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正月,匡仲謀在其宅第(無錫楊墅園)開設匡村初等小學堂。民國十六年(1927)創辦匡村初級中學,以原來的小學為附屬小學,為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的前身。匡村中學創辦人匡仲謀,名啟墉,字裕芬,生于光緒三年(1877年)。幼隨父學,耕讀家鄉,20歲時到上海大成紗布號當學徒,業余自學外文。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興起,店主回鄉暫避,囑其看守店面。在他獨自經營的一年多時間里,竟盈利八萬余兩銀。被店主稱為最誠實、最能干、最得意的學徒,并將大成紗布號,外加現銀三萬兩相贈。匡仲謀在此基礎上,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滬獨資開設亞東棉業公司,自此走上實業之路。在興辦實業的同時,……[詳細] |
![]() | 薛暮橋故居在無錫惠山區禮舍古街的西街,距孫冶方故居僅百步之遙。該建筑占地405平方米,取名“慎修堂”。修葺一新,粉墻黛瓦,烏漆大門。門旁一塊石碑,文字內容與孫冶方故居前一模一樣。旁邊還有一塊小石碑,鐫刻這樣一段文字:薛暮橋故居建于1884年,由薛暮橋的祖母主持建造,原有主體建筑為三間四進磚木結構,第三進為樓房。薛暮橋1904年10月25日出生,2005年7月22日逝世,跨越了一個多世紀。故居以圖片形式展示了薛暮橋波瀾壯闊的一生,一幅幅照片記載了薛暮橋為黨的事業作出不朽貢獻的生平歷程。在展出的圖片資料中,翔盡而具體地介紹了薛暮橋筆耕一生、著作豐碩的內容,列出了長長一大串的經濟理論的著作。其中又以……[詳細] |
![]() | 孫冶方紀念館位于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玉祁禮社街121號,為緬懷、學習孫冶方,1997年7月,玉祁鎮黨委、鎮政府在文昌公園內籌建了孫冶方紀念館,館名由楊尚昆題寫。2008年孫冶方誕辰100周年時,玉祁鎮黨委、鎮政府對禮社孫冶方故居(孫冶方養女李昭不同意此認定)進行了修繕,并將孫冶方紀念館搬遷至故居內。故居房屋為清代晚期建筑,前后五進,坐北朝南,臨街而建,系磚木結構。孫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無錫玉祁禮社村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5歲投身學生、工人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任中共無錫支部第一任書記。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詳細] |
![]() | 安陽書院位于陽山鎮獅子山與長腰山之間,四面環河,環境幽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補知府錢勖募資在原慈緣庵舊址上興建,現有建筑包括書院大門、門廳、磚砌門樓、北側廂房、主廳等均為清代建筑。2005年進行整修時建慕賢堂一所。建筑面積計480平方米。書院門前的單孔小石拱橋,為明代成化八年原物,采用當地產陽山石構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貴。門口的兩棵古銀杏已有120年歷史。門廳,三開間,硬山頂;大門用明代青石門枕石。門廳后與天井以磚雕門樓相通;門樓上磚刻“樸作人”四字。南北廂房各三間,硬山頂,有風火墻,南廡已毀,兩進兩廡面向中央庭院均有外廊,相互連通,圍成天井。主廳,三開間,硬山頂,木構架為內四界……[詳細] |
![]()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陸氏宅(陸定一祖居)位于無錫西漳陸巷,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出生的地方。老宅自2006年修復后開放至今,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老宅有待全面提升。據悉,陸氏宅修繕養護專家論證會于近日召開,老宅修繕養護正式啟動。提起陸定一故居,無錫人多會想到位于西河頭縣前西街的那組清末民初建筑。在無錫西漳,也有一處陸定一故居,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上顯示為“陸氏宅(陸定一祖居)”。1906年,陸定一在此出生并度過了幼年時代。陸氏宅位于惠山區堰橋街道天一社區老陸巷4號,坐北朝南,白墻黑瓦,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民居建筑。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歲月更迭中有所損毀、改建。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詳細] |
![]() | 在惠山區陸區,有這樣一座橋叫陸墟橋,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橋。陸區地名的來歷是從陸墟橋而來。老街上的一座陸墟橋800多年的古橋。據有關方面的記載:南宋初年,浙江人陸羽帶領兒子陸墟來到江南水鄉安陽山腳下,開荒、種茶、開茶店、發展茶文化。當時其居住地方就是現在的陸區鎮,到安陽山去開荒種茶,要繞過一條小河,深感不便。在陸羽去世后,陸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單孔黃石橋,取名叫陸墟橋。陸墟橋面上刻有: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在橋的兩側刻有鴨頭春漲綠浸柳堤,鷹齒云排紅迷橋岸的對聯。現在陸墟橋已評為無錫市文化保護遺址。2019年,陸墟橋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李金鏞宅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年代為清。李金鏞故居雖然十分破舊,已無人居住,但大部分房基舊貌尚存,尚有平房三間,矮樓四間,原木結構臥室,雕花廳窗等舊貌尚存,小院內的古井、天竺石榴樹尚存。李金鏞故居位于洛社鎮天授村戴李巷,是清代愛國名人清朝二品道員內閣學士,漠河金礦創辦人,老百姓心中的“李青天”“李善人”李金鏞1835年出身和生活20余年的地方。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華圻小學舊址位于惠山區洛社鎮華圻村。1925年,匡村中學在此設華圻分校。1947年由無錫著名的工商實業家華圻籍丁熊照先生接辦,出資約計大米4000余石興建華圻私立小學,設初、高級6個班級,面積約2600平方米。由當時著名建筑設計師許鐘锜設計,上海大公營造廠承建。該學校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反映了當時的辦學理念和建造水平。……[詳細] |
![]() | 榮氏梅園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榮氏梅園1912年無錫市西郊 ……[詳細] |
![]() | 西漳蠶種場是蘇南地區最后一個蠶種場,這個無錫曾經最大的蠶種場見證了江浙一帶蠶桑業從傳統家庭養蠶、作坊養蠶到養蠶走上工業化發展的鼎盛與繁榮。歷經三年籌建,昨天,這里修繕一新,變身江南蠶桑博物館開門迎客,向市民、游客免費開放的同時也向大家展示了無錫地區養殖蠶桑遺存、農桑文化地標的新面貌。西漳蠶種場原名‘三五館’蠶種制造場,始建于1926年由陸子榮創建,他有姐妹三人兄弟五人,所以就取“三五館”為場名。歷經一年準備和建設,1927年春開始飼養春蠶,10年后的1937年,這里已經擁有桑田300多畝,蠶室附屬室100間,還有貯蠶室等總面積2000平方米,可以年產蠶種10萬張。2019年3月,西漳蠶種場舊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