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旅游

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海北遺址位于今墾利縣勝坨鎮海北村村北,遺址東西長390米,南北寬225米,面積87000平方米。墾利縣海北遺址2006年4月被發現,2006年11月,經過省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館聯合勘探進行了試發掘,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經過多方考察論證考古專家一致認為,該遺址出土的陶瓷器標本數量之多、窯口之多、種類之多實屬少見,在山東地區還是首次發現,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根據出土遺物和調查勘探,專家斷定遺址的年代為宋金時期,是目前墾利縣最早一處古遺址。2011年被列入省級大遺址保護行列,根據專家建議,文物管理部門聘請了省博物館的專家現正在對該遺址進行進一步調查勘探,遺址的性質有望得到定論。 墾利縣博物館和在海……[詳細]
  曲松齡舊居位于萊州市金城鎮紅布村,原名紅布店子,舊時位于掖縣與招遠兩縣交界處的古登萊官道旁。曲松齡曾是海參崴與哈爾濱一帶顯赫一時的大商人,哈爾濱至今還保存有曲松齡曾經營過的“松光電影院”,現已確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二十年代,開明紳士曲松齡在家鄉修建了一座大型宅院,由東西并列的兩套二層樓房的四合院組成,其完整之時多達62間,面積達360多平方米。舊居建筑用料極其講究,帶有西洋建筑風格,在萊州現存的清末民國建筑中堪稱精品,歷經近百年的風雨滄桑,大部分保存至今。曲松齡舊居現保存房屋5棟,原分兩院落:東院、西院,現中間界墻已拆除。東院正屋:共5間,兩層,二層木板鋪地。面闊16.65米,進深……[詳細]
  古稱龍神祠,因龍神尊號西門大夫,也稱西門大夫祠。位于昌樂城南10公里的方山西麓山腰間,是縣內唯一保存較完好的古剎,在昌樂歷史上稱為一邑之勝。建筑分東西兩院,西院為廟宇,東院為住持、僧眾寓所,共占地約1000平方米。山門西南,門外辟有百余平方米平坦場地,尚存16塊碑碣,記錄著歷次重修方山廟的史實和有關史料。山門內,右側是東院,里有過廳,其兩側各筑一出廈、黑色小瓦覆頂的耳房。西院正中扁方形石池,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當年“內畜金魚,池畔古槐繞藤,綠竹夾道,滿院紫薇、黃楊羅列左右!笔刂虚g有一南北向石拱橋,兩側鑲有雕石欄桿,南北向石鋪甬道通向北首大殿。殿共3間,高8米,闊9.6米,深7.2米,……[詳細]
  東阿凈覺寺位于東阿縣劉集鎮皋上村東北500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阿凈覺寺始建于北宋大觀三年(1109)。明正統六年(1441)寺僧普錦重修。民國九年(1920)時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張懷芝再度擴修,并將其改為義學。東阿凈覺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05平方米 。鐘鼓樓北緊靠是東西觀音殿和地藏殿。兩殿面闊各3間,通高7.2米,券拱門窗,2根檐柱支撐,磚登頂,灰瓦覆蓋,檐枋繪花卉圖案,造型逼真。大雄寶殿位于寺院的中心,面闊5間,進深3間,4扇門,直欞窗,木結構,大殿有16立柱支撐,柱頭以額枋、平板枋相連接,柱礎為古鏡式,頂脊高起,通高約8.8米,F存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藏經樓、鐘……[詳細]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8平方公里,由五蓮山、九仙山兩景區組成,主峰海拔515.7米。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以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著稱。49峰、20洞、18瀑、16潭、5池、4澗等400余景無不透露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上天的巧妙造化。真可謂景點遍布,水水相連,生機勃勃,靈氣無限。五蓮山風景區是齊魯大地最大的野生藥庫,山東省野生杜鵑花基地,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佛教活動中心。被譽為“江北雙絕”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龍潭大峽谷和有“通天之舉”的皇家寺院--護國萬壽光明寺更是享譽大江南北。通過幾十年的開發與建設,五蓮山旅游風景區已經成為魯東南最大的生態風景區。 光……[詳細]
  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位于槐蔭區經六路緯九路38號、省物資局院內北部,是一座磚混結構帶有半地下室的現代建筑。建筑坐北面南,占地面積673平方米,地面以上為三層半,地下半層;東西長51.1米,南北中部寬15.5米,兩側寬12.4米。該建筑結構形式、立面造型、室內門窗制作、立面裝飾手法等,與20世紀30年代日本在山東境內所建造的有明確記名的現存其他建筑物基本相同,應為日式建筑。侵華日軍在濟南的細菌部隊為罪惡昭著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的孿生兄弟,番號為“1875部隊”,又稱“北支那防疫給水部”。1938年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在我市經六緯六路建立了從事細菌戰的試驗室。1942年試驗室遷至經六緯九路,即今……[詳細]
  0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以下簡稱“舊址紀念館”),坐落于青島市四方區海岸路18號,該房屋營造于1904年,磚木結構,外墻為紅色清水磚墻,蘑菇石墻基,屬德式風格的建筑。舊址紀念館全部房屋占地面積4069平方米,建筑面積840多平方米! 『0堵18號,原系青島四方機廠工人宿舍。1923年8月,0青島組成立。1923年10月,鄧恩銘被四方機廠“圣誕會”聘為秘書,將圣誕會逐步納入青島黨組織的領導之下。1924年3月,為便于開展四方機廠的工運工作,0早期0員王象午調四方機廠任職,居住在該院內9號。1925年2月,青島黨組織改稱0青島支部。其后,中國0人在此領導了四方機廠、日商紗廠工人大-,并推動形成……[詳細]
  劉垓劉氏家族墓位于鄄城縣彭樓鎮明。年代為。 2013年,劉垓劉氏家族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忠墓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彭樓鎮劉垓村西五百米處,為明弘治年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之墓。墓地現有碑刻二十四座,石獸兩對,石翁促埋于地下正在發掘,山門按原貌已經修復。劉忠,字攄誠,濮州(現鄄城縣彭樓鎮劉垓村)人。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任廣西道御史,后任職臺州,為人正直磊落,為政寬嚴適度,政績卓著,人皆悅服。當地人歸納他的政績達18條之多,朝廷以其有功升任山西右參政。時值當地連年災荒,有些青壯年聚眾山中搶掠,省臣商議發兵進剿,劉忠爭辯說:“這些人是近于饑餓,可以安撫,使……[詳細]
  曹冢漢墓位于臨邑縣德平鎮。年代為漢。 2013年,曹冢漢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曹冢漢墓東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說,古墓相傳為漢代丞相曹參的墳冢。村莊自漢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戰亂瘟疫使此處僅剩一女,永樂年間,趙有才從壽光遷來與其結為夫婦,重建家園,F在村中的趙曹兩姓是同宗。 舊《德平縣志》記載:“曹家冢亦稱帝王冢,在縣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詳何代。 ”現在墓臺周長約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滿是高高低低的雜樹,春夏之際開滿五彩繽紛的花朵,秋天里紅瑪瑙般的酸棗綴滿枝頭,堪稱古邑一景。 曹冢古墓考定為漢代,還未能認證是否為曹參……[詳細]
  孟氏古樓位于章丘區刁鎮舊西村,為清代晚期著名大商人孟洛川孟氏家族所建。文物構成為南、北兩座二層建筑。保護范圍:北至北樓后墻基向北1米處,南至南樓南墻基向南1米處,東至南樓東1米處,西至南、北樓西墻連線向西1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孟氏古樓存留至今的是兩棟二層文物建筑和一棟單層建筑,稱南樓和北樓。南樓為尖山式硬山頂二層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椽,通面闊13.75米,通進深4.96米,建筑檐高6.72米,建筑面積136.40平方米。仰瓦合瓦屋面,正脊為花瓦脊,正脊兩端以青磚壘砌收尾,略升起,披水排山。前后檐出飛椽,檐頭釘連檐瓦口,之后鋪設望磚。木構架為五檁抬梁式,墻內砌筑磚柱支撐,室內凈跨3.……[詳細]
  館陶路是市北區老建筑集中的地帶,是一條老街道。館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縣路,與上海路、寧波路、廣東路垂直相交,總長度1000余米。館陶路初建于1899年,因為靠近海關、后海碼頭和大港火車站,德國市政當局將此規劃為“洋行區”,各國的許多駐青機構最初也是先到這里。20世紀的頭十年內,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多家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紛紛來此設立。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已經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影響著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館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時有50多家,多為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丹麥、比利時、葡萄牙等國大公司的分支機構。館陶路現有歷史建筑25座,占現有建筑總量的71%。……[詳細]
  明代戚繼光抗倭時設置的軍寨,分大、小二寨。均黃土夯土寨墻。大寨建于山崗上,方形,邊長230米,地表有磚塊、瓦片暴露,內設狼煙臺一個,底部直徑約20米,殘高約12米;寨墻殘高1—6米,四面各置一城門。大寨南90米設置一小寨,長64米、寬55米、墻厚約11米,殘高0.5—1米,城門南向,基本完好。據考查,此寨設大、小兩寨。大寨建在山崗上,呈方形,邊長約230米,殘高1—6米不等,寨墻用土夯成。寨內四面各置一寨門,門寬約5米左右。據調查,各寨門原為磚砌圓拱形門,后期被全部拆走用作建房,現已無存。在軍寨內的東南部設有烽火臺(煙墩),底部直徑約20米,殘高約7米。煙墩向北約26米有一東西向土墻,殘高約1……[詳細]
  位于博山區城東村17號院內。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為其曾祖父趙振業所創,原是一處有三進院落,建房50余間,占地1362平方米的仕宦家園,現已全部辟為居民住宅,故居大門坐北朝南、懸山頂,前后均有斗拱,各有4根抱柱支撐,面闊3間11.2米,進深1間7.1米。石基磚墻,木架結構,東西各有配房1間,門前兩側,原有石獅1對,現已無存。故居大門坐北朝南、懸山頂,前后均有斗拱,各有4根抱柱支撐,面闊3間11.2米,進深1間7.1米。石基磚墻,木架結構。東西各有配房1間,門前兩側,原有石獅1對,現已無存。大門內即故居的前院,面積260平方米,正中原有3間大廳,名曰“寶菌堂”,系會客之地。中院長14米,寬11.3……[詳細]
  畢自嚴故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內,歷史上為淄川縣轄地,1970年劃歸周村區,是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占地總面積近25畝,由畢自嚴始建于明萬歷、天啟、崇禎朝,后由其次子畢際友于清康熙中葉續建完成,為一以前照壁、獅子大門、二門、過廳、五層家眷樓、霞綺軒、石隱園大門為中軸線,附帶東西倆跨院,前五進十三院居住,后為私家花園的明代風格建筑園林。1984年,以“振衣閣”為名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以“畢自嚴故居”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已恢復“綽然堂”、“振衣閣”、“萬卷樓”、家廟,并挪修“獅子大門”,辟為“蒲松齡書館”對外開放。清中葉后,畢氏逐漸敗落,其后裔散居園內,……[詳細]
  潘家莊遺址位于乳山市白沙灘鎮潘家莊村南500米處的一座山崗西坡上,東南約500米處有一條小河,一條南北向小路從遺址西部穿過。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約11萬平方米,是1977年8月文物調查時發現的。1979年11月,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煙臺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乳山縣圖書館又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復查。2009年12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又進行復查,采集了部分標本。從采集的標本分析,該遺址主要是一處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遺存,并有少量的岳石文化遺物。目前,遺址整體保存完好。據調查,該遺址因歷年平整土地在遺址西部曾挖去1米左右的土,暴露出文化堆積層,文化層厚約0.20~0.50米左右,……[詳細]
  小管村遺址位于乳山市區西南13公里的乳山寨鎮小管村村東約1000米的“柳樹塂”處,下海灣河繞遺址東側南流入海,一條村級路橫穿遺址南部。遺址現存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遺址原是高丘,20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將高丘夷為平地,使遺址中部被挖去近1米深的土,其余部分保存尚好,文化層堆積一般厚約1—2米。該遺址是1978年3月文物調查時發現的,2009年3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又進行過復查,曾采集過部分標本。1979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煙臺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曾在此做過調查,同年北京大學考古實習隊在遺址北部進行過試掘。1983年秋,北……[詳細]
  忠親王祠位于淄博市淄川區般陽街道。年代為清。2013年,忠親王祠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忠親王祠坐落在山東淄川城里大街185號,坐北朝南,清代建筑風格。兩進院落,雕梁畫棟,碑刻花廊,苗木繁盛,占地面積585平米,是清廷為紀念晚清名將僧格林沁建造的。僧格林沁在淄川鎮壓劉德培農民起義軍為清立有戰功,死后,清廷慈禧太后特命在其戰斗過的淄川建立忠親王祠以示紀念。忠親王祠,又稱王爺廟、僧爺廟,坐北朝南,以原韓忠烈公祠及張、沈二公祠舊址建造,創建于清同治四年,原建筑為三進院落和后花園。正殿3間,東西兩疣各3間,大門、二門各3間,二門外東西官廳各3間,道房2間,廚房2間。正殿供忠……[詳細]
  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緯六路27號。始建于1919年,坐西面東,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前后兩座建筑,沿街主體建筑為營業、辦公等,磚石木結構大瓦頂,東西深12.6米,南北闊23.3米,建筑面積454平方米,主體兩層,局部三層(抬高的0-層)。平面呈凹字形,在凹進去的中間部分又突出去一個單層的門廊。門廊兩側的一層是連續的半圓券柱廊,白色的圓柱。二層為扁平拱形窗口,窗上以有較復雜的線腳的檐口女兒墻作為東立面頂部的結束。屋頂為有弧線形老虎窗的紅瓦坡屋面。南、北、西幾個墻面的設計手法與東立面的手法相似,但略有所簡化。該建筑裝飾的重點是東入口,高大的石基座上立著兩根尺度超常的圓形白色石柱,柱子短而精,柱頭、柱基……[詳細]
  鄭玄墓與鄭公祠是省級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位于高密市雙羊鎮后店村西。鄭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市人,為漢尚書仆射鄭崇八世孫,東漢經學大師、大司農。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之后,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注疏,潛心著述。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鄭公墓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紹命其子袁譚逼鄭玄隨軍,行至今河北大名東病……[詳細]
  南陳遺址位于茌平縣杜郎口鎮南陳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現,表面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龍山至漢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和聊城地區文化局、茌平縣圖書館聯合對南陳遺址進行發掘。該遺址面積近8萬平方米,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厚約2.5—3.2米,延續時間較長,從龍山一直延續到漢,其中以龍山文化最為典型,出土了大量石、骨、蚌器,主要有石斧、石刀、骨鑿、角錐、蚌鐮等,陶器以夾砂灰陶居多,其次為泥質陶黑、灰陶,有少量紅、褐陶,蛋殼陶偶有發現,厚度在0.1厘米,代表器物為深腹罐、甕、大口罐、盆、碗、杯、器蓋。另外還有商周、戰國、漢代的遺存。南陳遺址位置十分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一区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尤物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