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內江市 > 市中區旅游

市中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山門為六柱五間四滴水式門罩建筑,上 書“王氏祠”;正廳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抬梁式結構,廳前為五級階梯式踏道;正廳屋頂脊飾為兩條直徑約0.3米粗、相向對峙的龍,雙龍之間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約2米的六角形寶塔,塔座為蓮花,塔身雕龍刻鳳,造型精巧。戲臺為斗拱木結構,雀替、臺沿上有大量鏤空或深浮雕人物、龍獸、花飾等圖案。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其飛檐、脊飾、封火墻、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藝術水平。古韻盎然的山門為六柱五間四……[詳細]
  內江鐘鼓樓位于城區中心,它的建筑規模極小,但歷史內涵極為豐富,被稱為內江“袖珍博物館”,現已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史料記載,明洪武初年,在內江縣署(現市中區政府)大門前,“筑臺卷洞,上構譙樓”(古代城門上用以高望的樓)。天順六年至萬歷年的150年間,譙樓先后二毀二修。崇禎年間(公元1634年)續修,“樓下有門為通道,樓上懸鐘定昏旦。”故又稱鐘樓。明甲申(公元1644年)樓毀。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建,為邑勝景。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譙門頃址,室宇卑陋,不足以瞻。”此后興工重建,規模宏峻。光緒年間,樓毀于火后復修。內江譙樓的命運,正如朝代的交替,在數百年間幾起幾落![詳細]
  云霞古剎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評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莊,斗拱繁復,圖文并茂,雕鑿精妙。云霞古剎牌坊坐南面北,紅砂石質。整座牌坊由50余塊石料砌筑,三門四柱五樓,通高10米,面闊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別置兩只石獅、兩頭石象,中門坊額前后分別陰刻“云霞古剎”、“恩沛佛門”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計有題記11則、楹聯4副、詩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戲劇故事、動物、花卉圖案20幅,這些詩文的作者是當時的地方官員和文人,如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王果題書兩側門邊聯“石龍曲卷縈洄水;野鶴斜盤澹宕云。”兩側門額左為“風清”,由……[詳細]
  三元塔,座落在內江市城南四公里處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毀。一座漢安古城(內江)不能沒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毀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舉。清嘉慶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據《內江縣志》戴:“十里紳士羅良存、鄒彥藻、陳資望、劉忠元等,復呈請邑令顧文曜捐資,倡首糧戶樂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層、高八丈八尺。”嘉慶二十年(1815),邑人艾榮松刻石作序曰:“內邑人文,本朝(清)遠遜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復也,而大小二洲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護之故也。塔不復則前無曜,堤不筑則后無枕。”把人文衰敗,官運不亨皆推之為塔之不復修也,故邑人呈請建塔,以正內江風水也。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為八面體,塔……[詳細]
  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年代:1953年2019年,成渝鐵路筑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曾家大院年代:清2019年,曾家大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444kkk在线观看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