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李懷角31號民居位于大同市平城區東街街道辦事處東門大巷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李懷角31號民居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有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南各向外延伸20米,西至李懷角街東側路沿,北至廣府角街南側路沿![詳細]
  靈丘故城遺址位于大同市靈丘縣落水河鄉新莊村北,年代為漢,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靈丘故城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水地城址位于大同市云州區許堡鄉東水地村西,年代為東周、漢,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東水地城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向外延伸50米![詳細]
  李汪澗遺址位于大同市云州區瓜園鄉李汪澗村南,年代為舊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李汪澗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峪遺址位于大同市渾源縣東坊城鄉李峪村東南,年代為東周,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李峪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泉莊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新石器時代、漢代地址:大同市新榮區花園屯鄉萬泉莊村西南約300米萬泉河西岸崖頭上遺址坐落于西寺梁山山麓東側,東西約440米,南北約660米,分布面積約29萬平方米。萬泉莊遺址原名為西村遺址,新榮區花園屯鄉萬泉莊2001年前稱“西村”,現名“萬泉莊”,故更名為“萬泉莊遺址”。遺址地表暴露的遺物非常豐富,遍布陶片等,遺存具有新石器時代、漢代兩種文化特征。在遺址東邊緣崖頭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1處,新石器時代文化層2處。地面采集遺物有新石器時代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灰陶及石斧2件和漢代泥質灰陶。新石器時代紋飾有籃紋、繩紋、交錯繩紋等,可辨器型有罐、豆、甑等;漢代泥質灰陶,紋飾有瓦紋、繩紋等,可辨器型有折沿盆、罐等。該遺址面積分布范圍較大,地表遺物較為豐富,在晉北地區發現……[詳細]
  大同和平解放談判舊址位于大同市平城區水泊寺鄉西墳村,年代為1949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大同和平解放談判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有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米![詳細]
  首善醫院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大同市城區雁同西路22號首善醫院舊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706平方米,由主樓和教堂兩座建筑組成,為歐式風格建筑。民國六年(1917),大同發生鼠疫,英國圣公會派教徒史梅禮大夫等10余人來大同進行防治,回國后史梅禮向圣公會建議在大同建一所醫院。1922年開始籌建,1924年竣工開診,命名為“首善醫院”。1942年,日軍強行改名為晉北醫院,并新建部分房屋。1947年,重命名為首善醫院。首善主樓舊址,2013年之前一直為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辦公樓,建筑坐北朝南,頂部為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體建筑二層,中心建筑三層,東西長25.73米、南北寬66.34米,于1922年施工至1924年竣工開診,當時大樓內有門診部(不分科)、住院部、辦公室等。教堂舊址(圣益多雅堂)位……[詳細]
  搶頭嶺冶銀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明代地址:大同市靈丘縣柳科鄉刁泉村的自然村-頭嶺村東坡尖山腳下遺址地處柳科鄉東部黃土丘陵山區,遺址東側為東坡尖山,依山勢堆集有冶煉銀后留下的廢碴,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60米,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初煉年代不詳,據村中義勇廟碑記載,明代這里就有冶煉的礦場。由此可知最晚在明代這里就是土法煉銀之地,F廢棄的礦碴、碾礦石的石磨盤、石碌碡分布于山腳下、村莊內外。礦碴裝于高嶺土制作的圓柱筒中,直徑5.5~6.5厘米,長度為0.3~0.4米。石碌碡約有10余個,置于村民的圍墻下,直徑0.5米左右,長度亦在0.5~0.6之間,青石制。石磨盤存2個,直徑約1.8米左右。制作程序:采礦,用碾磨成黃豆粒大小,放入用高嶺土模制的圓筒中,窯中用石頭盤成類似于燒火洞的樣子,將裝滿……[詳細]
  趙承綬舊居(第五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大同市城區戶部角街12號趙承綬舊居坐北朝南,二進院格局,1928年建。東西長21.66米,南北寬41.72米,占地面積903平方米。南房、過廳、正房各七間,東西房各五間,均為硬山頂木結構建筑。院門、室內裝飾具有西式特征,供暖等設備基本保持原貌。趙承綬(1891-1966)字印甫,五臺縣槐蔭村人。1919年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1927年參加北伐戰爭,任閻錫山部隊二師師長,1928年任晉綏軍騎兵司令,駐防大同。1948年6月,晉中戰役中被俘投誠。1952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參事。趙承綬舊居為民國時期建筑,2007年進行重修,現為云岡畫院占用。趙承綬舊居現保存狀況基本完好,基本保存了原建筑布局,且建筑的主要結構特征未發生大的變化,歷史真實性較好。趙承綬舊……[詳細]
51、大同玄真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真觀(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區正殿街據地方文獻記載,玄真觀建筑臺基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臺基上建筑為清代順治年間增筑,是在代王府廣智門舊址上新建的一座道觀。現存的玄真觀坐北朝南,東西長25.39米、南北寬15.76米,建筑在廣智門磚券門洞臺基之上。臺基北側門洞上現存寬1.98米,高1.18米磚雕門額一幅,內書陽刻“廣智門”三字。《明太祖實錄》記載:“王城四門,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與明正德《大同府志》“代王府圖”中的廣智門圖示極為一致,F存臺基應是明代早期建筑遺構。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椽,梁架為前單步梁對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間為敞廊,前歇山后懸山筒板布瓦頂。東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椽,單坡硬山筒板布瓦頂。玄真觀臺基為明代遺構,至今已……[詳細]
  朝陽宮(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區朝陽寺街22號朝陽宮坐西朝東,東西長24米,南北寬27米,占地面積648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過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山門兩側建鐘樓、鼓樓。朝陽宮創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1505),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原為佛寺,后改為道院,為道教活動場所。1942年,由道姑張圓英接管住持,改名為朝陽宮!拔母铩逼陂g由街辦工廠占用。20世紀80年代交宗教部門,由郝明高師傅接任住持。正殿二層,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單步梁對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間為敞廊,單檐硬山筒板布瓦頂,明間置六抹隔扇門四扇,兩次間置窗。過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搭前后用兩柱,單檐硬山筒板布瓦頂,前后檐明間置六抹隔扇門各四扇,前檐兩次間置窗。過殿內供奉地藏菩薩和眼光娘……[詳細]
  大十字街五龍壁(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區大十字東街大十字街五龍壁創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原位于大同縣文廟正門前,坐南朝北,青磚砌筑,長33.6米,高5.7米,厚1.22米,占地面積41平方米。壁座為磚砌須彌座,壁心是以剔地起突雕刻的五條團龍,屋頂為仿木結構廡殿頂,檐下施三踩斗拱24攢。五龍壁兩側置八字墻,壁心以剔地起突雕刻的兩幅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圖案。大十字街五龍壁為清代遺構,布局完整,畫面生動逼真,碩大的壁身厚重、沉穩、大氣磅礴,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2016年,大十字街五龍壁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直峪圣佛寺塔林(第五批省保)時代:遼、清地址:大同市廣靈縣宜興鄉直峪村圣佛寺,全稱為圣泉林山包峰禪院,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間(1201—1206),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內各建筑毀于1967年,現僅存寺院基址和塔林等。圣佛寺塔林當地俗稱“和尚墳”,東西長50米,南北寬80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從裸露的溝紋磚判斷,時代應為遼金至清代,F存舍利塔16座,直徑1.5~2米,殘高3~5米,舍利塔由臺基和覆缽塔身及相輪塔剎構成,其中臺基多為兩層八角形須彌座砌筑。壸門磚雕精致,是寶峰寺院歷代主持的墓地。直峪圣佛寺塔林保存較好,壸門磚雕精致,是研究當地宗教史的珍貴寶藏,具有重要的歷史![詳細]
  陳莊墓群位于大同市云州區瓜園鄉陳莊村東,年代為北魏,類別為古墓葬。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陳莊墓群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華宮礦舊址位于大同市云岡區晉華宮街道晉南里社區內,年代為1957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晉華宮礦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留龍王廟戲臺位于大同市渾源縣西留村鄉西留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西留龍王廟戲臺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平玉皇閣(第五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新平村內玉皇閣又名鎮邊樓。整體坐北朝南,南北長14.3米,東西寬10.4米,占地面積約148.7平方米。據梁上墨書記載,玉皇閣創建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四十六年(1781)、1992年均有修葺,現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玉皇閣坐落在高5.55米的磚砌臺基上,臺基中部為磚碹券洞十字形通道,可四面通行,上部四周為條磚勾欄,是大同地區保存完好的古代0-。玉皇閣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原為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頂,1992年經后人修葺,改成黃琉璃屋面。上層梁架為四角施抹角梁上托老角梁交于垂花柱承托平梁,下層為承重梁承托樓楞木、木板形成二層地面,在建筑的東南角設有樓梯口。上層柱頭科斗栱為三踩單昂,平身科斗栱每間一攢。下層……[詳細]
  永興北岳行宮(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大同市渾源縣永安鎮永興社區北岳行宮,又稱南宮、恒岳廟。據碑刻記載,北岳行宮創建于北魏延興元年(公元471年),到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將尉遲敬德進行擴建,并封該宮為太貞宮。北岳行宮坐北朝南,原為三進院落布局,山門已毀,現為二進院落,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天王殿、太貞宮、九天宮,天王殿前東南角為前殿,一進院與二進院分別設西配殿和東西廂房。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前單步梁對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出廊,單檐硬山筒板布瓦頂。前后檐明間均施六抹隔扇門六扇,兩次間施窗。太貞宮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筒板布瓦頂,前出抱廈面闊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頂,前四架梁對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為一殿一卷式勾連搭建筑,太貞宮前檐明間施六……[詳細]
  大同展覽館(第五批省保)時代:1969年地址:大同市城區西街大同展覽館是一座誕生于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建筑,大同人民對它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特別情感。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受當時政治風潮影響,沈陽、石家莊、杭州、張家口等城市都興起了“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俗稱萬歲展覽館)的建設。大同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也于當年4月1日黨的“九大”召開的日子正式奠基開工。全市黨政軍領導和數以萬計的工農兵學商各界人士懷著極大的政治熱忱參加了建館的義務勞動。建成后的展覽館以其類似首都人民大會堂的宏偉氣勢,成為全市各類政治--和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從初始設計到施工完成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創下了當時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同速度”。上世紀90年代末,國營的紅旗商場終結歷史使命,之后當地政府-有關恢復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 亚洲日韩每日在线观看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