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興安唐家大屋位于興安縣興安鎮道冠村委八隊,年代為民國。興安唐家大屋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永福墓位于廣西欽州市欽南區沙埠鎮沙寮村委老虎頭村一座山嶺上(并非惠州城內西湖畔),系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鐘山摩崖石刻位于鐘山縣鐘山鎮城廂街鐘山公園內,年代為宋至元。小鐘山上有摩崖石刻五處:包括元代至順年間石刻兩處,一處“農元帥平瑤復縣治”,另一處為“復縣巖”。明代摩崖石刻一處,為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富陽知縣徐參謹題書的“狀元峰”。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有兩處,其一為民國十年(1921年)的“中樓記”,另一處為興業縣梁存適題刻的抗日救國五言詩。五處摩崖石刻均為繁體陰刻。小鐘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小鐘山摩崖石刻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合掌石摩崖石刻位于城廂鄉白馬村南100米,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馬山東麓兩石相合如掌,俗稱合掌石。宋元符三年(1100年)富川王瑞禮重刻唐蘇口撰《隋富川列女蔣氏家西觀寺碑》于其上。刻面高0.76米,寬0.67米,刻1200余字,豎行、楷書、邊飾忍冬紋帶。蔣氏(?~607年),南朝嶺南酋帥鐘士雄之母,因勸子歸隋,封安樂縣君,傳死葬白馬山。碑文已收入正史隋書列傳。……[詳細]
  《百蠻遵道》摩崖石刻 位于英家鄉英家街尾觀音山東麓思勤江故道旁,明萬歷二十 五年(1595年)鐫刻于岸邊崖石上。刻面高90厘米,寬50厘米,正中雙線陰刻,楷書“百蠻遵 道”四個大字,字徑23厘米,上款“□□四屯秧家寺營土司□□□……”下款“萬歷歲次乙 未孟春月吉日勒石”。明代廣西瑤、壯、苗等族人民起義遍布全省,持續二百余年,波及湘、 粵鄰省。明王朝在進行軍事殘酷鎮壓的同時,極力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開辟水陸航道, 迫使各地瑤壯苗民歸順。石刻反映了這一史實,此石刻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家起義遺址位于英家鄉油榨峒村西500米白巖塘。1947年6月5日,中共桂東地下組織根據中共廣西省工委橫縣會議精神,當晚9時于白巖塘泉公廟東側全體武裝人員集中宣布起義,在吳贊之的指揮下取得了襲擊英家鄉公所開倉濟貧的勝利。泉公廟為單間小廟,已毀。1985年縣委、縣政府于英家大橋頭建筑六角形攢尖頂鋼筋水泥結構紀念亭一座,占地面積100平方米。亭內立高2米,寬1.4米紀念碑,記述起義簡介、烈士芳名,在泉公廟舊址立紀念碑、碑高1.85米、寬1.6米、厚0.7米。……[詳細]
  會仙巖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廣西崇左大新縣雷平鎮安平村完小200米的山腳一個巖洞里。總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會仙巖創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巖洞內原來塑造有塑像,石刻造像,玄天大帝、文昌帝君、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幾十尊人物造像、以及文人騷客的詩文題詞數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到粵西地區考察時路過此地曾游覽過會仙巖洞,并留下墨跡兩處,上世紀六十年代巖洞內的石刻造像、詩文慘遭毀滅。現在盡存六組石刻造像和十多篇模糊不清的石刻詩文,對研究當地的土司文化以及社會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17年被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整座會仙山巖洞為中心,向四周外延5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龍巖山摩崖石刻位于鐘山縣燕塘鎮張屋村東南,年代為清。龍巖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龍巖山摩崖石刻文物本體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獨鰲山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中平鎮良山村,年代為清。獨鰲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文相巖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大樂鎮龍屯村委龍女村,年代為清。文相巖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六祖巖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象州鎮雞沙村委黃皮溝村,年代為清。六祖巖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貴港南江古碼頭遺址位于港南區江南街道辦事處南江社區的郁江岸邊,由南江渡口石級、中山公園馳道牌坊、馳道、明清古民居群、亞魁牌坊等組成。南江古碼頭是東西流淌的郁江與南北走向的古馳道的交會點,是郁江南北兩岸過江的主要通道。碼頭石級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貴縣鄉紳羅上錦募銀一千多兩在原有土碼頭的基礎上建造而成。該石級原有石階90多級,長120多米,寬5米,坡度37°,兩邊護石砌成雙縱線,護石為青石板,每塊長60厘米、寬40厘米、厚40厘米。中間為橫鋪紅砂條石,每塊寬35厘米、厚25厘米。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北接渡口碼頭,南連南江舊大街和古馳道。該牌坊建于民國……[詳細]
  劉永福故居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永福回國后,利用回鄉省親掃墓之機,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邊境)選地擇吉日興建住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房屋占地面積約659.75平方米,建筑面積602.86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房屋寬32.5米,進深20.3米,兩層磚瓦結構。共十二間,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為廳,廳中央橫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慶”“金玉滿堂”八個大字。上下座之間中央為天井,天井兩則樓附房。同年十一月,劉永福返欽州,購得板桂街莫姓舊宅,籌建晚年住宅“三宣堂”,決定于欽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為回鄉省親掃墓臨時住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春,劉永福……[詳細]
  古廨古建筑群位于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古廨屯,年代為明-清。古廨古建筑群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清國欽州界”5號界碑位于東興市東興鎮中山社區口岸大樓南側距北侖河約20米,年代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大清國欽州界”5號界碑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界碑四周護欄為基線,向北外延2米至胡志明亭景點綠化帶,向東外延2.3米至河堤路,向西外延2.9米至新華路,向南外延1米至河堤路。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同界。……[詳細]
  亮寨鼓樓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林溪村亮寨屯,年代為清同治三年(1864年)。亮寨鼓樓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文秀駐村扶貧工作舊址位于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年代為現代。黃文秀駐村扶貧工作舊址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蓮塘劉氏將軍第位于武宣縣東鄉鎮下蓮塘村,年代為清。下蓮塘劉氏將軍第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那硯山巖畫位于天等縣天等鎮榮華村,年代為宋至明。那硯山巖畫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那羊山巖畫位于天等縣天等鎮榮華村,年代為明。那羊山巖畫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亚洲影院色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不卡v免 | 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