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旅游

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楊靖宇烈士陵園,位于通化市東昌區靖宇路888號。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1954年動工,1957年竣工,1958年對外開放。陵園由5座民族式建筑組成,正面為靈堂和墓室,兩側的4個偏殿是楊靖宇將軍的業績展廳,陵園中央矗立著楊靖宇將軍的戎裝銅像。園內蒼松翠柏、花團錦簇、景色怡人、紅窗碧瓦、拱穿飛翹、莊嚴肅穆。陵墓內民族式棺樞中安葬著楊靖宇將軍的遺首遺骨,展廳里是楊靖宇將軍青少年時期的遺物和他在抗日戰爭艱苫歲月里的一些用品和戰利品等有關文物、文獻、照片280余件。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1926年6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29年春被黨中央派往東北。歷任中共撫順特支……[詳細]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將軍湖)景區中心是將軍湖湖區,面積2.2萬平方米,湖水清澈,宛如畫境,盛夏時節,湖區被綠樹環抱,湖心蒼翠晶瑩,湖中有漢白玉雕成的白鶴一對,游人可劃船觀景。……[詳細]
  在古城洮南府最繁華的興隆街中段北側,有一座近似歐洲“哥特式”青灰色三層大樓,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吳俊升大帥府。它雖然沒有沈陽故宮、長春偽皇宮那樣名重四海,但它卻是軍閥爭雄、日本帝國主義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證。1925年12月,“東北王”奉系軍閥張作霖嘉獎吳俊升“平叛郭松齡”有功,在奉天的慶功會上親授吳俊升上將軍銜,并賞奉洋50萬以犒三軍。吳俊升用這筆賞洋在洮南為他的三姨太靳大鵬和女兒-子修建了這座商業大樓。1926年春動工興建,1927年完工,總建筑面積為2925平方米,主樓東西長64米,南北寬12米,高22米,是洮南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高層大樓。這座中西建筑藝術相結合的商業大樓,樣式新穎、風格獨特。……[詳細]
  吉林省圖書館成立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館舍設在當時的吉林省府所在地吉林市。新中國成立后,隨吉林省省會于1954年遷至長春市,選址在新民大街1162號,于1958年建成并試運行,1960年正式開館。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決定移址建設新館,2010年8月開工建設,2013年底新館建成,2014年9月28日正式開放投入試運行。吉林省圖書館新館坐落于人民大街10055號,總建筑面積53713平方米、總占地面積4.47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五層,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藏書規模為500萬冊、閱覽座位3000個、網絡結點4000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6000人次。吉林省圖書館是全省文獻信息收藏和……[詳細]
  解放前,扶余縣有大小橋梁14座,其中石橋1座,木橋13座,另有涵洞6處。這些橋梁、涵洞除萬善石橋外,其余都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 萬善石橋位于長春嶺鎮西9公里石橋鄉的石橋村東頭,是連接扶三北線的交通要道,橫跨夾津溝子。夾津溝子北通松花江,南達集廠、南天門等地。每遇雨水增多,溝水上漲,水流湍急,雖有木橋,但往往坍塌,不能經久,故行者苦之。當地民眾紛紛上疏,促使縣衙提倡“募集善資,修筑石橋”。建橋始于民國元年,由長春嶺慈善會吳老常、石老洪等,鼓勵當地一批僧人四出化緣,化緣遠至魯、晉、冀、豫四省,他們的口詞是:修橋行善,不修今日修來世。他們的行動感到了各地的官商富戶乃至窮人,多則捐資幾千吊,少則幾吊……[詳細]
  “土”字牌“土”字牌位于防川中俄邊界,1886年中俄重勘琿春東部邊界時重立。琿春原本是日本海沿岸地區,康熙五十年(1714年)設立的琿春協領,其轄區范圍大體在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南,西至哈爾巴嶺,東到日本海的廣大地區,本只與朝鮮有界,并不與俄國為鄰。1860年,沙俄乘英法聯軍發動鴉片戰爭之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占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從琿春轄區內就割去了三分之二多的中國領土,從此,琿春失去了沿海地區,始臨俄國,有了共同的疆界,琿春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個“望海之地”。1861年,清朝廷派倉場戶部侍郎成琦為欽差大臣會同吉林將軍景淳為代表,抵興凱湖與俄國全權代表卡……[詳細]
  東本愿寺滿洲別院舊址,位于長春市朝陽區北安路735號,1985年,以東本源寺舊址名稱公布為長春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春東本愿寺滿洲別院舊址,是日本京都東本愿寺的下院,信奉佛教凈土真宗。舊址由偽滿洲國總務廳設計,日本福昌公司施工,1936年5月動工,1937年竣工,造價21萬元。舊址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局部以木構件裝飾,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590平方米。1948年10月長春解放后,東本愿寺滿洲別院舊址先后由長春市市直機關幼兒園、長春市六一小學、長春市實驗中學、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等單位使用。2007年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遷出后,舊址閑置。東本愿寺舊址作為當時日本人在中國東北境內修……[詳細]
  前郭縣紅石砬子遺址,別有一番天地,考古工作者以獨特的手筆,給它揮灑一層“漢書文化”的神秘彩色。因此,它以新的面貌出現,引人囑目,不知吸引了多少學者和游客。如果你想去那里一游,可從前郭縣城乘車,向東南行程20公里,到吉拉吐鄉東燈樓庫屯,再向東南走3公里,便可到達紅石砬子遺址。遺址坐落在松龍江南岸依丘傍水的漫崗上。這里南北有起伏的迤儷丘陵,伴著一瀉千里的松花江靜靜地流淌;西面筑起一道蒼翠的防風林帶,宛如古老的長城在這里護防,風景幽美、靜謐,是個令人賞心悅目的地方。如果你信步走上漫崗,就會發現腳下有許許多多的陶器碎片,暴露出來的出土陶器多姿多彩,有錐狀、0狀的陶鬲足,有精美陶紡輪、紅衣陶片、素面黃褐……[詳細]
  舊址位于新民大街1號,現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附屬第一臨床醫學院。該建筑建于1935年,整個建筑平面呈八字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門廳由四根方柱支撐,門廳內墻均以赭石色天然大理石裝飾,雨棚平臺設有花崗巖欄桿。深褐色瓷磚貼面,屋頂及木檐部采用綠色琉璃瓦裝飾。主體頂部采用民族式建筑風格,并有部分浮雕裝飾。此樓原為4層,1970年又接一層。占地面積為5385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7802平方米,附有車庫,鍋爐房。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北抗聯蒿子湖密營又稱“楊靖宇密營”、“蒿子湖密營”“南崗頭密營”。位于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紅(紅石林業局)白(白山電站)旅游線23.6公里處,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生前的秘密營地,楊靖宇將軍于1935年至1940年曾生活、戰斗在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后人。東北抗日聯軍、民族英雄楊靖宇、魏拯民、曹國安、韓仁和、郭池山等抗聯名將在極其險惡的條件下,英勇作戰,令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在極其艱苦的逆境中,寧死不屈,高舉民族旗幟,為東北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樹了不朽的豐碑。英雄的足跡,踏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英雄的名字,響徹在松江兩岸;英雄的鮮血,蓬勃了這片古老蒼郁的……[詳細]
  此塔位于四平市鐵西區英雄大街與新華大街交匯處廣場中央,西與四平戰役紀念館毗鄰、東距四平火車站約600米。整體建筑由塔、牌坊和塔園組成,占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紀念塔通高23.25米,塔基為2級圓臺,最大半徑為15米。底座為9級圓臺,最大半徑為9米。以花崗巖威石條砌筑。底座上建有8面體塔室,室內中空有扶梯直通塔頂,室外環立20根瓜楞大柱支撐塔室頂蓋,將塔身凌空托起。塔身呈四棱錐狀,水刷石面。塔頂冠以鐵制紅色五角星,正面頂部嵌裝一臺8樓時鐘。牌坊建在紀念塔正前方約30米處,通高5.91米,水刷石面。底座為5級長方臺、高0.65米,最大底邊長13.98米。其上并排豎立4根方柱,內側2柱高5.26米……[詳細]
  日偽統治時期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通化縣興林鎮荒溝村東面山腳下,距離村中心1華里,遺址保存完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保護面積1600平方米。是為紀念東北抗戰時期日寇血腥制造的“白家堡子”慘案而建。碑身正面刻字:日偽統治時期死難同胞紀念碑。碑高5.08米,寬0.95米,厚0.5米。白家堡子村現為吉林省通化縣興林鎮朝陽村,日偽時期,地處楊靖宇將軍創建的“河里”抗日游擊根據地,軍民團結有力地打擊了日偽統治者,日寇將白家堡子四周20余公里范圍劃為“通匪區”,特別加大統治力度。1936年7月8日,日本守備隊和偽森林-隊共兩個排,到白家堡子一帶的山林中毀壞抗聯以備藥用和換取彈藥、給養而種植的“大煙”,楊……[詳細]
  日偽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文物館:又名遼源礦工墓,位于吉林省遼源市市區西北約8公里處。礦工墓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侵華罪證之一,也是日偽統治時期西安煤礦東城采炭所方家柜埋葬死難礦工的墓地。它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后,將東北地區變成它的戰略物質供應點,強行占領西安煤礦,采取“以人換煤”的殘酷手段,瘋狂地掠奪煤炭資源。據資料記載,1932年到1945年間日本侵略者共掠奪煤炭1581.9萬噸,獲得近億元的高額利潤。日本侵略者根本不把中國礦工當人看,而是當成“原材料”,和火藥、-等一并列在原材料消耗的欄目中,傷亡事故頻頻發生,留下了六個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詳細]
  老嶺隧道戰斗遺址,位于通化縣石湖鎮老嶺村南部2.5公里處,距鎮政府所在地公益村13公里。當年抗聯第一軍奇襲的通輯鐵路老嶺隧道及道口仍然在使用,是重要的鐵路交通線路。另外還有當年日偽時期看守通輯鐵路老嶺隧道的敵人炮樓殘存于此。1938年初,東北抗聯第一軍從遼寧回到輯安境內,會同在該地區堅持斗爭的抗聯一軍二師一部,以日偽當局正在修建的通化至輯安鐵路工程為重點打擊目標,開展了為時3個多月的破襲作戰,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同年3月13日下午3時,楊靖宇率抗聯一軍軍直部隊500多人,兵分三路秘密來到石湖境內的十一道溝,對正在施工的隧道工程現場進行了襲擊破壞。抗聯部隊一路迅速包圍了伐木場,解救了伐木工人,一些……[詳細]
  德安禪寺俗稱老爺廟,始建于1927年,位于洮南市西郊。由山門、正殿、后殿、配堂、鐘鼓樓等建筑組成,整個寺院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在歷史中幾遭破壞,1996年經白城市政府批準復修,并改現名。現在的寺院占地面積6592平方米,建筑面積865平方米,有正殿1處,還有地藏殿、觀音殿、伽蘭殿等3處殿堂,有東西寮房各1處,寺內有2米高1噸重的銅制佛像1尊,1米高銅制佛像10余尊。相傳1927年,鎮守洮南的張海鵬(張-子)突然日做一夢,見關公橫刀立馬大呼他為“三弟!”,于是他立即提槍上馬隨關公向西狂奔,直追到現在的德安禪寺附近——那時還是一片荒茅之地,那馬卻死活不再前進一步。醒后頗覺神奇。至此,“張-子”乃張……[詳細]
  磐石天主教堂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磐石市內年代:清代類別:古建筑管理單位:磐石市宗教局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緒十三年(一八八八年),由傳教士任保衡倡議在磐石縣城內建成。到現今傳教活動已經118年,最盛時期擁有教友一千余人。大禮堂占據大院的東側中間部分,是個南北方向的長方形建筑,青磚墻黑瓦蓋,高窗闊門。原來緊連大廳正門處有尖塔式鐘樓一座,高15余米。在1932年9月發生的“磐石事件”中,被駐守磐石的日寇擊毀,事后再沒有修復。現正門上方的墻壁上彈痕累累,它是磐石人民抗日斗爭戰績的見證。大廳有左右兩個正門,室內雙排柱式大廳,內有紅漆頂柱二十四根,頂棚呈園拱形,地板涂以紅漆,內壁潔白……[詳細]
  向陽西山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縣向陽鎮年代:原始時期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柳河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遺址位于柳河縣城西南38公里的向陽鎮西南的山坡上,當地群眾稱此山為王八脖子山。地理坐標,東經125°27′,北緯42°02′。王八脖子遺址是一統河流域原始文化遺址中較典型的遺址,一次出土的20多枚鐵鋌銅鏃,均為弩機用箭。其中2枚帶銘文的,應是趙國制造。趙國兵器傳入東北,其原因大約是戰亂和移民攜帶而來,進一步證實了北方與中原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歷史事實。遺址處在半山腰,地表散見少量的陶片,山頂有一周長約30米的圓形平臺,發現少量石器。遺址東西長100米,……[詳細]
  長春地質宮博物館(又名吉林大學博物館),始建于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萃、特色鮮明享譽中外,是我國乃至亞洲著名的地質博物館之一。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十萬人,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曾來館視察。博物館分科普廳和恐龍廳。科普廳設有奇石展區、寶玉石展區、古生物展區及地學科普知識展區。恐龍廳展有三具巨型恐龍骨架化石及珍貴的恐龍蛋、恐龍腳印化石等。為了充分地發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1998年吉林大學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1999年,博物館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國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詳細]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興隆街中段北側,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從清末光緒皇帝賜封札薩克圖郡王旗“蒙荒行局”而來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條街上的亮點。那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著古城洮南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徙外蒙“喀爾喀三汗”之一札薩克圖汗子孫建部落于內蒙科爾沁草原、洮兒河畔。清廷為籠絡其上層人士,采取“羈縻懷柔”的手段,賜以“親王旗、郡王旗和公爺旗”。1891年后,札薩克圖郡王旗傳至十二代郡王烏泰時,因襲爵興訟,迭遭參控;屢借外債,無力償還。故私自開放荒原土地、招墾漢民;私吞荒餉,有待異舉。后烏泰抗旨拒“官放”……[詳細]
  偽滿國務院成立之初,臨時定在長春市七馬路2號原吉長道尹公署舊址。1937年7月遷至今新民大街與解放大路交匯處東南側新樓。此樓1934年7月動工,1936年11月竣工,1937年1月交付使用,占地面積近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500平方米。樓主體五層(地下一層),兩翼四層。出入門廳用兩根方邊柱和四跟變徑圓柱直豎至三層樓頂。塔樓鋪棕色琉璃瓦,外墻用咖啡色瓷磚貼面。正門朝西,酷似東京日本國會大廈的造型。偽國務院是偽滿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樞機關,掌握偽政權的行政事務。主要行政領導部門是總務廳,設日本人總務廳長和次長。偽滿洲國在組織上標榜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權,實際上是以總務廳為中心的高度集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四区高清免费 | 色窝窝在线手机视频免费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三級亚洲人Av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