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施南宣撫司舊址位于宣恩縣椒園鎮水田壩村。又名水田壩土司皇城。施南宣撫司,元代初設,名施南通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因之,永樂二年(1404)改置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永樂四年(1406)設治所。坐南朝北,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現皇城已毀,僅存皇宮,為清代中葉重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布局,有前廳、中堂、正堂及左右廂房,通面闊五間17.5米,通進深26.6米。單檐硬山灰瓦頂,主體建筑為穿斗式構架,四周磚墻圍砌。前廳前2.6米處為雙柱單間牌坊式石門。存石碑1通,楷書“施州衛世襲宣撫使司”9字。院內存馬、鹿、象、鶴、麒麟等動物石雕多座。(第三批)……[詳細]
62、三潮水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潮水位于貴陽市修文縣城西北1.5公里觀音山南麓的山腳下,修文至六廣公路旁。前方與獅子巖相峙,西面與潮水寺相鄰。三潮水,原名潮泉,實際上是間歇泉。泉水從洞穴中涌出,順勢流自石龍嘴中噴涌而出,積于水池內,水池呈扇形。池深1.3米,池中有一石龜,傳說過去每次潮水時,淹至龜背,水就退去。泉水一日內三漲三縮,因此命名為三潮水。但在豐水雨季時每天潮四、五次水也是有的。池的南方倚山建亭,名為瀟灑亭,又叫觀潮亭。為四角攢尖頂木構建筑。原亭前檐,懸掛明總兵王國禎題的“時而出之”金字橫匾。亭柱楹聯,前聯為“為盈為虛即水可鑒,或潛或躍與時偕行。”中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長。”后聯為“連演乾全,有幸浙潮應失色;斷分坤半,無靈湘水不知名。”亭墻上鑲一“八仙過海”石雕,石雕的右下方有一石碑,……[詳細]
  鶴峰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鶴峰縣容美鎮后壩村。1929年1月,賀龍率紅四軍解放鶴峰,建立鶴峰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天錫,機關設此。舊址面闊18米,進深26米,分前后兩進,中間為天井,懸山頂,磚木結構。(第二批)……[詳細]
  頭壩堰崖墓群位于建始縣長梁鄉桂花村東南,宋代墓群。共十七個洞穴,開鑿于盛竹河北岸崖壁上,距河面高約12米。洞口分方穴式和橫穴式兩種。方穴式邊長約2米,橫穴式一般寬3米,高2米。(第三批)……[詳細]
65、秋風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風亭位于巴東縣信陵鎮中街。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明正德年間遷現址,清康熙初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同治五年(1866)、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維修。占地面積234平方米,四角方亭,方形石砌臺基,重檐歇山灰瓦頂,磚木結構。高10余米。四壁設格扇。為紀念曾任巴東知縣的北宋宰相寇準而建。(第三批)……[詳細]
  慶陽涼亭街慶陽涼亭街位于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間,長561米,寬21米,總面積11781平方米,屬木質結構涼亭式古街道,是清朝、民國時期湘、顎、川、黔四省邊貿中心集市。涼亭街依山順水而建,現保存完整結構房屋65棟,為穿斗式結構(五柱四騎或八柱七騎),屋層2—3層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臨街為“燕子樓”,背水為“吊腳樓”和侗族“涼亭”構架于一體,是恩施少數民族建筑智慧的結晶,也是理想的旅游勝地。……[詳細]
  天子巖手印畫位于巴東縣官渡口鎮小溪河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由400枚大小不一的橫列的紅色手掌印和數道紅色豎畫線條構成。手掌印和現代人手掌大小相近,應為古人用手直接涂紅色礦物質顏料再按印在巖壁上形成;紅色豎畫線條是三道線為一組,似乎是用三個手指沾染涂料再順巖壁自上而下涂畫而成。這種類型的巖畫,在巴東縣乃至我省,尚屬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價值。保護范圍:巖畫所在崖壁長100米、高10米范圍內的山巖本體。建設控制地帶:巖畫所在崖壁前20米至坡坎處,縱長300米至山崖邊緣處范圍內。……[詳細]
  明珠山凌云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凌云塔,又名連珠塔、寶塔。建在明珠山山頂,位于宣恩縣城南三公里。保護范圍:明珠山凌云塔及周圍一定范圍。以塔體臺基為基準,東、西各向外延伸18米,南向外延伸7米,北向外延伸6米。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重合。……[詳細]
  沙道灣覃氏家族墓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保護范圍:墓群及周圍一定范圍。以墓群輪廓為基準,東至向德勝民居西側外墻,北至坡腳,西向外延伸3米,南至向德勝民居附屬圈舍。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基準,向東延伸至向德勝民居東側外墻,向北延伸至碎石路北側,向西延伸至邊坡坡腳,向南延伸至水泥路北側。……[詳細]
  巴建鶴邊防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始縣官店鎮干溪坪村7組,小地名曾家臺。1929年冬,賀龍領導的湘鄂西特委在此設立巴東、建始、鶴峰三縣邊防司令部,組織開展游擊戰,建立蘇維埃政權。司令部內設被服廠、醫院、營房、練兵場。解放后,房屋為當地村民使用。司令部舊址保存相對完整,是中國工農紅軍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史跡,是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2011年,縣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2月,被公布為湖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1)巴建鶴邊防司令部辦公用房舊址、司令員住所舊址、營盤嶺紅軍哨所遺址片區。分別以舊址房屋及遺址本體為基準,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30米。(2)游擊隊長陳永林故居、曾憲國故居遺址、曾憲文故居遺址、紅軍兵營練兵場遺址、衛生所遺址片區。①游擊隊長陳永林故居。……[詳細]
  恩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恩施市新塘鄉雙河社區,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在恩施市境內建立的第一個縣級政權,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紅色文化底蘊深厚。1930年至1933年,賀龍率紅軍在這一帶與國民黨軍隊及民團鏖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如火如荼地開展土地革命斗爭。保護范圍:恩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本體及周圍一定范圍。以恩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外墻為基準,東向外延伸21米;以縣蘇維埃婦女協會舊址外墻為基準,西向外延伸4米;以縣蘇維埃--局舊址外墻為基準,南向外延伸11米;以游擊大隊及紅軍戰士住處外墻為基準,北向外延伸6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基準,東、南各向外延伸20米,西向外延伸10米,北向外延伸5米。……[詳細]
  2008年利川三塔(利川南坪凌云塔、培風塔、宜影塔)公布為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培風塔、宜影塔位于利川團堡鎮境內.南坪凌云塔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鄉集鎮上,巍巍然屹立著一座八抬上頂,占地25平方米、高約20米的石拱之塔,即為“凌云塔”。該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書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駁,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風,鍥而不舍之勢。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劍氣連齊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證。1787年(乾隆丁末歲),當時南坪汛巡檢王霖,毅然把創辦南坪義學作為己任,經過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學舍,延師啟館。當時人們感激王公恩德,取名為“如膏書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處勸捐,湊錢置產作為學用,每年收取經費所需。牌文記載:“凡愿子弟肆業及無力延師者,悉來聽學,行見敬業樂群,人之煥然。”當……[詳細]
  黑龍河石拱橋。(1)倒影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清水塘村四、五組)。保護范圍:自橋體向四周延伸,東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2)雙月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清水塘村九組)。保護范圍:自橋體向四周延伸,東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3)雙步涼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清水塘村二組)。保護范圍:自橋體向四周延伸,東面至水田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5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第一根電桿5米。(4)公母渠渡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馬家寨村一組)。保護范圍:自橋體向四周延伸,東面至小路外坎5米,南面至高洞5米,西面至小路外坎5米,……[詳細]
  禹王宮古戲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黃河村十三組)。保護范圍:以戲臺為中心向外延伸,東面至封火墻8米,南面至巖院壩15米,西面至封火墻8米,北面至山門石墻1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南面至曉關侗族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6米,北面至公路外坎1米,東、北面與保護范圍重合。……[詳細]
  大寨坪遺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清坪鎮馬家坪村)。保護范圍:東沿大寨門向外延伸268米,南沿轎子巖向外延伸156.6米,西沿小寨門向外延伸150米,北沿斧頭堡向外延伸228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從保護范圍馬家坪向外延伸1588米,南從保護范圍村委會向外延伸1170.4米,西從保護范圍廟丫口向外延伸676米,北從保護范圍梨樹丫向外延伸519米,西南從保護范圍村委會向外延伸2409米。……[詳細]
  萬里茶道鶴峰段。(1)連三坡古茶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五里鄉南村村四組)。保護范圍:茶道周圍5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周圍山地延伸80米。(2)紅茅尖摩崖石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燕子鎮桃山村六組)。保護范圍:北面以石壁為界,東、南、西面各向外延伸30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0米。……[詳細]
  巴東紅旗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清太坪鎮橋河村)。巴東絕壁天河位于巴東縣清太坪鎮至宜昌市長陽縣之間,地處海拔千米的懸崖峭壁之上。這條猶如掛在絕壁上的“天河”,被人們稱為鄂西深山中的“紅旗渠”。該渠于1967年開始修建,自水流坪,途經水布埡、清太坪的10多個村莊,止于長陽縣的龍王沖,全長約28公里,耗時11年于1978年建成。1966年,當地政府組織勘測后,決定在崇山峻嶺中開鑿一條人工灌渠。渠道設計成兩米寬兩米深,每千米下降一尺,繞山自流。時任清太坪區太平鄉黨委書記饒大喜被任命為工程總指揮。1967年11月,紗帽山響起巨大的炮聲,灌渠開工。沒有鋼筋水泥,便以石灰細砂攪拌成漿,填充粘接石縫。此后11年間,全區17個公社67個大隊的近萬名壯勞力,投入了這場引水大會戰。工程共用工1077154……[詳細]
  老虎洞電站位于來鳳縣翔鳳鎮老虎洞村,總占地面積(含水渠)21000平方米。老虎洞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電站由攔河壩、引水渠、前池、壓力管道、發電機房、配電設施等組成。1956年1月動工,1958年3月竣工發電,裝機容量2×80千瓦;1964年改造增容至2×100千瓦;1979年并入縣電網,1991年接入110千伏紅山變電站。是來鳳縣及全州第一個水電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湖北省第一批興建的五個小水電站之一。電站落成時,轟動鄂湘川邊區各縣。1957年5月24日,省長張體學、副省長李明灝親臨電站視察,給予高度贊揚。老虎洞電站是較重要的二十世紀工業遺產。保護范圍:東以發電機房為界,向外延伸至國電公司辦公區圍墻;西以攔河壩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文物本體南邊為界,向外延伸至藍……[詳細]
  張官鋪侗寨位于宣恩縣曉關鄉張官鋪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包括居住建筑和陳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積約二十畝。居住建筑坐西北朝東南,為中軸對稱布局,二進三天井院落。穿斗式構架,單檐懸山灰瓦頂。陳氏家族墓地現存古墓二十余座,以侗寨為中心散布排列,墓碑雕刻精美。張官鋪侗寨建筑由于“其構造的經典性”,被譽為“鄂西干欄建筑中的魁首”。(第五批)……[詳細]
  恩施抗戰遺址位于恩施市,由窯灣醫院舊址、民享社東門招待所舊址、寶蓮洞題刻、抗日傷亡將士公墓題刻四處組成。窯灣醫院舊址位于恩施市舞陽壩街恩施州衛校內,兩層,磚石結構,歐式風格,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邊偉在窯灣醫院取藥時,被特務跟蹤被捕入獄。民享社東門招待所舊址位于恩施市中山路32號,本為饒氏老屋,是曾任新疆巡撫的饒應祺的故居,原為多進天井庭院建筑,現僅存門墻和五間二層建筑,占地近300平方米,門墻具有西式風格;抗戰時期被湖北省政府征用,主要負責平價物品供應。寶蓮洞題刻位于恩施市舞陽壩街洗爵溪村,寶蓮洞原名出水洞,洞內有著名民主愛國人士沈肇年題刻的“寶蓮洞”,款識“庚辰秋沈肇年題”。抗日傷亡將士公墓題刻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后山灣,長11米,高1.55米,深0.12米,從左至右陰刻“抗日……[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无遮真人祼交视频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 | 老王亚洲精品熟女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a在免费线看久久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