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花慘案紀念館位于河北省藁城市市區正南20公里處的梅花鎮,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又被河北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梅花自古以來就是聞名華北的商業重鎮。“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瘋狂南侵。1937年10月11日,原國民黨53軍691團。在團長呂正操(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率領下,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在梅花村英勇阻擊入侵日軍,共打死打傷日軍800多名,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0月12日夜(農歷九月初九),日本侵略軍占領梅花,展開血腥大-,共殺害我同胞1547人,占當時全村人口的60%,殺絕46戶,燒毀房屋600多間。婦女兒童也未能……[詳細] |
![]() | 石氏家族墓位于藳城市徐村西南角果園內。此墓是明代吏部尚書石珤及家族墓,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分為東西兩墓區,東區為石永、石智、石麟、太原按察使石玉、戶部尚書石玠等家族墓,西區為吏部尚書石珤之墓。石氏家族墓地面現存石碑6通,其中有2通碑文清晰可見,一通是明故曾文林郎廣東道監察御史石公墓表,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初一立石;另一通是正德皇帝為石玉撰寫的褒文。還有翁仲8尊(文武各4尊),石馬4尊,石羊5尊,石虎5尊等。據縣志記載,石珤(公元1464一1528年),字邦彥,別號熊峰.明嘉靖年間任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俗稱石閣老),與父、兄同朝人仕,時有父子三進士、兄弟兩尚……[詳細] |
![]() | 九門古城址位于藁城市區西北15公里處,南臨滹沱河,東靠機場路,現是九門回族鄉所在地。九門古城址1982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門古城址始建于戰國時代,據《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統譜》記載:九門是比干后裔第一村,商末少師比干的后裔林皋,系孔子72弟子之一林放的后代,為趙相,始居九門。九門古城址總面積90萬平方米,九門村位于遺址之上,村中心地勢較高,四周地理形勢溝壑縱橫、地面凹凸不平,斷崖暴露處,瓦礫堆積,文化內涵從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至宋朝文物標本延續不斷,并有文物不時出土。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城址北端,莊貨頭古代寺院遺址在修機場路動土時出土了一批北朝石造像殘件,全部是漢白……[詳細] |
![]() | 前西關村距藁城市30公里,地處我市最北邊,北隔木刀溝和新樂市相望,東靠無極縣境,系三縣交界處,處于北緯38˙32,東經114˙50,商代遺址在前西關村西南500米處,北1.5公里是滋河分支,俗稱木刀溝。遺址原來是一大面積高大土臺,四周逐漸下洼,當地人稱其為“狗塔子”,并流傳著一個歷史故事: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前曾避難于崗上洞穴之內,饑寒交迫,一義犬叼來食物讓其充饑,救了他的性命,后來劉秀登基當了皇帝,不忘義犬送食物相救之恩,在此高臺之上修建了一座磚塔,以示報犬相救之恩。這故事是當地傳說到此處調查,土臺鏟平,未見磚塔遺址,也不見歷史資料,無從可考。1975年,前西關村民張西天在遺址西部平整土地時,……[詳細] |
![]() |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離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鎮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東側,是元朝開國元勛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勢高闊,占地981畝,分前后兩墓區。前墓區為董文炳父子墓區,為元代古墓群,有御賜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設有闕門、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漢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區是董氏后人墳地,董氏歷代均有人在朝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謚,整個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參天,氣勢非常壯觀,歷代都有……[詳細] |
![]() | 靳莊商代遺址位于藁城市西南12公里處,是1986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一處較大遺址,面積約75000平方米。遺址文化層豐富,墓葬、人骨、灰土、陶片明顯,石斧、石鏟、石鐮、蚌片、陶鬲、陶豆、繩紋陶片、夾沙灰陶片、夾沙紅陶片等遺物隨處可見。這處遺址是繼臺西商代遺址后,藁城市發現的又一處大型商代遺址。由于其重要價值,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柴武臺古墓為漢代古墓葬,位于石家莊市欒城縣欒城鎮四下村。 柴武臺古墓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