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41、鎮邊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邊城
  鎮邊城位于長城內側,懷來與北京昌平交界處,與長峪城、白羊溝并稱北京邊關三城。鎮邊城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石頭城:城墻是石頭砌的,房子是石頭筑的,街道是石頭鋪的。石頭成了這座古城生命元素的主要構件,長長的條石,細細的碎石,玲瓏的卵石,一應俱全。鎮邊城內分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南北為街,東西為巷,無論街巷,還是胡同均是就地取材,用石頭鋪就。房屋原來基本是四合院,大部分為石頭砌成,只有在特別顯眼的地方或需要修飾的地方才用青磚砌成;城中間有一座鐘鼓樓,有12座寺廟,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大佛寺,寺里的蒼松雖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仍然郁郁蔥蔥、遮天蔽日?上н@些古廟都毀于瘋狂的文革之年,F存的廟中老爺廟保存較完好。老爺廟也即關帝廟,位于南門東側三株古槐樹之北。據說在老爺廟門前,原一座牌坊,牌坊的正面是鎮邊城三個,背……[詳細]
楊露禪、武禹襄故居
  楊祿禪故居位于廣府古城南關。始建于晚清。原建筑分南北兩段院落,北院為住宅,有主房、配房。南院為店房?傉嫉孛娣e980平方米。北院南北長14米,東西寬25米,占地350平方米,有瓦房9間(北屋6間,東屋3間);南院東西寬45米,南北長14米,占地630平方米,有房屋10間,敞棚4間,早年被毀。1991年,首屆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后,為弘揚太極文化,保護文物古跡,經廣府鎮政府提議,永年縣政府決定對楊祿禪故居進行修復。成立了修復故居籌建委員會,1993年10月動工,在原址上進行重修、增建。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重修后的楊祿禪故居占地面積達1361.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49.49平方米,整體建筑坐東面西。分為兩段院落,比原貌規模大、標準高。設有走廊、明柱、古式……[詳細]
邢臺英談古寨
  英談村位于河北省邢臺縣西部山區路羅鎮境內,距邢臺市60余公里,路羅鎮西8公里處。該村分為3個自然村莊,全村200戶,620多口人。歷史文人稱贊是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該村自然風景獨特秀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山青水秀,民風純樸,有一川、三山、六巖、九溝、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稱。建在山坡下的古寨,石頭圍墻在樹木掩映下分外森嚴;進村的東門,高高的石頭門樓猶如一座小城樓;圍墻內的石頭宅院,依山坡而建,古樸典雅,高低錯落;房頂上涼曬的玉米,金燦燦的,與古樹交相輝映,形成一幅樸素、美麗、奇妙的山村畫卷。據載這個村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3年)。當年,有戶路姓人家從洪洞遷來此地,建房安家,繁衍發展,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全村目前有175戶640余口人,耕種著370多畝土地,同時,擁有一萬多畝……[詳細]
鹿泉龍泉寺
  龍泉寺坐落在河北省石鹿泉市上莊鎮韓莊村龍泉山上,東距石家莊14公里。龍泉寺的龍井、龍爪槐、龍池、龍泉景觀,皆冠以“龍”字,而龍又與這里水質優良的泉水有關,龍泉由此得名。古人在此建寺,香火因此而更加興盛。龍泉寺始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為凈琛和尚所修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敕封龍泉寺。該寺雖然規模不大,但據寺內碑文所載,它“東接翠屏,西連五寨,南披封龍,北帶滹沱,其間基址動作規模氣象,稱石邑首騰之區”。歷史上金、元、明、清歷代均曾修葺和續建,是石家莊市附近現存的古寺之一。龍泉寺鼎盛時期,曾有僧眾百余名,寺田20公頃。四方香客絡繹不絕。因多種原因,寺院建筑多遭毀壞,歷史上大修過六次。1949年后,為了發展旅游事業,有關部門撥款整修,如今寺院面貌一新,已正式對游人開放。山門:又稱“……[詳細]
承德湯泉行宮
  承德湯泉行宮承德附近,溫泉勝多,但是被清朝皇帝青睞且開辟為皇家行宮的卻只有承德縣頭溝這一處。在距承德市區僅44公里的頭溝鎮湯泉村,有清代湯泉行宮,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現在仍存正殿、門殿、湯池、御制石碑、假山和圍墻?滴趸实鄣谝淮伟l現湯山溫泉是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入浴之后,覺得溫泉水更得暄暖,乃宜于體,于是便籌劃修建行宮?滴跛氖迥辏1706年),承德的避暑山莊已經初具規模,湯泉行宮正式興建。因為原有龍尊王佛廟,便將各處殿宇維修一新,在廟后的山坡上修建行宮。也就是康熙在碑文中所說,繚以周垣,構行宮數椽,為避暑休沐之所?滴跷迨迥辏1716年),圣祖玄燁親自撰寫了《御制湯山龍尊王佛廟碑記》。碑文對湯泉極盡贊美:考湯泉著于史傳者,驪山天都最為名跡,其他亦散見于……[詳細]
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位于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西南的饒陽店村東。慶林寺塔原屬慶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遠,現其他建筑已蕩然無存,惟有寶塔獨立,亦稱饒陽店塔。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游人題的詩詞。早期出的《武城縣志》和《故城縣志》,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筑。直到1990年,中國科學院的張馭寰教授,對慶林寺塔進行了實地考察后,根據該塔的建筑風格和特點,確定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國成立后,曾于1957年和于1976年,兩次進行修繕,該塔至今保存完好。慶林寺塔為九級八面,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狀門。塔是用青磚砌成,下為塔座,塔身高六層,為樓閣式磚塔,總高35.67米,建筑面積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層之間砌有雙層塔……[詳細]
赤城楊洪墓
  楊洪墓位于赤城縣樣田鄉楊家墳村西,為明代昌平候楊洪之家族墓地,南北長250米,東西寬80米,面積20000平方米。該墓地明堂寬大,聚氣藏靈,是一塊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地自東向西依次排列5座墳冢。1號墓是楊洪墓,寶頂為圓形,直徑6米,磚石結構,墓基用石條砌成,墓頂檐下雕有斗拱,底部向南劈有卷門;向西為2號墓,是楊洪之母施氏墓。整個墓地建神道兩條,東為楊洪墓神道,其最南端有石吼兩尊,神道依次向北為石望柱、石牌坊、石獅、石豬、石羊、石馬及武將、文臣等石雕像。楊洪神道碑由楊洪生前好友大同巡撫王越和宣府督察院督御史葉盛撰書,具體詳細地記述了楊洪戎馬倥傯的一生。西為楊母墓神道,除規模略小外,其形制大體相同。該墓始建于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詳細]
成兆才墓
  成兆才紀念館是為紀念評劇創始人成兆才而建,坐落于灤南縣南大街,建于1989年12月20日,占地7026平方米,由仿古門樓、花崗巖雕像、戲圣堂、墳丘、墓碑、碑墻等組成,是唐山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紀念館坐北朝南,門樓為斗拱翹檐三劵門式仿古建筑,綠琉璃瓦蓋頂,主配樓,莊重典雅,古樸大方。正門頂部鑲嵌大理石匾額,上刻“成兆才紀念館”六個描金大字,為時任文化部常務副部長的高占祥所書。進入大門,迎面是成兆才的花崗巖雕像,全身通高3.2米,身著長袍,右手握書,左手倒背,凝目深思。院墻內側,有成兆才的代表作《花為媒》、《楊三姐告狀》、《杜十娘》的評劇人物彩色繪畫。紀念館主建筑戲圣堂坐落在中心位置,闊五間,前出廊,“戲圣堂”金字匾額為邑人韋遠東書、劉國賓刻。四根大紅明柱上,懸兩副楹聯。一幅為行書:“拓業開基一……[詳細]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舊址
  河北省高陽縣趙堡鄉布里村南。1917年8月,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在此創辦中國第一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18年改名布里留法工藝學校。培養學生二百多名,1920年停辦。學校舊址為坐北朝南四方院落。有平房11間,含教室、實習工廠、蔡和森辦公室,現辟陳列館,陳列文物、照片。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位于保定市高陽縣西演鎮布里村東南部,始建于1917年8月,創辦者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李石曾(高陽籍人)和老同盟會會員段子均(高陽布里村人)。這里共培養留法學生200多人,為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在偉大的勤工儉學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1917年夏季,李石曾到高陽縣布里村,探望好友段子均,二人共同商議在布里村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為李在法國創建的豆腐公司招募華……[詳細]
50、慶成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慶成寺
  慶成寺座落在河北省灤平縣金鉤屯鎮下甸子村的上甸子,座北朝南,面積5600平方米。慶成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即一七四二年。隸屬承德熱河廳,所處來往北京,北上木蘭圍場的必經之路。是清代御道。東距榆茨梁1公里,西距灤河3公里。難望是佛山,前山蒼松成云,晚風吹來濤聲陣陣寺前山根下視戲樓(已經毀于解放初期),每當四月初八廟會前,都要唱十天以上的大戲,豐寧,隆化,圍場,的香客,商人,戲迷前來拜佛燒香,做買賣,聽戲,真可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慶成寺東西兩個四合院。西院分前殿,后殿,耳房和配房組成。前殿是正殿,面寬三間(10米),進深一間(6米)。,面額變牌寫有“南海境”三個大字。內供奉觀世音等佛像。東西各有一所配房。后殿供有關公,兩邊配有耳房。東院前廳正中是門洞,門洞西間是馬房,西間是車草房。后殿是和尚房。東……[詳細]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
  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邯鄲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邯鄲市馬頭鎮,是1945年邯鄲戰役中-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為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與民主,將指揮部移至馬頭鎮宣布起義的所在地,也是高樹勛與0地下黨組織商談起義事宜的秘密場所。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5年10月23-11月2日晉冀魯豫中央局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由-、-親自指揮的一場以馬頭鎮為中心的保衛戰,歷時十天勝利結束,俘獲-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及官兵2300人和大量的武器、彈藥。戰役進行到10月30日下午,高樹勛在其聯絡員即0地下黨員王定南的幫助下,率領新八軍及河北民軍13000余人在馬頭鎮指揮部宣布起義,自此加快了戰役的結束步伐,為我軍取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邯鄲戰役又稱平漢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進軍北上妄圖大舉……[詳細]
趙南星祠堂
  趙南星祠堂位于城關鎮東關村趙家街,原名趙氏宗祠,后為紀念吏部尚書趙南星而改稱今名。始建于明洪武末年,原系平頂建筑,清嘉慶元年改建為硬山布瓦頂。有正殿三間,正門過廳一間,門西側各有耳房一間,正殿和門樓兩側有磚砌高墻相連,中間成長方形小院。一九八二年石家莊地區文化局曾撥專款修繕,F在高邑縣城還保留著趙南星的祠堂,高邑有條路被命名為“南星路”,以紀念這位高邑名人。趙南星祠堂,又稱趙忠毅公祠堂,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清嘉靖年重修。祠堂原稱趙氏宗祠,1981年,高邑縣人民政府將祠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為紀念明代政治家、文學家趙南星改稱趙南星祠堂。現存的趙南星祠堂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前殿為正門過庭一間向后抱廈連左右耳房各一間后殿為正殿三間,前后殿由東西兩側高砌磚墻成院,屬磚……[詳細]
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
  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是紀念以海陀山區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據地而建的,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大海陀鄉。1989年,聶榮臻題“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段蘇權題“大海陀”鐫刻于村東天然巨石上,被縣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是晉察冀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平北抗日根據地位于平綏路以北,平古路以西,地跨冀熱察三省,處于北平、張家口、承德三角區域,西北至東南約200千米,東北至西南約125千米,面積為25000平方千米。它與平西、冀東根據地互為依托,互相配合,像一把鋼刀插在敵人后方腹地,直接威脅著日偽統治中心――北平、張家口等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線。 平北地區處在“華北”、“蒙疆”和“滿洲國”三個偽政權的接合部?箲鹎斑@里沒有我黨的組織。在敵強我弱的平北,靠從外部派軍隊和干部開辟敵后抗日……[詳細]
平山文廟
  平山文廟位于河北省平山縣文廟路,又稱文宣王廟、孔廟,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平山文廟坐北朝南,占地5.4萬平方米,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創建。整個建筑群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殿、文鳳閣等,兩側建筑為角門、腰門、東西配殿等。文廟兩側的東西學署是附屬于文廟的教育機構。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1985—l987年由河北省政府撥款進行大修,東西配殿面闊各5間,進深2間,通高12米,建筑面,626.6平方米。懸山單檐琉璃瓦剪邊,柱子和梁架用材粗大,檐下斗拱樸拙簡潔。殿脊上的“吻獸”制造精細,各具形態。琉璃正脊上浮雕龍、鳳、花卉等圖案,兩端鴟吻東西對列,垂脊前端排列飛禽走獸。整個大殿巍峨莊嚴。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詳細]
雁宿崖、黃土嶺戰斗遺址
  雁宿崖、黃土嶺戰斗遺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銀坊鎮黃土嶺村。1939年(民國28年)11月,在抗日戰爭北岳區反掃蕩戰役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淶源縣三岔口、黃土嶺地區對日軍進行的伏擊戰。1939年10月下旬,日華北方面軍第110、第26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團各一部,共2萬余人,分多路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岳區進行冬季掃蕩,企圖摧毀抗日根據地,打通曲(陽)阜(平)間的交通。11月3日,由淶源出動的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獨立步兵大隊500多人,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誘至雁崖村,將其殲滅。晉察冀軍區第1、第3軍分區針對日軍每次遭到殲滅性打擊,總要重整兵力前來報復的特點,命令部隊立即脫離戰場,分別隱蔽于適當位置,作好連續作戰的準備,待機再戰。11月4日晨,日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詳細]
齊圪撻漢墓
  齊圪撻漢墓:齊圪撻漢墓位于齊圪址村北200米處(南趙扶排干渠北),由大小兩座土丘和一塊高地(居土丘西)組成,為東西向平列,舊時,當地稱“三連山”。該墓葬西高地,原為土丘,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渠時鏟平。1966年曾出土百余斤漢五銖錢幣。墓葬中間土丘最大,占地面積400平方米,高出地表6米。民國以前建有玉皇閣。閣上有鐵鐘,上鑄有“隆慶六年小商屯村”字樣(小屯村即齊圪址村古稱,今大尚屯鎮為大商屯)。廟供鐵鑄“慈航道人”神像,為侵華日軍所毀煉鐵。東側土丘略小,面積約300余平方米,舊有娘娘廟,與玉皇閣一同毀于抗日戰爭。齊圪趑漢墓發現于1970年,時村民在大土丘上挖戰備防空洞,于土丘西側底部發現大型磚砌古墓(發現處應在古墓西南角)。古墓呈“口”字型,墓口朝東,中通墓室(內分南北墓室,北一南二,有坍塌地方……[詳細]
封山寺遺址
  封山寺遺址位于建昌營鎮前窩子村南500米的高臺地上,西距冷口沙河約300米,南臨大陵山,東臨馬墳。遺址土壤為黃沙土,呈不規則方形,最長端為180米,最寬端約120米,總面積約21000平方米,現整體保存完好。遺址文化層堆積可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堆積厚,土質較軟,成灰褐色,包含遺物豐富,文化層厚1—2.5米。在臺地四周斷崖上暴露多處灰坑,地表有較多陶器殘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鐮等;陶器中的鬲有筒形鬲、花邊鬲。鬲足有尖足和柱足。另有尊、罐、盂、盆、紡輪及陶雕塑動物等。陶質以夾砂褐陶居多,其次為夾砂灰陶、磨光灰陶等,紋飾有細繩紋、附加堆紋、刻畫方格紋等。從封山寺采集的泥質磨光灰陶筒形鬲和尊,與遼西赤峰藥王廟、蜘蛛山、寧城小榆樹林子以及河北蔚縣三關遺存的筒形鬲與尊相同,均屬于西遼河系夏家店……[詳細]
58、龍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冢
  龍冢古墓:龍冢古墓位于龍冢村東500米處,為橢圓形土丘,高于地表5米。南長75米,東長52米,北長57米(1954年開渠削去了3米封土),西長48米,面積2000平方米。古墓上,灌木雜草叢生,四周有繩紋磚露于地面,還有少許陶片等。該墓據專家考證,為秦漢時期古墓,其占地面積、構造規模和土方工程浩大,非一般官吏所享用,是河北省為數不多的秦漢墓葬,對研究我國北方地區的喪葬制度及文化,可提供非常珍貴的實物例證。龍冢古墓,清光緒縣志載為秦始皇太子扶蘇墓,或秦二世胡亥墓或秦第十三公子墓。《天府廣記》“秦太子墓,在大城縣北段堤村(今屬天津靜海縣),始皇巡守駐驛于此,幼子亡葬之”。民國年間《庸報》記為“秦始皇到此游獵,十三子染瘟疫致死,葬于此地”。今靜海段堤無秦子墓,故文物專家學者認為龍冢古墓即秦子墓。龍冢……[詳細]
長春溝塔群
  長春溝塔群位于赤城縣大海陀鄉,長春溝塔群現存古塔六座。1號塔建在長春廟(原名勝海寺,始建于明正德年間)前的孤峰上。高高的須彌座承托著碩大的覆缽,底平面為正方形結構,邊長1.08米,須彌座高1.26米,覆缽殘高0.95米。2號塔在北長春溝的寶山寺(俗稱北寺) 廟址前,四周群山環抱,松林掩隱。其建筑構造為密檐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基平面為六邊形,周長7.2米,塔體通高8米,其中須彌座高3.6米,覆缽高度為1.8米,塔頂高度1.8米。須彌座束腰處嵌飾17塊精美磚雕圖案,主要內容為“海馬朝云”、“芝牛望月”和“釋迦佛坐像”;覆缽與須彌座之間裝飾仰蓮一周,共66瓣。覆缽上頂帶相輪13層并承托塔剎。 3—5號塔在長春廟背后的小南溝東坡上,大小、結構相同,呈三角形分布,相距約7米,磚石結構,屬喇嘛塔,在……[詳細]
前南莊陀羅尼經幢
  前南莊陀羅尼經幢準,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楊稅務鄉前南莊村,現移至廊坊市博物館的碑碣苑保存。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幢于1990年5月被發現,缺剎。基座下有兩層青磚鋪砌的方臺,幢座下部為八邊形盤狀石雕,四面浮雕奔馳狀瑞獸,四面浮雕花卉,各面交錯排列,頂面雕祥云圖案;幢座上部為圓形盤狀仰蓮石雕,蓮瓣重疊向上作盛開狀。幢身由大八面柱體、八角形托盤、小八面柱體組成。大八面柱體陰刻楷體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立幢人家世、立幢經過、立幢時間等內容,八角形托盤雕飾獸面銜環、幔帳等圖案,小八面柱體四寬面雕佛龕,龕內雕四方佛像,四窄面刻佛名及真言。幢頂為八角攢尖式屋蓋,上刻瓦壟,檐下刻斗拱。經幢通高0一四米。 該幢為大遼大康七年(1081)十月(其姓失考)在其家族墓地為亡故父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女人天堂免费视频 |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707 |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亚洲午夜尤物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视频 |