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臺縣柳池鎮“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近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省內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三臺縣文管部門介紹,該學習室目前是綿陽市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文物。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三臺縣文物管理所在本縣柳池鎮清溪村土橋溝發現一處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該處文物坐東向西,為一處民國時期的土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現存正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7.6米,進深7米。8月16日,記者在“毛主席著作學習室”現場采訪時,清溪村原村主任周大鵬介紹說,該處遺跡為解放前當地大地主鄧大原的住宅,解放后分給貧農劉開云等幾戶村民居住。陪同記者采訪的柳池鎮黨委副書記蔡愛瓊告訴記者,“關于文革的……[詳細] |
![]() | 琴泉寺位于三臺縣潼川鎮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隋,于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圣寺,因寺后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歷時已稱琴泉寺。從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閣,其布局嚴謹,宏偉精致,莊重典雅。現存建筑為清代和民國所建,主體建筑由座西北朝東南的并排雙四合院相連而成,布局特別,處于歷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廂房。整個建筑面積1602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觀音殿。面闊三間14米,進深六間12.1米,建筑面積168.4平方米;前殿,帶山門,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闊五間18.9……[詳細] |
![]() | 玉皇廟位于綿陽市三臺縣建平鎮場鎮內,西距梓州古城22公里,緊鄰原101國道(唐巴公路)三臺至中江縣的大路上,占地4120平方米,古建筑工程布局因地制宜,構思巧妙,由坐東北朝西南三重四合院相連而成,包括天王殿、玉皇殿、觀音殿,且在同一中軸線上,明清戲樓兼為山門,偏離于中軸,充分融合于周邊環境,完美無缺的川西平原古典民居建筑,與非常傳統的道佛寺廟文化融為一體,總體建筑布局獨特,結構嚴謹。該建筑始建于明朝中葉,重建于清乾隆王朝和民國初年,單體建筑均有確切紀年。該工程遵循“道法自然、水潤天府”的理念,單體建筑的逐層抬升、巧妙布局,得到了充分展示。工程布局協調、美觀,是四川省寺廟建筑中的獨特精品,明朝末……[詳細] |
![]() | 三臺縣城東山公園有一座東塔,與它相對的亭子梁上有一座北塔。關于這兩座塔子,當地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仙女來到人間,她們是兩姊妹,都很美麗,也很善良。姊妹倆四處游玩,飽嘗了人間的歡樂與幸福。有一天,她們走著走著,便打起,-來,兩姊妹都發誓自己永世不嫁人,要把一生用來為人們做好事。為了表明自己的心跡,決心各自修一座塔子。時間從天黑時開工雞叫時完工。兩姊妹就這樣說定了。天黑了妹妹往北邊走,姐姐往東邊走。各自去準備動工修建。姐姐走得口干舌燥,來到東山寺廟喝水,觀音娘娘看見了她那疲倦的樣子,便問她為什么累成這樣,姐姐告訴了觀音娘娘,得到了她的指點,叫她到山上草坪去修。姐姐照……[詳細] |
![]() | 三臺有幾座廣東館,劉營鎮廣東館卻保存得最完整。山墻,筒瓦、滴水、泥雕、大木作結構,小木作結構、石刻、廊道、臺階。都是那么的令人驚嘆!在沒有水泥的日子里,當年的能工巧匠,挖空心思,創造性的設計一種種建筑方法。古建筑的最大特點,把藝術性隔入到建筑中,讓人賞心悅目。公元211年,劉備為謀取西川,曾親率軍師龐統和黃忠、關平、魏延、劉峰等大將及5萬大軍溯長江而上,至江州(今重慶)轉入墊江水(今嘉陵江),再溯涪水經郪縣平陽鄉(今三臺縣城)和今三臺縣劉營鎮等地抵達涪縣(今綿陽市涪城區)。在葭萌關(今廣元市昭化縣)與劉璋正式相拒后,劉備又帶上自已的兵馬從涪江返回,在劉營鎮石鼓壩、大圍壩扎下大營。劉營因此而得名……[詳細] |
![]() | 平基寺年代:清2019年,平基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常樂寺年代:清2019年,常樂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帝主廟年代:清2019年,三臺帝主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秦家橋年代:清2019年,秦家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柳池九龍橋年代:清2019年,柳池九龍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藍家宅年代:清2019年,藍家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