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區西南瑯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多次整修。醉翁亭一帶的建筑,布局緊湊別致,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臺、覽余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請客送禮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詳細] |
![]() | 瑯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一座被稱為陸上蓬萊的瑯琊山上。據清光緒年間《募修滁州瑯琊山開發律寺大雄寶殿緣起》記載:“瑯琊山名自晉始,晉元帝為瑯琊之稱。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許,勢偉拔,起伏綿旦,與豐山、花山爭奇競秀,而瑯琊之名尤著,深巖邃谷中,修竹、清泉別饒佳趣。陡山之巔,南望大江如匹練,江以南諸山出沒,隱現于煙云杳靄中,蓋淮東勝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還隱映著唐代古剎瑯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于一體,成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勝地。瑯琊寺建于唐大歷年間(766到770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僧人法琛創建,唐代宗李豫賜名“寶應寺”,崔祐甫為它撰《寶……[詳細] |
![]() | 何郢遺址三面環水,表面現為農田,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地層堆積基本呈水平狀疊壓,一般深度2-3米左右,除上部為西周早期文化堆積外,大部分為商代晚期文化堆積。遺址的聚落布局大體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祭祀區。該遺址2002年發掘,發現一批房址、灰坑、墓葬、祭祀遺跡,出土陶器、石器、青銅器、骨角器數百件。是皖東地區首次大規模科學發掘的商周時期聚落遺址,基本確立了一支新的考古學地方文化類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大量的出土文物,還為多學科綜合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詳細] |
![]() | 清流關位于滁州市西郊12.5公里處的關山中段。為古代重要關隘。始建于南唐。宋以后陸續有所擴建。此關形勢險峻,深10余丈,用塊石壘砌關洞呈拱形,現基墻尚殘存2米以上。南唐置關口以御北師,關洞呈拱形,深十余丈,巨磚塊石壘砌,氣勢雄偉。關洞門額上嵌石刻:古清流關、金陵鎖鑰等。清流關昔為南北交通必經之道,號稱九省通衢,歷為兵家必爭之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