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雄安新區旅游

雄安新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容城上坡遺址
  上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至商代遺址,位于容城縣城南1公里處上坡村南50米的臺地上。遺址為長方形,南北長100米,東西寬2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1981年4月-1982年5,省、地、縣文物工作者對上坡遺址進行了發掘。其文化層堆積一般在1-3米左右,面積988平方米,共分四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此次發掘,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層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盤、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組合特征均與磁山遺址相同;仰韶文化層出土有彩陶缽和雙耳褐陶罐;龍山文化層0土有折腹盆、籃紋陶罐和雙耳罐;商代文化層陶器有鬲、簋、豆、盆、紡輪、網墜等。骨器有骨錐、刀、匕和鹿角錘。石器有刀、鐮、斧、鑿、杵、磨盤、磨棒等。此外還發現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個灰坑。房址為長方……[詳細]
容城晾馬臺遺址
  晾馬臺遺址是商周時代遺址,位于容城縣城東17公里的晾馬臺鄉晾馬臺村。遺址為一長方形高臺,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為15000平方米。高出地平面2至4米。遺址上原有鄉政府、學校校舍等建筑,現為明月禪寺。南、北、西三側均為耕地,遺址保存狀況基本完好。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容城縣文化局聯合在晾馬臺村進行晾馬臺遺址出土的陶高考古調查時發現了這處遺址,暴露的遺址文化層厚度在2-3米之間。在調查中發現了粗繩紋三足紅陶鬲及陶豆等灰陶器,后又發現了鹿角、蚌刀、陶罐和用鹿角磨制的魚梭標等文化遺物。經分析鑒定,屬于商代的文化遺物有粗繩紋陶鬲、鹿角制魚梭標和雙孔蚌刀等;屬于周代的文化遺物有筒狀陶鬲、球形蓋豆等。由于此遺址尚未經考古發掘,因此還無法確定文化層堆積的詳細情況。晾馬臺遺址于1982年……[詳細]
留村遺址
  留村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位于安新縣城西1.5公里留村北300米處,南距白洋淀新安北堤1.5公里。遺址平面呈長方形,長250米,寬200米,面積5萬平方米。地勢原略高于四周,被當地群眾稱為“疙瘩頂”。此遺址發現于50年代,后被列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保存狀況良好。遺址地表散存的文化遺物包括較多的陶片及石器、鹿角、獸骨、蚌殼等。1986年,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和安新縣文化局對留村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從文化層堆積和出土的文化遺物來看,第一層為上文化層,出土了大量陶片,器形有折沿罐、斂口罐、紅頂碗、壺、盤、缽、陶匕、陶支腳及鼎足等。第二層為下文化層,出土陶片數量少于上層,主要器形與上層基本相同,出土有陶罐、盆、釜、石磨盤、石磨棒、支架等。從發掘資料分析,留村遺址為一處仰韶文化晚期遺……[詳細]
安新梁莊遺址
  梁莊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安新縣城東南14公里的梁莊村南百余米處。地勢低洼,平時有水,水位低時辟為耕地,多年生長蘆葦。遺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8萬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基本完好。梁莊遺址發現于1986年4月,當時曾收集骨化石100余件,泥質陶片、夾砂褐陶片50余片和石斧兩件。同年9月,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河北大學歷史系和安新縣文化局聯合對此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7.5平方米。梁莊遺址的地層上文化層的土質為灰黃土,黏性較大,內含夾砂夾蚌褐陶、泥質纖陶、泥質灰陶陶片和紅燒土塊、獸骨等遺物。下文化層的上質為深灰黃土,含沙質,較松軟,內含帶乳釘紋的夾砂紅陶片、夾蚌砂褐陶片和泥質紅砂陶片等。根據出土的器物分析,梁莊上層大致處于仰韶文化早期。該遺址于1982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詳細]
黑龍口燕長城遺址
  黑龍口燕長城位于容城縣城西南13公里的小里鎮黑龍口村東200處。此段長城當地人稱界堤。據考察,系戰國時燕國南長城的一段,殘長200余米,高0.5~2米。夯土筑成,每層厚約17厘米,頂寬4米,底寬6米。1984年7月,容城縣文保所在文物普查時發現此段長城。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和北張村一古碑記載,這段界堤是戰國時期燕、趙兩國的分界線,也是燕國長城的一段。燕國南長城的黑龍口、趙北口、張青口等處,均為當時關隘。《歷年通鑒輯覽·卷九》載:燕昭王元年(前311)秦使張儀說楚、韓、齊、燕連衡以事秦。張游說燕昭王:趙以效河間,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驅趙攻燕,易水長城非王之有矣。據此可知,在燕昭王時,已有易水長城之稱,建筑年代要早于公元前311年。1987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調元莊園
  陳調元莊園位于白洋淀安新縣同口村北,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筑。建筑形式仿故宮院落修建,布局緊密,做工精細,頗為壯觀。系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始建于1921年春,1922年冬建成。整個建筑高脊瓦檐,紅梁赤柱,走避回廊,青磚紅窗,莊嚴肅穆。共有房屋46間,建筑面積2618.5平方米,占地面積4371平方米.為國民黨一級上將陳調元所建,是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子正故居
  陳子正故居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位于昝崗鎮李林莊村,四合院及外跨小院占地約860多平方米,房屋共計11間,當時的練功、生活用品保存完好。包括練功時用的石杠鈴、缸、壇子,印度尼西亞授予的刻有“中國拳王”字樣的短劍一把,上海精武會贈授的刻有“德藝雙優”銀牌一面,友人贈的銅質紀念杯一座,張云江(原南京國術館館長)、王寅卿(原中央精武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典章、劉鳳池等題贈的條幅,香港大學贈送的鐫有“教懦夫立”水晶石鏡一面,史書33冊,石硯一方,銅制煤油燈一盞,以及座鐘、鐵皮箱、家具、酒具等。在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陳子正故居不僅見證了鷹爪翻子拳的發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08年10月,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西村磚塔
  山西村磚塔為明代古建筑,位于三臺鎮山西村。 2008年10月20日山西村磚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青青青在线观看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 中文字幕乱老妇人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