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左云縣城東北5公里三里屯鄉后八里村東南1公里處漢墓群距漢代武州古城(王莽時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為當時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區范圍包括六處:(1)古城墓,現存地面無封土。(2)后八里漢墓群,現存地面無封土。(3)雙官屯漢墓群,地面封土堆三個。(4)云西堡漢墓,現存地面無封土。(5)舊高山漢墓,地面封土堆一個。(6)喬家窯漢墓群,地面封土堆三個。在六處漢墓群之間分散有許多漢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興修水利工程時,曾發現1座漢代磚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詳細]
  朔州城墻朔州城墻(第三批省保)時代:北齊地址:朔城區古北大街以南朔州秦時稱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將蒙恬在此筑城養馬,抗擊匈奴。古城垣的建筑年代,創建于北齊天保八年(557年),是在秦漢馬邑城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遷朔州治于馬邑,并在秦漢故城廢址上重新筑城,朔州之名自此始。城為正方形,每面邊長2000米左右。1983年6月調查,未發掘。殘垣大部存在,殘高6—10米,城寬12—20米,夯層厚度為7—12厘米,夯窩密集,夯窩直徑2厘米左右。夯層內夾有大量的……[詳細]
  五王城遺址五王城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東周——漢地址:五寨縣杏嶺子鄉前五王城村、東秀莊鄉后五王城村遺址四面環山,平面呈長方形,城墻依山而建,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500米,周長約8000米。城內分為南北兩部分,城墻殘高0.5——7米,沿城墻四周共建有六個甕城,西面甕城保存完好。甕城平面呈半圓形。城內的建筑集中于城南,發現有半地穴式白灰面房址等。遺址斷面發現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質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次之。在城西北發現有大片墓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從地表看發現有口大底小的方坑墓,深……[詳細]
  東大閆墓群東大閆墓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東漢地址:平遙縣洪善鎮東大閆村墓主情況不詳,墓地原有墳丘7座,占地百畝。今存封土4座,大者直徑35.4米,小者26米。2001年,高速公路建設涉及墓群東南隅的墓葬1座,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為并列式磚券多室墓,全長約40米,由南向北,分別由墓道、墓門、中1、中2、中3、中4室及中1左、右耳室、中2右側室和7條甬道組成。墓道呈斜坡狀,長約25米。券頂墓門上有一高大的磚墻。該墓葬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在我省首次發現。墓葬被盜,出土有陶器殘片和少量紅胎綠釉陶片以及帶……[詳細]
  狄青墓狄青墓(第三批省保)時代:宋地址:汾陽市城北十里劉村村東狄青,字漢臣(公元1008—1057年),宋汾州西河人。在西夏戰爭中屢立戰功,由士兵升大將,皇祐五年(1053年)官拜樞密使。嘉祐四年(1059年)歸葬于此。嘉祐七年,追贈為狄武襄公。墓地坐北朝南,原占地79920平方米,建有祭祠性建筑顯慶寺(宋代)、狄公祠等,均毀于晚清至抗戰期間。建國后,陵園已不存,“文革”中,墓丘被攤平,翁仲、石獸被就地埋掉。御賜神道碑清宣統年間移至縣城,后移置太符觀保存。今墓地尚立清宣統元年“宋狄武襄公之墓”碑……[詳細]
  千福山漢墓群千福山漢墓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廣靈縣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為漢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顯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間俗稱“謊糧堆”。墓群占地面積約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東西向并穴。其中1、2號和3、5號墓封土直徑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徑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1984年清理兩座磚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樓、壺、罐、案、勺、盤、人傭、豬俑和部分鐵器、銅鏡、錢幣等。1988年清理一座石壙木……[詳細]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時代:唐地址:沁水縣城東70公里玉溪村東廟墻根塔創建于唐,明正統十年(1445年)重修,平面方形,高五層,密檐式,青石塔身,通高6.29米。塔基砌筑三層,中層基座束腰部四周刻建塔緣起并施財人姓名。塔身高3.4米,通體收分,共有五層。塔一層較高,南向辟門,門二側雕守門力士,拱券上雕飛天坐佛、云彩等。塔室中刻釋迦佛、迦葉、阿難及二脅侍菩薩。自二層起塔身顯著低矮。各層四面均開尖拱龕,內雕座佛一尊。塔背刻文“玉溪村東舊古浮圖多年損壞,已有常主張得善舒牛一只重修。……正統十年八月吉日……[詳細]
  八路軍軍工部垂陽兵工廠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5-1947年地址:長治市潞城市史廻鄉垂陽村中,地處縣城的西北,距縣城2公里垂陽八路軍軍工部第六兵工廠舊址,位于玉皇廟,南北長47米,東西寬28米,占地面積1316平方米,是潞城市抗戰時期保存較好的兵工廠。當時兵工廠有200多人,主要制造-頭、60炮彈等,機械設備安裝在玉皇廟大殿內,攪沖機、皮帶床、發電機安裝廟的東面,配備鐵匠、鍛工、電工等,兵工廠試驗場選在安居村北。在革命戰爭艱苦的歲月里,垂陽八路軍軍工部第六兵工廠舊址生產了大量的-彈,有力地……[詳細]
  榮華寺榮華寺(第三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和順縣城南10公里的東喂馬村西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文載,宋元祐八年(1093年)己有寺院,明嘉靖四十二年(1545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現存為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軸線上自南而北建有山門、正殿。山門兩側建有鐘鼓樓。院內東西兩側建配殿各五間。正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石砌臺基,高0·65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石佛3尊,呈一字形排列。佛均站姿,砂石質,其造像手法和……[詳細]
  太岳軍區司令部桑曲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2-1944年地址:臨汾市安澤縣杜村鄉桑曲村1942年秋,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率軍區司令部由沁源換防至安澤杜村鄉桑曲村,在此駐扎兩年多,指揮太岳軍區部隊與日軍作戰。著名戰役有柳寨伏擊戰、關圣嶺戰斗等。劉少奇、鄧小平同志曾來桑曲指導工作;陳賡司令員與國民黨九十八軍軍長武士敏將軍在此達成兩軍聯防合作協議。1944年,太岳軍區司令部于移至沁水縣。太岳軍區司令部桑曲村舊址現存建筑4座,分別為北房、東西廂房及南房。北房為正房,曾為陳賡同志辦公舊址。現各建筑仍……[詳細]
  賀龍中學賀龍中學(第三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址:方山縣大武鎮大武村學校于1945年9月在賀龍元帥領導下于文水縣成立,稱“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駐晉隨營學校”,賀龍元帥親任校長。1945年10月遷駐方山縣大武村。1945年7月1日改稱“賀龍中學”。直至1948年夏擴建為“西北軍政大學”后,校址隨即南遷臨汾。賀龍中學,以大武為本部。在靜樂縣設二部、朔縣設三部。設在大武賀龍中學本部舊址原為大武村最大的宮廟建筑,稱“紫花宮”。內有真武大殿、配殿、過殿、戲臺、獻殿、道舍、山門等建筑十幾座,占地約4000……[詳細]
  小羅靈仙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郊區老頂山鎮小羅村村中,距長治市8公里靈仙廟創建年代無考,清乾隆七年(1742)進行了一次維修,因碑碣字跡漫漶,維修內容不詳。碑碣中記載廟為靈澤王廟,可知靈仙廟是俗稱,或清乾隆以后的稱呼。一進院落布局,全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和大殿,兩側排列有廂房、廊房、耳殿,均東西對稱。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式建筑。其檐柱收分明顯,柱頭用斜栱,柱下用低覆盆式柱礎,柱高不過間廣,平面近似方形,叉手結構于替木和脊槫間,合㭼穩固蜀柱,剳牽出……[詳細]
  大鐵鐘大鐵鐘(第一批省保)時代:宋地址:盂縣長池鎮藏山村東原為盂縣縣城內西寺大殿之物,后移至大王廟保存,現懸掛于藏山祠南洞鐘亭。宋宣和六年(1124年)鑄。高210厘米、口徑286厘米、圍長900厘米、壁厚4厘米,重約2000公斤。龍紐身軀盤曲成環狀。鈕下一圈覆蓮,再下是兩欄鑄銘,以線條分隔成方格,葵形口沿。銘文記載了鑄造時間和鑄地及助緣人姓名等內容。 原為盂縣縣城內西寺大殿之物,后移至大王廟保存,現懸掛于藏山祠南洞鐘亭。 鐵鐘原存放于盂縣縣委院內的西寺大殿中,1987年,遷移至西關大王廟內,后……[詳細]
  秀容古城為北魏鮮卑族秀容郡(國)南遷嵐縣境時,郡主爾榮在漢汾陽縣城的基礎上,于北魏明帝永興二年(410年)擴建而成。現存古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1100米,周長4800米。城墻土砌夯筑,墻基寬20米,頂部窄處寬2米,最寬處達7米,墻高3-13米,夯土層厚6-8厘米,最厚達15厘米。城墻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壞。城墻東、西、南三面保存較好,北墻西半段被破壞。在西墻外約50米處,有一條平行于西墻的夯墻基礎。城內采集有陶器、鐵器等。陶器多泥質灰陶,有繩紋、圓點紋,素面的瓦、盆、罐等。鐵器多為工具,……[詳細]
  連寺溝墓地連寺溝墓地(第二批省保)時代:商地址:忻府區莊磨鎮連寺溝村南1966年11月,在村南里許的羊圈坡發現青銅器5件,其中有銅爵1件、銅觚1件、鼎3件。銅器上無銘文或族徽等銘記,從造型和紋飾上判斷屬于商代。據記載,民國27年(1938年)在連寺溝村東約半里的牛子坪溝崖上也曾發現過同一類型的銅器,一部分銅器已遺失,一部分銅器建國后被太原文物商店收購,共5件,有銅鼎1件、銅瓿1件、銅斝1件、銅爵1件、銅簪1件。從這兩個出土地點自然環境看,應屬于墓葬隨葬品,因沒有經過考古發掘,墓葬形制、葬式及隨葬……[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丝袜熟女国产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 |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 |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