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侯材驥故居位于縣城東南方30公里處,依山傍水而建,屬典型的湘南大戶人家建筑,雕梁畫棟,木格花窗,“疊梁式”構架體系,結構復雜而華美。整棟占地面積18000余平方米。一進三廳,分前廳、中廳、后廳,每廳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設側門相連,兩廂房與整棟三廳呈“十”字形布局,廂房前均設有一眼兩畝左右的魚塘,朝向為座北朝南,正廳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畝,攸洋河橫貫其中,視野開闊。侯材驥故居所在村,叫萬田村,該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溫42°以上熱水塘。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宜居最理想的……[詳細]
  九龍巖石刻位于東安縣蘆洪市鎮東一公里的九龍巖,有北宋至清各種名人石刻43方,宋刻達30方。最早的一方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太年所題,距今已1100多年,記載了鎮壓農民起義(“平將寇”)和“蘆洪置司”的重大史實,對研究東安政史和建置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史價值。北宋著名文學家、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王安石變法主要參與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經學大師胡寅以及眾多官宦、文人、儒僧幕名尋訪,為詩為文,題刻留名,盛極一時,成就了九龍巖石刻。宋景佑初(1034),僧人元……[詳細]
  衡山縣農民運動紀念館位于衡山縣開云鎮沿江大道9號。衡山縣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篷勃興起的農民運動,在全省、甚至全國,頗負盛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23年4月,毛澤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派遣劉東軒、謝懷德回衡山開展農民運動。9月16日,衡山岳北地區成立了岳北農工會。這是湖南第一個農會組織,是全國第三個農會組織。它是湖南農民運動的旗幟,為湖南省和全國以后的農民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寶貴經驗。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衡山縣農民運動迅猛發展。1926年4月,衡山就有多個秘密農民協會在活動。北……[詳細]
  君山青磚窯(君山明代南京都城城墻磚官窯遺址)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許市鎮,是明代洪武年間營造南京都城時朝廷欽定的燒制都城城墻磚的窯址群。君山青磚窯共發現42處遺跡點,分布在橫垱湖東北岸與白浪湖西南岸的二、三級臺地。多為饅頭形、鵝蛋形兩種型制,窯體有火塘、煙道、窯床等。發現的城墻磚均制作規范、精細,表面平整光滑,色澤青亮,規格尺寸不盡一致。磚銘皆模印于磚的一側或兩側,內容主要為負責監制的地方長官、燒制年代、總甲、甲首、小甲或工匠姓名等。君山青磚窯窯址目前清理發掘的5處窯址中2012JSY5(圖一)……[詳細]
  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陳列館建于1966年,是中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的附屬設施,后改為長沙市博物館。館舍為兩層磚混結構現代大型公共建筑。占地面積3591.51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門亭碩大,特色鮮明。頂部牌坊高出樓頂,由雙面對稱五層相疊的黨旗組成,外表用專門燒制的紅釉瓷磚成。牌坊中止方嵌大型青年毛澤東瓷像。舊址兩側各陳列著數門紅衣大炮,又稱紅夷(衣)大將軍炮。鑄造于清代咸豐年間,出自于長沙天心閣下的鳳凰臺。……[詳細]
  老司巖民居,湘西土家族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古丈縣紅石林鎮,建于清代,為湘西保存較完好的土家族古代民居群落。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2-31。老司巖是酉水岸邊廢棄的一個古鎮,其村寨為湘西保存較為完整的土家族明清時期的古代民居群落,昔為老司城通往外地的重要水碼頭,曾經有一度的繁榮時期。遺存有三華里長的石板路古街道、清代古井、店鋪、3座四合院、花園、私塾,及清咸豐年間修建的伏波宮、石碑等。另有許多古代民俗文物,如紡車、米升、碓磨、桐油燈、三滴水床、箱柜等。其建……[詳細]
  湖南自修大學舊址位于長沙市開福區中山路74號,是原船山學社社址。湖南自修大學舊址始建于1875年,最早為曾國藩祠,1914年劉蔚廬(人熙)聯合社會進步人士,在祠堂創辦船山學社,以研究和發揚王船山的思想。1921年7月,毛澤東、何叔衡代表湖南早期黨組織出席中共一大回到長沙后,在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同時,為了培養黨的干部和掩護革命活動,于同年8月利用船山學社的社址和經費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賀民范任校長,毛澤東任教務長。湖南自修大學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所培養干部的學校,毛澤東、何叔衡、李達、李維漢、夏曦、夏……[詳細]
  泉交河鎮屬益陽市赫山區較大一個鄉鎮,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并組成。據史料記載,這里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始建于唐,初為洞庭豐水期湖邊柴米小集。明朝中葉,稱泉交市,清代發展為益陽縣最大的魚米集市,有“千豬百羊萬擔米,揚帆漢口一早起”的“小揚州”之稱。這里人文薈萃,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娘的家鄉。奎星塔位于泉交河鎮下節街,始建于清(1828年),為湘軍領袖胡林翼之父胡達源創建。西距泉交河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橋300米……[詳細]
  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這是一棟已有百余年歷史的清晚期建筑,分為前后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左右配以11間古色古香的廂房,給人一種精巧秀麗的感覺。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飛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實的墻體融為一體,顯得十分協調,蒼老陳舊的板壁和剝蝕脫落的門窗,顯示出房屋的陳舊與古老。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曾任清貴州提督的沈從文祖父沈宏……[詳細]
  塔臥湘鄂川黔省革委會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中心原雷家老屋。舊址為四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1480平方米,周圍砌有卵石圍墻。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開間,中為堂屋。廂房為三柱四棋,四開間。大門與堂屋相對,兩側為糧倉。院內為賀龍、夏曦、陳希云等領導的辦公地點和住處。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邊臨時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于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同年12月10日遷至永順縣塔臥,機關設在塔臥雷家老屋。省革委會主席賀龍,副主席夏曦、朱長清,秘書長張啟龍。內設勞動部,部長朱長清;……[詳細]
  毛澤東主持首次“支部建在連上”舊址(葉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水南村。1927年9月底,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提出將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為進一步加強連隊黨的建設,毛澤東多次要求各連黨代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發展一批工農骨干分子入黨。在離開三灣的行軍路上,毛澤東利用休息時間,找戰士談心,進行共產主義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從中發現、考察、培養了一批建黨積極分子。部隊到達酃縣水口后,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各連黨代表也在戰士中發現、培養了不少工農出身的積極分子,毛澤東感到在戰士中發展黨員的條件已經……[詳細]
  黃公略故居位于湘潭市湘鄉市中沙鎮朝陽村2組高木沖。此處群山環抱,蒼松勁柏,青山綠水。故居坐西北朝東南,面積528平方米,系一棟刀字形平房,磚木結構,土墻青瓦懸山頂,正堂一排有房屋10間,東側面橫屋進門有一天井,底下房屋三間,中用格扇門隔開,第二、三間上有木板樓房,為黃公略父親教私塾的教室。故居南面走廊有八根石木結構和圓柱支撐,屋前有草坪、池塘,環境優雅舒適,屬典型的湘中民宅。1898年,黃公略就誕生在這里。黃公略,原名家杞,字漢魂。1913年在雙峰高等小學校時,自改名石,號公略。1915年投筆從……[詳細]
  岳麓山忠烈祠位于長沙市岳麓區岳麓山赫石坡,今湖南師范大學校區內。忠烈祠原是紀念岳飛的岳王廟。抗戰時期,湖南作為抗戰主要戰場,先后有近10萬民眾參加抗日游擊隊和自衛隊,有100萬民眾直接支援守軍作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中,30多萬將士獻出了生命。國民政府第10集團軍總指揮、第4路軍總司令劉建緒為紀念和祭祀第4路軍抗日陣亡將士于1939年進行改建,稱為第4路軍陣亡將士麓山忠烈祠。第4路軍系在1929年春蔣桂戰爭中產生的湖南地方部隊。九一八事變后,第4路軍將領聯名通電請纓抗日,19……[詳細]
  武岡文廟位于武岡市都梁路市文化館內,據清光緒二年(1876)《武岡志·藝文志》載:武岡文廟始建于北宋崇寧五年(1106),由武岡學正陳沂實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門外(今市藥材公司內);南宋紹興八年(1138)遷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軍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陸世良重修。元末毀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順元年(1457),巡撫王儉、總兵李震、巡按御史龔謙、布政使岳陵、學正陶永等捐資重修,并增建明倫堂、泮池及新塑賢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鄭……[詳細]
  熊希齡故居位于鳳凰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故居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環境幽靜安謐,建筑古老質樸,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寬坪。進入宅門,左側是一個約十平方米寬的前室,又稱會客室,天井東側為專門的柴房,內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裝置,充分顯示了這家主人當時勤儉持家的良好風范。熊希齡小時最喜歡到這間柴房里走玩,并經常學習推磨和沖碓的技術,從小就培養出了一種悉心體察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aⅴ免费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理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