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路易·艾黎舊居位于洪湖市新堤解放街中段。路易·艾黎(RewiAlly1897-1989)新西蘭國際友人。1932年元月,路易·艾黎受國際救災機構委托,將一批糧食由上海運抵洪湖災區。在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交通部屬特別支隊的樓上住宿七天。舊居建于清末,是一幢面積152平方米,面闊一間,進深二層,穿斗梁柱、磚木結構的小樓房,單檐硬山頂屋面灰布瓦。(第三批)……[詳細] |
![]() | 白螺機場位于監利縣白螺鎮紅燈村、楊林村。1940年7月至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為扼守水上交通和粵漢鐵路運輸線,在白螺鎮紅燈村、楊林山修建飛機場及配套防御軍事設施。紅燈飛機場占地面積1667萬平方米,現遺存有圓形碉堡1座、地堡4座、暗堡1座;楊林山飛機場現存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有升降跑道1條,飛機掩體5處。該機場是研究日軍侵華戰爭的重要資料。(第五批)……[詳細] |
![]() | 蛇草坪民居蛇草坪民居位于神農架林區宋洛鄉盤龍村。建于清代。分為坎上、坎下兩棟民居建筑,形制基本形同,均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坎下民居,占地面積約715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坎上民居,占地面積約715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該建筑是神農架林區現存時代最早、最完整的民居之一,是研究當地傳統建筑的范例。(第五批)……[詳細] |
![]() | 錢崗陜山會館位于棗陽市新市鎮錢崗。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年間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35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現存后殿及兩側偏房。后殿面闊三間11.4米,進深一間6米,抬梁式構架,單檐硬山灰筒瓦頂;偏房直接搭建于大殿兩側,形制結構與后殿基本相同,面闊三間7.7米,進深一間6米。這里曾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黃火青同志早期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第五批)……[詳細] |
![]() | 樟腦洞遺址位于房縣龍灘鄉青陽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穴生成于下寒武系天河板組灰巖中,在樟腦河東岸,高出河水面約8米。洞口高5米、寬5·5米,洞內面積約35平方米。1986年發掘,出土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2000余件;伴生動物化石有大熊貓、劍齒象、梅氏犀、巨貘、蘇門羚、鹿、羊等13種,分屬5個目,屬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第三批)……[詳細] |
![]() | 城塘城遺址位于鄂州市葛店鎮白滸鎮村東南700米,隋代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80米,東西寬約315米。東、南、西三面夯筑城垣,北面以觀音山為屏障。城垣寬2-4·2米,殘高0·5-2·5米。城內東南部曾暴露出土井和隋代磚室墓。據清《武昌縣志》載,隋初縣令羲士暄奉命修筑此城,開皇九年(613年)城廢。(第三批)……[詳細] |
![]() | 登瀛室及登瀛墓位于浠水縣綠楊鄉牛頭沖村。登瀛室建于民國七年(1918),占地面積282.4平方米,磚木結構,仿歐式兩層住宅樓,面闊19.6米,進深9米,底層高3.9米,二層高3.18米。登瀛墓建于民國三十三年(1944),墓主生前所建,為其與兩個夫人的合葬墓,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登瀛室是研究民國初年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資料。(第五批)……[詳細] |
![]() | 鄂北手紡織訓練所舊址位于谷城縣茨河鎮下街。1939年5月設立,共舉辦三期,培訓學員200多人,發展黨員40多人,提供軍需棉紗100萬斤。1941年因國民黨逮捕黨員職工而撤銷。舊址始建于民國初年,原為康家當鋪,現存門樓、后屋和-墻等。鄂北手紡織訓練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繼湯池培訓之后又一所重要的干部培訓學校,有“鄂北的抗大”之稱。(第五批)……[詳細] |
![]() | 解河戲樓位于隨州市曾都區,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坐南朝北,建于夯土石筑臺基之上,平面呈“凸”字形,分前臺、后臺。前臺面闊5.1米,進深3.6米,單檐歇山灰瓦頂;后臺面闊三間8.2米,進深4米,單檐硬山灰瓦頂,穿斗式構架,與前臺以木板相隔。該戲樓是湖北省現存較為完整的單體戲劇表演場所,為研究湖北地方戲劇發展史提供了寶貴資料。(第五批)……[詳細] |
![]() | 均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舊址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鎮呂家河村。1931年,第一屆均縣、官山區、呂家河鄉三級蘇維埃政府設于此。舊址外墻保留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大躍進時期的標語。舊址原為泰山廟,建于清道光年間,四合院布局,兩進三開間,占地面積130平方米,磚木結構。該舊址對研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北省三級革命政權發展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第五批)……[詳細] |
![]() | 蘄春昭化寺位于蘄春縣蘄州鎮緣缺齒山。始建年代不祥,原名玄都觀。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更為今名。現存正殿,面闊五間19.9米,進深三間8.8米,單檐硬山灰瓦頂,抬梁式構架,封火山墻,石梁、柱,蓮花形柱礎。內設石雕神龕、香案,浮雕龍云圖案。存有明代石雕佛造像5件,“玄都觀”石匾一塊。該寺為明藩荊王的家廟,是研究明代皇室宗教信仰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 | 程家集民居位于監利縣程集鎮。程集鎮始建于南宋,形成于明清。街巷主次分明,呈“魚骨”型布局。沿街兩側共有店鋪110余棟。主體建筑一般面闊三間或五間,進深一間或兩間,均為硬山布瓦頂,或穿斗或抬梁式結構,前壁多為木板墻體。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程家集歷史上曾是“有商必爭”的監西重鎮,被譽為“小漢口”,是研究地域經濟發展史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 | 梁氏宗祠位于陽新縣白沙鎮黃塘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700),后歷有擴建,光緒二十三年(1898)形成現有規模。坐北朝南,因地勢建筑自前至后各進房屋依次抬高,平面略呈長方形,面闊45米、進深55米,磚木混合結構,硬山灰瓦頂,穿斗抬梁混合構架。該建筑在設計理念、選址、布局上顯現出濃厚的封建宗法制思想,研究鄂東南地區宗族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第五批)……[詳細] |
![]() | 王家祠堂位于興山縣峽口鎮建陽坪村。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布局,面闊三間13.5米,進深16.37米,由門廳、堂屋、廂房、天井組成。磚木結構,抬梁式構架,硬山青瓦頂,兩山設如意山墻。正立面采用灰塑牌樓裝飾貼面。祠內存有“王氏宗祖歷代昭穆位”碑和王氏第十一世王堯祚墓碑二通。該祠堂歷史沿革清楚,對于研究當地民俗文化發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五批)……[詳細] |
![]() | 徐海東故居位于大悟縣新城鎮江沖村徐家窯,房子為磚木結構,三間兩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海東(1900—1970),原名徐原清,湖北黃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28、25軍軍長,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故居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磚木結構。徐海東故居是其早年生活、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第五批)……[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