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永增玉皇閣
  永增玉皇閣永增玉皇閣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由三進院落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積3866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現存山門、戲臺、中殿、南北殿、玉皇閣、龍祠、廂房等建筑,建筑群落龐大,是研究我國滇西地區古建筑文化的實物資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區民俗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珍貴素材,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永增玉皇閣(即二十村玉皇閣),是以一祠兩耳、一閣六廂三殿、山門暨內戲臺組成的三進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東向,最早僅建一龍祠及兩耳房,至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個村莊集資擴建,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閣”,當時“棟宇輝煌”、“地勢巍峨,天然聳拔,鎖二十村之風水,覽彌川之景物”。雖經數劫,今尚得以保存。1983年,經彌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詳細]
22、星拱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星拱樓
  星拱樓又名文筆樓,位于巍山古城正中,為明代蒙化府府城中心過街樓。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咸豐七年(1857年)毀,咸豐十年(1860年)由杜文秀回民起義軍將領左參軍馬國忠重建。樓頂中梁尚存“太歲紀年”題記。樓通高11米,由木結構城樓與磚石結構基座兩部分組成。基座面闊、進深均為18.7米,通高6.3米,基座石砌,四向貫通,門洞作券頂。樓作亭閣式,為抬梁與穿斗相結合梁架,重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9.75米,樓底層四周設廊,內外均飾斗拱,四面懸“瑞靄華峰”、“巍霞擁鶴”、“玉環瓜浦”、“蒼影盤龍”匾額,繪寫巍山四環景色,憑欄可望巍山全景。城樓上下比例勻稱,保存完整。1981年4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詳細]
平川觀音寺
  平川觀音寺,位于賓川城縣東北54公里的平川鎮盤谷村委會新生邑村東100米處。平川觀音寺始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清初被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咸豐、同治時期杜文秀部將楊榮整修或添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楊如軒增修戲臺和觀棚。平川觀音寺整個寺院為三級四進中軸式建筑,總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中間平川河相隔、以石拱橋相連。西院現存戲臺和觀棚,戲臺坐西向東,平面呈凸字形,為單檐歇山式木構建筑,觀棚為五開間單檐硬山頂建筑。東院現存山門、韋陀殿、大殿、南廂房,彌勒殿、玉皇閣等建筑。山門與韋陀殿連為一體,正面山門為牌樓式重檐歇山式木構建筑,韋陀殿單檐歇山式木構建筑,韋陀殿下層為通道。進山門順石臺階而上是大殿,大殿坐東向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式建筑,大殿北面為三方……[詳細]
蒼山神祠
  蒼山神祠位于大理古城西蒼山中和峰麓。神祠為南詔時期建,現存一殿二廡,為清嘉慶、道光年間重修。 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韋皋派節度巡官崔佐時到陽苴咩城(大理古城西)與南詔異牟尋被敕封為南詔王,賜給金印,立蒼山神祠為紀。 廟中供奉的本主神是“點蒼山昭明鎮國皇帝”。現存建筑為明清至民國時期多次維修留下來的。廟坐北朝南,前臨中溪,由大門、廂房、大殿組成。據記載,南昭王異牟尋即位不久即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昭境內名山勝水封為五岳四瀆,點蒼山被封為“中岳”,蒼山神祠就是祭祀蒼山的廟。公元794年,異牟尋與唐朝劍南節度使巡官崔佐時舉行“蒼山會盟”,地點就在蒼山本主廟,即蒼山神祠。此后,蒼山廟便成為大理白族本主信仰中重要的神廟之一。 ……[詳細]
巍山永濟橋
  永濟橋又名巡檢橋,位于永建鎮巡檢村南巡檢河上。始建于明代萬歷元年(1573年),歷代曾多次維修。橋頭山墻砌有明代著名學者李元陽撰《永濟橋碑記》一通,橋為木構風雨橋,橋長15.6米,寬3.25米,高6.9米。其結構為用直徑0.3米的五根大圓木架于兩岸,上面鋪木板,再在兩岸各安木斜撐二根以支木架,上建人字頂瓦屋三間。橋面兩側安木欄桿,并設長木板凳。永濟橋用斜梁懸掛支撐中點的方法,解決了大跨徑木橋受力問題,體現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1987年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此橋年久失修,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香港愛國人士詹益邦先生捐資落架維修。……[詳細]
巍山東岳宮
  東岳宮又名東岳廟,位于巍山古城東門外,始建于明末,由陜西人梁好德捐資修建,清康熙、道光年間有修,咸豐年間毀,光緒年間(1875-1908)重修,并在東岳宮之西建十王殿和太保殿。東岳宮坐北向南,占地5632平方米,由東、西兩條并列的軸線組成,東軸線為山門、大殿,西軸線為十王殿、太保殿。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舉架較高,屋脊高聳,檐下設七踩斗拱,山花和墀頭做工精巧。東岳宮格局保存完整,建筑工藝精湛,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東岳宮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東岳宮修繕保護后向公眾免費開放(逢周一閉宮)。……[詳細]
周保中故居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灣橋鎮上灣橋村,其建筑座北向南,正房三開間,夯土墻茅草覆面,南面兩間低矮草房為廚房和廄房。院心種植有桃樹、木瓜樹等,建筑簡樸,門前有小溪流淌,環境幽靜宜人。周保中的童年就在這里度過。原故居于1951年被焚毀無存,現在周保中故居所在的灣橋村東重建一座紀念館。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保中紀念館已在他的家鄉——大理市灣橋鄉灣橋村落成,館前還建造了他高大挺拔的塑像,成為向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前往瞻仰參觀的中外游客和青少年學生紛至沓來,他們對周保中這位抗日民族英雄無不由衷贊佩。……[詳細]
王孝達烈士故居
  王孝達烈士故居,又稱荷花池槐堂,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城北后街41號,革命烈士王孝達同志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在這里度過。王孝達烈士故居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為一進兩院走馬轉角樓,后院為內重檐外單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筑,前院為單檐青灰色筒板瓦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筑。故居建筑格局規模宏大,分別由正房、正房南北耳房、正房南北廂房、過廳、過廳南北耳房、過廳南北廂房、正大門及側大門等建筑組成。 王孝達烈士故居,既是革命文物,又是中式民宅的典范,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2019年2月21日,王孝達烈士故居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云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鶴慶文廟
  鶴慶文廟鶴慶文廟位于鶴慶縣城西南隅,始建于元,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遷于今址。鶴慶文廟現存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筑,崇禎五年(1632年)由麗江土司木增所建。徐霞客有“文廟宏整,甲于滇中”的贊語。在以先師殿為主的中軸線上,南為大成門、欞星門、泮池、照壁,后有崇圣祠。兩側為東、西廂房,鄉名宦祠,禮義門等。先師殿北向,前有天子臺,臺高0.90米,長10.25米,寬17.75米,臺沿三面圍以石欄,正中有一雕龍石陛。先師殿面闊22.83米,進深21.3米,四棵主柱柱戲0.72米。四角檐柱上分別鏤雕四條云龍,玲瓏剔透,工藝精湛。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詳細]
古生戲臺
  古生古戲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中心,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福海寺的重要附屬建筑之一。 古生古戲臺坐東向西,高8米,寬7.1米,戲臺前部進深5米,后部(化妝室)進深2.5米,全是石條支砌,戲臺為抬梁,穿斗相結合的單檐歇山頂建筑。戲臺的樓頂龍脊高約2尺,用云紋飾的青磚砌成。古生古戲臺南北兩側的照壁高5.5米,寬4.77米,壁的檐口下做有花空裝飾線。古生古戲臺建筑結構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外形美觀,做工精細,彩畫典雅,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古生戲臺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寶山海云居
  海云居位于寶相寺以東3千米處,是進入石寶山風景區的第一座佛教寺廟,位于石寶山山門左側的石傘山麓。它坐西南朝東北,面對一碧如洗的劍湖,遙對麗江玉龍雪山,位置得天獨厚。海云居是清康熙年間劍川高僧普聯和尚(向湖村人)所創建,一進三院,層臺迭高,規模雖小但布局嚴謹,禪房不多卻曲折迂回。進山門先入天王殿,從佛后屏風拾級而上就到了上院大雄寶殿。大殿為單檐歇山式五脊頂。殿內佛龕中塑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如果游客從甸南或劍川縣城前來,首先到達的便是這里。景點位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詳細]
32、拱辰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拱辰樓
  巍山古城拱辰樓原為蒙化衛城的北門城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原為三層,南明永歷二年(1648年)維修時改為二層。拱辰樓建在長47.1米,寬26.6米,高8.1米的磚砌城墻上,樓下為城門洞。拱辰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五間25.76米,進深15.7米,高16米,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撐,四面出廈,樓四周設廊,整個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較平緩,出角短,起翹小,一字平脊,更顯氣勢雄偉、渾厚。南北城墻有城垛。登上頂樓猶入云天,東看文華層疊山巒,南觀巍寶名山文筆塔,西望瓜江壘玉,北眺蒼山積雪,全川村落,萬家燈火,盡收眼底。拱辰樓南面檐下懸掛“魁雄六詔”大匾,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同知康勷所書,顯示唐初蒙舍詔(南詔)在洱海區域六詔中的強盛地位;北面檐下懸掛“萬里瞻天……[詳細]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云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 祥云縣云南驛鎮董營村,董友弟于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隨大將付友德、副將藍玉入滇,后駐云川(祥云下川壩)承詔屯田于此,,卒后葬于下川壩,所建墓規模較大,墓碑三連圓卷門形。墓兩側有7對人獸石雕像呈八字形對稱排列,依次為文官立像2個,武官立像2個,其余則排列著馬、羊、犬、虎、獅獸像。石雕群像線條簡易流暢刀法嫻熟,形象生動,為祥云縣境內保護較為完整,且是規模最大的明代石雕群體造像,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它對研究明代屯田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歷史資料。……[詳細]
金鎊寺漂來閣
  大理金鎊寺漂來閣,一座年代明確(永樂十三年至洪熙元年,1415~1425)的明早期滄海遺珠,建筑風格、形制與云南其他幾個已確定為明早期的木構很有對照研究的意義,比起洱海西岸那個年代不明卻又非要說是元代的圣源寺觀音閣研究意義大太多了。這個三間小殿雖然外觀平平無奇,內部的梁架、斗拱卻原真性極強,古意盎然,闌額七朱八白與地藏寺經幢、石鐘山石窟一脈相承,斗拱、大梁上還有難得的彩畫遺存;壸門形花板代令栱、轉角用鬼斗、卷云形耍頭等都是典型的元末明初早期云南木構特征,平面還是個“角部一柱造”。……[詳細]
洱源靈鷲寺
  靈鷲寺位于鳳羽鎮起鳳村委會包大邑村華聰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繼于明代永樂年間、成化年間、弘治年間三次重修,清光緒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為一進三院,坐西朝東,均為土木結構,青瓦屋頂。其占地面積約為1407平方米,靈鷲寺沿東西軸線依次建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母閣、玉皇閣和廂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莊嚴古樸,錯落有致。寺內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靈鷲寺碑記》、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靈鷲古剎記》、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產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日本四僧塔
  日本四僧塔,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南天龍八部影視城內,屬大理州第四批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日本四僧塔,為石砌紡錘形塔波式空心石塔,是明代日本四位僧人的合葬墓塔。塔通高5.3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構成。塔形上部鼓圓,下部束收,呈紡錘狀,造型如同大姚的白塔。據李元陽《大理府志》記載:“日本四僧塔在龍泉峰北澗之上。逯光古、斗南,其名,皆日本人,元末遷謫大理,皆能詩善書。卒,學佛化去,郡人伶而葬之。”景點位置大理古城天龍八部影視城……[詳細]
洱源真武閣
  真武閣又名玄帝閣,位于茈碧湖鎮九臺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豐年間兵燹毀壞,光緒十三年(1887年)浪穹縣九氣臺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縣文管所對其進行維修。1980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賓川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的賓川縣雞足山上。雞足山屹立在滇西的賓川、大理、鄧川、永勝、鶴慶等縣的交界處,它以聳入云表的天柱峰為中樞,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形如雞足而得名。在方圓二百余里的莽莽大山中,又分為文筆、象鼻、滿月等四十余座小山,有天柱、鳳頭等十三峰,羅漢壁、舍身崖等十四座石壁,有傳經洞等四十五個崖窟,有烏龍潭、洗心澗、玉龍瀑等溪泉一百余個,奇花異草,爭芳門艷;蒼藤古樹,纓絡萬千;危崖嵌寺,群峰如屏。前人說:“雞足山奇秀天下,與峨嵋、九華、天臺、雁蕩為伯仲。”(吳門陸翼康熙《雞足山志.序》)雞山不特風景秀麗而且是滇西的佛教勝地。據《五燈會元》《大藏一覽》《曹溪一滴》《滇釋記》等佛教典籍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持金縷僧衣,入雞足山等待慈佛下生,后入定于華首門。山上的巖、……[詳細]
鳳儀文廟
  鳳儀文廟位于大理市鳳儀鎮西街鳳山東麓,據云南省《文物古跡大全》載“鳳儀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宣德十年(公元1453年)、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及至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和清末多次重建。現存大成殿及兩廂房、大成門、崇圣祠。……[詳細]
40、蔣公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公祠
  -祠是祭祀清代將領蔣宗漢的祠堂,1985年公布為大理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這里有厚重的歷史故事,還有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玉洱路123號類型:宮殿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va欧美va在线 | 激情综合五月天开心久久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一级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