摩巖石刻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中有巖溜點滴,四時不涸,狀如滴翠,故稱“秀巖滴翠”,為古“湟川八景”之一。巖洞中鐫有宋代周敦頤、張浚(南宋宰相)等許多歷代名流的石刻。其中有鐫有:“何人鑿破池中天,鬼斧神工不記年。欲覓仙床尋蝶夢,閑敲石鼓震龍眠。洞垂滴乳晴仍雨,巖峙江頭水帶煙。此日重游風景好,雪泥鴻爪話前緣。”的詩文,詩中可見,大云洞風景奇特秀美,真不愧是歷代游覽勝地。……[詳細]
蓬萊寺塔
  寺塔在浛洸鎮東北方平地上,因塔旁建有蓬萊寺(已毀)而得名。因塔磚有“舍利弗”陽文,故又稱“舍利塔”。《韶州府志》、《英德縣志》均載此塔建于唐咸通年間,宋代曾重修。塔為平面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室塔。高15.4米,塔腔為穿壁繞平座結構。首層設副階,以上各層以棱角牙子磚和線磚相間疊澀出檐,塔身置假平座并向上逐層收分。其形制結構為宋塔風格。宋鄒衍中有詩云:“半藏舍利半每苔,劫火曾經未化灰。芳草年年春自綠,六朝往事一寒堆。”可見宋代已有舍利塔之說。塔于1990年加固維修,恢復塔剎和副階、各層欄桿。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豐陽村古建筑群
  豐陽古村建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豐陽全村姓吳,始祖吳敬元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帥。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吳敬元大元帥統領一支大軍向南進發,開辟抵抗宋軍的根據地。可是不到一年時光,南唐即被宋軍滅了。失去了國家的征南統帥吳敬元只好棄甲隱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豐陽村吳氏。到北宋年間,其孫子吳世范卻高中了朝廷的進士,官至太子中丞,河南御史,朝散大夫。豐陽古村現在還遺存著豐富的宋代人文景觀和完好的明、清建筑。當地人用“一間古廟、兩條古街、三間祠堂、四座門樓”來總結豐陽古村的建筑,包含了豐陽古村的全部內涵,體現了豐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間古廟”指的是豐溪古廟。豐溪古廟始建于北宋末年,為二進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抬梁式結構,古廟前有一棵可蔭蔽數百人的千年古榕,古廟對面建有古戲臺。“兩條古街”指……[詳細]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連縣辦學舊址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連縣辦學舊址位于連州市東陂鎮西塘村,建筑時間為清末至民國,山墻為青磚砌筑,屋面上置陰陽板瓦。2022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包括多個建筑,如五福公所、江夏村香林寺、陳氏宗祠和觀山祠觀音閣等,這些建筑都是借用原有的民房‌。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的前身為廣東省立教育學院。在廣州淪陷前夕,學院學生參加了全省大學生集中軍事訓練。廣州淪陷后,部分學生隨集訓隊遷至連縣星子,部分疏散回家,而學院則于1937年秋遷至廣西梧州市。1939年初,學院再次遷至廣西融縣,同年冬因粵北戰事,學院遷至連縣東陂。1940年夏,學院改辦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仍由林礪儒擔任‌13。……[詳細]
楊愈將故居
  楊愈將故居位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福堂鎮新溪村委會五村,距今約200年的歷史。該建筑按客家圍樓建筑風格所建,座東向西,磚木結構,三進二井布局,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詳細]
上岳村建筑群
  民安古民居位于佛岡縣民安上岳村委會橫圍片村,占地面積約45000平方米。建筑群氣勢恢宏,保存相當完好。相傳南宋末年,上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煥護送南宋皇帝逃亡北江金魚咀時不幸殉職,其子于上岳村落戶,從此繁衍后代,至今已有32代。古民居布局清晰、嚴謹,錯落有致。全村由十八“里”組成,建筑風格屬于明清嶺南派,每戶均雕梁畫棟,墻壁繪畫各具特色,村道鋪設花崗巖石板。朱氏祖屋樸山祠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祖屋呈三座相,三個門樓相隔,各不相通,每座巷里門戶相對共14戶。民安古民居還證明了從明清起佛岡與珠三角地區已有文化及經濟往來。近年來,民安古民居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珠三角地區游客前來參觀。交通線路:距佛岡縣城16公里,有省道經過,交通方便。駕車從廣州市沿京珠高速往北行到佛岡縣……[詳細]
豐陽古道
  豐陽古道位于清遠連州市豐陽鎮豐陽村西北部,這里毗鄰廣西和湖南兩省,自古便是三省邊界最重要的商貿通道,更是南粵古驛道六條線路中肇雷古驛道文化線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陽古道是明、淸時期人們從連州走陸路前往湖南省藍山縣、寧遠縣、永州的一條交通要道,古道往北延伸至廣西北部。現在殘存的古道長約6公里,位于廣東省淸遠市連州市三水瑤族鄉左里村委三江口自然村東面,古道路面多數路段用鵝卵石鋪成,寬1.2至1.5米。沿途還留存有涼亭、石橋等設施。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嶺南的發展,廣東與其他省份的貿易也逐漸繁盛。豐陽古道也因此成為了南粵通往湘南和桂北一帶的通道。大量的農副產品和生活工業產品在驛道上流通,全憑挑夫肩挑背負運輸,每天絡繹不絕,最繁盛的時候每天行走在驛道上的挑夫達到上千人。……[詳細]
牛欄洞遺址
  牛欄洞遺址位于英德市云嶺鎮獅石山南麓。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1983年發現,總面積約400平方米。1996~1998年發掘50多平方米。該洞平面為曲尺形,廊道式發育。文化堆積中含大量螺殼和動物骨骼。石器均為礫石制作,有少量石片石器。文化內涵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僅見打制石器和骨器,動物群中有少量絕滅種,少見螺殼,碳十四測定動物骨骼標本的年齡為距今10780年至12410年。第二期為中石器時代,打制石器多,器形較前略規整一些,出現穿孔石器,還有骨器和蚌器,動物均屬現生種,含大量螺殼,碳十四測定動物骨骼標本的年齡為距今9320年至11220年;碳十四測定螺殼標本的年代則為距今18105年,似偏早太甚。第三期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打制石器仍為多數,但已出現磨刃石器,并且開……[詳細]
33、鰲頭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鰲頭塔位于清遠市清新縣太和鎮禾豐村委會塔腳村。鰲頭塔高29.7米共九層,為八面樓閣式每面寬3.4米,建筑面積55.8平方米磚砌,五平列狗牙磚出檐,下塑花紋,第二層刻有“高占鰲頭”四字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由永州通判鐘于田倡建。420年來,鰲頭塔多次重修如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由清遠分守道陳贄組織重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大火燒毀后由知縣張象乾組織修復雍正七年(1729年)鰲頭塔毀于颶風,四年后由知縣夏宗謹組織修復。以后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元年(1862年)因毀于戰火而先后兩次重修重修后的鰲頭塔終于恢復了原貌。它是清遠人民的靈魂支柱,更是眾多科舉學子的精神圣地。屢壞屢修,屹立不倒,氣貫長虹!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廣東……[詳細]
34、政江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政江塔位于清新縣山塘鎮政江村北江大堤上,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清遠知縣何福海倡建。塔高35.1米,首層邊長3.5米,墻厚2.6米,磚造,為九層八面樓閣式,下塑花紋,每面寬3.5米,建筑面積為59平方米,每層以菱角牙磚和挑檐磚相間疊澀出檐。各層辟拱形真門2個,余為拱形假門,角柱、門框、窗框、檐磚均涂成朱紅色。鐵鑄塔剎由覆盆和九層相輪、葫蘆等組成,第二層門額石匾上刻有“中流砥柱”四字。相傳,地方鄉紳集資在飛水西岸建造了鰲頭塔(俗稱“飛水塔”)后,鎮住了鰲頭,從此濱江河口變得風平浪靜。后來,人們又說在鰲頭塔下游八、九里的地方,即秦皇河與北江交匯處附近,有鰲尾經常擺動,擊沉多艘船只。于是,地方鄉紳又集資建造了“政江塔”。“政”與“鎮”是諧音,“政江”即“鎮江”也。政江塔為清遠城下關水口的重……[詳細]
  石咀頭圍場門樓,始建于明,位于清遠市佛岡縣逕頭鎮逕頭村。……[詳細]
  平瑤嶺遺址位于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鎮軍寮村,年代為明。本體為軍寮排遺址、燒紙堂遺址、平瑤嶺摩崖石刻、燒紙堂摩崖石刻。2019年4月19日,平瑤嶺遺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少妇把腿扒开我添69式 | 亚洲欧美成αⅴ人 | 五月六月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高清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