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云庵又稱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區海云街1號。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清同治《即墨縣志》記載:“海云庵在縣西南九十里。”海云庵是嶗山神清宮的下院,屬地方性會首廟宇。興建海云庵,與當時青島地區漁航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那時這一帶只有東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莊和湖島村,人們以下海捕魚和耕種農田為生,建廟是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與豐收。海云庵初建時北廟屋3間為正殿,稱“大士庵”,供奉觀世音菩薩銅像(當地民眾稱“老姆”);南廟屋2間,稱“關帝廟”,供奉關羽、周倉、關平神像。自此,海霧像云一樣經常飄落在廟屋上空和附近。人們根據“海為魚天地,云是鶴故鄉”的詩句,給這座廟起名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詳細] |
![]() | 0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以下簡稱“舊址紀念館”),坐落于青島市四方區海岸路18號,該房屋營造于1904年,磚木結構,外墻為紅色清水磚墻,蘑菇石墻基,屬德式風格的建筑。舊址紀念館全部房屋占地面積4069平方米,建筑面積840多平方米。 海岸路18號,原系青島四方機廠工人宿舍。1923年8月,0青島組成立。1923年10月,鄧恩銘被四方機廠“圣誕會”聘為秘書,將圣誕會逐步納入青島黨組織的領導之下。1924年3月,為便于開展四方機廠的工運工作,0早期0員王象午調四方機廠任職,居住在該院內9號。1925年2月,青島黨組織改稱0青島支部。其后,中國0人在此領導了四方機廠、日商紗廠工人大-,并推動形成……[詳細] |
![]() | 館陶路是市北區老建筑集中的地帶,是一條老街道。館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縣路,與上海路、寧波路、廣東路垂直相交,總長度1000余米。館陶路初建于1899年,因為靠近海關、后海碼頭和大港火車站,德國市政當局將此規劃為“洋行區”,各國的許多駐青機構最初也是先到這里。20世紀的頭十年內,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多家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紛紛來此設立。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已經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影響著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館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時有50多家,多為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丹麥、比利時、葡萄牙等國大公司的分支機構。館陶路現有歷史建筑25座,占現有建筑總量的71%。……[詳細] |
![]() | 禮賢書院舊址位于青島市市北區即墨路街道,年代為1900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廣興里里院位于青島市市北區即墨路街道,年代為1914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三菱洋行青島支店營業大樓舊址位于館陶路3號,建于1918年,基地面積4825平米,建筑面積2236平米。建筑立面為歐洲古典樣式。上下兩段。下段八根愛奧尼克柱優雅有力。整個建筑有很好的韻律感。初期以大連為基地,經營橫濱至上海的輪船航運業務,并設立榨袖廠,收購東北地區的大豆、豆油和豆餅,到1894年時已在漢口、香港等地設立支店或代理處,經營范圍擴大到航運、工礦投資、保險及進出口貿易,1916年還以石家莊為據點,向附近各縣農民發放美國棉種以控制當地棉花生產,獲取原棉。1917年分別在上海、大連等地設立分行,在華北的北京、天津、張家口、濟南、青島等地設立支店。和三井洋行一起壟斷對華貿易,操縱輪船運輸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