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華蘅芳故居
  華蘅芳故居位于北倉河北岸進步街,總占地面積4842.79平方米,建筑面積3177.89平方米。原有七進,現存墻門間、小廳、敦惠堂、前廳、堂屋、正廳。原為清早期建筑,太平天國年間大部分毀于戰火,后由華蘅芳之父華翼綸重建。華蘅芳(1833-1902)近代杰出科學家、數學字、翻譯家,洋務運動的實踐者,我國近代科學的先行者和傳播者。字若汀,無錫蕩口鎮人。1865年,上海創設江南制造總局,他多所籌劃。在翻譯館開設后,他負責譯述數學、地質學等書籍。先后在上海格致書院、湖北自強書院和兩湖書院任主講20年,造就數學人才甚多。他曾與徐壽合作,于1865年制造了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第一艘軍艦,又自制氫氣球。著有《行素軒算學》等6種共23卷,論理深入淺出,注重實例實證。并譯有《代數術》、《微積溯源》、《三角……[詳細]
張云鵬故居
  張云鵬故居緊挨五柳堂,占地近600平方米,建于光緒年間,前后四進九間,四周圍墻,正門朝南。進門見小池,左首為雅室,內置古物字畫,右進回廊與后院相連,后院有半亭、亭臺、月亮門等建筑。主建筑面闊三間,磚木結構,雕花門窗,花園內置元寶石、八仙門墩、雙龍戲珠條石、石桌、石凳、假山等,種植花草樹木數十種,如紫藤、爬山虎、翠竹、臘梅、桂花、月季、黃楊等。尤其是一棵百年香圓樹與古井形成“橘井流香”意境以及一個半亭與芭蕉構成的“聽蕉小筑”景觀,格外地引人入勝。進入這座老宅,給人一種曲徑通幽、小巧玲瓏、雅致含蓄,文化底蘊深厚的感覺。張云鵬(1900—1958),又名翼元,鎮江名醫,出生于中醫世家,1923年加入中央國醫館醫學改進會,著有《溫病辯證十三篇》等著作。張云鵬故居一直由其后人進行維修和保護,2000年……[詳細]
303、同松藥店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松藥店
  同松藥店寶應同松藥店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鎮學墩社區南大街54號,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藥房后面增筑了藥材加工間。現存店鋪和藥材加工間共三櫟房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建筑面積247平方米。藥店店鋪坐西朝東,前后兩進,均為上下兩層樓房,中有過廊相連。第一進面闊四間,進深七檁,硬山頂,屋面小瓦,室內梁架穩固,一樓鋪闥門已改成玻璃門,室內裝修;二樓雕花格扇門窗保存完整,門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內木地板等完好。第二進面闊四間,進深五檁,硬山頂,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內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完好,惜一樓也已裝修,后山墻南端有福祠痕跡。藥材加工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面闊六間,進深七檁,室內梁柱較粗,木樓梯、樓上木地板等保存完好,惜前墻大部分改動,砌……[詳細]
郭村戰斗指揮部舊址
  郭村戰斗指揮部舊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鎮塘頭村花園組于氏姊妹樓。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據陳毅的指示,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機關及主力0團,新六團和留在江南的“挺縱”二團沖破重重-,渡江北上,到達江都縣塘頭地區,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劉炎、鐘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頭、郭村的新四軍7000余人,整編為3個縱隊和1個獨立支隊。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實際情況,決定東進黃橋地區。7月25日,陳毅、粟裕率3個縱隊從郭村塘頭出發,東進黃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設在于氏姊妹樓內,于氏姊妹樓原為清光緒12年(1886)進士官知府,翰林于齊慶府邸。解放后此處是歷屆區鄉政權所在地。1986年……[詳細]
305、宿遷烈士陵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宿遷烈士陵園
  宿遷烈士陵園位于宿遷市幸福路中心廣場。宿北大戰是解放戰爭初期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會合后的對敵第一仗,戰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遷北部發起,19日結束。我軍遵照“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集中24個團的兵力,與國民黨整編第69師、第11師展開激戰,全殲第69師,重創第11師,共殲滅和俘虜敵軍2.1萬余人。敵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副師長饒少偉、參謀長張東彝被俘。宿北大戰是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大打殲滅戰的一個光輝范例,以殲滅國民黨一個整編師的戰績載入解放戰爭史冊。陵園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宿北大戰紀念館、宿北大戰簡介碑亭、朱瑞將軍碑亭、馬侖烈士碑亭、少年英雄韓余娟雕塑以及抗日烈士碑等;宿北大戰紀念館……[詳細]
306、尚志堂吳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志堂吳宅
  尚志堂吳宅位于城區西北街,坐北朝南,三路四進。東為正路,現第二進為大廳,面闊三間13米,進深九檁13米。扁作大梁,雕有包袱錦“百蝠流云”。兩山墻細磚貼面。廳前石板鋪地,塞口墻檐下飾清水磚斗三升牌科和拋枋,南有雙面磚雕門樓。廳北為一小園,花木茂盛。第三進為三開間帶兩廂樓廳,樓下軒有包袱錦雕刻。第三、四進樓廳間也有庭園,有亭、廊等建筑。第四進為堂樓。西路現存樓四進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門樓三座,磚雕甚精。原有敕賜石碑四塊,1973年收存于蘇州博物館。解放初,尚志堂已散為民居。1954年,尚志堂中路歸檀香扇廠作為廠房使用,東西兩路仍為民居。1989年1月30日,檀香扇廠夜間遭到縱火,樓廳建筑被付之一炬。2002年8月,檀香扇廠進行改制調整,利用中路建筑籌建“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2003年1……[詳細]
安陽書院舊址
  安陽書院位于陽山鎮獅子山與長腰山之間,四面環河,環境幽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補知府錢勖募資在原慈緣庵舊址上興建,現有建筑包括書院大門、門廳、磚砌門樓、北側廂房、主廳等均為清代建筑。2005年進行整修時建慕賢堂一所。建筑面積計480平方米。書院門前的單孔小石拱橋,為明代成化八年原物,采用當地產陽山石構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貴。門口的兩棵古銀杏已有120年歷史。門廳,三開間,硬山頂;大門用明代青石門枕石。門廳后與天井以磚雕門樓相通;門樓上磚刻“樸作人”四字。南北廂房各三間,硬山頂,有風火墻,南廡已毀,兩進兩廡面向中央庭院均有外廊,相互連通,圍成天井。主廳,三開間,硬山頂,木構架為內四界前軒后雙步,兩側山墻上有風火墻。慕賢堂為2005年進行整修時所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架。兩進兩廡面向中……[詳細]
首都飯店舊址
  首都飯店舊址位于中山北路178號。該建筑有2幢主要樓宇,分別為西樓、東樓。西樓建于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由華蓋建筑事務所童寓設計,大華復記建筑公司和成記營造廠聯合建造,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竣工,該建筑坐北朝南,鋼混結構,西式風格,中間四層,兩翼三層,十分壯觀,建筑面積。東樓高五層,面積約(目前還沒有資料明確認定此樓是民國建筑,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有此樓的相片,但沒有文字交待。此次調查時,據華江飯店旁的居民和華江飯店現負責人介紹,此樓也是民國建筑,是民國首都飯店的一部分)。兩處建筑面積共計約。該處原為民國的首都飯店,抗日戰爭期間,這里曾為侵華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部。解放后,一度為南京軍區第二招待所,1989年改名為華江飯店,現屬南京軍區裝備部。該建筑位于繁華的南京市山西路廣場的北側……[詳細]
309、高城墩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城墩遺址
  江陰高城墩遺址是良渚時期又一處規模大、有嚴謹的布局規劃和嚴格建筑方法的高臺墓地。已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1999年的發掘清理了13座大、中型良渚文化早中期墓葬,出土琮、璧、鉞、錐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組)以及石器、陶器等。在已清理的400平方米墓地范圍內,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東北方向排列。墓葬大都有棺槨類葬具,發掘時找到了清晰的棺、槨板灰及木紋的痕跡,搞清了棺槨的結構以及槨與墓坑的關系。該遺址的特點是內涵新,墓葬規模大,13號墓是迄今為止良渚文化發現的墓坑最大且葬具結構保存較好的一座大墓。其規模和隨葬品表明墓主的地位可能較高,這種隨葬玉器等級較高而數量不多的墓葬,可能代表著良渚文化的另一類型。高城墩遺址所在的蘇南地區是環太湖文化圈中十分重要的地區,該遺址的發現表明蘇南地區在良渚文化中……[詳細]
310、史良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良故居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號,史良,女,抗日救國會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等職。故居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佇立在和平南路這庭院的天井里,看著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溫習功課的燈光,看到她從這里走出去讀政法大學的身影……,這座老房子的一磚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經呵護過史良的成長。現今看到這座故居多年沒有修葺,至今還擠居著幾戶居民,家具雜物擠滿了空間。我曾想,常州這座人文薈萃的古城,是因為出了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包括史良這些人物,才顯出她的歷史價值和燦爛光輝,現在常州出生的0領導人的故居大都修茸一新,并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而作為中國0的親密友人,為革命作出非凡貢獻的杰出人物---史良的故居,理應把它的修茸大計擺上市領導的議……[詳細]
311、祝大椿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無錫南城門外的清名橋東側伯瀆港117號至122號。故居整個宅邸規模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無錫清名橋歷史街區保護和修復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區內的故居中規模最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也誕生了許多民族資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從經營煤鐵五金起家,到投資航運業和房地產,經歷十三年的艱苦創業,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52歲后受聘為英國洋行總買辦,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滬地區大力興辦民族產業,對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創建近代民族工業有功,清朝光緒皇帝還御批特賞他為二品頂戴官銜,并聘他為清政府農工商部顧問,使他成為近代無錫第一位“紅頂商人”。祝大椿在無錫故里伯瀆港的這組房子,一半是祖產(一說是他夫人陳氏的家產),另一……[詳細]
武進醫院病房大樓舊址
  武進醫院病房大樓舊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原為教會醫院門診大樓,于1933年7月1日為武進醫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樓動工時舉行了奠基典禮,今奠基紀念碑仍存。今存樓屋一進,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寬五間,中間四層,兩旁為東西廂樓,上下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觀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現代醫院建筑遺存,是一院的標志性建筑。武進醫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團士紳商民與監理公會商妥辦一長年醫院,教會即派芮真儒醫師,施密德宣教士,段產琛先生到常州籌劃成立武進醫院,芮真儒任院長兼醫師,院址在馬山埠陽湖縣衙署東首。1925年陽湖縣衙署舊址全歸醫院使用,大門設在馬山埠。新中國成立后,武進醫院更名為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武進醫院病房大樓舊址于2008年2……[詳細]
木瀆榜眼府第(馮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瀆鎮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晚清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門對胥江,前宅后園結構,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園林建筑風格。前宅為門廳、大廳和樓廳。出大廳西折有花籃廳和書樓。花園則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園宅占地近十畝,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馮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蘇州府吳縣人,晚年歸隱木瀆。馮桂芬自幼聰明穎異,二十歲時補縣學生員,后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識拔,招入撫署學習,賞識有加,稱馮為“國士”、“一時無兩”。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馮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從此進身仕途。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辭官回鄉。咸豐……[詳細]
五豐面粉廠舊址
  五豐德記面粉廠舊址,位于昆山市朝陽街道小澞岸社區小西門。昆山制粉工業化始于上世紀40年代初。有識的糧商張國梁等籌集資金于民國31年(1942)建集豐面粉廠,同年,五豐面粉廠于正陽橋建成開業。民國33年7月,五豐面粉廠遷至小西門新建三層樓廠房,擴大生產,單磨增至7部,日產面粉500包,F存的五豐德記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舊址,四層磚混結構,建于民國33年(1944),建筑面積552平方米,主體結構保存較好,基本保持了民國時期的建筑特點和風貌。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對中國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等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而工業遺產就是這一影響的歷史見證物。五豐德記面粉廠舊址是一處具有一定價值的工業遺存,它給后人留下中國工業發展尤其是近現代工業化的社會發展軌跡。目前,昆山民國工業舊址保存下來的僅此一家。2009年其……[詳細]
315、廣肇公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肇公所
  廣肇公所,是江蘇省鎮江市著名的近代歷史建筑物,位于鎮江市城西伯先路,對面便是鎮江市歷史博物館,為江蘇省文保單位。廣肇公所,是古時廣東廣州、肇慶兩府商旅來鎮江經商的同鄉會建筑。它原在中華路菜場南面有其基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現址。公所面積約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門,用磨磚砌成,上有挑檐,飾“五福盤壽”雕磚,白石橫額鐫刻“廣肇公所”四大字,落款為“前護川督陳燏書”。并有浮雕磚飾的“福祿壽”三星、“琴、棋、書、畫(四樂圖)”及“漁、樵、耕、讀”等民間習俗裝潢,大門兩側磨磚倚柱底部為石刻蝙蝠等。進入大門另有向北的二道門,亦有磚雕紋飾。公所大廳面闊三間。廳南側廂房內壁嵌一“廣肇公所記”碑,記載公所歷史及重建始末。孫中山先生于民國初年曾由上海專程來鎮江考察,在公所居住一宿,與地方人士商討整治長……[詳細]
劉志洲山宋金交戰戰場遺跡
  劉志洲山宋金交戰戰場遺跡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和酒店村之間的劉志洲山、夾山、啞吧山。遺址有船畫石刻7處,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間;有巨石壘成的戍守城垣,殘長約500米,寬4.7米,殘高約2米,并有馬面。另外在夾山、劉志洲山北坡還有當年士兵留下的“招信軍”、“招信前部”、“蘇總管”、“安淮軍”、“金人”、“金國”及人物、動物、建筑、鐘形畫像等眾多石刻。其中文字字徑約6—15厘米,字體有楷書、行書;畫像尺寸在15—100厘米之間。從劉志洲山巖畫的船的形制、夾山戍守城垣、啞吧山炮臺以及眾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遺跡來看,劉志洲山即為宋金對峙時期雙方交戰的戰場,船畫石刻可能與《宋史》記載的南宋李寶舟師“錨泊東!迸c魏勝共抗金兵的事件有關。1995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龍蟠里20、22號。魏源(1794——1857年)道光進士,我國杰出的思想家、史學家和詩人,愛國名臣林則徐的摯友。其巨著《海國圖志》最終由60卷擴充至100卷,充溢著強烈的愛國熱忱,對后來的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都曾產生過積極影響,成為我國不朽的文化遺產。魏源故居,原稱“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磚木結構,三進九間,魏源后半生居此著書立說,完成《海國圖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這里住過。太平天國失敗時,相傳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難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門,法名“覺義”,以魏宅的一半設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稱為“皇姑庵”。后魏氏家道逐漸衰敗,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魏宅已拆毀殆盡,僅存兩間瓦房,魏源親題“小卷阿”石刻宅名在“文革”……[詳細]
318、心經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心經碑
  心經碑位于江陰市城區中山公園東側藝園觀音殿內。心經碑,為唐代異僧道松所書,碑原嵌砌在乾明廣福禪寺彌勒殿大鐵佛神龕后墻壁間,于明萬歷年間毀于大火,今碑為清嘉慶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現保存在江陰市城區中山公園東側藝園觀音殿內,嵌砌于北壁間。該碑由6塊長方形大青石拼組而成,通高2.87米,寬5.12米,上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計279字,分13行堅刻,字體為狂草,筆走龍蛇,氣勢恢宏,結構嚴謹,字形多變。其中“多”字一撇長2.07米;“聲”字徑橫寬達55厘米,最細一筆寬僅1厘米,粗筆寬達7厘米;全文有6字一筆長度均超過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應,一氣呵成,書寫剛勁有力,字體雄健古怪,而又婉轉流暢;初看似反寫,實為正書,奇妙異常。該碑不僅書法藝術高超,而且鐫刻技法精湛,在光線折射……[詳細]
儀征神墩遺址
  神墩遺址神墩遺址位于儀征市陳集鎮丁橋村高塘組8號居民房以北34米,泗大線以東700米,高塘埂西南280米。遺址地處蜀崗丘陵地帶,位于臺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傾斜。遺址的北、東、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環繞,現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以上,北側最高處面積約1000平方米。1973年發現地表和剖面有大量夾砂紅陶、幾何紋硬陶、黑皮陶、紅燒土塊、動物骨骼、磨制石器等。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學歷史系在此進行發掘,揭露遺址面積464平方米,發現一組西周、春秋時期的大規模紅燒土建筑居址,地層中陶片等包含物較為豐富,上層文化層以夾砂灰褐陶、泥質紅褐陶占多數,下層文化層中泥質黑皮陶明顯增多,器形有鬲、豆、罐等。神墩遺址是歷年來在江蘇寧鎮及周圍地區商周時-古中少見的保存較完整的聚落遺址,具有比較鮮明的地方特色,對了解儀……[詳細]
320、大霧崖石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霧崖石城
  大霧崖石城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朝陽街道南山大霧崖下。城南為懸崖,西、北兩面皆為巨壑,惟東面是緩坡,可通行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城是張百川祖父為防埝軍而出資修建,今唯有石墻尚存,高1.2-3米不等,寬0.9-1.1米不等,南北長約1000米。城內南面有一塊巨石上的石刻,上刻張百川的《霧崖石城記》,共計708字,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地方官紳為抵御劉天福的捻軍起義而筑此城,記此城筑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告竣。該建筑對研究捻軍活動情況有重要的歷史價值,F基本完好,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歷史及抗清歷史的珍貴資料。1995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另类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