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衡陽市旅游

衡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大善寺:一說鐵佛寺。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鎮。此為南岳保存最完整地五大叢林的佛教建筑。寺始建于南朝陳光大末年(568),系天臺宗二祖慧思禪師創建,至唐已為南岳著名的十方叢林。明末毀于戰火,清光緒二十一年(1886),由默安和尚等重建寺宇,奠定現存規模。寺坐北朝南,占地10969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說法堂等3進。天井左右有廂房,兩翼有禪堂、祖堂、寮房、功德堂、香積廚等。寺宇布局緊湊,寺周環以圍墻。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天王殿、大雄寶殿為磚木結構。面闊5間,前后出廊。結構為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單檐硬山頂,小青瓦,檐下施卷棚。封火墻爪角飛翹,墀頭飾堆塑,正脊施鏤空琉璃通……[詳細]
  伍若蘭故居始于建清代光緒年間,屬于衡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見證革命烈士--伍若蘭成長的重要紀念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紀念價值。故居是一棟627.4平方米的磚木結構天井式民居。因房屋年久失修,疏忽管理,屋內雜草叢生,部分屋基頻臨坍塌。后經伍若蘭烈士親屬十余年的奔走呼吁,伍若蘭故居修繕保護工程終于在5月25日全面啟動。耒陽作為湘南起義的指揮中心和主戰場,起義軍移師井岡山的首發地可以說居功至偉。今年恰逢湘南起義90周年,市委高度重視,羅瓊書記多次調度,希望相關單位和負責同志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底氣、帶著任務去積極作為,既要對耒陽的歷史負責,又要對我們的子孫后代、對耒陽的未來發展負責,既要對得起……[詳細]
  咸塘高橋又名龍溪河五拱石橋,位于衡南縣咸塘鎮高橋村組,為半圓拱連拱石橋。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嘉慶十六年(1811)修葺。東西走向,橫跨于湘江支流龍溪河上。長約96米,寬5.6米,五孔等跨,凈跨10米,拱高約8米。橋身以紅砂石構筑,拱券內壁分別嵌有清雍正丙午(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橋碑記和捐修碑,拱券石外側浮雕花卉、卷草、八寶、銅錢等,構圖精美,橋墩處高浮雕鎮水護橋甲士,栩栩如生,其中一甲士頭側刻有造像紀年。橋面以紅砂石板鋪筑,兩側施石質欄桿,欄桿距橋面邊沿35-40厘米。每側欄桿立48根望柱,柱高60厘米,柱頭呈圓球狀,橋端柱頭為瑞獸圓雕。欄板高40厘米,素面,其中一欄板鐫“……[詳細]
  大源窯址位于衡東縣甘溪鎮大源村,屬衡山窯系,時代宋、元。窯址分布在大源村境內桂公祠、窯背嶺等9處臺地上,有4處發現馬蹄形窯。文化堆積厚1—8米。各窯的產品有分工,有的以燒制碗、碟、杯、壺為主,有的以燒制罐、壺、黑釉盞為主,有的以燒制大件缸類為主。該窯產品有碗、杯、碟、壺、盞、盞托、罐、壇、瓶、爐、缸、網墜等。胎色有磚紅、青灰、瓦灰、深灰等。釉色有醬、褐、綠、青、黃、米黃、淡黃、黑、棕紅等。裝飾工藝有粉地彩釉繪花、釉下彩繪花、釉下粉彩繪花、印花、刻劃等。粉地彩釉繪花習見于壺、爐、壇腹部,有牡丹、菊花、草葉紋等。印花有菊瓣、牡丹、梅花、水波紋地蓮花魚紋等,吉祥語有“福”、“福壽嘉慶”等,主要見于碗……[詳細]
  培元塔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常寧市宜陽鎮大立村。此為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清同治《常寧志》載:“歲同治壬戍唐君義渠……慨然以斯舉為己任,郵寄邑諸君子,倡議建造。眾亦踴躍從事,遂擇地于邑西之羅漢石,鳩工庀材,經始于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證明此塔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于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與崇文塔對照,故名培元塔。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7級8方,通高36米,底邊長6.14米。塔基為青石構筑,高0.86米,南面施垂帶踏跺。塔身為青磚砌筑,各層四面設券門。首層南門額陰刻楷書“培元塔”。兩側施文曲星浮雕,上下鐫蓮瓣、八寶圖案,東、西、北門額分別為:“迎紫氣”、“邑青口”、“洪恩至”,周施……[詳細]
  原名望江樓,原為耒陽古城之通津門城樓,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清康熙五十八年復修。之后,屢經修葺。該樓為磚木結構,四層八面,建于青石基座上,座高2.9 米。墻厚0.8 米,通高約27 米,一至三層為青磚砌筑,各面開窗,一層北向有拱門,門上豎額“環秀樓”,為明學者解縉題寫。四層為磚木結構,每面開窗。上三層外環以磚護欄,欄下施彩繪。樓內有木梯可達各層,各層施藻井,屋面均按八卦圖形構筑,此中含有“天人合一”之意,在古代建筑中尚不多見。翹檐上飾石雕獅、鹿、豹、麒麟等瑞獸,檐柱上端飾木雕彩獅戲球,形態生動。花窗上所飾人物花卉浮雕,制作十分精美,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02 年5 月19 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晚年窮困潦倒,大歷五年(770年)為避兵亂投郴州舅父崔瑋,來到耒陽。《舊唐書杜甫傳》和《新唐書杜甫傳》均載:甫客耒陽,游岳廟,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歸,令嘗饋牛肉白酒。甫飲過多,一夕卒。葬耒陽。37年后韓愈遷謫過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陽路,凄慘去尋江上墓”的詩句。杜甫墓在省重點中學耒陽市一中校內。墓封土為圓形,徑5米。基砌麻石,高50厘米,上堆封土,通高1.5米,正面麻石鐫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縣令王禾立石”。墓前立有1940年薛岳撰《重修杜公墓》碑。墓后有古石碑座,惜碑已失其所在。……[詳細]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山擲缽峰下,為南岳著名寺廟建筑之一。在擲缽峰下,距半山亭五里許,繞過磨鏡臺,沿公路而下便是。此寺創建于南朝,最初的名字叫般若寺。至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佛教禪宗七祖懷讓和尚在此宣講“頓悟法門”之學說,故此寺又被稱為“天下法院”,宋朝改名為福嚴寺。福嚴寺立于茂林修竹掩映之中,十分古雅,寺內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等古香古色的殿堂。寺外的山巖上有三生塔,塔中埋著福嚴寺開山僧慧思和尚的遺骨。寺東有一口方形的石井,井里有清泉涌出,井壁上有“虎跑泉”石刻,泉旁有鐫刻石碑,碑文記述著當年慧思祖師開辟道場的軼事。清《南岳志》載:寺為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天臺宗……[詳細]
  南臺寺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山。此為號稱“天下法源”的寺廟建筑。清《南岳志》載,寺為六朝梁天監年間(502—519)海印禪師創建,寺側有海印所書“南臺寺”石刻,為南岳佛教五大叢林之一。唐天寶二年(743),禪師八祖希遷(石頭和尚)居此,辟為道場,之后著《草庵歌》、《參同契》,對緩解當時佛教內部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希遷的法嗣又開創了曹洞、云門、法眼三宗,廣布天下,故南臺寺有“天下法源”之稱。日本僧人道元曾來中國求法,受戒于曹洞宗第十三代法孫如靜。從此南臺寺即成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故常有“禮祖代表團”訪南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日僧梅曉和尚自稱是希遷42代法孫,曾來南岳虔祖拜……[詳細]
  2003年以來,石鼓山上陸續發現了摩崖石刻,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自那時起,有關部門和文物專家對摩崖石刻進行了搶救和保護。據考證,石鼓山山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露天“摩崖石刻”。據統計,在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山體巖壁上以及朱陵后洞內外,保存有歷代摩崖石刻40余處,其中唐刻3處,宋刻7處,元刻3處,清刻9處,年代不詳刻石21處。許多石刻仍保存完好。這些石刻刻工精細,包括隸、楷、行、草等,書體繁多、流派紛呈。石鼓摩崖石刻跨越1000余年,大部分記載著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游歷石鼓山的感悟,其中還有不少官吏為官任職的記事,保存較好的石刻有“西奚谷”、“江上清風”、“蒸湘”、“介崖”、“高山流水”以及部分記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国自产拍在线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