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婁底市 > 漣源市旅游

漣源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世業堂,位于湖南省漣源市三甲鎮銅盆村,始建于清嘉慶初年,道光28年掛匾。由舉人梁治達主修,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座北朝南,石基磚木結構,由前堂、正堂、可以居、左右廂房、護衛墻、上下馬石、水井、停尸堡等組成,天井院落組合型格局,世業堂繪雕工藝精美。頗為罕見的是,“世業堂”院落前的人行道上,有兩塊一米高成“11”形刻有圖案的下馬石,凡是騎馬路過此地的達官貴人都要下馬行走,以示對院主人的尊敬,并可進院內飲馬歇息。現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關于世業堂“下馬石”的來由,據當地老人講述,世業堂的主人梁治達及其子梁學釗都曾是湘軍幕僚或將領,在鄉間頗有威望與地位。據考……[詳細]
  歡迎來到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譚家花屋參觀指導(或游覽)。游客們也許你見到這處近現代建筑物有些不以為然,心里也許在問一棟普普通通的民宅國家為何要對它進行保護呢?先聽我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個世紀30年代末,日軍入侵華北,一時間戰火紛飛,狼煙四起,“偌大的華北容不下一張課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幾近癱瘓。中華民族面臨著-滅族的危險。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從上海輾轉千里,到古鎮漣源藍田任教。居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座地主的宅院里。就在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里,他寫出了《談藝錄》的大半部分,并構思了抗戰文學的長篇小說中一顆璀璨的星星---《圍城》,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道盡了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詳細]
  樂愷堂位于漣源市金石鎮桃林壩村桃林灣,是清代“翰林父子”謝振定、謝興峣的祖居地,也叫“謝家大屋”。2011年,“樂愷堂”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桃林灣現在的三進九廳“樂愷堂”大屋是湘中地區歷史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樂愷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謝添蔭、謝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樂愷”,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樂之意,已有300余年,作為翰林府第,現在的面積大約有1萬平方米。樂愷堂前后四排平房,青磚木制結構,三進九廳相連。正院中有兩道門,兩座天井,后廳廳中木格上的金黃色油漆還十分鮮明,廳內木柱橫梁上面還有很多雕刻圖案。這里發現了清代皇帝書寫的一塊“太學”匾額。“太學”匾額懸掛在樂愷堂……[詳細]
  湘軍名將故居群(含老劉家、存厚堂、光遠堂、德厚堂、師善堂、云桂堂、錫山堂)漣源市楊家灘俗稱楊市,是湘中地區有名的千年古鎮,曾是湘鄉、邵陽、安化交界處的交通要地,境內巍巍龍山高聳入云,涓涓孫水蜿蜒東流。據史記載漢代漣道故城就在今楊家灘地區,唐高祖武德年間就形成了集鎮,到近現代,這里更是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把把戲戲南岳山,花花綠綠楊家灘”的古老民謠足以反映當時的繁華景象。楊家灘的繁榮興盛與湘軍的崛起緊密相關。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很快占領半壁江山,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為挽救朝廷之危局,時任吏部侍郎的曾國藩奉旨在家鄉(今雙峰荷葉鎮)操辦團練,抗擊太平軍。楊家灘離荷葉不到百里,許多……[詳細]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名稱“湘安古道”,起點湘(潭),終點安化梅城。這條古道雖然蜿蜒曲折,三尺來寬,卻是古代大梅山地區進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見縣志、族譜記載。其名,根據仍殘存于古道上的光緒三十一年(1905)《復修半排上樂善亭碑記》,當地人現稱呼該道路為“湘安古道(湘鄉至安化)”。現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長。寬度均勻,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臺階長約1.3米,寬約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見的六面青片石拼鋪,少量路段使用一塊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鋪裝。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在漣源市藍田鎮東郊的溫江,有一古風雨橋,名新車橋。始建不詳,從古碑中可知,該橋曾多次補修。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長35米,寬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結構,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橋廊柱子上掛聯數幅,橋北柱聯曰:“春秋浩氣光青史,日夜溫泉下大江”。1989年,漣源市政府將該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當地易承乾老人為首倡議籌款,對橋進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劃定橋南20米、北、西、東各50米為保護范圍。(黃義志攝)2019年,新車橋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磚木青瓦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370.4平方米,風火墻及牌樓式大門突出,縱向中心軸線上有樂樓、主堂、享堂、關公堂,廂房和雜房均衡配置。祠內有碑文和族譜等文獻資料,對研究地方歷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歷史發展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現楊市鎮彭氏人口約有兩至三萬。彭氏是一個宗族系統保護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婁底漣源楊市鎮的一個大姓。……[詳細]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漣源市龍塘鎮新石橋村,始建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東西兩端前后突出廂房,呈對稱長五間形制,磚木結構,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70平方米。共有1廳(堂)12房,另有豬舍、牛欄、柴房等雜房。條石為基,青瓦為蓋。正堂屋設木制神龕和鼓樓。故居現保存較好的是正堂屋和東邊“田”字形房舍。西邊及前后突出的廂房、雜房均被拆毀,僅存條石基礎。2011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云故居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00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羅云故居為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臥云亭位于漣源市斗笠山鎮天井村大坳嶺,始建于1905年,由婁星區萬寶鎮晚清先賢鄧起玉捐資修建。相傳,鄧起玉自幼家境貧寒,16歲去安化縣東坪謀生,從老家婁底萬寶洞沖灣出發,4天400多里路,身無分文,和他一起出發上路的只有隨身的三個桐葉皺粑。途徑大坳嶺,鄧起玉吃了一點皺粑充饑,沒有水喝,因勞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著了,醒來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險,荒無人煙,和路過的樵夫閑談時說道:“我剛才夢見發了財,若真的發了財,我一定要到這里修一座茶亭,供過往客商喝茶歇息。”并在旁邊的總管廟祈求菩薩保佑。幾年后,鄧起玉美夢成真不忘當年之諾,1905年捐巨資在當初做夢的地方修建了臥云亭,于是“三個桐葉皺粑上東坪”的……[詳細]
  紅旗居民點(共產主義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漣源市山甲鄉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墻上到處寫著毛主義語錄,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同類建筑全國都十分少見,文物價值極高。 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1958年漣源縣紅旗公社拆除300多間正屋、40多間堂屋建集體宿舍和公共食堂,與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每棟有12根廊柱,24間房,20間同樣大小的房子左右對稱結構分布,4間較大的房子是辦公室和會議室,房屋正中是一條筆直的過道。整個居民點共144間房,結構整齊劃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熟女国产日韩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