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千佛造像碑千佛造像碑(第二批省保)時代:北魏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5公里的建寧村該碑系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鐫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漫長歷史。碑高2.5米,梯形,碑首半圓形,底寬1.08米,厚0.68米,碑身四面皆雕佛像,約有1608余軀。碑的正面下部為一大龕,內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陰面同正面相同,大龕兩側均有字跡。碑的左右兩個側面,底部雕刻有捐賜施主姓名,字跡清晰可辨。中部有上下兩層佛龕,佛龕兩旁雕刻有字。此碑造型別致,佛像雕刻工藝精堪,是雕刻藝術寶庫中的珍貴藝術品,現風化嚴重。……[詳細]
  楊博墓楊博墓(第一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永濟市蒲州鎮王莊村東北300米楊博(1509—1574年)蒲州新樂莊人,字惟約,明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歷隆慶、萬歷兩朝,累遷薊遼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兵部事等職,謚襄毅。墓地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50米。原有十三冢,巨碑24通。地面建筑原有內墻,為磚石結構,外墻為夯上修筑。墻內前有山門,中有石象生、獻殿、左右配殿,后為墓地,兩側為桃園。有13個墓冢,歷史上多次被盜,兵燹中建筑物被毀。墓室大部分遭嚴重破壞。現地面建筑無存,僅留部分殘碑。……[詳細]
  繁峙鼓樓,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東城街村鼓樓街1號。坐北朝南,南北長58.5米,東西寬21米,占地面積1229平方米。據重修鼓樓碑記載,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設鐘樓、鼓樓,光緒四年(1878)重修,現存為明、清建筑。方形城臺,臺高6米,臺基中設拱券門洞,南北貫通,鼓樓面寬五間,進深六椽,七檁前后廊構架,二層三檐歇山頂,上層斗栱一斗二升交麻葉,下層明間設拱券門,次間圓形窗,四角施通天柱。存金大定十年(1170)鐵鐘1口,清重修及布施碑6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詳細]
  禪定寺禪定寺(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汾陽市陽城鄉普會村創建年代不詳,據記載北魏已有。坐北朝南,分東西兩院,規模較大。東院保留建筑較完整,主要有山門、過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戲臺和關帝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前廊式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前搭牽用三柱。關帝殿為清代建筑,殿內神龕為制作精美的小木作,內奉關羽,殿之東、北、西三壁塑有以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為主題的懸塑,東西兩壁懸塑之前各立塑三尊文武侍臣,與懸塑及主像內容融為一體。……[詳細]
  威遠墓群威遠墓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右玉縣威遠鎮樹兒照村(威遠舊城)周圍威遠堡古城,原為漢時中陵縣,四周分布有許多漢代墓。威遠漢墓群包括樹兒照、南八里、進士灣諸墓群。在樹兒照村東北隅的五侯山上,有墓冢封土堆40余座,每座高約2—9米,周長50—70米,最高的可達10米左右。在進士灣村、威遠鎮周圍,封土堆達30余座,在此發現一些漢代的銅幣、帶鉤、陶器等隨葬品。在南八里村西南的坡地上,現存封土堆10座左右,1973年曾發掘3座,出土遺物200多件,均為漢代器物。……[詳細]
  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遺址位于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距縣城67公里。醫院舊址現保存基本完好。1938年11月9日,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率領晉察冀軍區醫療隊從阜平到達靈丘楊莊。先后在石礬、串嶺溝、黑寺、曲回寺、河浙等搶救傷員,并根據抗日斗爭的需要,在察冀軍區醫院一所駐地楊莊村,創辦了特種外科醫院。1996年被縣政府確定為“靈丘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確定為“靈丘縣廉政教育基地”,同時也被我鄉政府作為“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地址: 大同市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詳細]
  望絳墓地望絳墓地(第四批省保)時代:東周地址:曲沃縣史村鎮望絳村墓地位于村北嶺頭高地,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寬250米,南北長300米,面積達75000平方米,經勘探調查,墓葬總數在1000座以上。1999年春、秋兩季對該墓地中心區進行了調查勘探和發掘。墓葬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小墓多東西向,分布于墓地西部;大型墓多兩兩成對,大部分有附屬車馬坑或將車直接放在墓坑中;中型墓居多,南北向,多是兩兩成對。發掘的38座東周墓葬和車坑中,出土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車馬器。……[詳細]
  長平之戰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于重點保護區。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谷,仍然浸透著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為人們憑吊古戰場之勝地。 ……[詳細]
  高都遺址高都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至殷商地址:澤州縣城東北21公里的高都鎮保伏村北寨上附近1955年曾出土新石器時期的陶片、瓦片、骨針等物品。面積約420平方米。1996年調查,斷面上可看到灰坑5座及文化層。文化層距地表深50厘米左右,厚度約2米。從采集的陶片看,時代單純,均屬龍山文化遺存。陶片的陶質有夾砂灰陶、泥質灰陶和少量紅陶、紅褐陶、紋飾以籃紋和繩紋為多。器形有侈口折沿肥足鬲、方唇內折斂口缸、侈口折沿鼓腹罐、深腹筒形罐。另外有石刀、石鏟等殘石器。……[詳細]
  豐村遺址豐村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垣曲縣華峰鄉豐村遺址在中條山南麓亳清沙與允西河之間高原丘陵上。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南三面臨溝,北面靠村,部分遺址壓在村住宅宅基之下。東西約500米,南北約10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5米。其文化內涵包括: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出土器物主要有各種陶器、石器、骨器及動物骨胳。發現的文化遺跡主要有不同時代的圓袋形坑、橢圓形坑、筒形坑、長方形坑、房址、灰溝、甕棺葬等。……[詳細]
  寺頭遺址寺頭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襄汾縣與堯都區交界的鄧莊鄉寺頭村西約100米屬于塔爾山西麓的山前坡地,地勢東高西低,呈緩坡狀,汾河從其西面流過。遺址發現于50年代末期。1996年進行了復查。總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該遺址暴露在外的主要遺跡有灰坑和白灰面房址兩種,遺物主要是陶器,以繩紋和夾砂灰陶為主,器形有鬲、豆、盆、罐、缽等。另外還采集有鏟、刀等石質工具。從采集陶器看與陶寺遺址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是龍山時代陶寺文化的又一處重要遺存。……[詳細]
  沙窟遺址沙窟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壺關縣黃山鄉沙窟村西遺址位于沙窟村西北土丘地段,依地勢分布梯田間,東西長150米,南北長100米,面積約15000平方米,斷崖處暴露灰坑,文化堆積層達1.5米厚,遺址內發現大量陶片,以繩紋、網紋、弦紋俱多,可辯器型有鬲足、豆柄、口沿等,質地均屬泥質夾砂陶。并發現完整的陶鬲、陶釜、骨錐、石鏟、石錘、石斧。遺址南有一條石坡可通往玉皇七佛觀,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石魚坡”,在“石魚坡”上發現有魚、海螺、樹葉等化石標本。……[詳細]
  洗馬莊漢墓群洗馬莊漢墓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廣靈縣城東10公里處洗馬莊村漢墓群分布在村北較平坦的耕地中,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共有十一座漢墓。現存九座封土堆,呈圓形,高4——7米,周長130——4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另外兩座墓的封土已毀。1992年發掘了其中的一座,墓為漢代多室磚墓,穹窿頂。墓室總長6.2米,寬1.53米,距地面1.8米,出土文物有罐、勺、耳杯、壺、灶、井、案、倉等陶器及銅鏡,鐵帶鉤和兩枚“大泉五十”、四十四枚“五株”錢幣。……[詳細]
  虹梯關銘虹梯關銘(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平順縣城東約25公里處的虹梯關鄉碑灘村中虹梯關銘為一通石刻大碑,碑灘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間禮部尚書兵科給事夏言鐫刻碑銘。“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關。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順縣,設虹梯關、玉峽關,夏言親撰《虹梯關銘》,并鐫石立碑。虹梯關銘,碑體通高4.6米,寬2.7米,厚0.36米。碑文共刻字199個,每字半尺見方,楷書剛勁有力,刻工精美。……[詳細]
  前莊遺址前莊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商地址:平陸縣坡底鄉崖底村前莊自然村南黃河北岸遺址位于前莊自然村南黃河北岸的黃土丘陵二級臺地上,北高南低,東邊十余米的懸崖下是石膏河,西、南兩邊二十米與陡峭的石崖相連,遺址平臺如同半島,面積約1萬平方米。沿河公路從遺址臺地橫穿而過,切挖破壞約3000平方米。遺址第二層為商代文化層,厚約0.80—3米。其文化內涵為商代二里岡類型。出土器物有青銅禮器、各種陶器、石器、骨器及蚌器、卜骨等。發現的文化遺跡主要有灰坑、半地穴式房子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鲁丝片一区二区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