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玉架山遺址
  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遺址首次發現的由六個環壕組成的完整的聚落,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會的一個基本單元,六個環壕應該代表了六個相關的氏族。而且從6個環壕的面積大小、分布位置和墓葬等級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地位。玉架山遺址的發掘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會組織結構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視野,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位于浙江省余杭經濟開發區,西距良渚古城20余公里,南面是首次發現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遺址,西南面是發現高等級貴族墓葬的橫山遺址。2008年10月—2012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聯合對玉架山遺址進行了鉆探和發掘,發現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約1.8萬平方米。經過3年多的……[詳細]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該墓群坐西北朝東南,墓地選址在原演福寺遺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錫麟暨陳伯平、馬宗漢墓;陶成章暨楊哲商、沈由智墓;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組墓分別從孤山等地遷建于今址。墓體均用條石及板石構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陰刻。墓臺用石板鋪設。1991年,在墓區內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組,并新建辛亥革命紀念館。……[詳細]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北山路近代建筑建筑群含新新飯店中、西樓,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靜逸別墅。新新飯店有兩幢歷史建筑,中樓是原新新飯店,為杭州最早的新式飯店之一,西樓為南潯富商別墅,稱“孤云草舍”。兩幢建筑都受當時商業建筑中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影響,氣派不凡,裝飾華麗,是杭州較重要的近代建筑。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是現存唯一的1929年西博會專業場館。該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內部為木桁架體系,正立面模仿西方古典建筑,橫向分五段,縱向分三段,但僅僅是立面形式而已。該建筑是我省近代保留下來的極少數大跨度公共建筑,其結構體系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是研究近代杭州經濟、會展業發展、公共建筑變革的最佳實物案例。靜逸別墅原為張人杰的舊居。張人……[詳細]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46年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為紀念墓坊,原坊北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抗戰陣亡將士墓園。建國后因城市建設,墓園被毀。牌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一”字形,三間四柱三樓,枋柱上承龍鳳枋。主樓正中題“浩氣長存”、“氣壯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廡殿頂。坊柱上為民國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黃紹閎題寫的“浩氣壯湖山魂來怒卷江潮白,英名緬袍澤劫后新滋暮帳青”,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俞濟時題“華表按青霄一角湖山歸戰骨,墓門萋碧草十年汗馬念前功”和竺鳴濤、宣鐵吾題聯。 此坊為紀念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而建。1932年日軍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激起駐上海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的英勇抵抗。次日,駐浙江的……[詳細]
杭州天主教堂
  杭州市天主教堂,坐落于杭州市,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正殿頂部呈環弧形,堂內明朗,色彩鮮麗,光輝奪目。設有3座祭臺,正祭臺供救世主像,兩側祭臺分別供伯多祿和保祿兩像。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后陽瑪諾曾在西湖邊錢塘門建堂。清順治十六年(1659),意大利耶穌會衛匡國神父,從羅馬返杭,得到浙江巡撫佟國器等支持和資助,將楊廷筠舊居附近(該堂原址)一片大園地撥給教會,開始另建新堂。十八年(1661),內部……[詳細]
26、錢鏐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鏐墓
  墓在臨安縣太廟山南側,上為圓形封土堆,高約900厘米,直徑約5000厘米。清《臨安縣志》“藝文”云:墓基左右有龍虎兩條回抱。立華表一對,石羊、石馬、石虎俱在,石翁仲兩對,石將軍一對。墓前立墓碑,題“唐故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守尚書令兼中書令吳越國王謚武肅錢王之墓”三十字。又于東會錦門口,立一方碑題“錢武肅王故里”。《杭州府志》載,墓陵內兩頃四十畝。四至皆詳載可考。1966年前,石人、石獸、華表猶在。“文革”初期被毀,僅存斷裂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樹“錢武肅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題。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錢鏐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煌言墓(含張煌言故居)
  張煌言墓(含張煌言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西湖區南屏山荔枝峰下。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寧波市)人。南明兵部尚書,奉魯王監國,據守浙東山地和東南沿海一帶,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南田懸岙島(今象山縣)被捕,同年九月初七遇害于杭州弼教坊,遺體收于今址。墓建成后屢經修繕,于1966年底毀,1983年按1920年重修時舊貌修復。墓坐南朝北,三墓成品字形布列,張煌言墓居中,西側為參軍羅子木墓,東側為侍童楊冠玉及舟子墓。三墓皆圓形拱頂,墓壁清水磚砌,上封土植草。張氏墓直徑5.20米,高2.45米,前立“皇清賜謚忠烈明兵部尚書蒼水張公之墓”碑一方。羅氏墓直徑3.07米,高0.92米,前豎“故明參軍溧陽羅子……[詳細]
許家南大房
  許家南大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主要包括南大房、許氏家塾、許氏宗祠等建筑。南大房,明萬歷年間許氏四世大房魁始建,清光緒二十九年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沿中軸依次列門廳、正廳、內宅、后樓及后宅,兩側分列廊廡廂房,總占地面積311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180平方米。門廳面闊十一間,正廳五間,明間五架抬梁帶前后單步,用材粗大,后樓為清光緒時續建,二層樓,面寬九間,后宅為兩進院落,面寬三間。南大房西側有許氏家塾及許氏宗祠,許氏家塾,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前后兩進,左右設廊,為當時許氏子弟讀書場所。許氏宗祠,清道光八年(1828年)始建,后屢有修葺,坐南朝北,總占地面積55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45平方米,三間三進,第一進為廚房和帳房,第二進為拜……[詳細]
清泰第二旅館舊址
  清泰第二旅館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33年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清泰第二旅館舊址,又名群英飯店,建造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其前身是由張恂伯等合伙創建于清宣統二年 (1910年)、位于城站下羊市街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館。當時同盟會主要成員王金發、顧子才等經常出入該旅館,孫中山先生也曾下榻于此。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將原來的旗營開辟成湖濱新市場,清泰第二旅館也于民國二年(1913年)從下羊市街遷至湖濱延齡路。1933年,該旅館遷移到仁和路。此后,許多知名人士如邵力子、沙千里、沈雁冰、于子三等均出入過該旅館。抗戰期間,旅館曾被日寇占用,內部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抗戰勝利后,該店收回。1956年旅館實行公私合營。“文革”期間,旅館改稱群英旅館,后又改名為群英飯店。 清泰第……[詳細]
韓國獨立運動(杭州)舊址
  韓國獨立運動(杭州)舊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年代為民國。由長生路湖邊村23號、學士路思鑫坊41-42號、板橋路五福里2弄2號組成。1910年,日本吞并韓國。韓國民主革命志士--中國,積極開展反日復國運動。1919年,--志士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2年4月“虹口公園0-案件”后,日本展開報復行動,臨時政府無法在上海立足,被迫遷往嘉興和杭州等地。臨時政府在杭州的活動地點約有9處,現查明的明確地點有3處。其中湖邊村23號是1932年5月時韓國臨時政府辦公處;板橋路五福里2弄2號則是1934年時韓國臨時政府辦公處;思鑫坊41-42號曾作為當時韓國獨立黨部。3處建筑均為民國時期典型的石庫門里弄式民居,在這些普通民居點從事革命活動,有利于掩藏身份。當時的臨時政府領導人金九就住在龍翔橋思……[詳細]
31、嘉欣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欣園
  嘉欣園,位于富春江鎮俞趙村俞家自然村后溪北岸,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4年。因康有為題“嘉欣園”而得名。來到嘉欣園的正門,上方刻著“漁山樵水之廬”六個字。出于保護之意,并不能從正門進入,只能轉彎從第三個偏門進入園內。整個院落占地1900余平方米,由主建筑“漁山樵水之廬”、老屋及屋后一排平房組成。而主建筑“漁山樵水之廬”是較典型的中西結合建筑,占地949.2平方米,五間三進。如今除了主樓以外,其他老屋以及平房已經倒塌。嘉欣園主樓,四面高墻,屋頂內斂,屬于歇山式屋頂,形狀奇特,外看白墻黛瓦,西歐式羅馬柱、羅馬線條特征明顯,大門前左右二方座放二只明代的青石雕成的大花缸。整個建筑物的設計構思,體現了中西建筑文化結合的特獨風格。而高墻上部四周檐下塑有羅馬風格裝飾圖案,墻上四角凸出荷花短柱。主房五……[詳細]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元寶街18號,占地10.8畝,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共耗資10萬兩白銀所建,號稱“中國巨商第一宅”。1903年胡雪巖子孫將豪宅抵債給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煜,后又轉讓蔣家,此后日漸破敗。古宅為典型明清院落風格,經杭州市大力修復后,于2001年重新對外開放。整座古宅分十三樓宇、芝園等,亭臺樓閣,水榭通幽。從建筑到家具都精心布置,運用大量名貴木材精雕細刻。故居內還有董其昌、鄭板橋、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書法石刻作品,以及兩頂為胡雪巖度身制作的紅木轎子,坐在其中,宛如置身小亭。整座古宅文物薈萃,猶如一座民間工藝珍寶館。內中還有-長篇題詞:“胡雪巖故居見雕梁磚刻重樓疊嶂極江南園林之妙,盡吳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財傾半壁。古云富不過三代,以紅頂商人之老謀深算竟不過……[詳細]
吳越郊壇遺址
  吳越郊壇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吳越郊壇,又名拜郊壇、登云臺,建于后梁龍德元年(921年),是吳越國王錢鏐祭天的場所。現存遺址大致分二層,占地約2000平方米,兩層平臺之間由數十級臺級相連,中間的山體皆以齊整長方形大石塊墊鋪,人工壘筑痕跡明顯。在兩層平臺上,散布多處歷代遺跡,如靈化洞、登云洞、“朱天廟洞”、甘露井、午夢床以及近十處摩崖題刻。其中,吳越國王錢鏐為建郊壇而鐫刻的題記全文為:“梁龍德元年歲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錢鏐建置”,29字,豎排4列,每列約7字,字徑為9厘米,書體工整,鑿刻精良。該題記的發現,印證了《淳佑臨安志》、《西湖游覽志》、《方輿勝覽》、《兩浙金石志》等文獻中關于吳越郊壇的記載。吳越郊壇遺址為研究吳越國的歷……[詳細]
慈云嶺造像
  慈云嶺造像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 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 位于上城區玉皇山慈云嶺南麓。后晉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吳越國在此建資延寺時鑿山造像。主龕內圓雕造像七尊,中間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身后有寶珠形背光,內雕纏枝牡丹,邊緣飾火焰紋,均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蓮須彌座上。兩側有菩薩立像和天王立像各兩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飛天和伽陵頻伽鳥各兩尊,作散花狀。龕楣呈拱弧形,正中橫列七佛,兩端為騎獅的文殊菩薩和騎象的普賢菩薩,均為浮雕。北面地藏龕,內雕地藏菩薩像和左右脅侍。地藏光頭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坐式,左腳下垂踏蓮座上,兩側脅侍持物恭立,龕左側引出云頭,繞向龕外上方,云際間浮雕“六道輪回”。附近還刻有“新建鎮國資延遐齡石像之記”十二字篆書題額和……[詳細]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民國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巔東側。辛亥革命后,原光復會會員浙江軍政要人朱瑞、呂公望、葉頌清、沈鈞儒等為緬懷先烈,于秋瑾殉難五周年之際,舉行紀念會,重建秋瑾創辦的體育會,并在云居山巖壁刊刻題記一則。題記崖壁高4米,最寬處8米。共分三組,第一組位于巖壁左,上刻“云山萬古”,行書,字徑高0.45米,寬0.35米。第二組位于巖壁中部,分兩部分,上部書:“中華元年,浙江體育會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贈山巖供摩崖用,因題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呂望記,寧海葉頌清書。”行書,字徑高0.10米,寬0.10米。下部書:“逸趣”,行書,字徑高0.50米,寬0.50米。并有1916年落款。第三組位于巖壁右,楷書“貞固”,字徑高0.53米,寬0.……[詳細]
通益公紗廠舊址
  通益公紗廠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通益公紗廠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由南潯巨富龐元濟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集議并籌募股本,自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始,歷時八年才得以開工。后因經營不善,于1902年停辦。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假手高懿丞投資該廠,于1903年8月改組紗廠,更名為通益公紗廠新公司,后又改為鼎新紡織股份公司。該紗廠幾經盤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紡廠,仍保持原功能并沿用至今。通益公紗廠是當時浙江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最具社會影響的三家民族資本開辦的近代棉紡織工廠之一,是杭州近代民族輕紡工業創建、發展史的實物見證,也是拱墅地j近代工業區形成、發展的“奠基石”,其留存的廠房等建筑遺存,是杭州清末、民國時期工業建筑的……[詳細]
馬嘯陳家祠堂
  陳家祠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現存建筑為清雍正、嘉慶年間修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沿中軸線依次列門廳(戲臺)、正廳、后樓三進,兩側分列看樓、廂房。總占地面積600余平方米。門廳面寬五開間,通面寬15.10米,通進深8.30米,用材較為粗大,制作考究,月梁形制古樸,牛腿、雀替雕刻精美,硬山頂,施小青瓦,陰陽合鋪,兩側封五花山墻。正廳面寬五開間,通面寬15.10米,通進深7米,明間五架抬梁帶前雙步。后樓為二層樓房,建在一高臺上,面寬五開間,通面寬15.10米,通進深7.90米,九檁五柱前后分心,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建筑后部設神龕供祖宗牌位。建筑四周封以高大封火山墻。陳家祠堂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做工考究,用材較大,建筑木雕、石雕、磚雕頗精,構架具有鮮明的地方……[詳細]
章太炎墓
  章太炎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區南屏山荔枝峰下。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1904年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光復會。1906年出獄后,在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1911年回國,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秘書長。以后以講學為業,著述甚豐,今人編有《章太炎全集》。墓于1956年由蘇州遷葬杭州,1966年被毀,1981年修復。坐南朝北,墓冢上覆水泥圓頂,直徑4.70米,高2.30米,占地面積39.88平方米。墓碑上“章太炎之墓”,系章氏生前自篆。墓前筑平臺,神道長195米。右側葬章夫人湯國黎女士。1988年于神道旁新建章太炎紀念館。……[詳細]
荻浦咸和堂
  咸和堂,坐落在荻浦村中心,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距今已有500年歷史。該堂三開三間,二坡山頂式建筑,面寬125米,進深105米,占地面積約130平方米。堂內梁柱粗大,磚墻磚被,明間木柱,次間木柱,其木雕花紋和構筑內函,充分展示了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整幢建筑恢弘大氣。據《申屠氏宗祠》記載,咸和堂由申屠氏第十四世祖秋澗翁及子東溪公出資并發起建造。為荻浦申屠氏族第八房祭祀、議事的重要場所。該堂以旨家和、族和、村和、社會和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命名。1949年解放后,咸和堂歸屬村里管理,曾做過村熟學堂、隊組收糧點、糧食加工廠。2011年,荻浦村對咸和堂進行全面修繕,整治周邊環境,恢復了咸和堂原有風貌,完整保留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詳細]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廳)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申屠氏宗祠,坐北朝南,布局為五間三進,通面闊19.5米,通進深45.28米。一進前檐設八字墻,前檐明、次間為軒廊,軒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梁上小斗均為青石制。二進進深十一檁。后檐明間與三進明間之間設穿廊,廊柱間施美人靠。三進進深十一檁,地面高出二進近1米。跌界廳,坐北朝南,前后由接官廳、戲廳及花廳三座獨立建筑組成,均為三開間,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接官廳,進深六檁三柱,前三后四用脊柱,脊柱間置板壁門。戲廳,坐南朝北,進深十檁,明間為戲臺,兩次間設二層,下為通道。花廳,進深十檁,后金柱與后檐柱間設看樓。申屠氏宗祠、跌界廳,石雕、木雕,雕工精細,梁枋、裝飾構件時代特征明顯,是我省比較重要的清代祠堂建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 在线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 久久中文一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