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佛坪廳故城
  佛坪廳故城位于秦嶺南北分界嶺以南,太白山東嶺下龍洞灣5公里處古儻駱道的一側,距今周至縣城約107公里,海拔高度1737.2米,此處四面環山,湑水河從城北側流經。佛坪廳故城為清道光五年(1825)同知景梁曾始建,民國二年(1913)改為縣治,民國十四年(1925)遭遇匪患,民國十五年(1926)縣治遷至今佛坪縣址,之后故城逐漸廢棄。故城平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周長1197.2米。城墻為三七灰土夯筑而成,內外均壘砌自然毛石,基寬6米,頂寬3米,高6.1米,是目前古城中保存最完整、最雄偉的建筑。城墻東、西、南三面現各有一磚砌城門:西門“豐樂門”、東門“景陽門”、南門“延薰門”,城門上原有譙樓,今已不存。北門未建成就已廢棄。城中一條東西向主街道將整個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官署區和官辦……[詳細]
瓦窯堡中華蘇維埃政府西北辦事處及部委機關舊址
  瓦窯堡中華蘇維埃政府西北辦事處及部委機關舊址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遺址位于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中山街五金門市后院。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其前身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1935年11月10日,隨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在瓦窯堡正式組建運行,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也在子長縣中山街五金門市后院(今子長縣中山街農貿市場院內)開始辦公。國民經濟部部長崔田民,1936年3月,毛澤民接任國民經濟部部長。1936年6月,隨中央機關撤離瓦窯堡前往保安(今志丹縣)。現國民經濟部遺址除臨街存留的10間舊商業門面房外,其他建筑全被拆除,在原址上修建起了居民大樓,現存的商業門面房均進深10米,寬3.6米,高4.2米,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西北辦事處財政部舊址位于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中山街……[詳細]
西北革命根據地子長舊址群
  西北革命根據地子長舊址群時代:1934—1935年地址:子長縣玉家灣鎮、史家畔鄉、李家岔鎮、楊家園則鎮、澗峪岔鎮保護范圍:(1)安定縣玉家灣蘇維埃政府舊址:東至舊址本體外擴10米,南、西至舊址本體外擴5米,北至舊址本體外擴20米。(2)馬家坪戰場舊址:樓家驛塌,戰場舊址中心點向外,東西跨度約1000米,南北跨度約1500米。(3)陜甘、陜北特委聯席會議舊址:東至舊址本體外擴300米,南至后溝北側,西至崖窯溝東側,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側。(4)稍焉陜北特委舊址:東至馮有錦住宅西界,南至強稍路北側,西至強稍路東側,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側。(5)紅二十七軍一團成立大會舊址:東距子長—靖邊公路300米,南至后溝北側,西至崖窯溝東側,北至二月二疙瘩山南側。(6)中國工農紅軍陜北第一師獨立團成立舊址:東至村……[詳細]
柳樹澗堡遺址
  柳樹澗堡位于陜西省定邊縣境內。明長城延綏鎮重要關堡。明時柳樹澗堡為延綏鎮西路所轄十四營堡之一,天順初始筑,成化9年棄之,駐軍歸永濟堡。嘉靖37年又修復舊堡,由永濟移守至原堡,堡城位于今定邊縣城東南140里的郝灘鄉柳樹澗村南2里處,隆慶6年增高,堡城今尚存,墻殘高1米,東、南、北各1城門。明時柳樹澗堡轄長城“三十三里二百七十步,墩臺四十八座”。這段長城毀壞嚴重,尤其是馬圈梁村附近的夯土城墻,幾里之內僅殘存夯土墩臺。柳樹澗堡北至長城1里,西至舊安邊40里。柳樹澗堡東南40里至永濟堡,永濟堡西四十里新安邊營。清雍正九年(1731年),陜西行政區劃調整,以定邊、鹽場、磚井、安邊、柳樹澗五堡之地設立定邊縣,柳樹澗歸入定邊縣。由于劉渠村為柳樹澗堡屬地。柳樹澗堡在定邊縣東140里緊挨長城。從秦朝開始,定邊……[詳細]
65、化羊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化羊廟
  化羊廟即東岳行祠,亦名化羊宮,又稱天齊廟。位于戶縣東南龐光鎮化羊峪口。傳為元代建筑。明宣德元年(1426)至景泰二年(1451)、嘉靖十一年(1532)、隆慶二年(1568)、萬歷四十年(1612),及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宣統二年(1910)均曾重修。現存古建筑有:一、東岳獻殿5間,二、金剛殿5間,三、戲樓3間、四、東岳殿山門3間,五、菩薩殿山門3間.存石碑3通(重修古跡東岳廟記、化羊峪補修東岳廟記、蒙漢文碑(移文化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化羊廟相傳創自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統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原有廟宇130余間,是一處比較完整的古建筑群,建國時尚有房屋百余間,后陸續拆毀,現存東岳獻殿為主要建筑,保留元代建筑風格。古樸的化羊廟山門,正中懸一匾,寫著明代學……[詳細]
華縣永慶寺
  永慶寺又稱永慶禪院位于陜西省華縣柳枝鎮上安村南鳳凰山(又名“鳳龍山”、“鳳居山”下)。據寺中明宣德八年(l433年)的《鳳居山永慶禪院碑記》所載,該鳳寺“始于漢室,隆唐世”。考之史傳,永慶寺約建于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據當她傳說,永慶寺的創建與漢武帝劉秀有關。劉秀曾被王莽軍追捕,逃至鳳凰山終于脫離險情。后其子漢明帝繼位后建造了洛陽白馬寺,是為中國興建佛寺之始。漢明帝為感念鳳凰山潛藏其父形跡使之得脫度難,遂詔命于此建“永慶禪院”一座。建成后,漠明帝常與文武百官來此敬香禮佛。永慶禪院自建寺以后,歷代皆有高僧大德在此卓錫。三國曹魏時去西域求取佛經的第一位中土僧人朱士行,東晉時期來華的印度僧人姚秦三藏法師,以及唐朝玄奘法師、都曾到這里靜居修持。唐貞觀六年(632年),太宗李世民來此焚香參拜,寓居……[詳細]
67、仙游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游寺
  仙游寺位于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終南山黑水河之黑龍潭畔,是陜西周至縣隋唐時期存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是歷代關中地區佛教活動勝地之一;是唐宋以來文人學士聚游之所;是史詩《長恨歌》的誕生地;是中國千年前的文化叢林。她的歷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仙游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始稱“仙游宮”。仁壽元年(601),隋文帝為了在全國安置他早先得到的佛舍利,在這里創立靈塔,即法王塔,仙游宮便因建塔改寺,稱仙游寺。在此以前,西周時,周穆王西征犬戎于此,休于玄池(即黑龍潭,也稱仙游潭)之上,奏廣樂三日而終。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曾在此吹簫習仙。唐代宗時,新羅國高僧慧超來大唐求法,受皇帝之命來仙游潭祈雨。德宗時,京城發生叛亂,皇帝來仙游寺避難,臣子喬琳在此代其出家禳災。唐大中年間(847—859),唐宣宗李忱將仙游寺……[詳細]
68、八仙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仙庵
  八仙庵又稱“八仙宮”,位于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內,原為唐代興慶宮遺址的一部分,現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也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仙庵相傳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屢次翻修。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曾頒發1000兩白銀,命八仙庵道長李宗陽修建牌坊,并賜八仙庵“敕建”二字,高懸于庵前門領之上。新中國建立后,政府數次撥款整修。八仙庵現由山門至后殿分為三進,山門外有清光緒二十年磚砌大牌坊兩座,門外的影壁上刻有“萬古長青”4個大字。山門兩端,鐘、鼓樓分立左右。第三進正殿門楣上懸有清慈禧太后親筆題寫的“洞天云籍”匾額,大殿兩側是東西跨院,東院有呂祖殿和藥王殿。每逢農歷四月十四至十六日,八仙庵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廟會,四方香客都會云集于此。八仙庵外有一條長100米……[詳細]
褒斜道陳倉古道棧道遺址
  褒斜道陳倉古道棧道遺址 時代:秦—清 地址:寶雞市鳳縣留鳳關鎮連云寺村、長坪村、田壩子村 保護范圍:(1)陳倉古道碑:為碑刻四周延伸10米;(2)陳倉古道墓:為墓葬東西長約4米,南北寬約3米,面積約12平方米;(3) 長坪村城隍廟及戲樓:古建筑四周延伸10米;(4) 莊房壩棧道遺址:棧道遺址四周延伸10米;(5) 莊房壩西北棧道遺址:棧道遺址四周延伸10米;(6) 椿樹坪棧道遺址:棧道遺址四周延伸10米;(7) 大石崖棧道遺址:棧道遺址四周延伸10米;(8) 塔壩僧人墓塔:墓葬四周延伸10米;(9) 塔壩和尚靈塔:墓葬四周延伸10米;(10) 睡佛洞碑刻:碑刻四周延伸10米;(11) 田壩清墓:墓葬四周延伸10米;(12) 莊房壩墓群:墓葬四周延伸10米;(13) 吳家灣墓……[詳細]
下寺灣毛澤東舊居
  下寺灣毛澤東舊居位于延安市甘泉縣下寺灣鎮下寺灣村。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征抵達保安縣(今志丹縣)吳起鎮(今屬吳起縣),進入陜甘邊蘇區。10月30日,毛澤東與中央機關離開吳起鎮,沿洛河南下,于11月2日到達甘泉縣下寺灣村。毛澤東和彭德懷住在村民白榮德家的3孔石窯洞里,與陜甘邊政府駐地相鄰。11月3日,中共中央負責同志聽取了中共陜甘晉省委負責人關于陜北紅軍和蘇區工作的匯報。同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全面分析陜北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重點研究陜甘邊蘇區的所謂“肅反”和反“圍剿”問題。當天,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張聞天任書記;恢復紅一方面軍建制,轄紅一方面軍各部和……[詳細]
中央軍委二局舊址
  軍委二局是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重要的技術偵察情報部門,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江西蘇區親手創建的。1935年10月19日,軍委二局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12月5日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個技偵部門在陜北保安正式合并,組建成為統一的中區軍委二局,1937年1月中央軍委二局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由保安移駐延安,1938年11月19日由延安遷至安塞碟子溝和黃崖根兩個村莊,在陜北戰斗-了12年,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是《長征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大部分歌詞。當年的毛澤東為什么那樣指揮、那么用兵,那么來回……[詳細]
陜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舊址
  陜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舊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南關街交際賓館院內。舊址現存小禮堂一座、平房6間。小禮堂系磚木結構,六角攢尖硬山勾連撘頂建筑,為七架梁,面闊7間,進深3間,禮堂長27.4米,寬12米。平房為磚木結構房屋,外為歇山頂瓦房結構建筑,共6間,長22.4米,寬6米。陜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1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交際處,屬西北辦事處外交部所轄。處長由西北辦事處秘書長伍修權兼任。不久,交際處改為招待科,科長為胡金魁。1936年7月至10月,美國記者斯諾訪問保安時,就是由胡金魁具體負責接待的。1937年1月,招待科隨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延安,設在延安城內大東門。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改為陜甘寧邊區政府接待科。1938年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派曾在白區從……[詳細]
73、壽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奉寺
  壽奉寺位于陜西寶雞市陳倉區吳山以北五公里之官村,建于隋開皇初年(公元518年),距今1400余年。壽奉寺位于吳山以北五公里之官村,屬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新街鎮所轄。壽奉寺緣于魚龍川,官村河環流交合;麥摞山,東塬嶺逶迤回護。故有四龍戲珠和金盆藏寶之譽。西鎮吳岳扼控于南,三峰霞舉,疊秀云天,腰崖之山屏處于北,親黛托風,遠在畫中。 據史料記載,壽奉寺建于隋文帝“普照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金佛”的開皇初年(公元518年),距今1400余年。寺院于唐太宗“辛龍州”,“校獵于魚龍川”之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重建。沙和寺、興龍寺、蛟龍寺、鴻門寺四寺如星拱圍,而壽奉寺居于之中,其千古名剎之風范盡顯。 寺院景觀明天啟六年所鑄鐵鐘銘文稱:“鳳翔府龍州南鄉宮平里官村鎮古有壽峰寺菩提廨院,其佛殿圮塌,……[詳細]
74、教稼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稼臺
  教稼臺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歷史遺跡,位于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古農業名勝,被列為關中四大名臺之首。作為歷史上最早的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機構,教稼臺巍峨矗立于距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8公里處的武功鎮。相傳為后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谷之道的場所。原一矩形土心磚砌平臺,下大上小,呈覆斗狀,中有洞門,為來往車馬行人必經之路。洞門東口上有寬約1米、長約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區”。上款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縣事鄧兆桐立”,西口上為“教稼臺”。此臺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縣杭云龍、清道光五年(1825)知縣鄧兆桐、民國25年(1936)縣長錢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文革”中破壞,教稼臺已蕩然無存。1987年,耆宿發起倡議,士、農、工……[詳細]
秦直道遺址(富縣段)
  秦直道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秦將軍蒙恬監修。工程十分浩大。塹山堙谷,全長1800里。直道南起林光宮(陜西淳化縣北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直道沿子午嶺北上,在我縣境內南段接黃陵縣雙龍鄉三面窯村,途徑我縣八面窯、槐樹莊、白馬驛、大麥秸溝、和尚塬、魯樁坪到志丹、富縣、甘泉三縣交界處的墩梁,在富縣境內全長105公里。位于張家灣鎮楊家灣村車路梁處9公里路段,是沿途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路段,此段道路平整、筆直,修筑過程中逢山劈山,遇石鑿道,臨溝填谷,在崇山峻嶺中斬下一道道橫行凹痕。修筑時如《史記》所載:“斬山湮谷千八百里”。費盡人力物力。富縣境內直道至今清晰可辨。平均寬度近50米,最寬處可容40路方陣大軍齊頭并進。比著名的古羅馬大道寬出數倍。鐵甲騎兵從云陽林光宮出……[詳細]
武關秦楚分界墻
  秦楚分界墻武關在陜西丹鳳,昔為關中的南門,其遺跡現在還有殘碎的城樓,幾間老屋,幾棵古樹,一種沿襲久遠的氣息。人到斯地,往往喟嘆而徘徊。武關以東五公里有一處秦楚分界墻,鮮為人知。五公里全是溝坡,好在遍野蔥綠,空氣也爽,偶爾還見驚兔孤鷹。一段隆起的是墻非墻是建筑非建筑的山嶺便是秦楚分界墻。所謂的秦楚分界墻呈南北走向,乍看它與山嶺融為一體,甚至它就是山嶺,但細辨它卻明顯地高出山嶺,仿佛是依山嶺砌起的屏障,只是原始的墻倒塌了,形成了一種模糊的形勢。墻的西側很是平緩,而東側則峭立起來,并可見磚石,尤其是在東側有一條由磚石鋪成的斜徑,掩埋于荒草之中,其加深了墻的印象。墻斷斷續續,蜿蜒而去,遠上便消失于藍天之間,遂產生虛幻和茫然的感覺。秦楚分界墻設于這里,多少是有可能的,因為斯地本是秦楚接壤之處。然而時過……[詳細]
日本工農學校舊址
  日本工農學校舊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寶塔山南側山腰。舊址整體分為瓦房區、磚石混合結構區和土窯洞區。瓦房區整體呈長方形,坐北朝南,東西長76米,南北寬5.6米,面積為425.6平方米。學校北接寶塔山,南臨寶塔山溝,西臨寶塔山村,東臨市民房舍。學校成立于1940年10月,隸屬于八路軍總政治部,校長為日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岡野進(野坂參三),趙安博、李初梨先后任副校長。日本工農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一所教育改造日本戰俘的學校。日共書記岡野進(野坂參三)擔任校長,副校長趙安博,1943年4月以后由對敵工作部副部長李初犁兼任副校長。校址設立在延安寶塔山半山坡。原有的兩個大教室,由延安市木器廠的兩戶工人保護使用。靠山的20多孔土窯洞是學員們自己動手修建的,現在由當地居民保護使用。1939年11月,在山西遼……[詳細]
鳳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鳳翔周氏民居時代:明——清地點:鳳翔縣城通文巷保護范圍:東鄰縣衛生局和縣中醫院,西鄰縣郵電局,北至中醫醫院,南至通文巷,即周宅圍墻以內。周家大院位于縣城城關鎮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戶人家的宅院。現保存面積約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239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時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該民居于2008年9月被省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經縣政府批準,由縣國資局將其劃歸縣博物館管理,并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原由東、中、西三大院落組成,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因多年來被拆除、占用,現僅存中院和西院。該建筑工藝精湛,磚雕精美,造型意趣,風格獨特,特別是各類花卉鳥獸、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堪稱一絕。其建筑滲透了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是我省境……[詳細]
白城臺古城遺址
  白城臺古城遺址,位于城西北60公里之巴拉素鎮白城臺村西。古城廓清晰可見,呈長方形,城墻為白泥土夯筑,夯層厚8-15厘米。東墻殘高9.3米,厚6米;南墻基寬15米,墻高9.9米,為遺存古墻體之最高處。城四隅均設城門和甕城。四隅設角樓,有角樓基的馬面墻體,墻南角有馬道遺址一處。古城遺址內還有大量漢瓦、陶片,并留有石鏡、骨箭頭、銅盔甲、銅錢幣、鐵箭頭等物。公元4世紀,統萬城的締造者、最高統治者,大夏國開國皇帝、匈奴末代單于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屯兵駐守。劉常以代來城為基地,對鄰國北魏發動攻擊。公元391年,劉衛辰率領數萬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拔硅率軍迎戰,擊敗劉攻入其領地,劉及其子等倉皇棄城而逃時,內訌的部下殺死劉,其三兒子劉屈孑僥幸逃脫,投奔薛干部。該部帥為討好北魏,準備將其押解到北魏,半路上經他人……[詳細]
梁山宮遺址
  梁山宮遺址‎梁山宮遺址,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縣城西郊鱉蓋至漠谷河東崖一帶。秦代建筑遺址。1992年11月發現。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梁山宮是秦始皇的行宮,興廢年代待考。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板瓦、筒瓦和空心磚等大量建筑材料,其中有數塊“梁宮”瓦當。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乾縣縣城西郊鱉蓋至漠谷河東崖一帶。秦代建筑遺址。1992年11月發現。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梁山宮是秦始皇的行宮,興廢年代待考。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板瓦、筒瓦和空心磚等大量建筑材料,其中有數塊“梁宮”瓦當。梁山宮遺址位于乾縣縣城以北9.5公里處的瓦子崗上,地處吳店鄉與梁山鄉交界處,為一和緩的龜背形臺地。秦文化遺存。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000米。遺址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ⅴ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品道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线免费观看 | 日本国产网曝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