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施甸抗日江防遺跡群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國怒江以西大片國土,中國遠征軍沿江設防,英勇抗擊,與日軍隔江對峙直至-勝利。施甸縣位于怒江中游東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遺跡。本項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大山頭炮兵陣地、孩婆山戰(zhàn)場遺跡、老渡口作戰(zhàn)遺址、小團山盟軍高炮陣地以及望江臺、三個山、大蜂子窩、小金崗元、小烏木、二臺坡、大紅梁子、老兵洞等8個碉堡。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詳見各陣地、碉堡碑文。1、大山頭炮兵陣地大山頭炮兵陣地建于抗日戰(zhàn)爭后期,范圍包括整個大山頭地區(qū)。主要遺跡有炮車路、石砌炮位、觀測哨、掩蔽部和交通壕等。1942年滇西淪陷時是我遠征軍與日寇激戰(zhàn)怒江峽谷的主陣地之一。1944年-開始,又有遠征軍7……[詳細]
  云南戈登遺址景區(qū),位于維西縣城東北九十公里的塔塔鄉(xiāng)戈登村西約500米的臘普河東岸崖下,距離河面約50米。此遺址于1958年發(fā)現(xiàn),由省博物館考古隊清理發(fā)掘。戈登遺址被鑒定為新石器時期遺址。這無疑填補了迪慶州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空白,證明州境內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將出土文物的制造技術與鄰近地區(qū)發(fā)掘出土的新石器準比較,發(fā)現(xiàn)其上限不早于西藏昌都卡若遺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賓川白洋淀遺址(距今3000—3500年)。戈登新石器遺址的發(fā)現(xiàn)不僅把迪慶州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推進了近千年。還對深入研究西南三江(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及其與北部諸省的新石器文化間的聯(lián)系有重……[詳細]
  升庵祠坐落在昆明西山山麓、滇池之濱的高峣村。是明萬歷年間人們?yōu)榧o念楊升庵,將其舊居“碧峣精舍”改建為祠,供奉其塑像。這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臨滇池,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麗。祠內古木參天,樓臺亭閣巍然肅立,祠堂靜謐。1987年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升庵祠原為鄉(xiāng)紳毛玉的庭園,當時毛玉任吏部給事中,與楊慎友情篤深,在“議大禮”的政治斗爭中,被逮下獄,廷杖創(chuàng)發(fā)至死;“碧峣精舍”是毛玉之子毛沂專為楊升庵準備的。該祠在1986年重修,占地2000平方米,辟為楊升庵紀念館。祠東原有明初修建的普賢寺,明末,徐霞客游滇登太華山時曾在此駐足,便將普賢寺維修后辟為徐霞客紀念館。升庵祠位于西……[詳細]
  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連縣城以東娜允鎮(zhèn)景吭村芒中小組,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系傣族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宇,由大殿、僧房、引廊、佛塔等組成。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積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圍墻。芒中佛寺,傣語稱為“洼拉所坦”,以佛殿為中心呈縱向式分布,坐西朝東,佛殿前為走廊,西北側為僧舍,東北側為佛塔,在佛殿的東、南、北三側圍墻有本道側門,供教徒出入。大殿為芒中佛寺的主體建筑,坐東朝西,為重檐懸山頂木結構建筑,呈縱向式布局,掛瓦屋面,面闊4間,進深4間。佛殿北側外墻體繪有傣族民間壁畫,內墻體西、南、北側保存有傣族傳統(tǒng)金水漏印紋飾,金柱、檐柱均有金水漏印紋飾。佛殿的正門位于東側……[詳細]
  福春恒商號舊址位于正義路小銀柜巷,建于1924年。該建筑坐北朝南,由東西兩個部分組成。東面為兩院,由一個“三坊一照壁”和一個四合院縱向串連組成“六和同春”式民居。西面南為門廳,北為庫房。“六和同春”部分皆為兩層走馬轉角樓房,土木結構,單檐硬山頂,舉架高大,裝飾精致,尤以隔扇門木雕工藝最為細膩精美。庫房為大空間單層建筑,單檐硬山頂,卷山。該建筑總大門和內院兩座大門以及外立面門窗石材裝飾,具有鮮明的西式風格。福春恒商號組建于光緒二年(1876),總號設下關,分號設昆明、保山、騰沖、成都、漢口、香港及緬甸曼德勒、仰光等地。主營絲綢、珠寶玉石、名貴藥材、地方土特產品等,兼營錢莊、匯兌及鴉片稅捐業(yè)務;還……[詳細]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盤龍區(qū)北京路427號茶花公園內。石房子如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矗立在大樹濃蔭的環(huán)抱之下。中式琉璃瓦挑檐式屋頂闊綽大氣,法式主體結構線條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大師手筆。外墻看似不經雕琢、凸凹不平的石頭,由內向外抒發(fā)著建筑的詩性與智慧。探尋的目光被那幾座精致大氣的窗子所0-,它的存在毫無懸念是那個年代最有說服力的高尚建筑。歇山頂兩層樓形制形成七間三進的平面布局,坐西朝東,中間建出抱廈,小歇山頂雨亭覆于抱廈通道之上。石拱券大玻璃窗、石條墻、三角楣傲立在北京路最令人矚目的視線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屋面卻出人意料地采用中國傳統(tǒng)歇山頂,正脊兩端設鴟吻,垂脊端頭置獸頭,唯岔脊不用走獸,……[詳細]
  鐘屏街大佛寺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鐘屏街483號。建筑坐南向北,分別由門樓、天王殿、東西廂房、觀音殿、東西兩廡、后殿(大雄寶殿)及水井組成3進院落布局的建筑群。占地面積2708.55平方米。門樓,重檐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8米、進深6.4米。明間一樓設通道。天王殿,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75米、進深10.5米。前檐及門窗飾彩繪。東西廂房,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4米、進深6米、出廊1.5米。觀音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3.5米、進深10.6米。東西兩廡,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2.1……[詳細]
  栗柴壩渡口慘案遺址位于瀘水市上江鎮(zhèn)栗柴壩渡口,距州府六庫26公里,海拔770米,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栗柴壩渡口是瀘水市境內怒江與騰沖、瀘水、保山之間往來的重要渡口,東連保山、云龍,西通騰沖和緬甸聯(lián)邦,為我國南方絲綢之路的怒江古渡口之一。公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占領東南亞,旋即向我滇西進犯。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九日,侵華日軍一部自騰沖越過高黎貢山,進犯瀘水。日軍竄至栗柴壩西岸時,發(fā)現(xiàn)渡口已被我東岸守軍封鎖,不能渡江東犯,便惱羞成怒,向我滯留在西岸的難民發(fā)難。當時西岸待渡的難民共有三百余人,多數(shù)是從緬甸逃回祖國的華僑同胞,一部分是騰沖、龍陵逃向內地的難民,他們中有白發(fā)……[詳細]
  位于昆明市宜良縣匡遠鎮(zhèn)壽山路。1926年11月7日,中共云南特別支部成立。根據(jù)中共廣東區(qū)委的指示,特支成立后迅即開展工農運動和“倒唐斗爭”。1926年12月,特支派云南籍中共黨員黃麗生到宜良縣城開展農民運動。黃麗生在宜良縣教育局長兼宜良中學校長李梅軒(國民黨左派)的支持掩護下,串聯(lián)發(fā)動農民,吸收農會會員達500余人。1927年4月,宜良縣農民協(xié)會在法明寺成立。5月,由農會主持在縣城召開了聲討蔣介石四.一.二”政變大會。6月宜良縣農民協(xié)會發(fā)動和組織會員、農民群眾和中學生等幾千人舉行--示成,包圍了宜良火年站,反抗法帝國主義侵占文公河水。省-也在昆明組織----和演講,支持宜良人民的反帝斗爭,最終……[詳細]
  “邊塞偉男”刀安仁的故居,坐落在盈江縣新城鄉(xiāng),距離縣城約30千米,是德宏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原址為干崖土司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為土木建筑結構,分三進四堂。曾多次遭遇浩劫,在修繕之前只剩下三間廂房。2008年當?shù)卣鲑Y440萬元進行修繕,在故居內長期展出的有192件文物,其中包括干崖土司大印、刀安仁生前使用器具、留洋油畫以及兵丁戲服等珍貴文物,全面展現(xiàn)了傣族民主革命第一人刀安仁承襲土司、留學日本、發(fā)起騰越起義等歷史史實。刀安仁主要著作有《抗英記》、《游歷記》、《獄中紀事》、《傣文詩韻》、傣劇本《阿鑾相勐》、《陶禾生》等。在刀安仁故居附近,還有遠近聞名的“中國橡膠母樹”扎根于此。樹高20……[詳細]
  文筆塔坐落于建水城西南四公里拜佛山頂。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造型奇特,式樣別致,在中外塔林中別具一格,因形如文筆而得名。塔呈八面體,塔體為青石砌成的實心石塔,下部呈四方八棱形、中部方形,頂端呈扁狀。塔身不分級,通體無檐,無裝飾,只可分為塔基、塔體和塔頂3個部分。塔基周長與塔高相等,塔基周長31.4米,塔高31.4米,為圓周率數(shù)值。塔身由底向上逐漸收縮,頂部較小,長條狀,似筆頭。遠遠望去,凌空拔地而起,猶如一支巨大的文筆挺立于天地之間,故名文筆塔。此塔所在地名為拜佛山,然而整座山上并無一座寺廟,也從來沒有善南信女到此朝山拜佛。它的造型與佛塔沒有絲毫相同之處,倒很像現(xiàn)代的紀念碑。文筆塔建造……[詳細]
  三佛祖佛房遺址西盟縣三佛祖佛房遺址西盟“三佛祖”佛房遺址-云南普洱,在云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縣勐坎鎮(zhèn)水庫公園南西邊的佛殿山頂上,有一塊山間平地。平地中央,有三座相依而立的用塊石壘砌而成的方形凸形石塔,四周還有殘留圍墻。登上石塔放眼觀看四方,起伏的阿佤群山猶如在云海中沉浮的綠島,美不勝收。這里,就是新中國建立前百余年來,信徒眾多、云中古剎、香煙繚繞的拉祜族佤族大乘佛教朝拜地——云南普洱西盟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勐坎佛殿山‘三佛祖’佛房遺址”。據(jù)有關資料記載,三佛祖佛房始建于清代同治末年至光緒初年(1874-1875),至今已120多年的歷史。原建蓋有土木結構佛房4棟,“三佛祖”大殿在正房中央。殿內有……[詳細]
  張沖將軍故居,又稱崇山別墅,位于鹽廠東南1公里的小廟山上,建于1943年,由正房、廚房、傭人房、營房、廁所等5幢房屋組成。故居以1幢主體二層建筑為主,為歐式建筑,前半部分呈弧形,屋頂為混泥土澆筑平頂,后半部分為傳統(tǒng)的磚木建筑;房前及兩側有近400平方米混泥土夯筑的停車場;房后緊鄰1幢一層三間磚瓦平房,此房有門與前建筑相通;主體房內有主臥室、書房、保衛(wèi)室、會客廳、會議廳、衛(wèi)生間、地下室、暖廚等設施。整個建筑群周圍古樹參天,俯瞰整個一平浪鹽礦廠區(qū)、街區(qū)景象盡收眼底。歷經風雨的洗禮,故居土黃色的墻皮已經出現(xiàn)脫落,窗欞的漆也漸漸褪色,推門進去,從一樓到二樓,除了屋子和門窗被修復過,已經沒有任何的物件和……[詳細]
  護國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護國路中段,橋長23米、寬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樸典雅的雙拱石橋;護國橋屬于與護國運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的歷史紀念性建筑;護國橋與護國門、護國路均建于1919年,被稱為紀念云南護國戰(zhàn)爭勝利的三大工程;護國橋不僅是個紀念性建筑其自身的建筑風格也反映了我國傳統(tǒng)雙孔石橋的橋梁建筑風貌,同時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于200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護國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護國路中段,為昆明市內重要的交通橋梁,橋身兩側為兩個下沉式的小廣場在2000年建成時,是市中心的一個公共設施和公共景觀。護國橋位于護國路中段,始建于1919年,為紀念1915年云南首……[詳細]
  云窩寺云窩寺位于開遠市以東中和營鄉(xiāng),距市區(qū)70公里,距中和營5公里,行程約需2小時。云窩寺建筑構造匠心獨具,是山、水、崖、樹俱佳的自然景觀與木雕石刻、詩文、繪畫并茂的人文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建筑工藝精巧含蓄,已被列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年間,阿迷知州毛振宣巡視東山,見此地山石聳立,地下水洶涌而出,于是在崖壁題寫“水府云窩”石刻,后人緣勢建寺,云窩寺因此得名。嘉慶年間建成了魁閣、文昌宮、關圣宮、韋馱宇等宮宇;經道光、光緒年間重建擴建,成為包含多種殿宇的宗教寺院。現(xiàn)有大雄寶殿、龍王廟、文昌宮、山門等建筑,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坐西向東,環(huán)洞而列,南傍俯新寨,北仰去天坡,東瞰……[詳細]
  大莊蘇家祠堂:大莊蘇家祠堂,坐落于大莊鎮(zhèn)大莊街正中,座向向東,背靠犀牛山,面臨沙甸河。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1694年),建筑完工時,有正廳房屋三間、廂房十二間、面房六間(含戲臺)、耳房二十四間,三方是走馬轉角樓,正中大院心種金桂、銀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門鏤雕三層花草,戲臺墻上有“水漫金山”畫和蘇家氏譜,四小天井及大院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磚,大門口有兩個石尊、兩棵槐樹,大門上有清同治皇帝賜給蘇斯洋的“義勇巴圖魯”匾一塊(現(xiàn)存雙柏縣文化館),大院四周墻壁有花木鳥獸、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墻畫,建筑還含有石桅桿、仙鶴湖、照壁(高六米長十二米)幾部分,可謂冠冕堂皇、氣勢恢宏。后來,因部分建筑毀于火災……[詳細]
  又名牛家祠堂。位于會澤縣金鐘街道金鐘社區(qū)第六村民小組(鐘屏街483號)。建筑坐南向北,由圍墻、花池、照壁、東西廂房、過廳、東西書房、正殿組成三進院落,占地面積1723.9平方米。花池,呈半圓形。池深2米,直徑12米,占地面積113平方米。照壁,單檐硬山頂結構。全長21.6米。用青磚砌成,青瓦鑲嵌成梅花瓣圖案,兩邊為圓形卷洞門。東西廂房,各3開間,通面闊均為12米、進深4.2米。過廳,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石結構。3開間,通面闊15.6米、進深6.6米。明間設通道,可進入第三進院。東西書房,各3開間,通面闊均為13.2米、進深5米。正殿,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石結構。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7米。建筑……[詳細]
  整董傣族傳統(tǒng)建筑群,位于江城縣整董鎮(zhèn)曼賀井、曼賀、曼亂宰三個傣族村寨。系傣族竹樓“干欄式”傳統(tǒng)民居建筑,有傣族竹樓民居、景宰塔、豐收塔、賀井塔等組成。在整個傣族傳統(tǒng)建筑群中,單體建筑為一樓一底多屋頂,穿斗式木制構架,大屋頂、低垂檐、不開窗、強通風,屋面蓋緬瓦,設“廊”和“展臺”,樓室寬敞,呈正方形,人居樓室。底室一般不筑墻設壁,四無遮攔,主要用于堆雜物,僅在院外筑墻設柵,均獨立成院。賀井塔建于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時期,中華民國十三年(建于1924年)重修。為磚石三合土砌成的四層葫蘆狀方瓶方鐘式塔。塔身高7.5米,塔剎呈葫蘆狀,塔身涂金粉,并繪有傣族民間圖案。1988年6月,江城……[詳細]
  云鶴樓大理州鶴慶云鶴樓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后毀于戰(zhàn)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鶴慶州通判署府事佟鎮(zhèn)倡導建樓,中置鐘、鼓各一,俗稱鐘鼓樓。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再重建,更名為“云鶴樓”。大理州鶴慶云鶴樓磚砌城門,上為木結構樓閣,樓高19.4米,東西寬18.6米,南北長16米,鶴慶云鶴樓下城門通道長16.7米,大理云鶴樓外觀三層重檐,內則為四層樓。四角梁柱直通屋頂,大理州鶴慶云鶴樓內四面架斗縱橫交錯,對縫對榫,外則四面出檐,飛閣,雄偉壯觀。1951年冬,大理旅游景點鶴慶縣發(fā)生強烈地震,大理州鶴慶云鶴樓僅向東北偏0.5米,近年又進行加固維修。樓頂鋪……[詳細]
  一九八師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位于騰沖縣城南端來鳳山腳小長坡上(現(xiàn)騰沖賓館內)。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四軍第198師奉調參加滇西--對日作戰(zhàn),為二十集團軍總預備隊,在攻克騰沖城及肅清高黎貢山、怒江兩岸日軍的多次大小戰(zhàn)中,官兵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陣亡團長以下官佐156名,士兵1335人,戰(zhàn)后該師在騰沖來鳳山腳下小長坡建紀念塔一座,以茲紀念參加騰沖--戰(zhàn)役陣亡將士。1988年由騰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由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呈方錐形,塔身磚砌,石砌須彌座,通高7.18米,塔身高4.52米,塔座高2.66米,塔體四……[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 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 | 中国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中文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 熟女丰满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