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名飛蓋橋、沈公橋,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鄉閩安邢港上,建于唐代,宋鄭性之修,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長65米,寬4.64米。橋墩呈船形,欄柱柱頂刻寶奩、海獸等均系唐代原構件,另刻有獅子戲球等為明代構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陳爐捐拜石一塊,拱石二條……”等題字。橋北端有跨街橋頭亭,亭間有碑3通,橋北連圣王廟,南端有玄帝亭,內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長65米,寬4.64米。橋墩呈船形,欄柱柱頂刻寶奩、海獸等均系唐代原構件,另刻有獅子戲球……[詳細] |
![]() | 閩安協臺衙門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簡介:宋代始建,為監鎮衛,元為巡檢司;清代重建,為協臺衙門,管理水師,又厘海關,為閩省南北鹽館總卡。建筑由門樓、儀門廳、正廳和后堂組成,占地面積1768平方米。正廳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明間兩側抬梁減中柱。院內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鐫刻“英軍犯順廈門報警”石碑等。保護范圍:北至照墻外5米,南至閩安小學校舍,東、西至閩安小學圍墻。2009年,閩安協臺衙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福建協和大學建筑群位于福州市馬尾區魁岐村,年代為1921—1932年。簡介:1921—1932年陸續建成,校舍分布范圍約15萬平方米。由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亨利·墨菲設計,現存11幢樓房,主要有教學樓2棟,宿舍樓7棟,辦公樓1棟,校長樓1棟,磚石木結構,中西結合建筑風格,是研究中國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的實物例證。2013年,福建協和大學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群體四周各外延20米。……[詳細] |
![]() | 馬限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馬限山,年代為清至民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英國陸續在馬限山建造了監獄、副領事署、圣教醫院院長公寓和圣教醫院等4座磚木結構的歐式建筑。1942年民國海軍部接收英國副領事署及馬限監獄,并在山上遍植梅樹,命名為“梅園”。梅園監獄,坐西北朝東南,分地上、地下兩層,占地面積310平方米。英國副領事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圣教醫院院長公寓,坐東向西,占地面積280平方米。圣教醫院由英國教會基督教中華圣公會于1901年創辦,1925年、1948年擴建,主要為外輪提供船員醫療和檢疫服務,共2座兩層建筑,占地面積約76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56……[詳細] |
![]() | 邢港碼頭位于馬尾區亭江鎮,分布在迥龍橋南、北兩側,呈內八字形排列。邢港沿岸共有三個古碼頭、六個古道頭、八個古浦頭。三個古碼頭為:水門道碼頭、口頭街碼頭(即海關埕碼頭)、員山碼頭;六個古道頭(比碼頭略小)為:八槳道頭(迥龍橋北岸)、拍鐵道頭(迥龍橋南岸)、海船道頭魚池浦在河仔邊明渠護城河,水寨浦在田螺灣,雙浦在打石坑,這三條浦頭也是商船、貨船停泊處。邢港碼頭與迥龍橋溝通了邢港南北岸的交通,共同見證了繁盛的海外貿易歷史。邢港碼頭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同時也屬于“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的一部分。……[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