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青島市旅游

青島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41、百福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城陽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嶗山支脈的鐵騎山南峰石城頂之陽,背山面澗,松竹環繞,環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初建格局無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為倒座殿,內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為硬山式,高約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撐頂上飾雀替,內祀玉皇大帝。白堊涂壁,彩繪壁畫,青磚鋪地,外觀氣勢宏偉。其時,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廟會,善男信女趕會人眾,香火極盛。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規模,后毀于文革時期。目前殿堂房基仍在,廟宇輪廓清晰。清初,明崇禎帝養艷姬、藺婉玉二妃逃難至此,二女編寫的《離恨天》曲成為嶗山外山派道士迎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藺墳地及附近的紗帽石、馬槽石、黃道石等景點猶存。……[詳細]
膠東行政公署舊址
  膠東行政公署舊址位于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河崖村,馬連莊鎮的東北方向,膠東行政公署舊址,如今已經掛牌為“河崖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在從鎮駐地通往河崖村的路上,就能看到這些牌子。1947年8月至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省第一個獨立的地方紅色政權——膠東行政公署,遷至萊西市所轄的馬連莊鎮河崖村辦公,時任膠東行署主任的汪道涵也在該村居住。行署還在該鎮下洼子村成立了“北海銀行”,并建立了膠東地區第一個“新華書店”。膠東行署舊址紀念館通過圖片文字、實物資料、雕塑、情景再現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了膠東行政公署在萊西的主要活動和為抗戰、解放戰爭勝利做出的卓越貢獻。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膠州大莊遺址
  【大莊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兼有漢代遺存。位于膠州市洋河鎮大莊村西50米處。198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座落在洋河東岸的臺地上,西部靠河流處已遭部分破壞。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4.5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遺址未經鉆探,從遺址西部的斷崖看,文化層厚度在1~2米之間。地表散見有陶片、石器、獸骨等。遺址中采集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夾砂黑陶為主,其次為泥質黑陶和灰陶。器表以素面為主,有少量的弦紋、附加堆紋、刻劃紋等。陶器大多輪制。可辨器形有鼎、鬻、盆、罐、豆等。石器有刀、錛、斧、磨石等。根據器物特征分析,其時代應為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詳細]
聞一多故居
  聞一多故居,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內,該建筑建于20世紀20年代,具有南歐建筑風格,磚石結構,地上兩層,有地下室和0,屋頂呈四面坡狀,占地面積214平方米,建筑面積607平方米。聞一多住于南面一間房子,面積約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應聘來到青島擔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樓內,故此樓又稱“一多樓”。1984年,青島海洋大學將此樓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樓前立有聞一多塑像,并鐫有其學生臧克家撰寫的碑文。地址: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內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 建議0.5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徐家溝遺址
  【徐家溝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即墨市移風店鎮徐家溝村西南100米處。遺址北、西是大沽河,南部有一條東西向小路從遺址穿過。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所處地勢較高,土質松軟,呈灰褐色。路溝的兩側暴露有灰坑、灰層等遺跡現象,地表散見有石器、陶片、紅燒土塊等遺物。石器有刀、簇、鏟等。陶片以泥質黑陶為主,其次為夾砂灰陶,另有少量的夾砂褐陶。以素面磨光為主,紋飾少見,主要有弦紋、附加堆紋、刻劃紋等。陶器大部分輪制,制作規整。可辨器形有罐、鼎、盆等。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戈莊遺址
  【高戈莊遺址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南市藏南鎮高戈莊村南300米處,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坐落在兩條南北向小河中間的高臺地上,當地群眾稱之為“南棚”。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文化層厚0.5~1.5米。地表散見有陶片、石器、獸骨等。遺址中采集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夾砂黑陶為主,其次為泥質黑陶和夾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質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質陶多磨光,紋飾主要有弦紋、附加堆紋、錐刺紋等。陶器大多輪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鬻、器蓋等。石器有斧、刀、鑿、鏃等。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詳細]
財貝溝墓群
  【財貝溝墓群】 為東周時期墓葬群。位于城陽區夏寶街道辦事處安樂村西側一條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米,深5米的大溝內,北接源頭河。東南400米處,即為商、周時期的霸王臺遺址。常有人在溝內發現陶器、銅器、玉器等文物,故俗稱“財貝溝”。1914年日本占領青島后,曾派人來盜掘文物。建國后,溝內多次出土銅鼎、敦、舟、戈、劍及貝幣等文物。1974年,在溝西側斷崖距地表約1.5米處暴露一墓葬,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的青銅器,有腹飾竊曲紋的鼎、腹內飾魚紋的盤、提梁壺及舟、豆等。1992年,財貝溝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源遺址
  【石源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即墨市留村鎮石源村西,坐落于群山環抱的盆地狀地帶上,南臨墨水河,因地勢較高,當地群眾稱為“西城子”。1958年修水庫時發現。該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6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2~3米。遺址地表散見有陶片、石器、紅燒土塊、獸骨等。陶片以泥質黑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多為素面,紋飾少見,主要有弦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陶器大多輪制。可辨器形有鼎、盆、罐、盤、碗、杯等。石器有斧、鏟、錛、鑿等,多為磨制。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青島燈塔
  【小青島燈塔】位于青島灣內小青島的最高處,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為德國人修建。于1915年7月17日首次啟用,是船只進出青島灣的最重要航標。該塔有“琴嶼飄燈”美稱。解放后,對燈塔進行了大規模修建,增高了塔身。建筑總高18米。整個燈塔形狀為底寬上收的寶塔狀,有基座,登6級石階至一層,塔門北向,花崗石嵌券門。基座及二層均為八角形,花崗條石砌筑。第三層為圓柱形,上有鋼板尖頂,鉚釘連接。塔內有30級石質螺旋樓梯。塔下有同時所建的看燈塔用小平房,石砌、瓦面、券門,建筑面積20平方米。現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島海監局航標處使用。……[詳細]
50、青云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云宮
  青云宮又名龍王廟、龍母廟,城陽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紅島街道高家村西南山項上,面臨大海,從嶺密林環繞其周,景物宜人。據史料記載:青云宮建于宋代末年,曾有元代碑志,上鐫宋朝青云宮道長、東華少君、鐘離權、呂嚴、王嘉四人名字樣。宮址坐北面南,前有山門一座,院正中建一正殿,旁邊有兩偏殿;其前分設東西兩廂,各五間,東廂設鐘樓,西廂設鼓樓。大殿高十五米,正中祀玉皇大帝,龍王、雷公、電母、三官分祀兩側。東偏殿祀三霄女神,西偏殿祀龍母、禿尾巴老李諸神像。附近的龍母墳尚存。每年古歷九月二十五、二十九日逢廟會。……[詳細]
東皂戶遺址
  【東皂戶遺址】 屬新石器時代——工商代遺址。位于黃島區瑯琊鎮東皂戶村東南,南臨皂戶河,西邊部分遺址壓于民房之下。遺址地勢呈臺狀,俗稱“金垌堆”。197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10米,總面積18000多平方米。土質為黃褐色,底部為灰褐色,較松軟,文化層厚約0.5~1.1米。由于歷年耕種翻土,地表暴露遺物較多,采集的陶器有灰陶鼎足、灰陶細繩紋鬲足、罐、豆、網墜等,石器有斧、錛、鑿、紡輪,另有獸骨、鹿角等。遺址現為農田。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橋墓群
  【小橋墓群】為漢代墓葬群。位于即墨市王村鎮小橋村東西兩側的四個小山坡上。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500米,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共有漢代墓葬19座,各墓的封土高5~7米不等,直徑20米左右。墓群北依群山,南臨大海,東西兩側各有小河相繞。1975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77年農民在墓區種地時,曾挖出一枚漢代金質“諸國侯印”。印呈方形,龜鈕,邊長2.5厘米。1986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為一級品。1992年,小橋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雄崖所故城遺址
  雄崖所故城遺址 位于即墨縣豐城鄉南、北雄崖所, 筑于明代。故城長寬各0.5公里,占地370畝。城墻夯土筑成,外包以青磚、石塊,墻高1丈左右,底寬1.5丈,頂寬9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為防倭而建,城南有營子和教坊,為當時駐兵和操練的地方, 東門和北門于清末倒塌,只存南門和西門,西門還保留原樣,門寬4米,進深10米,系磚石結構,門上“威鎮”二字猶存,是青島僅存的明代衛所所城。 2013年,雄崖所故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南海地委舊址
  中共南海地委舊址原為仁兆鎮東仁兆村一處民居,建于清代。現存房屋獨院,坐北朝南,南北兩棟,各9間。房屋東西長21.8米,進深5.6米。磚木結構,青磚灰瓦,飛檐翹角,房屋主脊和垂脊均點綴各種神獸、兩側山墻鑲嵌磚雕。大門南向,門口有石雕件,門樓做工精細,門楣木雕花紋,整體保存較好。2022年1月,被公布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仁兆鎮黨委政府投資200余萬元對房屋加以修繕,目前已開辟為仁兆蔬菜博物館。……[詳細]
55、一多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多樓
  一多樓位于八關山和青島三交界處的青島海洋大學東北角。聞一多先生于1930年夏來青島,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先后住在大學路、文登路,1931年遷至該樓內。解放后,聞一多故居定為此處,命名為“一多樓”。1978年海洋大學將一多樓辟為“聞一多故居展室”,并在樓前建造花壇,正中豎立聞一多半身大理石塑像,座上刻著他的學生、著名詩人臧克家撰寫的碑文。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鶴山遇真宮
  鶴山遇真宮位于即墨市鰲山衛鎮境內的嶗山北側鶴山上。年代為清至中華民國。2013年,鶴山遇真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嶗山志》記載:創建于宋代嘉定年間(1208—1224),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0),曾有重修。內有三殿,下殿祀真武大帝,中殿祀太上老君,上殿祀玉皇大帝。宮附近有“鶴山遇真宮”石刻、徐復陽墓、舍身臺、摸錢澗、仙鶴洞、龍洞等道教名勝古跡。……[詳細]
河頭遺址
  【河頭遺址】屬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南市張家樓鎮河頭村北30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修建中的同三高速公路穿過遺址的東北部。遺址的西側有一條季節性河汽――蘭子河。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約2米,圮面暴露有陶片、石器等。出土遺物有石斧、石鑿、石鏃、陶高柄杯、陶鼎、陶罐等。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詳細]
中共羅頭村黨支部舊址
  ‌中共羅頭村黨支部舊址位于平度市舊店鎮羅頭村村南,原為清代程氏祠堂,現存的建筑包括三棟房屋和兩進院落,總占地面積460平方米‌‌。該舊址始建于明末清初,經過多次重修,形成了現有的建筑格局。舊址的建筑風格為硬山式屋頂,青磚上身,筒瓦花脊,具有典型的傳統建筑特點‌。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解文卿烈士就義處
  解文卿烈士就義處位于山東省萊西市水集街道義譚店村,原為村內解家家廟,磚木結構,呈前堂后室布局,前后各4間房屋,中為院落。人物簡介1947年秋,時任村內婦救會會長,并負責宣傳開展土改工作的女共產黨員解文卿(1928年-1947年)遭當地地主還鄉團逮捕,經受酷刑后,被-于院中柏樹上燒死,時年18歲,當地亦建有解文卿烈士紀念館。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子遺址
  【城子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辦事處城子村東的高臺地上。此處原為古不其城的東北角,地勢較高,俗稱“東城頂”。遺址北臨墨水河,西與膠州灣相望。遺址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0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土質為灰褐色,文化層厚度2米左右。除龍山文化遺存外,還有周代、漢代文化遺存。遺址近幾年破壞較為嚴重,遺物多暴露在地表。采集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鏟、石刀、石錛、石鑿,石器多通體磨光,制作精致。骨器有骨錐、骨鏃等。陶器以黑陶和灰陶為主,紅陶次之。陶器多為輪制,胎質堅硬,可辨器型有灰陶盆、黑陶杯、鬻、鼎、罐等。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亚洲精品另类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