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腦張遺址腦張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屯留縣城南六公里西賈鄉西魏村腦張東南遺址地處平坦,東連東魏村,南接司徒,北靠翠屏山,玉溪河環繞而過,總面積約77.5千平方米,從遺址內的斷崖和地面可以看見文化層,包含有大量的灰土、陶片。陶片以灰陶片為主,紋飾以繩紋、藍紋為主,可辯器型有新石器時期的陶鬲足、罐的口沿、石鏟等;商周時期陶豆柄、豆盤以及漢代常見細繩紋陶罐、磨光陶器殘片。整個文化層厚約0.5——2.0米,同時遺址保護范圍內埋藏有大量戰國、漢代古墓葬。……[詳細]
  南山寺南山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柳林縣孟門鎮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金大定年間敕賜“靈泉寺”額。清乾隆年間遭火焚毀,嘉慶年間重修,道光年間補葺。寺院坐北朝南,長99·3米,寬42·6米,占地面積8860平方米。分為寺內、寺外兩部分,寺內有大雄寶殿、地藏十王殿、三賢殿、觀音殿、藏經殿等建筑。寺外有源神殿、觀音殿、圣境殿、眼觀廟、火神廟、文昌廟、五楹祖祠堂、木牌樓等四個院落。寺西、南兩側有僧塔600多座,為元、明、清時期遺構。……[詳細]
  西社遺址西社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定襄縣宏道鎮西社村東500米處同河西岸臺地上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文化層厚0.5—1米。遺跡有半地穴白灰房址、陶窯及同時期墓葬等。采集遺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殘片。石器有斧、鏟、球、環、刀等,骨器有骨針等,陶器殘片以灰陶為主,器形較大,三足器居多,有鬲、三足甕、甗、罐、豆、盆等。其紋飾有繩紋、籃紋、弦紋及少數附加堆紋。遺址北部為墓葬區,葬式有多人合葬和單體葬。遺址東部因河水沖涮破壞嚴重。……[詳細]
  南宋村秦氏民宅南宋村秦氏民宅(含南宋高樓)(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長治縣南宋鄉南宋村大院建于明代中葉,為當地一商人住宅。現尚存4處院子、六進院落,其中東、西院較為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緊湊合理,院與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盜等功能的設計。大院所有門窗裝修、柱礎、博風、懸魚、惹草等木石磚雕十分精美,別具一格。高樓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一座明代的防御性高層建筑。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層,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通體青磚砌筑。……[詳細]
  真武祠真武祠(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汾西縣姑射山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一1189年)改稱青山龍王廟,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稱青山廟,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645年)創建真武祠,改稱真人廟,現存主體建筑結構為元明清建筑。廟依山而建,中軸線建有南門戲臺、看亭、韋馱殿、真武殿、文殿、銅殿、玉皇樓,文殿兩側建有庫房院、禪院。廟內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記事碑70余通。……[詳細]
  碧霞圣母宮碧霞圣母宮(第三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洪洞縣廣勝寺鎮坊堆村據碑文記載,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現存主體結構為明代建筑。寺院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現存木牌坊、圣母殿,兩側僅存西廂房三間,占地面積888平方米。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頂飾琉璃脊獸、瓦件。七檁梁架,柱頭科七踩重翹單昂,平身科一攢。前檐明間施隔扇門,兩次間隔扇窗。殿內設凹字形神壇,上塑圣母,兩側塑宮女及侍者像,兩山及后墻均塑有懸塑,為明代作品。……[詳細]
  陳茂墓陳茂墓(第四批省保)時代:隋地址:臨猗縣卓里鄉陳平村東北據《金石萃編》載:“茂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即以其年歸葬,碑當立于是年”。陳茂歷經北周、隋兩朝,為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過貢獻,卒后賜葬故里。墓地原有陵園規模很大,南北寬約100米,東西長約200米。現僅存陳茂墓冢和陳茂碑。墓冢坐北朝南,冢高4米,周徑約10米。陳茂碑立于墓冢正南方,碑高1.95米,寬0.75米。正書篆額“大隋上開府梁州刺史陳公碑”。……[詳細]
  千佛造像碑千佛造像碑(第二批省保)時代:隋地址:陵川縣禮義鎮平川村北碑由沙石制成,高3.2m,寬1.1m。前后左右共有大小佛像400多尊。碑正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13層小坐佛,下部分有一佛龕,龕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龕兩側刻有3層小佛像;背面亦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14層小坐佛,下部分有2層供養菩薩立像。千佛造像碑配有清代正方形磚砌碑亭,亭前有1.5米高磚券門一道,門頂端刻有“唵嘛呢”三字,亭后刻有“叭咪哞”三字,保存完整。……[詳細]
  鎮風塔鎮風塔(第三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河津市清澗鎮康家莊村西北100米創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宋,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由村民呂自公等人重修。塔體為方形實心磚結構,十三級密檐式,高27米。上窄下寬收分明顯,一至三層為仿木結構腰檐,施有椽飛、斗拱,四層以上疊澀出檐。下層高6米、邊長4.6米,周長18.4米,北向辟拱形洞門,高2.3米,以上各層南北向辟有小窗。寶瓶鐵質塔剎,上鑄有頭西尾東鳳鳥。現存有“明萬歷十一年村民呂自公等經理重建”石碣1通。……[詳細]
  高都二仙廟高都二仙廟(第四批省保)時代:金至清地址:澤州縣高都鎮湖娌村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金、元、明、清歷代遺構。中軸線主要建筑有佛龕照壁、山門、獻殿、正殿、耳殿、東西配殿,偏院內建三教殿、白衣大士殿。正殿為金代原構,獻殿為元代所建。正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懸山頂,殿頂舉折平緩,出檐較遠。前檐青石柱與方形覆蓮柱礎同為金代遺物,當心間西側檐柱上有金泰和五年(1205年)題記。獻殿(即舞亭)山面透空,平面呈正方形,寬、深均6米,單檐歇山頂。……[詳細]
  韓楫墓韓楫墓(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韓陽鎮祁家坡村邊韓楫(1528—1605年),蒲州人,字伯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墓地東西長180米,南北寬80米。墓室為水磨青石砌成,分主室、左右側室與耳室、前室。東西通深16米,南北通寬22米。墓室內有:“明故中議大夫通政使司右通政元川韓公墓志銘”、“皇明中議大夫提督騰黃通政使朝公行狀”、“南山逸叟自志”、“奉天效命”、“明韓孺人壙記”碑碣五方。出土有瓷罐、碗等10多件隨葬品。……[詳細]
  青磁窯遺址青磁窯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舊石器地址:大同市西郊云岡鎮青瓷窯村西青瓷窯遺址分布在十里河北岸第二級階地后緣。發現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舊石器1000多件和一批動物化石。石器包括石錘、石鑿、刮削器、尖狀器等,動物化石有三門馬、羚羊、古棱齒象、扭角羊等8個種類。這一遺址距今約十萬年左右,地質年代暫定為中更新世后段,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后段。……[詳細]
  前沙城福堂寺,位于原平市西鎮鄉前沙城村中。坐北朝南,東西長30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14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據過殿梁架題記,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現存建筑為明代風格。二進院布局,中軸線現存有過殿、正殿。正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后廊式構架,前檐斗栱三踩,平身科每間一攢,后檐斗栱三踩單翹,明間設四扇六抹槅扇門,次間為直欞窗,柱礎為寶裝蓮瓣式。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位于榆次市市區以東的貓兒嶺上。古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長2700米,東西寬1500米的范圍內。這一古墓群,如實地記載著榆次地區兩千年來的社會發展史。歷年來,貓兒嶺先后出土春秋、戰國、秦、漢、唐、宋等歷史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其中以戰國時墓葬最多。這一地區的戰國墓葬,形制大多為土坑堅穴墓。基坑都比較深,有深四、五米的,也有深八、九米的。這些葬具、棺槨都已腐朽,出土的隨葬品比較豐富,有陶器、銅器、玉器、石器等。……[詳細]
  土圣寺(第四批省保)時代:金、明地址:原平市閻莊鎮水油溝村始建于唐朝,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筑為正殿(新建)、東西廊廡、南樓、鐘樓以及萬佛塔等,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南樓為樓閣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上下層四周圍廊。萬佛塔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為八角密檐式磚塔,通高15米。基座為磚砌束腰須彌座,塔身四層,一層塔東北面置拱券門,內有泥塑釋迦牟尼佛像一尊;二、三層四周有磚雕小佛像;第四層四面設拱券門,內置銅佛八尊,塔頂部為鐵制塔剎。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亚洲日本韩国不卡中文字幕 | 综合高清aⅴ在线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精品在线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