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煙云洞位于猿王洞風景區內,懸在距九黃環線公路約200米的半山腰。狹窄的洞內,一字排開三個探坑,每個坑有四五平方米左右,都開挖到了距地表約兩米深處。現在考古隊員已先后挖掘了清、明、宋近代堆積層和晚更新世地層(屬于舊石器時代),目前已挖掘到第九層。在近代堆積層,考古隊員發現了一些動物牙齒化石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碗碎片,還發現了一處制硝土灶遺址和硝池,以及蓄水池。考古隊員解釋,近代堆積層發現的化石,是明清古人制硝時從下層挖上來的。而在晚更新世地層,考古隊則發現了更多動物牙齒化石,它們可能與兩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有關。煙云洞遺址發掘始于1989年。當時,群眾在挖“龍骨”時發現一塊晚期智人左下門齒化石,專家……[詳細] |
![]() |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體現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們是北川羌文化貨真價實的“活化石”。“大寨子”里所有的房屋均為石碉房,依山就勢而建,全部采用當地常見的片石堆砌而成。碉房的占地面積不等,最大的約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據碉房內墻上的圓形洞(窗戶)判斷,“大寨子”碉房以三層為主,也有五層的。一般情況下,第一層養牲畜,第二層住人,第三層堆雜物。與其它羌族聚居區不同的是,北川“大寨子”內均是“碉房”而非“碉樓”,專家介紹說,北川山勢陡峭,古時北川羌族民眾都聚居在大山區,周邊是成片的森林,官軍不易進去,費力耗時修建碉樓沒有必要,因此當時的北川羌族民眾選擇在半山修建石碉房,……[詳細] |
![]() | 北川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馬槽鄉境內,是一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旅游勝地。1935年4月中旬紅四方面軍長征進入北川后,其總醫院隨軍移動,5月初,千佛山戰役打響后,遷至馬槽鄉邱家大院,為戰役提供后勤醫療保障。2008年“5.12”大地震后,按照原建筑風格進行保護性修復。經過保護性修復的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較為全面的展示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和不屈精神。……[詳細] |
![]() | 北川紅三十一軍總醫院舊址年代:1935年2012年,北川紅三十一軍總醫院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東廂房外3米,西至正大門外5.5米,南至正廳外3米,北至北偏房外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
![]() | 明代軍事遺址伏羌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都壩鄉皇帝廟村。伏羌堡不僅是明代屯軍,練兵的軍事遺址,更是一個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保護范圍:城墻向西、北外延2米,向東外延1米,向南外延4.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 |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將建在原北川中學校址,設愛心紀念林地,參觀者可植樹寄哀思,4座守望塔將設在中心祭奠園和北川墓園四周。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館及組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復區)三大重要組成部分。這個以“永恒北川”為主題的《方案設計》將縣城和任家坪都納入保護的核心區,其中縣城整體作為遺址區,博物館設在任家坪。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在整個遺址博物館項目中處于核心地位,“永恒的家園”將是這一區域的主題。分家園的主人——活著和逝去的北川人,家園的環境——城廓依稀的生活場景,家園的歷史——持續傳承的人文精神,家園的未來——生機爛漫的綠色環境等分主……[詳細] |
![]() | 北川板凳橋(北川縣)保護范圍:順義橋、紅旗橋橋頭東、西各外延3米,橋體南、北各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