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靖江的岳廟原為生祠,建于岳飛在世之時。聞名遐邇的岳飛故鄉河南湯陰的岳廟、杭州西湖的岳廟,均在岳飛死后興建,因而靖江的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岳王廟,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莊嚴。兩邊抱柱檻聯鐫刻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體端麗秀逸。岳飛坐像置于殿中,頭戴紅纓帥盔,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態英武,表情肅穆,仿佛決戰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訪民情后憂心似焚,令人倍感親切。兩側是岳飛八稗將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為思岳軒,岳飛像碑立于其中,李綱、韓世忠的詩文鑲于外壁。回廊環抱二殿,嵌有詞碑、詩碑和岳飛手書《前出師表》之石刻等。據《宋史》載:“詔飛還守通、泰,有旨可……[詳細] |
![]() | 劉國鈞(1887~1978年)生于江蘇省靖江縣生祠鎮,漢族。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國鈞就以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登上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歷史舞臺。以后,他在這個大舞臺上,有聲有色地編演了紡織印染工業光彩耀日的場景,令世人矚目,被譽為中國現代杰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鎮,與岳王廟相鄰。走近古色古香的門樓,劉海粟先生的手跡“弘毅園”三字道勁有力。劉國鈞故居由舊居、善余廳、敬修堂和新建的國鈞堂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連,又有天井相隔,幾井幾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大門左側的舊居,泥磚青瓦,苔蘚斑駁,低矮的瓦房里,一張舊竹床,一架紡車,一部……[詳細] |
![]() | 印莊巡檢司衙門是清朝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長42.9米,東西寬12.6米。房屋為前后5進,每進3間,現存12間,是季市鎮乃至整個靖江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舊官府機構遺址。曾經的季市,交通便捷,商貿發達,是當年如、泰、靖地區有名的商業街,街內店肆林立,三百六十行無其不有,有蘇北小上海之稱。不僅商業發達,季市又為關隘要地,故清代的泰興縣衙將巡檢司公署從印莊(今泰興曲霞區)遷移到季市,以維護季市鎮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在季市古鎮研究工作者的報告中,這樣描述清代巡檢司:舊時巡檢司公署的官員也是官府公派的。按科舉考試制度,凡考取武舉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擔任巡檢職務,地方再選拔一至二人作為巡檢的助手。一般縣級……[詳細] |
![]() | 靖江現存古跡中,魁星閣年代不是最久,但卻最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層,坐落在約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約14米,與周圍的平房比起來,確似鶴立雞群,閣的底層較大,向上逐漸縮小,形似寶塔。閣呈六角形,18只飛檐高高翹起,看著看著,你會覺得他們要翩翩起舞了。底層的-有一圈石欄,上面沒有復雜的花紋圖案,飽經風霜后,顯得更為古樸端莊。石欄里面是高高的木柵欄,視覺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穩感,正是這些木柵欄造成的,設計者的匠心由此可見一斑。二層和三層沒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層的六只角上,還分別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龍頭,那些細小的龍須至今仍清晰可見。魁星閣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它又叫巽……[詳細] |
![]() | 鐘樓是靖江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公園南側鐘樓廣場。由明知縣張秉鐸始建于明隆慶三年(1569),原屬崇圣寺(又名觀音寺)內建筑,明崇禎十年(1637),僧了凡受知縣陳函輝所命改建。清同治十年(1884),知縣葉滋森再次重修。1986年,靖江縣人民政府再次重修。樓為四方形,兩層,底層四周有廊,歇山重檐,筒瓦屋頂,斗拱三鋪作,高13.4米。樓下有觀音畫像碑,高1.6米,寬0.96米,碑坐落在赑屃背上。1983年鐘樓觀音畫像碑經靖江縣人民政府253號文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48號文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于1963年、1986年和2001年重修,2015年4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