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錫山區旅游

錫山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位于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諸巷,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錫市黨史教育基地。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系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戰時期,無錫人民的抗日斗爭是與蘇南人民的抗日斗爭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蘇南地區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抗戰爆發后,日偽軍重兵控制這一地帶,國民黨也派出第二武裝忠義救國軍到蘇南,力圖恢復對這一地區的控制。而在無錫廣大城鄉,也涌現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裝,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擊武裝39支。在這種情況下,上級黨組織派王承業(又名王仲良)到無錫重建縣委。縣委以梅村為基地,重建黨的基層組織,改造地方游擊武裝,逐步形……[詳細]
  植福禪寺位于位于無錫市東南方錫山區蕩口薛思娘橋橋邊,距無錫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禪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興盛時期,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曾是無錫一座著名的護法伽藍道場。素有“植福庵”之稱。時過境遷,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僅剩一個破舊小院落。三間石棉瓦大殿及一個戲樓和一口藻井。改革開放,宗教政策落實,植福禪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畝多,總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筑風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那種飛椽翹角、亭臺樓閣式的小巧玲瓏。植福禪大殿系硬山頂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51米,進深7.87米,系硬山頂殿堂建筑,雖經多次整修,但梁、柱、檁、枋……[詳細]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廟,位于蕩口古鎮之西南約3公里的青蕩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寺內供奉蕩口地區特有的瘟神。現存大殿三間和五開間的戲樓一座。大殿系硬山頂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51米,進深7.87米,系硬山頂殿堂建筑,雖經多次整修,但梁、柱、檁、枋及斗拱等木石結構大都為始建時的原物,四根檐柱和兩根金柱為花崗巖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壯,雕刻花紋精細。門窗所刻花紋也都精致美觀。明間兩根花崗巖檐柱上鐫有楹聯一副,曰:“顯赫威靈驅百癘,巍峨廟貌峙千秋。”堂內兩根花崗巖金柱上也鐫:“蕩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兩全。”戲樓坐南朝北,與大殿相對,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層。樓下為通道,樓……[詳細]
  倪瓚紀念館位于江蘇省錫山區東北塘鎮芙蓉山麓,整個區域包括倪瓚墓園和倪瓚紀念館。在2007年4月份,錫山區及東北塘鎮成立了倪瓚墓修繕及紀念館建設工程籌備工作組,于7月份舉行倪瓚紀念館奠基儀式。經過近9個月的努力,墓園修繕及紀念館建設工程全部完工。倪瓚墓園主要以修繕現有墓園為主,恢復倪瓚墓原有布局,補充碑亭建筑。倪瓚紀念館主要為紀念緬懷倪瓚區域,向游人介紹倪瓚藝術成就,弘揚傳統書畫藝術。整個項目占地共4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約600萬元,力求通過史海鉤沉,展示一代丹青宗師、詩書巨擘的藝術成就,再現昔日云林堂的歷史風貌。修復完的倪瓚墓區比原來的舊址擴大了3倍,加長了墓道,按照……[詳細]
  華蘅芳故居位于北倉河北岸進步街,總占地面積4842.79平方米,建筑面積3177.89平方米。原有七進,現存墻門間、小廳、敦惠堂、前廳、堂屋、正廳。原為清早期建筑,太平天國年間大部分毀于戰火,后由華蘅芳之父華翼綸重建。華蘅芳(1833-1902)近代杰出科學家、數學字、翻譯家,洋務運動的實踐者,我國近代科學的先行者和傳播者。字若汀,無錫蕩口鎮人。1865年,上海創設江南制造總局,他多所籌劃。在翻譯館開設后,他負責譯述數學、地質學等書籍。先后在上海格致書院、湖北自強書院和兩湖書院任主講20年,造就數學人才甚多。他曾與徐壽合作,于1865年制造了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第一艘軍艦,又自制氫氣球。……[詳細]
  三公祠坐落在鵝湖鎮南新橋邊,由明翰林院侍讀學士華察為紀念蘇淞巡按、監察御史孫慎,督糧蘇淞、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翁大立以及無錫知縣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賦、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積252平方米,建筑面積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學海書院、望月樓以及遺愛堂、致齋所、衍慶道院。思泉亭筒瓦攥尖頂,承以四根圓角方柱,亭內古井一口,名為思泉井。亭旁墻上嵌有《思泉亭記》碑刻一塊。祠屋一進,三間七架,兩側分置明代大學士王世貞、清代狀元顧皋等所撰石刻碑記共八塊。庭院內西側墻上嵌有步弓石一塊,“步弓”刻于三塊疊置的黃石條上,形狀近似于現代的圓規,兩足通高92厘米,肩寬53.……[詳細]
  宛山石塔,又稱報親塔、寶清塔,位于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宛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當地人顧大棟建。石塔塔心為實心,仿樓閣式,六面六層,底層每面寬2.5米,向上逐層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鐵褐色石塊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澆漿灌縫。外部是以青石條塊包砌成。因年代久遠,塔除正南青石貼條基本完好,其他均開始剝落。1983年,由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當地政府開始募資40萬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復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認定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學士坊原為明嘉靖時期翰林院侍讀學士華察府大門。華察年老致仕歸鄉后,幫助當地縣令清丈田畝,查出漏科數千畝,深得民眾稱贊。華學士坊是一座高大壯觀的高官府第牌樓,三間四柱,頂部被毀,石柱為花崗巖質,兩側八字形照壁下有獅子浮雕獅。1983年,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1928年,當地創辦東亭小學(現為東亭實驗小學),校門利用其牌樓做成,以示紀念。1980年,重建牌樓。1988年6月,公布為錫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氏老義莊是由華進思、華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間所建,其后華氏子孫陸續修建,現存房屋四進,位于蕩口北倉河北側,占地面積250()平方米。老義莊系江南地區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整。尤其第三進楠木正廳及門前隔河照壁頗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同時對研究江南地區義莊的興起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加02年,老義莊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老義莊修葺一新。2019年10月7日,蕩口華氏老義莊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蔡鴻生洋房位于蕩口人民路,約建于1931年至1935年間,名“蔡鴻德堂”,兩棟三層,坐東朝西。門樓五間兩層,樓下中間一間為大門通道。緊靠門樓南側建有水塔,高四層。主樓平面呈“L”形,三間三層朝南,五間兩層朝西(解放初期由上海工匠加為三層),門口均有混凝土臺階三級。副樓與樓梯設在建筑東北角,四間三層,與主樓相通。最東側二樓另有通道連接朝西主樓與副樓。建筑南部原有圍墻和水池。墻上用混凝土塑劉海灑金錢浮雕。整棟建筑全部為混凝土結構,彩色馬賽克貼面鋪地,結構精巧,裝飾考究,是民國時期洋房建筑中的精品。洋房內自來水、電燈、制鐵落水管等等一應俱全。抗日戰爭時期,該樓曾駐扎日軍一小隊,解放后先后作為鄉政府和……[詳細]
  華氏襄義莊位于生產街,由華襄云建于1924年,占地面積945㎡,建筑面積612㎡。現存三進,兩側廂。2002年公布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保單位。……[詳細]
  姚桐斌故居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姚桐斌故居1947年無錫市錫山區 ……[詳細]
  華氏為無錫望族,而蕩口鎮更是華氏一族聚居之地,自明初華氏遷居蕩口以來,蕩口鎮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江南聞名的商埠。數百年以來,得鵝湖靈秀之氣,蕩口鎮名人輩出,也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和民間傳說:如華氏義莊建筑群,華蘅芳、華世芳兄弟故居建筑群;民族實業家華鴻模、華繹之祖孫開創的鵝湖中學、果育鴻模小學舊址;當代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祖居等等。現在這些文物古跡大部分保存完整,并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此外,現北倉河、新生河兩岸仍保留了成片的民居建筑群,其中絕大部分是明清以來蕩口華氏子孫所建,是華氏興衰的歷史見證。蕩口華氏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駁岸、碼頭大部保存完整,明代到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筑數量豐富、保存完整……[詳細]
  彭祖墩遺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鴻聲鎮西北3公里處,東北2公里處有鴻山,相傳吳太伯葬于此山。1990年無錫市博物館在考古調查中發現該遺址。遺址為一近長方形的臺地,三面環水,北高南低,東西長約350米,南北寬約230米,面積約7萬平方米。彭祖墩遺址文化層堆積在各發掘位置有差別,堆積厚約2.5米,最厚處3.5米,主要為屬于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的遺存。發現的馬家浜文化時期的遺跡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出土遺物有釜、罐、盆、豆等陶器,斧、錛、鑿等石器,在墓葬中還出有玉玦等。發現的馬橋文化遺跡主要為灰坑,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有釜、甗、鼎、罐、盆、豆等,石器較少,有斧、錛、鑿、刀等。……[詳細]
  繹之樓位于蕩口中學校園西北隅,為華繹之先生為其長子伯忠完婚所建。樓制小巧玲瓏,層次迭出,西班牙風格。1942年學校遷入后,此樓成為辦公教學場所。……[詳細]
  春雷造船廠于1954年誕生在無錫錫山區東亭街道,是我國第一家集體性質的社隊工業。現遺址僅存6間連體的造船車間。春雷造船廠占地面積約3.5公頃,廠區建筑現存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四座船塢和加建于80年代的船塢兩座。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久久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影院在线欢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