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舜廟 時間為現代。位于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舜源峰下。此為祭祀舜帝之大型建筑物。 廟原在九嶷大陽溪,唐僖宗時(874—888)徙建于九嶷玉琯巖前,明洪武四年(1371)遷入現址。明清兩代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遇大祭,朝廷欽差祀官持詔至。廟屢經修葺。明徐霞客在《楚游日記》中謂:“陵有二大樹夾道,若為雙闕然,其大俱四人圍。廟僧呼為珠樹,……由二珠樹中入,有屋三楹,再上一楹。上楹額云‘舞于遺化’,有虞帝牌位,下三楹額云‘虞帝寢殿’,列五、六碑,俱世廟、神廟二朝之間者。”現存殿宇為清末及民國31年(……[詳細]
  鳳凰寺——張學良囚禁地舊址位于懷化市沅陵縣城東沅水南岸鳳凰山森林公園內。1938年10月,因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被蔣介石囚禁的張學良將軍,被秘密從郴州蘇仙嶺輾轉押送到沅陵,幽禁于鳳凰山鳳凰寺內,直到翌年12月轉押貴州修文。山上遺留有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曾活動過的放生池、釣魚臺、網球場、防空洞、船亭子等場所和實物,寺內建有張學良將軍陳列館,收藏了張學良將軍一生中珍貴的照片和用過的文物。張學良將軍在囚禁他的居室送子殿有題壁詩《自感遺憾作》一首:“萬里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鬃發漸漸老,惟有春……[詳細]
  南禪灣晉墓群位于黃山頭鎮,其中最富盛名的莫過于位于墓群西側的劉弘墓,該墓距今約2000年,占地面積15000米。該墓是已發掘的西晉高級貴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墓葬之一。劉弘墓的發掘還是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劉弘,西晉名將,字和季,沛國相人,生于公元236年,于公元306年病逝于湖北襄陽軍中,享年70歲。爵封宣成公,歷任荊州刺史,鎮南將軍,車騎大將軍等職。葬于湘鄂兩省交界處的安鄉黃山頭主峰東南麓的南禪灣。1991年4月經省文物部門批準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發掘出文物78……[詳細]
  每當夕陽西下,沐浴在彩霞余輝中的常德城“滿城盡帶黃金甲”,唯獨抗戰時期幸存的幾座水泥碉堡呈現血染的風采。它鐫刻有中國軍人與常德民眾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記。它是無字的豐碑,因而特別令人矚目。高山街口碉堡它位于現在的人民路清真第一春賓館的東側。解放前這里是同華金號,解放初是汽車貨運站。高山街口的碉堡比較隱蔽,高度不足0.8米。它上面是個木質的“交通崗亭”。碉堡乍看像崗亭下面的臺基。這座碉堡靠近地面有三個射擊孔。一個對著東面的城門口,一個對著西面的下南門十字街,還有一個正好對著高山街。碉堡……[詳細]
  三絕碑時代為北宋。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嶺下白鹿洞石壁上,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摩崖歷來有“三絕碑”之譽。摩崖寬50厘米,高30厘米。詞為秦觀作,米芾書,11行,每行8字,行書。下截為南宋咸淳二年(1266)郴州守鄒恭跋,13行,每行10字,正書,說明刻此詞的始末。現建有護碑亭,石刻字跡清晰。鄒恭跋文摘錄如下:“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殘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少游詞,東坡居士愛之,云:“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詳細]
  龍窖山遺址位于臨湘市東部龍源鄉,距市區37公里,是瑤族同胞稱之為理想家園的“千家洞”。關于瑤胞居岳州境內,首見于唐代《元和郡縣圖志》:“潭州,春秋時黔中郡地,楚之南境……自漢至晉并屬荊州,(晉)懷帝分荊湘中諸郡置湘州,南以五嶺為界,北以洞庭湖為界。漢晉以來亦為重鎮。今按其俗,雜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其次是范致明《岳陽風土記》:“龍窖山在(臨湘)縣東南,按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蓋山徭人也。”再是……[詳細]
  義海寺坐落于安仁縣關王鎮趙源村大湖山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文化叢林寺院,由著名的奇峰和尚興建。現寺中主持為釋明緣法師。據史書和碑文記載,康熙辛卯年,祖源和尚重修過齋堂;在清朝乾隆年間,曾有禪房百余間,不包括掛單的游僧在內,常住僧尼就達50余眾,由此可見其規模之盛大,歷史之悠久。義海寺位于羅霄山余脈大湖仙北麓山腰,是安仁縣境內最富神話色彩、擁有最長佛教歷史、安歇最多得道高僧的佛教圣地。大湖仙位于安仁縣關王鎮與永興縣龍形市交界處,其主峰海拔1280米,義海寺所在地海拔710米。佛教界盛傳,方圓五百里……[詳細]
  “庹家崗”顧名思義,就是庹姓人家居住的山崗,安鄉的庹姓人家最初由外地遷入在此休養生息。而中國“庹”姓的人數不多,百家姓沒有這個姓氏,在全國排序300名之后,因此,在這個地方開始命名遺址時還誤稱“度家崗”。庹家崗遺址位于安鄉縣安障鄉遵保村三組,屬古縣城范圍,與縣城地望一致。附近一帶有獅子山、會子崗、黃山崗、羅井崗等。主區堆積面積為2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形狀,遺址高出周圍田地1-1.2米,文化堆積約2米厚,保護范圍外延5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0’04.3”北緯29°25’58.3”,海拔高程3……[詳細]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位于資江南岸龜臺山下,聳立在益陽三橋左邊,是一座七層花崗石寶塔。斗魁塔與江北三臺洲上的三臺塔,隔江對峙,遙相呼望。古人在資江兩岸,縣城東門之前修建兩座寶塔,其含義有二,一是鎖龍鎮妖,據說每到春夏之交,大雨連降,資水里一條發怒的黃龍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興風作浪,淹沒兩岸田土,危害兩岸人民,人們在江邊建寶塔,希冀能鎮河妖鎖黃龍。二是在縣城東門之外,建一對寶塔站崗,以構成一道威武雄壯的縣門,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陽古城的“威武”。龜臺山下的寶塔……[詳細]
  “六房院”位于冷水江市三尖鎮新屋村,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房院是我市一處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晚清典型的鄉村庭院,其主體建筑及整體結構基本完整。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筑風格在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石件雕刻非常精美,檐下壁畫至今鮮艷奪目,栩栩如生。這是一處很值得保護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的村居院落。對研究我市晚清時期的風土人情和民間建筑特色都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六房院”距今大概已有160多年。宅子的主人姓鄒,之所以叫“六房院”,是因為他們家有八兄弟,舊時,兄弟……[詳細]
  林源寨門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鋪口鄉林源村境內。寨門由上寨門、中寨門、下寨門構成,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林源團寨巷道縱橫,分五縱二橫排列,族人分上寨雙鼓門、中寨桂花門、下寨獅子門三門族居。團寨中現存水塘、水井、石板路、土地廟、清代窨子屋、乾隆五年修路碑以及一些殘存的團寨古圍墻等遺跡。寨門是村民的公共文化廣場,也是村民議款、議事、開會、休閑、乘涼的地方。村民十分愛護村寨,歷史上三個寨門連著圍墻,將團寨圍在其中,既安全又集中,顯示出團結、端莊、古樸的氣息。林源寨門歷經四百多年歷史和多次維修,其建筑形態和……[詳細]
  五馬坊牧師樓位于益陽市資陽區沿江東路南門口社區城內辦事處。東經112°20’80.4″,北緯28°35’41.1″;海拔46M。其南臨資江,緊靠益陽故城南城墻,與信義大學教舍建筑群隔江相望,北距五一東路僅20米,東西原為老城區民房,現已拆除。牧師樓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牧師原明道和益陽教徒劉復生修建。該樓坐南朝北,平面呈T形,東西長18.7米,南北寬14.3米,通高14.3米,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單檐懸山頂,磚木抬梁結構,屋頂上蓋綠釉琉璃筒瓦。整棟樓面闊六間,分東西兩半,……[詳細]
  塔臥湘鄂川黔省委黨校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原涂家大屋。舊址為三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540平方米,正屋坐東朝西。教室和宿舍設在西廂房,東廂房放置一些通訊器材,又稱無線電分臺。舊址系任弼時、王恩茂等同志辦公地點和住處,也是根據地區、鄉政權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學員學習的場所。1934年12月,為了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培養黨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臥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黨校,省委委員張子意兼任校長,王恩茂任教務處處長。教員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學員是軍政干部和蘇區縣、區……[詳細]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農工會舊址位于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白果村大屋組。1923年4月,中共湘區委員會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開展農民運動的號召,充分利用湖南軍閥趙恒惕與譚延闿之間的矛盾,特派遣劉東軒回岳北開展農民運動。劉東軒回到岳北后,秘密進行串聯發動,很快發展了彭桂峰、楊仕潤、李甘林等一批積極分子。不久,中共湘區委員會又派遣謝懷德回岳北,進一步加強岳北地區農運工作的領導力量。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區的農運工作不斷取得進展。劉東軒、謝懷德等馬上將秘密的岳北農民俱樂部,公開地從祥吉興飯店點搬到堰腦頭劉……[詳細]
  羅哲烈士墓位于株洲市天元區馬家河鎮高塘社區。墓冢朝西偏南,三沙土筑成,底徑2.3米,堆高0.5米,墓圍上方豎漢白玉石碑3塊,邊框與碑頂飾花崗巖,總高2米。正中墓碑陰刻毛澤東主席手書“羅哲烈士之墓”,兩旁為墓志,記載烈士生平事跡。羅哲,字以恒,馬家河打板塘人,早期中共黨員。1902年9月16日出生在一戶普通農家。16歲時考取長沙高等工業學校。在此期間,他成長為-中的積極分子和骨干力量,并由此和毛澤東相交。1922年,羅哲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學校。讀書期間,他積極參加了“五卅”運動、“三一八”運動,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综合精品专区 |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